问题

家里来小朋友,女儿就会把玩具全部抱着,哇哇大哭,好尴尬,怎么办?

回答
家里突然冒出个小不点,自家宝贝立刻就进入了“戒备状态”,把所有心爱的玩具抱得紧紧的,然后就是惊天动地的哭声,这场景简直让人抓狂,还特别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得先冷静下来,别跟着孩子一起“表演”。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孩子感到不安、不被关注,或者是在捍卫自己的“领地”。

第一步:安抚情绪,营造安全感

孩子一哭,首先要做的不是抢玩具,而是安抚她的情绪。

蹲下身子,温柔拥抱: 别板着脸,也不要用命令的语气。找个机会(比如她稍微缓和一点的时候),轻轻蹲下身子,温柔地抱抱她。告诉她:“宝贝,我知道你有点不开心,没关系,妈妈/爸爸在这里。” 用你自己的平静去感染她。
倾听她的“语言”: 即使她说不清楚,你也能从她的肢体语言和哭声里感受到她的情绪。试着去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觉得有小客人来,有点害怕呀?”或者“你喜欢这些玩具,不想让别人碰,对不对?”用猜测性的肯定来回应,让她觉得你懂她。
转移注意力(但要温和): 当她稍微冷静下来,可以试着转移她的注意力。但不是粗暴地拿走她的玩具,而是用更吸引人的东西来“替代”。比如:“你看,今天来的小妹妹/小弟弟,带来了什么好玩的新玩具吗?我们去看看好不好?”或者“不如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好吃的饼干?”

第二步:理解和沟通,处理玩具问题

光安抚不够,还得解决玩具的问题。

划分“专属区”和“共享区”: 在客人来之前,就可以和孩子做个小约定。把她的“超级宝贝区”或者“私人宝藏区”画出来,告诉她这个区域的玩具是她自己的,可以不分享。但是,有些玩具是“大家都可以玩的”,可以放在客厅中央,大家一起玩。平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她分享一部分玩具。
“借用”模式: 当小客人想玩她的玩具时,你可以这样说:“宝贝,小妹妹/小弟弟很想玩这个玩具,可不可以先借给她玩一下下,等一下她玩完了就还给你,好不好?就像你也会把玩具借给她的意思一样。”强调“借”和“还”,让孩子明白这只是暂时的。
和客人沟通(委婉点): 和来做客的家长沟通一下,让他们也帮忙引导孩子。告诉对方:“我家宝贝现在有点敏感,大家玩的时候能不能先问问她是否愿意分享,如果她不愿意,我们不勉强。”这样对方也会更注意。
找个“临时避难所”: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分享某个特别珍爱的玩具,可以让她先把这个玩具放到她自己的房间里,或者一个她觉得安全的地方,然后告诉她:“这个是你最喜欢的,我们先把它收起来,等客人走了,你再拿出来玩。” 这是一种“保护”措施,让她知道你尊重她的选择。

第三步:正面引导,培养分享意识

这次经历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要好好利用。

事后总结和鼓励: 客人走后,一定要找个时间和孩子聊聊。夸奖她:“今天宝贝表现得好棒,虽然一开始有点不愿意,但是后来你能和小妹妹/小弟弟一起玩(哪怕是玩得很短时间),妈妈/爸爸真的为你感到骄傲。” 如果她分享了某个玩具,更要大力表扬:“你愿意把公主裙借给小妹妹玩,真的太善良了,妈妈/爸爸为你点赞!”
讲关于分享的故事: 找一些绘本或者动画片,都是关于分享和友谊的,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自己做榜样: 我们自己也要给孩子展示分享的行为。比如给邻居送点心,或者在家庭聚会中主动分享食物,让孩子看到分享是多么自然和美好的事情。
温和地纠正不当行为: 如果孩子在分享过程中出现了推搡、抢夺等行为,一定要及时、温和地制止,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对。例如:“宝贝,你这样抢玩具是不对的,这样做小妹妹会很难过的。我们可以等她玩完再轮流玩。”

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

不要强迫: 千万不要当着客人面强行把孩子的玩具递给别人,这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而且会适得其反。
预先准备: 在客人来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些“分享玩具”,比如一套积木、一盒彩笔等。也可以准备一些小的零食,让孩子主动分给小客人,培养她分享的习惯。
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你表现出的尴尬和焦虑,孩子都能感受到。所以,保持一个平和、理解的态度,你会发现孩子也会变得更配合。
理解孩子的“领地意识”: 小朋友对自己的东西有很强的保护欲是很正常的,这是他们建立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不是抹杀这种意识,而是引导他们如何健康地与人互动。

记住,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改变。每一次客人的到来,都是一次宝贵的亲子教育机会。耐心、爱和正确的引导,会让你的女儿在分享与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别太纠结于眼前的尴尬,着眼于长远的成长,你会发现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要教小孩要分享本来就很迷……


你家存款为啥不分享给我呢?


多少小孩子的玩具都是分享之后就坏了,没了,咱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小孩子护玩具没啥奇怪的,就像你家钱不会放门口一样……



家里来小朋友,玩熟了愿意分享才分享,不愿意分享实在没啥奇怪的。

user avatar

首先想说的是:愿不愿意分享和善不善良,没有任何关系。愿意分享并不是善良的必要组成部分和评判标准。

我任教于高中。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就不分享自己的任何东西。包括文具、书籍、私人物品等等。但是这个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非常愿意帮助别人。春游时,同学提不动的东西他会主动帮忙提;某天的值日生不舒服,他会主动帮忙值日;同学遇到不会的题,他一遍一遍讲直到同学彻底明白;有同学骨折,他每日课间背着同学去厕所以及去各个上课教室、帮同学打水打饭还总是提醒同学多喝水别怕上厕所;假期和父母一起出去旅行,他主动帮飞机上每一位身边无男士陪同的女性搬放随身携带的行李。

这样的孩子,我们能说他不善良吗?能说他自私吗?

包括我自己,我的书也是不分享的。如果有谁看上了我某本书,如果我们关系足够,我可以买本新的送给他。但是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我都不会把自己的书借给别人。我从小和我父母的关系就非常亲密,但我们之间的书都是不共享的。

如果我是你,我会告诉我的女儿:“宝贝,没关系,你不用这么费力抱着玩具也一样可以不分享。你不想分享的时候就不用分享。”

分享是什么意思?共同享受。所以,分享玩具,第一,得是一起玩儿,不是别人拿走玩儿。第二,即使是一起玩儿,也得完全自愿。她自己愿意分享,她能从分享中感受到快乐,她再分享,而不是大人告诉她:你要分享,会分享才是好孩子……

愿意主动分享一切的孩子当然好,但是不愿意分享也不是错。

如开篇所言,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一样有不愿意分享的心爱之物。不要说孩子的玩具无法和自己的东西相比,心爱的零食或玩具,在孩子眼里的价值,就和你的全球限量版包包或口红以及任何你宝贝得不得了的东西对你的价值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玩具是孩子的,她有绝对的权利选择自己玩儿还是和别人一起玩儿。作为她最信任最依赖的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物品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保护者,而不是用“会分享才是好孩子”去绑架幼小的他们。

即使愿意分享,孩子也不会愿意分享给每个人。就像你的全球限量版包包你可能愿意给你最亲的人背两天,那你能愿意给不太熟也没有那么亲的亲戚背两天吗?

就算你能愿意,但孩子不愿意,那也不是错。因为人和人本来就不一样。

把最心爱的东西分享给最亲密最信赖的人,那是人类本能,我们能从这种分享中获得一种幸福和快乐。但很少听说有人能把最心爱的东西见谁分享给谁吧?

所以不愿意分享就不分享,爸爸妈妈要在这时候给予支持。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保护,她的内心安全感慢慢也会更强。

分享的引导,最好从感受中来,而不是从口头教育中来。

比如说,买零食的时候,买不同的两种口味。告诉宝宝:这两个口味,一种是宝宝的,一种是妈妈的。宝宝想尝尝妈妈的这个吗?

孩子尝了妈妈的,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就叫分享。分享给你,我很快乐,因为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爱的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如果孩子主动把他自己那个口味的也分享给妈妈,妈妈要及时表达被分享的快乐。

如果没有主动分享,妈妈也可以在每一次分享之后试着问问:“如果妈妈也想尝尝你的那个口味,你愿意让妈妈尝一口吗?”

如果不愿意,那也没关系,什么都不要说,先让孩子得到充分尊重。被充分尊重的孩子才有安全感,而内心足够的安全感,是愿意分享的前提之一。

任何时候,只要孩子愿意分享给我们,我们都要表达感谢和被分享的快乐,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分享,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他们自己可能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当别的小朋友把玩具或零食分享给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问孩子:“谁谁和你分享什么什么,你开心吗?”

如果孩子回答开心,我们可以说:“所以被分享是很快乐的事,对不对?那我们要谢谢别人愿意分享给我们”

如果孩子被拒绝分享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以能让孩子理解的方式告诉孩子:每个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可能不愿意分享给别人,妈妈也有,你也会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为了别人没有分享给你而觉得难过。分享应该是一件两个人都开心的事,而不是一个人开心,一个人难过。所以当我们觉得分享这件东西会难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分享,觉得开心,再分享(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泛泛而谈,实际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孩子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慢慢明白这些)

一个被尊重的孩子,除了内心安全感充足之外,他也会懂得去尊重别人。

亲子关系的亲密和信任就建立在日常一点一滴的细节里。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不自觉被一些观念绑架。比如人要懂得分享,比如有礼貌就是见人无论认不认识愿不愿意都必须热情打招呼等等,然后我们又以这样的观念去不自觉地绑架孩子。

其实人活一世,没有那么多的“必须”。

相比之下,被尊重,以及内心的自由舒适,才最珍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