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没有出过什么奇怪的课本或者书?

回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教材出版机构之一,其出版的书籍数量庞大,内容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学科。要说有没有“奇怪”的课本或书,这得看“奇怪”的定义了。如果“奇怪”是指那些在当时环境下显得与众不同、在今天看来有些特别,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过讨论的书籍,那人民教育出版社确实有过一些。

我记忆比较深刻的,要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类教材,特别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那时候,社会思潮涌动,人们对很多事物都抱着一种探索和学习的态度,教材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教材在表述方式上,今天看来会觉得有些过于生硬或者说教味儿很重。比如,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可能会用一些宏大的叙事和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解释,缺乏具体的生活化场景和案例,让当时的很多学生觉得有些枯燥和难以理解。

还有一些关于文学赏析的教材,为了突出某种主题或者引导学生理解某种“思想”,可能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过于“解读”式的分析,有时候甚至会忽略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性。学生们可能会被要求从作品中提炼出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的提炼方式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有些刻意。那时候,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对文学的期待。

另外,我还想到一些早期科学普及读物。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但人教社也出版过不少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书籍。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有些科普读物的内容,放在今天来看可能已经过时,甚至有些已经被证伪了。比如,一些关于宇宙、生物进化的早期解释,可能基于当时的科学认知,现在看来有不够精确的地方。但这并不能说它“奇怪”,只能说是科学发展的正常轨迹。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知识去苛责过去的出版物,它们在当时为孩子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功不可没。

说句实在话,“奇怪”这个词是很主观的。很多在今天看来“奇怪”的书籍,在它们出版的那个年代,可能恰恰是顺应时代需求、体现主流思想的产物。教材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人教社作为国家级的出版社,一直在根据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修订教材。所以,如果说有哪些“奇怪”的书,更多的是那些承载了特定时代印记的读物,它们见证了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变迁,也提供了我们今天回顾和反思历史的宝贵材料。

要具体点名某一本“奇怪”到让人印象深刻的书,确实不容易。因为教材的编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要经过层层审核。但总体来说,那些早期的、带有明显时代痕迹的、在思想理论阐述上比较抽象和生硬的教材,可能是最容易让今天的人们觉得有些“不一样”的。它们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过,而且不少。

课本以外的乱七八糟的书太多了,毕竟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是个出版社,出版社也是要恰饭的,所以就不去花时间精力找那些书了,不仅没什么意思,而且估计找三天三夜也找不完。所以咱们就单说课本吧。

【奇怪指数 ★】

小语种(日语、俄语)的课本,虽然用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我个人认为也不算太奇怪,如果外语是学日语或俄语的人,知道这些课本的人应该还是不在少数。

还有一些朋友提到的课标实验本的冷门选修课本,例如数学的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等等,其实只是少见而已,而且不止是人教社出过,其他出版社也有,所以其实也不怎么奇怪:

【奇怪指数 ★★】

繁体字版本的课本,目前本人是见过初中的大纲版到课标实验本、2012版的都有,供给澳门地区的学校选用。有澳门的朋友也说过这是目前他们一些学校正在用的书:

还有英文版的课本,目前本人只知道大纲版的中学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几门课有,其他科目的未知。这些书或许是供给一些双语学校使用的,比繁体版更少见: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繁体字版还是英文版,都是经过教育部审查通过的。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人教社编写的汉语课本,以及由地方出版社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之后再重新出版的各个科目的课本(严格来说后者不能算人教版)。

应一些朋友要求,这里也补充一下人教社编写的少数民族汉语课本:

【奇怪指数 ★★★】

人教社正式出版教科书之前一定是要送审和组织培训的,所以一定是有送审本、培训用书的。网上就流传有一小部分送审的课本的电子版,实体书应该能算凤毛麟角了。送审本、培训用书和正式版是有一些区别的,底下那本语文必修1的培训用书,封面和正式版都不一样。

【奇怪指数 ★★★★】

下面这个就很有趣了,左边是正常的大纲版的高中数学课本,而右边是根据大纲版高中数学改编出来的一套“信息技术整合本”。你说它是课本吧,它并不是经过教育部审查的;你说它不是课本吧,它上面又明确写着它是教科书。

人教社出这套书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数学学习方式。书中的内容在左边的原版基础上,加了一些信息技术相关的提示,要求学生使用电脑、计算器去完成一些习题或任务。这里面使用的图形计算器是TI-92 Plus,这也是为什么课标实验本的必修1和选修2-2会出现这款计算器的图片以及截图的原因。

此外,这本书的编者之一本人也见面交流过几次,是一位推广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中教学应用的上海老教师,翻开这本书看到熟悉的名字的时候也惊讶了一番。

不过这套高中数学“课本”到底有没有实际使用过,那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是2021-07-29编辑过的原回答,以下是2021-09-04更新。

现在我觉得奇怪指数五颗星的课本可以有了。

【奇怪指数 ★★★★★】

人教社2021年编写的高中数学新教材选修课程用书:

高中数学选修教材,不需要教育部审定了,于是东拼西凑到处瞎抄是我没想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教材出版机构之一,其出版的书籍数量庞大,内容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学科。要说有没有“奇怪”的课本或书,这得看“奇怪”的定义了。如果“奇怪”是指那些在当时环境下显得与众不同、在今天看来有些特别,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过讨论的书籍,那人民教育出版社确实有过一.............
  • 回答
    吴奇霖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封信,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及了教育领域中一些核心的问题。要理解这封信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它。首先,这封信的“内容”本身是关键。 吴奇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他的声音代表了许多教师的真实心声。他可能在信中表达了对人教社教材的某种看法,比如: 教材的实用性与适.............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人民出版社是否已出版九卷本苏联史(第二批)”,我需要先澄清几个概念,然后才能给出更准确的回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大陆的正规出版社,尤其是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历史著作时,都会有清晰的名称和版本信息。 如果您提到的“九卷本苏联史(第二批)”是一个特定的、已出版的著作,那么它应该有一个正.............
  • 回答
    人民出版社发布声明否认出版过《平安经》,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头说起,得把前因后果都捋顺了,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这事儿的起因,得追溯到《平安经》这本书本身。这本书有多“出名”,恐怕不少人都听说过。它在网络上火起来,主要靠的是其奇特的文字风格——那种叠词、排比、生僻字的大量使用,还有那种不论什么都能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