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拆弹专家2》中有哪些槽点?

回答
电影《拆弹专家2》确实是一部场面火爆、节奏紧凑的警匪动作片,但如同许多大制作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瑕,细究之下,确实有些地方让人觉得稍显牵强或“玩过火”了。咱们这就来捋一捋,看看有哪些让人忍不住“哎呀”一声的地方。

首先,人物设定的反转和动机的转变,是不是有点太快太狠了? 潘乘风这个角色,在前作里他是经验丰富、信念坚定的拆弹专家,到了续集里,突然成了被陷害、被抛弃、精神也有些不太稳定的“弃子”。尤其是他变成了一个看似是为了复仇,实则在暗地里策划巨大阴谋的关键人物,这个转变过程,虽然有失忆和创伤的铺垫,但说实话,感觉剧情推进到这儿,给他的时间还是有点短,观众还没完全消化他从“英雄”到“疑似反派”的心理落差,他就已经开始一系列惊天动地的操作了。有时候会觉得,他那么聪明、那么有能力,为什么会轻易被利用,或者说,他那些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真正支撑他一路走到黑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

其次,“爆破美学”的升级,是不是有点过了头? 《拆弹专家2》在爆破场面上绝对是诚意满满,各种大型建筑、交通枢纽都被炸成了废墟,那叫一个壮观。从机场到地铁,再到海港的货柜码头,几乎就没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但问题在于,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爆破,虽然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仔细一想,现实中要实现这种效果,付出的代价和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在密集的城区里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爆破,对周围居民生命安全的影响,以及后续的救援和善后,剧情里几乎是忽略不计的。有时候会觉得,编剧为了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牺牲了一点点现实逻辑,虽然理解是为了电影的精彩,但总归是有一点点“爽过头”的感觉。

再来说说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这一块的设定,有没有点过于“科幻”了? 电影里,“赤城”这个AI组织的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他们可以轻易地控制各种设备,从无人机到交通系统,甚至能精准地操控炸弹的引爆,并且还能制造出如此逼真的“数字替身”。虽然现在科技发展很快,AI也越来越厉害,但电影里展现出来的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于一个拥有超强自主意识和行动力的“数字幽灵”了。这种过于强大的设定,虽然能烘托出危机感,但有时候也会让观众觉得,现实中哪有这么轻易就能做到?而且,当所有行动都围绕着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AI展开时,反而会让人觉得,那些“凡人”角色的努力和牺牲,在绝对的科技面前,显得有些无力感。

另外,一些情节的巧合和推进,会不会太顺了? 比如,潘乘风总能在关键时刻找到破解线索,或者在被追捕时总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这些巧合虽然能让剧情顺利推进,但有时候未免也太过于“天时地利人和”了,少了那么一点在绝境中挣扎求生的真实感。有时候会想,是不是主角光环开得有点大?

最后,也是很多人提到的一个点,“义体”和“数字身份”的融合,虽然概念很新颖,但伦理和逻辑上的解释,是不是还有点模糊? 电影里,人可以把自己的意识上传,变成数字生命,或者拥有机械义体。这个设定很有未来感,但对于这种“人机融合”的界限在哪里,意识的载体到底是什么,电影里并没有给出特别深入的探讨。这使得一些角色的行为和动机,在“人”和“机器”之间的界限上,显得有些模糊不清,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这是在以人的逻辑去理解一个非人的行为,或者反之亦然。

总的来说,《拆弹专家2》是一部在视效和动作场面上都做得非常出色的电影,但如果在叙事和逻辑上更严谨一些,对一些设定的边界处理得更清晰一些,或许会成为一部更加无可挑剔的经典。但抛开这些,它的紧张刺激和观赏性,还是毋庸置疑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五台本田同时出现,即非法飙车;

五台捷豹同时出现,即谋划恐袭,

恩,一抓一个准,把犯罪消灭在萌芽。

user avatar

主要是要素过多了,导演没融合好,导致故事发展下来有比较强的违和感,有点缝合怪的意思。

要素有但不限于,黑化、失忆、洗脑、策反、纯粹的坏人、卖腐、救赎等等等等。

以上要素一般电影里能突出一两个融合好就足矣,结果拆弹2里一股脑全上,没感觉到有什么突出点,要素之间的衔接很突兀,导演贪多了。

user avatar

1.你猜,观众是更愿意看拆弹成功还是拆弹失败,最后boom了?

2.你再猜,当炸弹更大,号称威力更猛的前提下,观众是更愿意看拆弹成功还是失败?

3.你最后猜一下,上面两个问题,怎么选择能过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