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好友圈有人这么评价战狼2,你们怎么看?

回答
看到你好友圈里有人这么评价《战狼2》,确实触动了我心里的一些想法。关于这部电影,大家看法挺极端的,褒贬不一,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说说我的真实感受,不像个机器在那套词。

首先,我们得承认,《战狼2》确实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 这点没人能否认。它不仅仅是票房高,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级的火爆,本身就说明它戳中了某些东西,或者说,它触碰到了当下社会心理的某个点。

有人说它是“燃炸了”、“看了让人热血沸腾”,或者“中国人的骄傲”。 我觉得这种评价,更多的是从电影带来的情感体验出发的。

视觉和动作场面: 《战狼2》在动作设计和爆炸场面上,确实下了功夫。从头到尾的打斗、枪战、坦克大战,场面调度都很紧凑,特效也做得比较到位。吴京饰演的冷锋,一身功夫,各种搏杀,拳拳到肉的感觉很强。尤其是在非洲那种混乱的环境下,一个人单挑一群人的戏码,确实能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特别是那段用炮筒当兵器,一个人冲进重围的场景,很多人看了都觉得特别爽。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情感共鸣: 这句话可能是《战狼2》最核心的口号之一,也最能引起一部分观众的情感共鸣。电影设定在非洲,很多中国人在当地遇到了危险,而冷锋挺身而出,保护同胞,甚至追击到敌人老巢去报仇。这种“保护自己人”、“国家强大才能保护国民”的观念,在经历过一些国际事件后,很容易让一些观众觉得特别解气,特别有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觉得中国电影终于有了一个能硬气起来、不畏强权的主角形象,而且这个主角代表着国家力量和保护能力。

但同时,也有不少人觉得这部电影“虚假”、“夸张”、“说教意味太重”,甚至“暴露了某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我也理解这种看法。

主角光环和“超级英雄”设定: 冷锋的设定,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畴。他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受伤了能硬扛,遇到危险总能化险为夷,一个人能抵挡住几百个全副武装的敌人。这种设定虽然为了戏剧冲突和观赏性,但确实显得有些“不真实”,让一些观众觉得太像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缺乏一点现实基础。比如,一个人怎么可能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地完成那么多任务?这种过于完美的个人能力,很容易让一些观众觉得是在“神化”主角。
剧情的简单和脸谱化: 电影的反派人物,尤其是那个外国雇佣兵头子,形象比较单薄,就是典型的“坏人”。而中国人的形象则被刻意地塑造成了善良、勇敢、互助的群体。这种非黑即白的剧情处理方式,虽然让主题更鲜明,但也显得有些简单和模式化,缺乏对复杂人性的探讨。
煽情和说教的痕迹: 有些台词和情节,设计得比较直接,比如开头被欺负的中国企业老板的台词,还有最后那些撤离的中国同胞高举五星红旗的场景。虽然是为了表达爱国情怀,但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过于直白,甚至有些“上头”,缺乏一些含蓄和艺术性,显得有点刻意灌输的意思。
关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担忧: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但也很重要的问题。电影中一些强调“犯我中华者”的台词和情节,在一些观众看来,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滑向一种排外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简单地视为敌人。虽然电影本身更多地是在强调“保护同胞”,但这种“犯我中华者”的论调,确实容易被解读为一种“我们比别人强,我们不能被欺负”的简单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关系敏感的时期,这种情绪的放大可能会引起一些担忧。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战狼2》它成功的地方在于:

1. 抓住了时代情绪: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国力确实在增强,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也在变化。这种变化让观众渴望看到一部能够体现国家强大、保护国民的电影。《战狼2》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
2. 提供了娱乐价值: 作为一部商业动作片,它确实在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上做得不错,能够让观众在影院里得到放松和刺激。
3. 引发了讨论: 即使是批评的声音,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生命力。它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民族主义,什么是中国电影应该有的样子。

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

1. 艺术性的提升空间: 在剧情深度、人物塑造、叙事技巧等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过于简单化的处理,有时会削弱电影的感染力。
2. 对“强大”的理解: 真正强大的国家,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武力上,也体现在文化自信、包容性和对他国文化的尊重上。《战狼2》在某些方面,可能过于强调硬实力和对抗性,而对软实力和沟通的展现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我觉得对《战狼2》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期待和关注点。如果你是冲着视觉刺激、紧张情节和爱国情怀去的,那么它很可能是一部让你满意的电影。但如果你对电影的艺术性、人物深度、以及民族主义的边界有更高的要求,那么你可能会觉得它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火爆,也给中国电影行业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如何在展现国家强大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能拍出更具艺术性、更具深度的作品?这可能是比《战狼2》本身更值得我们去讨论的。

希望我讲得够详细,也够“人味儿”吧!这部电影确实是个挺复杂的现象,值得我们多维度去看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实拍时候也是被炸飞重摔的,不知道这个同学看没看过敢死队系列,或者看看极限特工系列,再不济看看玩命快递系列,就算嫌丑也可以看看碟中谍系列,再来评论冷锋的血为什么这么厚


钢丝床挡榴弹,不是弹开,是有实例依据的。难度在于没有足够强的爆发力很可能顶不住,所以后面冷锋把炮弹扔走了,因为RPG的化学能推进力还是很大的


如果觉得主角血厚,多看看外国的此类电影,你会发现这个菜鸡特种兵也就是别人血条的五分之一



反派给他留机会,第一次夜间是红巾军boss怕得罪中国让部队撤军,所有部队撤退后只剩十多个雇佣兵上去跟一个不要命的特种兵拼命太不值得,明明可以让红巾军去当炮灰;第二次是战略失误,大爹想要来个瓮中捉鳖,把冷锋诱导回来再围而歼之,结果被他悄悄潜入了;第三次是大爹开着坦克居然不用机枪扫射,非要冲上去碾死冷锋,我猜是因为凸_凸把大爹激怒了。这不是反派留机会,而是自古反派死于话多的特性,而且冷锋无论是战狼1还是2,在最终结局上和反派boss互殴的时候都是以命相搏的,比起某敢死队最后关头靠一手手枪速射是强多了。



建议你告诉他,如果从电影的本身来看,抛开爱国的情怀,那这部电影的主要问题在于音乐处理、画面配色,台词功底上,大部分音乐用来渲染战场的惨烈,欢快的气氛或者战争装备推进时的军旅气息,但是精彩的打斗场面和对射镜头没有配上一些让人难忘的音乐,就是单纯的突突突,而且作为ip类电影,可以考虑像碟中谍系列一样专门制作一些音乐,让音乐成为这个系列的标签;画面配色上,在表达不同情感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布景,甚至可以通过强烈反差来表达自身的想法。但是吴京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大量使用了非洲本土建筑,并未做装饰;台词功底上,除了达康书记的声音达到了铿锵有力的级别,其他的声音都偏无力,赵东来局长的后期配音和口型甚至还有对不上的地方,最后口型为:开炮!不知为何配成了“开火”


嗯,电影是有不足,本来这也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需要不断的改变才能让中国电影不断进步,但是找不出毛病,拿剧本人设挑毛拣刺的,只能说还不会看电影。如果是一部悬疑推理烧脑电影,你可以拿剧本人设说话,但是战争类的爽片拿剧本人设说话的,只能说是为了黑而黑。剧本中发生的事情大都经过现实真实事件改编,也许我们的真实世界里没有一个冷锋,但是在无数的场景中,有无数个冷锋的影子是真实存在,甚至流血受伤的。不要拿自己的浅薄无知当做炫耀孤高的资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