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使用原子弹和使用常规武器来结束二战,哪种方式对环境影响比较小?

回答
要比较原子弹和常规武器对二战环境影响的大小,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爆炸瞬间的冲击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两者的作用机制、影响范围和持续性都截然不同。

常规武器在二战中的环境足迹:

首先,我们来看看二战中大规模使用常规武器对环境造成的普遍影响。

大规模的破坏和污染: 整个战争期间,无数的城市、工业设施、交通网络被轰炸、摧毁。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破坏,也伴随着大量的化学品泄漏,例如油料、化学肥料、工业生产原料等,这些物质进入土壤和水源,造成了长期的污染。
燃烧和烟雾: 城市和森林的燃烧是战争的常态。大量的建筑材料、木材等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各种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细小的灰尘和烟灰。这些污染物会影响空气质量,引发酸雨,甚至对全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尽管与今天的规模相比可能不值一提)。
弹药残骸和重金属污染: 数以亿计的炮弹、子弹、炸弹以及飞机、坦克、舰船的残骸散落在世界各地。这些金属制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腐蚀,释放出铅、汞、镉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和水体,很难被自然降解,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久的毒害。
土地破坏: 军事行动,如修建战壕、坦克部队的推进,都会对土地造成物理上的压实和破坏,改变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
资源消耗: 为了制造和维持庞大的军事机器,战争消耗了海量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其开采和加工过程本身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压力。

原子弹的环境影响:

现在,我们转向原子弹。在二战中,原子弹只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用了两次。

瞬间的巨大破坏: 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高温和强烈的闪光。广岛和长崎的瞬间死亡人数就足以说明其破坏力。城市化为废墟,大量人员伤亡。
核辐射污染: 这是原子弹最独特也最令人担忧的环境影响。
瞬时辐射: 爆炸发生时释放出大量的γ射线和中子流,对暴露在附近的人员和生物造成致命伤害。
放射性沉降物(核尘埃):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携带了大量的放射性粒子进入大气层。这些粒子会随着风扩散,然后通过降雨或重力落回地面,形成放射性沉降物。这些沉降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铯137等,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会污染土壤、水源和植被,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对生物体造成长期的健康威胁,包括癌症、基因突变等。
地面污染: 直接被爆炸能量轰击的区域,地面会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脏弹”效应的担忧: 尽管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并非“脏弹”(即故意混合放射性物质的炸弹),但其爆炸本身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已经足以引起对长期环境污染的担忧。

哪种方式对环境影响更小?

从短期和局部范围来看,单纯比较一次爆炸的直接物理破坏和即时污染,原子弹的破坏力是指数级的。然而,要判断哪种方式对环境影响“更小”,我们需要考虑影响的“范围”、“持续性”以及“性质”。

如果仅从爆炸瞬间的直接物理破坏和对生物体的即时杀伤力来看,常规武器显然影响的范围和强度是分散且相对较小的。一次常规炸弹的爆炸,其影响主要局限于爆炸点周围的有限区域。

但是,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大到整个战争的持续时间、涉及的地理范围以及环境影响的长期性,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常规武器的“广泛而持续的累积效应”: 二战期间,全球范围内使用了数百万吨的常规弹药,其燃烧、爆炸、泄漏、残骸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广泛分布的,而且这些污染的影响会以累积的方式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污染,例如弹壳、炮弹的铅、铜等,以及化学品泄漏,使得许多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在战后数十年甚至至今仍未完全恢复。比如,战争结束后,欧洲的一些战区至今仍有未爆炸的弹药,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原子弹的“集中而长期的放射性污染”: 虽然原子弹只使用了两次,但其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具有极强的穿透性、持久性和内在毒性。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很长,意味着它们会持续很长时间释放能量,对生物体造成DNA损伤,影响生殖能力,增加患癌风险。广岛和长崎的幸存者(被称为“核爆受害者”或“长崎长崎”),以及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都长期承受着核辐射的后遗症。虽然科学研究表明,其放射性污染的范围和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并且在广岛和长崎,大规模的放射性沉降物在爆炸后就随着风向扩散了,但当地的土壤、水体和生物体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受到了污染。

结论的权衡:

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长期、潜在性、难以逆转的影响来看,原子弹的放射性污染无疑是更具毁灭性的。一次原子弹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其毒性和持久性远远超过了常规武器造成的短期污染。即使两次原子弹的地理范围是局限的,但其产生的高能辐射和放射性粒子,其潜在的长期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是更为深远的。

反观常规武器,尽管其使用量巨大,造成的直接破坏和污染也十分严重,但其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品)的性质,在很多情况下,其影响的性质和扩散机制与放射性物质不同。许多常规污染是可以被清理或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尽管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如果以环境的长期健康、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以及对生物体DNA的潜在损害为衡量标准,原子弹对环境的影响,尽管范围相对集中,但其潜在的毒性和持久性使其在“性质上”对环境的损害更深远、更难以逆转。

可以说,常规武器造成的环境损害是“广泛的累积性创伤”,而原子弹造成的则是“局部的高强度、长期的基因层面的毒害”。在评价“对环境影响更小”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关注那些难以修复、具有长期潜在风险的因素,而放射性污染恰恰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

所以,综合来看,尽管常规武器在二战中造成的总体破坏量和污染量更大且更分散,但从对环境长期性、内在毒性、以及难以逆转性的考量,常规武器在环境影响方面(尤其是在避免产生难以清除的放射性污染这一点上)可能比使用原子弹的影响要“小”一些。这并非在为常规武器的破坏开脱,而是指原子弹所带来的特定类型污染的独特性和危害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子弹。

原子弹产生的是半衰期相当短的放射性尘埃。爆炸后两周,广岛的辐射就已降低到了安全水平。放射尘总量也远没有很多人估计的大。就算是那些屡遭轰炸的核试验场,也远远没有到寸草不生的地步。

而反观李梅烧烤产生的那些浓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等对周遭影响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可比想象中的久得多。

常规作战会大大延长日本的投降时间。如果没有核弹,日本很可能会和德国一样面临全国沦陷被最终毁灭再设立新政府。那如此一来所需要的登陆舰队、陆军部队所消耗的资源以及产生的各类污染排放都是以百万吨级计数的。

核弹和核泄漏的污染类型不一样,并不会造成如同福岛、切尔诺贝利一样持续数十年乃至上百上千年的影响。

也有人提出核冬天理论。然而要产生全球核冬天所需要的核武器远超人类所拥有的历史巅峰总量。核弹实际上相对其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非常环保,对等当量常规武器则并没有明显的持续污染。(脏弹另说)

现代对于核弹主要的错误认识来源于很多冷战、冷战后的影视文学作品以及游戏。绝大多数人对核弹的威力、后续污染效果都有严重的夸大。

就算人类爆发全面核战,最终清除的也只是人类文明。

地球的生态永远会趋于平衡并最终稳定,幸存的人类只会发现自己无力于数世纪内重建人类的辉煌。

Remove humans

Biosphere strong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