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庭的用电都是交流电,为何会有零线和火线的区别?

回答
家里的电,我们用着很方便,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零线”和“火线”这么明确的分工?这可不是随便分的,背后可是有大学问,关系到我们用电的安全和效率。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从交流电这个老伙计说起。

交流电的本质:你来我往的“电子舞”

我们家里的电,都是交流电,也叫AC(Alternating Current)。顾名思义,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潮水一样,在时间和方向上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成大量的电子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来回振荡,就像在跳一支复杂的“电子舞”。

这种“舞”的频率(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在咱们国家是50赫兹,也就是说,电子的方向每秒钟要改变100次(来回算)。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通常是正弦波形的。

为什么要有“火线”和“零线”? 寻找“参照物”

如果所有的电子都在“跳舞”,那我们怎么去“借”这股能量来点灯、开电视呢?这就需要一个“参照物”或者说一个“回路”。

你可以这么理解:想象你在一个旋转的陀螺上,如果你想让陀螺上的某个点发出光,你就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点来测量它相对于那个点的运动。

在电力系统中,我们也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点来让电流“流”动。这个“相对静止”的点,就是我们的零线。

零线的“身份”:大地是它的靠山

零线,顾名思义,它的电位(你可以理解为电的“高低”)非常接近于零。为什么是零呢?这是因为在发电厂或者变电站,当电被制造出来后,会将一组导线(通常是三相电中的三根)的某个连接点牢牢地接地,也就是连接到大地。

大地是一个巨大的导体,它的电位可以看作是绝对的零点。通过将电网的连接点接地,我们就给这组电线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接近零电位的“参照”。

那么,为什么不把零线也做得像火线一样“活跃”呢?如果零线也像火线一样在“跳舞”,那我们怎么去区分和利用呢?而且,电的流动是需要势能差的,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低电位点,电流就无法有效地被“引导”出来。

火线的“身份”:能量的“搬运工”

而火线,也叫相线,它就是我们用来“借”电的那根线。火线与零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电位差(电压)。正是这个电压差,驱动着电子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形成回路,从而带动电器工作。

当你把电器插头插到插座上,电器的一端连接到火线,另一端连接到零线。这样,电流就有了路径:从火线经过电器,再流回零线,最终回到发电厂的零点。

零线火线成对出现,才能构成完整的“电路”

所以,零线和火线就像一对默契的舞伴,它们是电力的“双通道”。没有零线,火线上的电能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电器也就无法工作。

为什么要有“区别”? 安全和便捷是关键!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能用两根“火线”呢?或者直接把大地当成一根火线? 这就涉及到安全和实用性了。

1. 安全隔离: 将零线接地,意味着它的电位相对稳定在零。当电器发生故障,比如外壳漏电时,如果火线碰到了电器外壳,外壳就会带上危险的高电压。而接地后的零线,它本身是与大地相连的,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它也是低电位的。这样,一旦发生漏电,电流会优先流向大地(电阻更小),而不是通过人体。

2. 电压稳定: 零线作为参考点,有助于维持整个电网的电压稳定。它的电位接近零,无论电流大小如何变化,它都保持着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

3. 区分和操作: 明确的火线和零线标识,对于电工进行维修、安装以及我们日常使用电器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指示作用。你知道哪根线是带电的,哪根线是相对安全的,这样在操作时才能有意识地规避风险。

4. 漏电保护: 现代的漏电保护器,就是利用火线和零线之间电流的平衡来工作的。正常情况下,通过火线输入的电流应该等于通过零线流出的电流。一旦发生漏电,一部分电流会通过其他路径(比如人体)流走,导致火线电流大于零线电流,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断开电源,防止触电事故。

为什么不是三根火线?

你可能会注意到,我们家里的电线通常是三根(或更多),但我们使用的插座只有两孔或三孔。这涉及到“三相电”的概念。

发电厂产生的电通常是三相交流电,有A、B、C三根火线,它们之间的电压变化是错开的(相位不同),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力资源,而且可以方便地提供不同等级的电压(例如,我们家用的是单相电,连接火线和零线;一些大功率设备可能需要三相电)。

三根火线之外,通常还有一个零线(也叫中心线),它与三根火线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力传输系统。所以,在更广泛的电力系统中,零线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公共的零电位参考点,并完成电流的回路。

总结一下:

零线是大地接地后形成的,电位接近零,是电流回流的“归宿”,也是安全的基础。
火线是带电的,它与零线之间有电压差,是驱动电器工作的“能量通道”。
零线和火线成对存在,构成完整的电流回路,才能让电器正常工作。
零线火线的区别,是为了保证用电安全、电压稳定以及方便操作。

下次你看到插座上的火线和零线,就可以知道它们各自承担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了。它们就像电力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共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光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的问题是:家庭的用电都是交流电,为何会有零线和火线的区别?

我们首先看看题主问题的答案与什么有关:

1)题主的问题与配电系统的接地密切相关;

2)题主的问题与电气接线方式密切相关;

3)题主的问题与用电安全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来解答问题。

============================================

1.火线与零线的基本概念

1)我们首先看直流电源供电方式,见图1

图1:直流电源供电方式

在直流电源电路图的图1中我们看到一个电压源E,还有它的内阻,它们共同构成直流电源。

注意到右边的电压输出曲线(纵轴是电压U,横轴是时间),我们看到随着时间推移,电压的大小不变;再看下面的伏安特性曲线(纵轴是电压,横轴是电流),我们发现随着电流加大,电压会降低,原因很简单:电流越大,内阻上的电压也越大,于是输出电压也即路端电压也降低。

直流电源电路图的图2是多种电源组合体,其中有正负15V电压,有5V电压。此电源一般为单片机系统供电。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0V呢?我们只需要在线路上画上接地符号,见2图的左侧,表示这一点是电压参考点,也即零电压。

我们再看3图:

在电池的负极绘制的接地符号表示接大地。于是,电池负极的电压就是大地的零电位。

注意:

参考地和大地的零电位不同。参考地对大地来说,可以有一定的电压,但大地的电位一定是零。也因此,把接大地获取零电位的做法又叫做工作接地。

参考地和工作接地可以合并,其符号见3图红线框内的符号。

2)我们再看交流电源,见图2

图2:交流电源供电方式

从交流电源线路图和波形图看,交流电与直流电截然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

1)电压值会周期性地改变大小和方向。

从外电路看当正半周时电流从接线端子XT1流向电阻R,然后再经过接线端子XT2返回电源;负半周时电流从XT2流向R,再经过XT1返回电源。

我们发现,对于我国的工频交流电来说,在0到10毫秒的时间段内,电压为正,此时电流从XT1流出,从XT2流入;在10毫秒到20毫秒的时间段内,电压为负,此时电流从XT2流出,从XT1流入。

2)我国规定交流电压值的周期为20毫秒。

如果我们就这么用电,则无所谓什么线号定义。但如果我们也将交流电源实施工作接地,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先来看三相交流电源线路图:

这幅图其实就是居家配电的电能源头电力变压器的接线图。我们看到三相交流电绕组的公共段是接在一起的,这一点叫做中性点,它的代号是N;我们还看到A、B、C三相输出的电压波形相差120度,三相的代号是L1、L2和L3。

注意:我们看到变压器的中性点实施了工作接地,因此这条接了地的中性线它的代号是PEN。

定义:L1、L2和L3叫做相线,也叫做火线(以下用标准名称:相线或者L线);PEN叫做保护中性线,也叫做零线(以下用标准名称:保护中性线或者PEN线)。

2.接地方式的讨论

在GB156-2009《标准电压》中规定,相线对零线的电压是220V,不同相线之间的电压是380V。

我们来看图3:

图3:交流供电方式中中性点接地的讨论

这两张图已经出现过,我们来仔细探讨一番:

先看左图:

此图常用于隔离变压器供电方式,也即开关设备和电动机的控制系统,我们看到变压器次级电压是220V。在这种供电方式下,无所谓什么相线和N线。

因为隔离变压器的二次侧的出线是对称的,因此在负载电阻R的两端都必须配套开关或者熔断器实施线路保护。

另外,当人触及任何一条线时,就会发生电击,也即人身伤害事故。

再看右图:

我们看到变压器的中性点工作接地,于是PEN线的电位被强制地限定为零电位。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PEN线的电压为零,那么它是不是就不能提供电能了?我们看看图1的2图,我们看到-15V的电池的正极是接地的,那么这个电池是不是就不能工作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电源是否能工作,与电源的电动势有关,而与电源的某端是否接地无关。

因此,尽管变压器的中性点接了地,但毫不影响变压器输出电压,也不影响输出电压的大小、方向和相位关系。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再看右图的负载电阻R。我们发现,负载的PEN线电压是0V,若我们将负载的外壳接到PEN线上,这样一旦出现漏电,它的电位被PEN线强制性地拉在0V,因此就不会出现人身电击事故。这种人身安全的保护方式叫做保护接零。

在保护接零方式中,PEN线的首要功能是保护。因此当PEN线也即零线接到负载时,要分为两支,一支作为负载电源,另一支接到负载金属外壳上,以实现人身安全防护。

在IEC标准中,把这种低压配电的接地系统叫做TN-C。

我们来看IEC60364《接地系统》中TN-C接地系统的原图:

注意看,图中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然后引出三条相线,还有PEN线。为了防止PEN线断裂,PEN线重复接地。

另外,主看中间的用电负载,它的PEN线首先接到外壳,然后再接到电源的零线端子。

IEC60364《接地系统》系列标准等同使用的国家标准是GB16895系列标准。

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个问题:若PEN线在中间断了,会怎样呢?

我们发现,在断点靠近电源侧,一切照旧,没有什么问题,但断点后部问题很大。

从图3中我们看到,系统其实是三相的。当三相平衡时,若中性点未接地,但电源也会把它的电压限制在0V。但当三相不平衡时,中性点的电压就会偏离0V,极端情况下中性点的电压会等于相电压220V。

我们已经知道负载的外壳是接在PEN线上的,结果PEN线断了,它后部的电压会上升,一旦超过IEC规定的50V安全电压,则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注意:这里的50V安全电压不是指安全供电的36V电压,不要弄混了)

所以,TN-C供电方式是不可靠的。国家标准中规定,TN-C接地系统严禁使用在爆炸场所中,例如油库、港口、煤矿等等,也不建议使用在居家配电环境中。

若一定要使用TN-C接地系统,则它的PEN线也即零线必须多点接地,以防止PEN线断裂。

TN-C的PEN线也即零线严禁接入开关!严禁在TN-C系统中使用四极开关,这是铁律!

在居家配电环境下,最好使用TN-C-S接地系统。

我们来看看IEC60364《接地系统》的TN-C-S的原图:

我们看到,PEN线离开第1只负载后,分开为N和PE,从此以后,零线就不存在了,变成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同时,在分开前PEN线必须再次重复接地。这样就彻底地解决了TN-C的不足之处。

事实上,居家配电中绝大所数都是TN-C-S接地系统。许多人以为N线就是零线,这是错误的。

在TN-C-S接地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工作接地,而负载的外壳是保护接地,这从上图的负载外壳接到PE线可以看出来。

3.居家配电的范例

我们来看一张实际的TN-C-S居家配电图:

在这张图中,我们在左上方看到了三相电,并且有PEN线(零线),因此该低压配电的接地系统属于TN-C。

我们看到,L3线的电源在入户前经过了电度表,然后以L相线的形式入户。

我们还看到,PEN线在入户前首先通过MEB接地网接地,然后分开为N线和PE线,并且以N线和PE线的形式入户。入户后,N线可以进开关,但PE线则不得进入任何开关,并最终连接在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金属外壳)上。

因此,居家配电的接地系统是TN-C-S。系统中既有工作接地,也有保护接地。

居家配电的主干有三条线,即相线L,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其中相线的俗称就是火线,但N线绝非零线。
由于这方面的内容超过题主的讨论范围,详细解释忽略。

需要说明的是:我估计包括题主在内,都以为N线就是零线。极有可能,这个帖子讨论的主题是N线与相线的区别,而不是零线与相线的区别。

不过,就此说明零线的特征和使用条件也挺好。我深信,题主一定会很惊讶,原来自己讨论的内容并不是主题。

=====================

关于零线火线的话题,其内容极其丰富。由于深入讨论需要有大量的帖子,或者若干篇专栏文章才行,所以这个帖子的讨论就到此结束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