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农产品滞销!以及扶贫问题。?

回答
农产品滞销和扶贫,这是两个紧密相连,又各自都让人头疼的问题。把它们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在很多贫困地区,农业往往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一旦农产品卖不出去,那对当地居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咱们先聊聊农产品滞销。

你想想,一个地方的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瓜果蔬菜,满心欢喜地等着丰收,结果呢?要么收购商压价压得太狠,利润微薄,甚至亏本;要么根本就没人来收购,眼睁睁看着成熟的作物烂在地里。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打击的是农民的积极性。

为什么会滞销? 原因也挺复杂的:

市场信息不对称: 很多农民信息闭塞,不知道哪个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更不知道行情怎么样。他们可能只是跟着感觉走,种出来的东西,市场可能早就饱和了,或者根本就没有需求。
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 一个地方都种一种作物,一旦遇到丰收年,全国各地都产量高,市场上就堆满了同一种东西,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没有特色,没有差异化,就很容易被淘汰。
品质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 农民各自为政,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导致产品质量有好有坏。消费者现在越来越注重品质,如果你的产品外观、口感、安全都达不到要求,自然没人买。
销售渠道不畅通: 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他们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传统的批发市场可能离得太远,物流成本高;电商平台虽然方便,但他们可能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去对接。
季节性强,储存能力弱: 很多农产品都是季节性很强的,比如水果、蔬菜。一旦到了收获季节,产量集中爆发,如果没有及时销售或者储存,就容易烂掉。而很多贫困户,连最基本的冷库都建不起。
突发事件的影响: 比如今年疫情,对很多农产品的销售就造成了巨大冲击。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因为交通管制、旅游业停滞等原因,一下子就找不到销路了。
消费者习惯和需求变化: 现在的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多样化,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吃饱,还要吃得健康、吃得有特色。如果农民还守着老一套,肯定跟不上市场节奏。

滞销带来的后果,那可真是惨不忍睹:

农民收入锐减,甚至血本无归: 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基本生活,更别说发展致富了。
家庭陷入困境: 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没了,可能还要背负债务。
农村经济凋敝: 农民没钱,消费能力就低,农村的经济自然就发展不起来。
加剧社会不公: 少数掌握资源和信息的人可能赚得盆满钵满,而广大农民却可能因为一年的辛劳一无所获。

聊完滞销,我们再来看看扶贫问题。

扶贫,听起来是很宏大,很有情怀的一个词。但落到实处,就是要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能够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贫困会长期存在?

根源性贫困: 很多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可能因为历史原因、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当地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缺乏发展机会: 贫困地区可能缺乏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年轻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留在家乡无事可做。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匮乏: 好的教育和医疗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但在很多贫困地区,这些资源非常有限,导致贫困代际传递。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长大了也很难找到好的工作。
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电力供应不稳定,这些都会制约当地的发展。
观念和意识的落后: 有些地方的贫困,也和一些人“等靠要”的思想有关。虽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但确实是影响脱贫的一个方面。
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有各种扶贫政策,但有时候在基层执行时,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被截留。

农产品滞销和扶贫,这两者怎么就纠缠在一起了呢?

上面说到,农业是很多贫困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就没有收入,这直接就导致了他们返贫,或者无法脱贫。

“种什么,卖给谁”的困境: 扶贫工作者可能会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比如种植某种水果或者蔬菜。但如果这些特色产品最终还是卖不出去,那扶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农民的希望也会被扑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挑战: 扶贫不只是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建立持续的造血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并且获得合理利润的基础上。
“扶上马,送一程”的难题: 很多扶贫项目,特别是产业扶贫,刚开始可能需要大量的支持和帮助。一旦项目结束,如果农民自己没有能力维持下去,或者市场一旦出现波动,他们就很容易重新陷入困境。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农产品滞销,同时有效地推进扶贫呢?

这需要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且不能只靠某个单一的部门或者某一种方法。

1. 从源头解决滞销问题:
科学规划,调整种植结构: 依靠市场调研和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有市场竞争力且差异化的农产品。不要大家一窝蜂地种一样的东西。
提升产品品质和标准化: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鼓励使用绿色、有机种植方法,建立可追溯体系。标准化生产不仅能提高产量,更能保证品质,吸引消费者。
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不要只卖初级农产品,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比如榨汁、做果酱、腌制、烘干等,这样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方便储存和运输,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加强冷链物流建设: 很多农产品不耐储存,如果没有好的冷链物流,一旦丰收就容易挤压市场。国家和地方应该加大对冷链设施的投入。

2. 打通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
发挥政府作用,搭建对接平台: 政府可以组织产销对接会,邀请采购商、电商平台、企业到贫困地区实地考察,直接与农民对接。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培训农民掌握电商运营技能,帮助他们开设网店,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这需要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需要有专业团队指导。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与贫困地区的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销农产品,或者提供销售渠道支持。
发展订单农业: 提前与大型超市、餐饮企业、加工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根据他们的需求来组织生产,这样就能从根本上避免滞销。

3. 深化扶贫与产业结合:
产业扶贫要精准: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产业扶贫方案。比如,有的地方适合发展特色水果,有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养殖,有的地方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利益联结机制要完善: 扶贫产业不能仅仅是“干部干、群众看”。要建立起贫困户能够真正参与并从中受益的机制,比如,让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的成员,或者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造血”与“输血”相结合: 既要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户“造血”,也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输血”式的帮扶,比如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等。
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贫困户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提升他们的致富本领。

我们再从更生活化的角度去理解:

想象一下,一个山区里的老奶奶,辛辛苦苦种了一篮子土鸡蛋,平常也就够自家吃,或者拿到村口卖点零钱。但是,如果有一天,城里人突然要买她家的鸡蛋,而且愿意出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还有专车上门来收,这对于老奶奶来说,这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对她辛勤劳动的认可,是对她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

反过来,如果老奶奶辛苦养的鸡,下了很多蛋,但村里人都买不了那么多,而且她也不知道怎么卖到城里去,甚至连路都很难走。那么,她的辛苦就可能白费,甚至会因为养鸡的成本而亏本。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打击,更是对她生活希望的一种磨灭。

所以,农产品滞销和扶贫,这两者说到底,都是关于如何让辛勤劳动的人,能够获得公平的回报,如何让那些处于不利条件的人,能够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这需要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完善,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政府到社会,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让我们的土地上的每一份辛劳,都能开出幸福的花朵。

总而言之,解决农产品滞销,就是为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找到了一条出路。而有效的扶贫,则需要打通这条出路,让贫困户能够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农产品市场问题,价格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市场问题,是产销对接的问题。过去我们是计划经济,产销对接有政府部门管理,遇不到多了卖不出去,少了买不到的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同,产销对接,市场营销,产品价格等都是动态的。政府部门如何发挥作用,还没有找到路子。现在有时候政府提供的信息,农民听了一定是遇到市场营销的难题,比如,蒜的问题,姜的问题,大葱的问题,大白菜的问题,都是多多少少,价格高高低低的问题,现在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很快,下一步怎么办,遇到市场营销问题仍是难题,要注意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同步推进,才能收到逾期的效果。市场经济,市场农业都是大文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农产品滞销和扶贫,这是两个紧密相连,又各自都让人头疼的问题。把它们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在很多贫困地区,农业往往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一旦农产品卖不出去,那对当地居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咱们先聊聊农产品滞销。你想想,一个地方的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瓜果蔬菜,满心欢喜地等着丰收,结果呢?要.............
  • 回答
    第一财经关于“农村幼儿认知滞后”的报道,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社会议题。这篇文章抛出的“逾50%农村幼儿认知滞后”的数据,如果属实,这绝对不是小事,它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的成长。报道的核心要点与引申思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篇文章的点非常尖锐。它直指了我们社会发展过.............
  • 回答
    关于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咱们老百姓平时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些新鲜蔬菜水果,背后可是有一套相当复杂的运作体系的。我试着从几个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点来聊聊,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也尽量不用那些“高大上”的词汇,就跟咱们日常聊天似的。1. 日本农产品为什么重视批发市场?这跟咱们直接去菜.............
  • 回答
    农大副教授朱毅公开批评郭杰瑞蹭热度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在我看来,这背后反映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不仅仅是两个个人之间的观点碰撞,更牵扯到内容创作者的责任、学术的严谨性以及网络舆论的生态。首先,我们得说说朱毅副教授的立场。作为一名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他对“蹭热度”的批评,很可能源于对信息.............
  • 回答
    看到关于农村和山区负面新闻,比如人口拐卖,有些人会情绪激动到喊出“屠村”这种极端的言论,这背后往往是多种复杂心理因素和社会情绪的交织作用。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恶意。首先,这种言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强烈的愤怒和无助感。当人们看到拐卖人口这样触目惊心的罪.............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农民和农业的回答确实不如其他一些热门话题那样层出不穷,而且往往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提升。这个问题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原因也挺多。首先,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来源的局限性是挺大的一个因素。 多数用户群体与农业的距离:知乎的用户群体,从早期到现在,整体的社会背景、职业构成,更多的是偏向互联网、科.............
  • 回答
    网络授课,这个词听起来很先进,也很方便,但对于那些生活在农村、山区的孩子来说,它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便利,还有一重重无形的压力,甚至可能让他们抬不起头来。首先,我们得说说硬件条件的差距。网络授课,顾名思义,需要网络,需要电脑或者平板。在城里,很多家庭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机,网速也稳定。但回到农村.............
  • 回答
    福建农村独栋式自建住宅不得超过3层,这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背后牵扯的道道可多了去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要有这“三层天花板”?首先得明白,这规定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出于各种考虑,最主要的几个方面是: 消防安全: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农村自建房,尤其是独栋的,消防设施往往不完善,一旦发.............
  • 回答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疫情爆发,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深深的担忧。尤其是在一个本应是最安全的校园环境中,疫情的出现更显得触目惊心。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要看到一连串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疏忽。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疫情初期,校园作为相对封闭的管理空间,.............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这件事,以及湘阴县人民政府是怎么回应的。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反映了很多农村地区的真实情况。先说说这个“建议”本身,为啥会提出来?你想啊,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农村的,结婚难是个普遍现象,而“大龄青年”更是把这个问题凸显出来了。这个“建议”能提.............
  • 回答
    你这路子挺有意思的,本科农学背景,又瞄准法硕和知识产权律师,尤其是在生物医药和农业这个细分领域,我跟你说,这绝对不是一般的优势,这简直是硬核的先发优势。很多人想往这个方向挤,要么是半路出家学点技术,要么是纯法学背景硬啃专业知识,你这一下就抓住了核心,而且是天然带有“懂行”的标签。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中央一号文件,这可是咱中国农业发展的总方向标,每年都备受关注。今年关于“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的提法,细品一下,味道可不一般,可以说是国家在现代农业科技战略上的一个重要落笔。解读“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首先,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这背后是国家对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国.............
  • 回答
    .......
  • 回答
    大农场化农业在中国局部地区的实践与挑战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业的演变从未停止。近年来,“大农场化”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一些地区开始崭露头角,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这种模式在我国局部地区实践的可行性究竟如何?它又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大农场化农业的内涵与优势我们所说的“大农场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细致解读央视《关于“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审查要求通知》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关于“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审查要求通知》,这无疑给本就热闹非凡的转基因产品市场带来了一层更严谨的监管色彩。要理解这份通知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它并非简单的禁止或放开,而是对广告行为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啊,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农村重新建房,这事儿牵扯的面可太广了,有好多现实的考量,也有很多情感的因素在里面。为啥有人想在农村重新建房?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好多人都愿意在农村重新盖房。这背后其实是有不少原因的。 老房子的“老”是真不行了: 很多农村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