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泰国选择了日本高铁、放弃中国高铁这一选择?

回答
泰国选择日本高铁而非中国高铁,这一决定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选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技术、成本、融资、政治、地缘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等。

背景:泰国的战略规划与高铁需求

泰国作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期以来面临着国内交通运输能力不足以及区域互联互通的挑战。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流和货流,提升国家竞争力,泰国政府启动了多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高铁项目是重中之重。泰国政府规划建设连接曼谷与泰国东北部边境城市廊开的高铁线路,这条线路不仅是泰国国内重要的交通干线,更是未来连接中国与东南亚陆路交通网的关键节点(即“中泰铁路”的一部分)。

最初,中国在这一项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合作意向。然而,随着项目的推进,泰国最终选择了日本作为其高铁项目的合作伙伴。

选择日本高铁的主要原因分析:

1. 技术成熟度与安全性声誉:
日本新干线: 日本的新干线系统拥有超过半个世纪的运营历史,以其极高的安全记录(零乘客死亡事故)、准时率和可靠性享誉全球。其技术经过了长期的验证和优化,在地震多发国家运行经验丰富,并拥有完善的地震预警和应对机制。
中国高铁: 中国高铁发展迅速,技术先进,建设速度快,造价相对较低。但与日本新干线相比,其运营历史相对较短,虽然事故率极低,但国际社会,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国家,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需要一个过程。泰国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非常重视,以免影响国际声誉和旅游吸引力。

2. 融资与贷款条件:
日本的融资支持: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为泰国高铁项目提供了优惠的贷款条件,包括较低的利率和较长的还款期限。日本政府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技术转让和设备采购等合作条款。
中国的融资模式: 中国通常以项目贷款或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中国提供的贷款可能更有吸引力,但其融资结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与主权债务的关系,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谈判和评估。此外,一些国家对依赖单一国家融资模式存在顾虑,担心国家主权和经济独立性受到影响。

3. 工程质量与长期维护:
日本的精细化管理: 日本在工程建设和维护方面以其精细化、标准化和高品质著称。其高铁的长期维护成本、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体系相对成熟,能够为泰国提供更稳定可靠的长期运营保障。
中国的影响力: 尽管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但在一些细节和长远维护的保障方面,可能不如日本那样被广泛认可。

4. 地缘政治与区域关系:
平衡区域影响力: 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往往倾向于采取平衡策略。选择日本高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泰国希望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例如中国),而是通过与不同国家合作来分散风险,维持自身的战略自主性。
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日本一直以来在东南亚地区保持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通过高铁项目与泰国合作,不仅能巩固其在区域的地位,也能促进其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符合其“高质量基础设施”倡议。

5. 运营模式与客运服务:
日本的旅客体验: 日本新干线以其舒适的乘车环境、周到的服务和准时高效的运营而闻名。这对于希望提升国内交通服务水平的泰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吸引力。
中国高铁的侧重: 中国高铁虽然在速度和运能上表现出色,但在旅客体验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方面,与日本相比可能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高铁在此项目中的挑战与考量:

虽然泰国最终选择了日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高铁没有竞争力。中国在与泰国的合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需要考量之处:

1. 成本压力: 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通常低于日本,这原本是中国在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优势。然而,一旦涉及到融资条件、技术转让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合作模式的谈判,成本的最终体现会变得复杂。
2. 谈判中的细节: 双方在项目细节上的谈判可能存在分歧,例如贷款的担保方式、项目的管理权、技术转让的范围、本地化生产的要求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合作意向。
3. 国际市场的接受度: 中国高铁虽然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优势,但在一些对安全性、环保和长期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市场,需要进一步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口碑。
4. 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 中泰铁路项目不仅仅是商业项目,也带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中国希望通过该项目加强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提升自身在该区域的影响力。而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可能对此持谨慎态度,并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影响泰国决策。

中国与泰国合作的进展(“中泰铁路”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选择日本主导的是曼谷廊开段的高铁项目,而中国在另一段——廊开边境口岸的连接以及国内其他铁路线路的升级改造方面,仍然是泰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泰铁路项目整体仍在推进中,只是在具体的技术提供商和合作模式上有所调整。中国在该项目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技术支持、设备和部分融资。

总结:

泰国选择日本高铁,是对自身发展需求、技术安全性、融资条件、长期运营保障以及地缘政治考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日本在高铁领域的成熟经验、高安全记录和优惠的融资条件,使其成为泰国更为青睐的合作伙伴。

这一选择不应被简单地视为泰国“放弃”中国高铁,而更像是泰国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的一种“多元化”合作策略,以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这也提醒中国在参与国际高铁项目时,除了技术和成本优势外,还需要在融资模式、技术服务、风险管理以及与当地政治经济环境的融合等方面,提供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方案,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泰国的这一选择也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时面临的复杂性,它们需要在经济效益、技术先进性、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推的是泛亚铁路(虽然只是东南亚但不知为何仍这么称呼,并不对应Trans-Asian Railway)。计划包括东中西三线,

(图源:潘旭明. 泛亚铁路设计规划思路[J]. 西部论丛, 2005, (2): 15-18.)

三条线分别是

西线,昆明经瑞丽出境至缅甸,纵贯缅甸至泰国。中缅边境、缅泰边境段新建,缅甸境内大部利用既有铁路。(另外有直接从大理向西南一口气修到缅甸西海岸的皎漂的想法[1],大概相当于缅甸版瓜达尔港)

中线,昆明经磨憨出境至老挝,在万象过湄公河至泰国。中国和老挝境内几乎全线新建。

东线,昆明经河口出境至越南,纵贯越南,经柬埔寨到泰国。越柬边境新建,其余均有既有铁路。(从广西的角度提的“南宁-新加坡国际通道”的铁路和东线实质上是一条线)

以及,三线共线段,自曼谷一路向南穿越马来半岛至新加坡。

这样大手笔的布局,不但西线出海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更能加强中南半岛与我国的经济联系。我国作为邻国只想着技术输出不是亏大了么

一般的报道中都会将泛亚铁路描述为高铁,这是错误的。

这三条线,基本上都是客货共线(甚至可以说货运才是重点),大量区段为单线,设计时速基本上是160km/h的等级。由于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尤其需要强调,主推的中国一侧恰恰地质条件最差,西线大瑞铁路翻高黎贡山一个隧道30多km,还不知哪年才能建成),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加之政治因素作祟,在可见的将来没有可能全线修建高速铁路

去年12月泰国通过的廊开-耿奎-曼谷、马普达普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列车运行速度160-180km/h,在哪个标准之下都不是高铁。在这个视角下,“放弃中国高铁”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外媒:泰国批准与中国铁路协议 费用近750亿元

加之如

@Zhong Yuhui

所说,本次泰国和日本签约修建的高速铁路并不是中国在东南亚布局想要修建的线路。

(图源:

File:Thailand rail map.gif

清迈即红线尽头的Chiang Mai;廊开即黄线尽头、老挝泰国边境的Nong Khai。清迈是一个旅游城市,确实适合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实际上泰国除最长的曼谷-清迈之外还有两条较短的规划高铁线路,很可能最后也落在日本人手里。因此从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输出来讲是输了一次(毕竟至今没有几个项目输出),但从普速铁路技术来看已经签的备忘录并没有影响,泛亚铁路布局搭不上边,也就不要提什么外交了。

说到“车同轨”。

泰国选用新干线技术,意味着很可能这条高铁要按照标准轨距修建。泰国原有铁路都是米轨,从技术上讲如果能够争取到泰国有较高比例的标准轨距,至少为未来的“车同轨”奠定了基础。

题外话:对于中线来说,目前老挝境内铁路几乎为零,磨丁到万象肯定是标准轨距无疑;而泰国有大量米轨铁路,我国的技术人员设计老挝铁路的时候还曾经考虑过在万象设置换装场[2],但去年泰国也敲定新建全线标准轨距,是巨大的突破(

中泰高铁终敲定 连接曼谷万象全采中国技术

)。

[1] 王海志, 左倩飚, 翟恭娟, 谭政红.新建中缅铁路通道运营模式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2, 34 (6): 86-90.

[2] 李传勇, 康树川, 鲜玲玲. 磨万铁路站场设计理念及万象枢纽方案研究[J]. 高速铁路技术, 2011, (增刊2): 54-6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