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 1/8 决赛俄罗斯全队表现神勇,点球大战击败西班牙,晋级下一轮?

回答
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黑马奇迹,点球大战扼杀斗牛士王朝——一场荡气回肠的史诗对决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东道主俄罗斯队与2010年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的较量,无疑是整届赛事中最具戏剧性、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比赛之一。这场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进行的对决,以一场跌破所有人眼镜的点球大战落幕,俄罗斯队以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淘汰了强大的西班牙队,也成为了当届世界杯最大的黑马。

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晋级,它更是俄罗斯足球长期低迷后的一次爆发,一次对外界所有质疑和不看好的有力回击。要评价这场比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

1. 赛前背景与巨大实力差距的认知

在比赛开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西班牙队会轻松晋级。西班牙队拥有豪华的阵容,技术娴熟的中场控制力、精准的传球配合以及经验丰富的球员,是公认的世界顶级强队。而俄罗斯队,在赛前被视为一支“二流”球队,世界排名不高,国内联赛水平也并非顶尖。小组赛阶段,虽然俄罗斯队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攻火力,但面对强队时其防守端的漏洞也暴露无遗。

因此,从纸面实力上看,俄罗斯队与西班牙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种巨大的实力差距,使得人们普遍预测俄罗斯队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然而,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其不可预测性。

2. 俄罗斯队的战术部署:防守反击的极致运用

面对实力远超自己的对手,俄罗斯队主教练切尔切索夫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智慧。他深知与西班牙队打对攻是自寻死路,因此制定了一套极其务实且富有针对性的防守反击战术。

密集防守,限制西班牙队的传控: 俄罗斯队在比赛中摆出了非常稳固的四后卫和两名后腰的防守阵型,在中场区域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他们不惜体能地进行逼抢和封堵,不给西班牙队在中路从容传导的空间,迫使西班牙队更多地通过边路进攻。
利用身体对抗,扰乱西班牙队节奏: 俄罗斯队球员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他们利用身体对抗在每一次争抢中都寸土必争,不断地破坏西班牙队的进攻节奏。尽管西班牙队擅长小范围的传递渗透,但面对俄罗斯队凶狠的拦截和铲抢,也难以找到流畅的进攻线路。
抓住有限机会进行快速反击: 俄罗斯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防守,但一旦获得机会,他们便会利用前场球员的速度和冲击力发动快速反击。久利科夫、切里舍夫等边锋的速度成为了西班牙队防线的一大威胁。他们的反击往往简单直接,但却能给西班牙队带来不小的麻烦。

3. 关键转折点:一次“意外”的角球与一次绝望的“乌龙”

比赛的进程更是充满了戏剧性。

第12分钟的打破僵局: 俄罗斯队在一次角球进攻中,西班牙队球员皮克在争顶时手球犯规,裁判果断判罚点球。久利科夫冷静地将点球罚进,俄罗斯队以10领先。这个进球不仅提振了全队的士气,更是在心理上给了西班牙队沉重的打击。这粒点球的判罚本身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这却是俄罗斯队抓住机会改变局势的关键。
第41分钟的扳平比分(西班牙队的“乌龙”): 在上半场即将结束时,俄罗斯队的一次任意球进攻,球罚入禁区后,西班牙后卫库库雷利亚在防守时不慎将球碰入自家球门,比分变为11平。这个“乌龙球”是如此的意外和戏剧性,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比赛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4. 加时赛的苦战与顽强防守

在11平之后,比赛进入了漫长的加时赛。西班牙队占据了控球权,不断地向俄罗斯队的球门发起进攻。然而,俄罗斯队球员的体能似乎成为了“不确定因素”,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

筑起“铜墙铁壁”: 在加时赛中,俄罗斯队的防守更加凶悍,他们几乎将全部兵力都投入到防守端,用身体堵住每一条传球线路,每一次射门尝试。即使面对西班牙队如潮水般的进攻,他们也始终保持着阵型的完整,拒绝失球。
门将阿金费耶夫的神勇发挥: 作为队长,门将阿金费耶夫的表现堪称神勇。他在比赛中多次扑出西班牙队的危险射门,用他的每一次扑救都在守护着球队的希望。他的表现不仅稳固了后防,更极大地鼓舞了全队的斗志。

5. 点球大战:意志力的终极较量与俄罗斯队的“奇迹”

进入点球大战,双方的神经都绷到了极致。点球大战往往是比拼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的舞台,而俄罗斯队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西班牙队的失误: 在点球大战中,西班牙队的球员出现了关键的失误。科克主罚的点球被阿金费耶夫扑出,而阿斯帕斯最后一罚击中了立柱,遗憾出局。这与他们平时的技术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暴露了他们在巨大压力下的心理波动。
俄罗斯队的稳定输出: 相反,俄罗斯队的几名点球手都非常冷静,稳定地将球罚进。尤其是久利科夫、斯莫洛夫、穆萨和科兹洛夫,他们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队长阿金费耶夫的决定性扑救: 作为最后一个主罚并扑出点球的英雄,阿金费耶夫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焦点人物。他的扑救不仅是技术上的成功,更是意志力上的胜利,彻底击垮了西班牙队的心理防线。

6. 表现神勇的定义:全队的信念与执行力

评价俄罗斯队在这场比赛中的“神勇”,不仅仅是某几个球员的个人发挥,而是 全队在极端劣势下,所展现出的统一信念、顽强斗志、以及对战术部署的极致执行力。

信念: 俄罗斯队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外界的看衰所吓倒,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种信念贯穿了整场比赛,让他们在落后或比分胶着时也不会放弃。
斗志: 球员们在场上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每一次铲抢、每一次跑动都充满了力量。他们用身体和意志力弥补了技术上的差距。
执行力: 球队严格按照主教练的战术安排执行,不给西班牙队轻松进攻的机会,并且抓住了为数不多的反击机会。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也没有出现崩盘的情况。

7. 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

这场胜利对于俄罗斯足球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打破魔咒,重塑信心: 俄罗斯队在国家队层面已经很久没有在世界杯舞台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了。这场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俄罗斯足球的地位和国内球迷的信心,为俄罗斯足球注入了新的希望。
提升国家形象: 作为东道主,俄罗斯队在家门口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形象和民族自豪感。
足球的魅力展现: 这场比赛也再次证明了足球的魅力所在——实力并非一切,信念、战术、运气和临场发挥同样至关重要。

总结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俄罗斯队击败西班牙队的比赛,是一场关于信念、意志力和战术执行力的胜利典范。俄罗斯队以一种近乎“以弱胜强”的方式,用坚实的防守、高效的反击和超凡的心理素质,扼杀了拥有强大实力的西班牙队。他们的表现绝对称得上“神勇”,这种神勇并非来自于天赋异禀的个人表演,而是来自于全队拧成一股绳的团结与拼搏。这场比赛也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场冷门经典,永远载入史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错,西班牙以这样的方式被淘汰出局,很丢一支强队的脸,特别是拿过世界冠军的强队。

但是,这届西班牙在俄罗斯世界杯上不这么踢,还能怎么踢呢?

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以及在这此基础之上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吗?

第一,队伍建设。

世界杯开赛前不到29小时宣布解雇时任主教练洛佩特吉,不到27小时宣布耶罗继任,西班牙没有死在更衣室内乱和军心大沮上,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挣扎着活到了十六强,靠的不是赫赫威名,而是2010年至今的老本。

皇马帮、巴萨帮、其他强队,更衣室里粗略区分的三个派系,还没有算上战术理解差异、国内地域差异、政治见解差异等原因。球员甚至还要考虑这么乱的队内大环境下,万一世界杯小组赛提前滚蛋了怎么办,万一首战被葡萄牙血虐了怎么办……

耶罗的执教履历了解一下。

2014年顶替齐达内成为安切洛蒂的助手。当时是安切洛蒂在皇马执教的最后一年。

2016~2017赛季,第一次以主教练身份执教西乙球队皇家奥维耶多。球队在西乙联赛排名第八。

2017年11月他被任命为西班牙国家队体育总监。

2018年6月13日,出任西班牙国家队临时主帅,带队征战27小时后开始的俄罗斯世界杯。

所以给耶罗的基本定位就是:世界杯主帅的新丁。

1994年马拉多纳药检阳性被逐出世界杯,阿根廷立刻群龙无首,先输保加利亚、再输罗马尼亚,大好局面轰然坍塌。本届世界杯,克罗地亚的卡利尼奇拒绝上场,主教练联手队内大腕平叛,对球队影响不大。逗牛士面对这么大的变故,还能小组出线,说明有足够的强队底蕴,抗风险能力还算不错。至于耶罗的执教水平是否过硬,根本谈不上,非常时期考量的不是球队上限,而是下限。

指望大破之后大立,那也轮不到耶罗,必须是阿拉贡内斯这样的大神级教头。让人难过的是,老爹已经去世了。

第二,年龄。

十年前的西班牙可以在中场遛得俄罗斯人团团转,现在,场上的大卫·席尔瓦32岁、替补上场的伊涅斯塔34岁、布斯克茨30岁、迭戈·科斯塔30岁,拉莫斯32岁,跑动能力下降不说,要轮番扛住久巴的体重、戈洛温的突破,以及其他俄罗斯人不计成本的反击输出,尽了全力。可人算不如天算,皮主席还是出了错,送了一记点球。

至于年轻的、被称为中场核心的、26岁的……那位22号,把世界杯的比赛当成联赛踢,并没有成为国家队想要的节拍器,反而是17号阿斯帕斯和9号罗德里戈让人眼前一亮。

这位据说被评论员大加赞赏(我现在看球不听解说了)的核心,6次成功过人无一对球门、对队友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有威胁的突破和射门分别来自:

常规时间第84分钟,伊涅斯塔禁区前沿大力低射,被阿金费耶夫侧扑挡出,阿斯帕斯跟进补射,被第二反应极快的阿金费耶夫再次扑出。

加时赛第109分钟,罗德里戈右边路诡异转身摆脱盯防后高速突入禁区,小角度攻门被阿金费耶夫扑出,卡瓦哈尔跟进中路补射,被库捷波夫堵炮眼挡出。

据国际足联官方数据统计,西班牙队常规90分钟的跑动里程比俄罗斯少7千米,加时赛上半场结束后的数据为:西班牙119对俄罗斯127,120分钟比赛全部结束后,差距扩大到9千米。俄罗斯从下半场到点球大战之前,有多达4名球员先后出现过抽筋状况,他们依然挺住了。

如果按照这个比赛强度来匹配西班牙的奔跑能力,也许坚持不到打点球,也许在90分钟内就能结束战斗。可惜,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不代表一定会实现。

第三,战术。

从战术发展的角度看,“破密集防守乏力”这个坑是西班牙自己亲手挖的,也必须由西班牙自己来填。2010年南非世界杯夺冠以后,大多数球队见到西班牙,第一件事竟然连防守反击都不是,而是密集防守,有相当明显的可能,才去考虑反击。于是大巴层层叠叠,从三十米区域摆到门口,一副“打得进来是你本事通天,能偷一个是我运气”的投机想法。直到tiki-taka运转不再精密,西班牙锋线的顽疾重现,后卫线本就脆弱的缺点被放大,对手们才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作为强队,可以通过中场有效逼抢,加上能力超卓的单兵反击进行搏杀。例如2013年联合会杯的巴西,2014年世界杯的智利、荷兰。

作为中下游球队,延续摆大巴偷一个的战术思路不动摇,并期待额外的因素加成,以及西班牙人自己犯错。

例如昨天晚上的俄罗斯队,他们的额外加成就是:东道主。

西班牙引入迭戈·科斯塔作为中锋,就是很明显的战术求变,和葡萄牙的第一轮小组赛,的确充分发挥出了盛世美颜的战术作用。还是那句话,走出舒适区是很难的。如果战术求变这么简单就能让全队接受,巴西不用等24年才第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求变意味着试错成本增加和容错率降低,无论球员还是主教练,都要权衡变和不变的风险。而且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有心无力的情况比比皆是,执行力在舒适区和冒险之间左右摇摆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如果耶罗这位看守内阁两周之内可以拿出全新战术并获得成功破局,早早用他就好了,用什么洛佩特吉呢?

自古大赛无名局。进了淘汰赛如果还寄望于双方能打得精彩纷呈,进球如梅花间竹,场内外球迷都能欢呼雀跃,评论员纷纷奉上溢美之词,对不起,那是1986年之前的事情了。

第四,世界杯。

再强调一次,世界杯和其他比赛完全不一样。谁不想大开大合、气势如虹地攻出去呢?谁不想漂亮地过人和豪快地劲射呢?

攻出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被打反击进球了,因此直接落败了,这锅谁来背?漂亮地过人反被断球了,豪快地劲射被扑出了,全部变成了对方疯狂反击,被进球导致落败了,这锅谁来背?

四年前的半决赛,巴西对德国,豪快、漂亮、大开大合、气势如虹全都有,结果呢?

还有,谁敢保证和战斗民族对攻一定能拿下的?拿不下,这锅谁来背?

如果西班牙依旧是传唱很久的夺冠大热门却始终与冠军无缘,那也就罢了,再差也不过是1998年那样打得华丽无匹,然后小组赛就被淘汰。但现在西班牙拿过世界杯冠军,历史地位不一样了、经验也更丰富,民众期待和压力自然就跟着提升。是当个旅游购物顺便踢三场比赛的观光客,回国之后承受千夫所指,还是猥琐到最后,以尽可能可控的消耗,实现进入决赛,然后才去奢望拿到冠军,我想,这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再简单不过。

淘汰赛阶段的试错成本更高,除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哪一支有夺冠经历的球队不是战战兢兢、设想各种可能以策万全?指望全程打出赏心悦目进攻,全世界只有从来不知道怕字怎么写的巴西人,要么打得别人头破血流,要么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一直没有西班牙什么事儿。

没错,全场比赛,西班牙队传球总计达到创纪录的1137次,打破了世界杯历史记录,成功近1000次,控球率近80%。如果能传到门里,他们早就这样做了,用不着看官们指手划脚。但俄罗斯显然更精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对于夺冠热门,就是光脚的,反正进了十六强就算完成硬指标,什么时候输都无所谓,一不小心淘汰个把强队,那更是喜上加喜。

俄罗斯防守了几乎110分钟,有人说他们猥琐或者不思进取吗?谁不是夸北极大熊坚韧不拔、不畏强敌、誓死奉陪,甚至夸张一点,“身为东道主懂得忍辱负重”,诸如此类。没人去计较他们到底打得好不好看。当然,他们的战术针对性很强,赢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场面上被动,不等于不能击败强大的对手。

这就是世界杯,结果远远大于过程,失败者永远要承受莫名叠加的痛苦,胜利者才能享受“歌功颂德之声,洋洋盈耳,庆祝大捷之表,源源而来”。

农药那句被引用最多的台词,就是世界杯的最真实写照。

user avatar

上半场前44分钟,西班牙控球率75%,传球成功率90%,射门0。

我写了这么多年足球和数据,这次还真的是活久见。

缺少提速,极度保守,这本身就不是真正的传控足球,更不是西班牙的巅峰水平。更何况,现在顶级足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传控在一场或者两回合定胜负的杯赛里屡屡被快速反击击倒,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或许在漫长的联赛里,传控为主的球队依然可以拿出最稳定的表现,但俄罗斯世界杯真的是一届不属于传控的世界杯。

传控,真的到了彻底变革的时候。你看瓜迪奥拉的曼城,不是已经比当年的巴萨或者拜仁推进和进攻的速度快多了吗?

连瓜迪奥拉都改变了,其他球队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慢悠悠地传来控去?

user avatar

恭喜俄罗斯!

话说知乎这个记分牌是什么情况??舍不得西班牙回家??强行让西班牙晋级??

今年的世界杯已经不是看数据的世界杯了,注重的是效率,靠打传控掌握比赛已经很难了。数据再好看赢不了照样还得回家,就算有国王亲自督战。

于是西班牙成为即德国、阿根廷第三支拿漂亮数据回家的球队。

不得不说俄罗斯门将本场比赛发挥得是真的很好,常规时间和加时赛内扑出了好几次西班牙具有威胁的打门,更是在点球大战中扑出两粒点球,为俄罗斯的晋级之路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俄罗斯整体的防线做得很好,盯人很紧。西班牙虽然手握大数据,但真正有威胁的进攻并不多,战术运用得当,配得上这场胜利。

对于不少西班牙队员来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世界杯征程了,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从2002年看伊涅斯塔一直看到现在,见证了他从小白到老白的过程,不知道卡塔尔世界杯上还有没有他的身影。

不知道赌球的球迷们有没有反着买,如果反着买了,恭喜你,离别墅靠着海又近了一步。

最后再次祝贺俄罗斯队21世纪以来第一次闯入世界杯八强!

user avatar

乏味的比赛,tiki-taka变成tige-jiba,传控足球已死。浪费时间。睡觉,明天再来编辑。


user avatar

user avatar

无比的想念哈维。


2012年欧洲杯的时候,当时哈维的状态已经下滑,西班牙在决赛前的比赛,整体表现并不好,尤其哈维基本上隐身,是伊涅斯塔把西班牙拖进决赛,虽然进了决赛,但是对西班牙的打法质疑声很大,但是在决赛中,哈维打出一场梦幻般的比赛,西班牙整体发挥出色。


从我个人角度,一直坚持认为伊涅斯塔的作用完全不能和哈维相提并论,当时就觉得,哈维的价值,在他退役后才能体现出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非常适合形容他,其他巨星级的球员,价值的体现在艰难之时能力挽狂澜,而哈维不是,他是发挥好的时候,其他人的感觉都很舒爽丝滑,他就是一个发牌机,每个人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比如象昨天那种情况,哈维场均传球100多次,可能80多次也是没什么意义的传球,但是他会有那么二三十次尝试变化,再其中四五次可以解构对方的阵型,有那么一两次制造杀机。


不是遗憾西班牙没有哈维只能踢伪传控,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而是感慨,以后的足球赛场,比哈维强的球员,会有很多很多,但是可能再看不到这种「哈维式」的对比赛的解读了。

user avatar

西班牙队新世纪大赛史上最耻辱性的一场球,没有之一,也许有人会提到14年惨败给荷兰的那场球,但是我想说,这场球比起输给荷兰的那场,要更加令西班牙足球蒙羞得多——因为,在整场比赛里,观众们都看不到这支球队冲击俄罗斯核心防区的意志!


这场比赛直到上半场第45分钟,伊斯科才用一脚远射,为西班牙队完成了全场比赛的第一脚射门,在之前将近半场的时间里,西班牙队用超过70%的控球率,将近500次成功传球,换来了0射门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我不知道,在世界杯历史上,还有过哪支球队,没有进取心到了这个地步。。。

这场比赛的镜头,大概从来就是,席尔瓦,伊斯科,阿森西奥,科克,布斯克茨,以及压过中线的四名后卫,纳乔,皮克,拉莫斯和阿尔巴,在比赛里不断地在外围刷成功传球,而长时间没有任何纵向穿插配合击穿俄罗斯队核心区域的尝试


事实上,西班牙当年能够拿到大赛三连冠,靠得并不是所谓的tiki-taka,而是比利亚和托雷斯在核心区域的冲击力和不顾一切扑击球门的决心,是哈维,伊涅斯塔和席尔瓦们,在中路以强行撕开对手防线为目的的传切配合,以及纵向直塞球尝试,是法布雷加斯如同攻城锤一般后插上冲击对手防线的方式,甚至是右后卫时代的拉莫斯,在右侧上下翻飞,进入肋部不断进行冲击尝试的勇气!——不要忘了,当年西班牙在欧锦赛预选赛里,那个连续28脚传球后打进丹麦队的著名进球,那个或许成为tiki-taka风格起源标志的进球,完成最后一击的,是从右侧肋部强行杀入禁区的,21岁右后卫拉莫斯!


然而,西班牙人似乎开始觉得,自己大赛三连冠是传控足球的功劳,于是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死。


要记住,阿根廷队连续24次传球打进塞黑的球门,西班牙队连续28次传球打进丹麦的球门,每一脚传球,都在尝试牵扯对手的防线,每一脚传球,都是为关键的提速时刻进行伏笔,在出现机会的时候,就会如猛虎下山一般,毫不犹豫地冲击对手的软肋!而西班牙队今天的所谓传控,大概真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早早赢得1比0领先之后,这支球队把毫无进取心演绎到了极致,开始在中场互刷传球消磨比赛时间,没有哪怕一点点向前的意识


于是,西班牙队把控球率提升到了世界杯历史上单场可能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后交出了45分钟0射门的耻辱性答卷


要知道,10年前,欧锦赛小组赛上面对同样的对手4比1完胜,西班牙的控球率以47比53落后俄罗斯;半决赛上,西班牙再次3比0横扫俄罗斯,控球率是51比49,上半场甚至是43比57落后;决赛上,西班牙以几乎完美的表现击败德国,控球率?西班牙48,德国52!2010年南非世界杯,西班牙在半决赛里再次击败德国,过程又是完美的控制,控球率,西班牙51,德国49。。。2012年欧洲杯决赛,西班牙队上半场就2比0领先意大利,那个半场的控球率,西班牙48,意大利52


刚刚看完克罗地亚对丹麦的这场球,双方在比赛中表现出的进取心,在每一个机会球出现时都毫不犹豫地发起冲击防线的尝试,才是这届杯赛里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冲击力和压迫力,才是那些精彩比赛,以及精彩进球的诞生原因——姆巴佩不止一次看似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冲击超过半场制造出了点球;苏亚雷斯和卡瓦尼在和葡萄牙的比赛里,不断地压着对手的防线接脏球发起进攻,令对面那条70岁的老防线痛不欲生;摩洛哥尽管出局了,但是他们极富进取心的小组配合,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墨西哥队在面对德国队时,那种攻击性极强的快速小球,风驰电掣到令人窒息;瑞典队也是,对于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极尽珍惜,从而几乎击败德国,并且让人意想不到地完胜了墨西哥。。。作为一个20年的西班牙球迷,我只想说一句,某些没有进取心的球队,请自动滚出这届世界杯


非常赞同 @卞卡 老师的话,谁赢西班牙就是为民除害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user avatar

一场令人昏昏欲睡的无聊比赛。

开始我是支持西班牙的。但是后来,我真想冲上去抽西班牙人几个耳光。日本队倒脚也不过倒了10分钟,西班牙人倒了120分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