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觉得没有区别,还觉得买很贵的衣服没有必要,反正也没人看得出来一件毛衣是100还是1000,因此一直沉迷买我爸妈说的“垃圾”。
一直到三年前的一天,我穿着一件第二次穿就起球了的化纤混棉毛衣,见到了朋友的二代朋友。
印象依然深刻,他穿了Ralph Lauren的羊绒开衫,在灯光下衣服表层2mm左右的轮廓都围绕着干净均匀的绒毛。最重要的是,一颗线球都没有。里面隐约露出熨帖厚实的白T恤,全身的衣服就像直接从商店把全新的穿出来了一样。
我像第一次进美特斯邦威的楚雨荨一样呆住了。低头看看自己身上不到100人民币的cotton on,突然有种古代家徒四壁一身补丁的人见到锦缎华服的富贾之感。
那天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包了所有起球变色变形的“垃圾”,第二天一早就捐了。从那之后,我宁愿攒着几个月不买衣服,也再没有买过料子是“垃圾”的衣服。
直到后来我也兴奋地买了Ralph Lauren的羊绒毛衣,我才发现——羊绒更容易起球好吗!!!!而且是用去毛球的机器也还能看出一些的…
二代朋友的衣服果然是新的 TAT
这个我回答一下!
本人做服装行业7年,服装跟单,质检,自己开工厂,服装批发都做过!所以对这个行业算是比较了解!
如果单从问题来回答,贵的跟便宜的衣服肯定是有区别的!我只分析一下直接生产成本,至于其他的设计、流通等成本不做评价,因为每个品牌,每个款式,每家的销售渠道以及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面料来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我做过的T恤来说,面料的采购价格从20多块钱一公斤到90一公斤的都做过(T恤一般用针织面料,针织面料价格一般以重量为单位)如果相同克重(外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厚度)的面料就面料这一点价格就相差了4倍,这个还只是我做过的面料。更贵的面料就不说了。这些面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分以及纺织工艺,最后的面料成品区别就是手感,透气性,垂度,可塑性,美观等等!
然后就是衣服的生产制造成本,仍然以我做过的价格对比!我做过的最便宜的女装T恤加工价格是2.2元(当然,这个是几年前的价格,现在人工价格上涨的一塌糊涂),这种T恤就是网上9.9包邮的质量水平,做过最贵的T恤加工价格是25块钱一件,是一家日本公司的订单!9.9的就不说了,大家看看网上是什么样子就清楚了。我来说一下那个25的日本订单的情况。这个订单3千件,加工价格是日本客人自己报的价格,之前没做过日本的订单,觉得这个价格简直可以让我爽上天了!后来才知道日本人的给的价格跟他要求的质量是成正比的!首先对缝纫线就提出要求,这是我做服装行业唯一一个对缝纫线提要求的客户!然后就是具体制作工艺数据,具体不细表,就说一点,每一寸的针数,针距都提出要求,后期验货的时候也就是按这个标准来进行!生产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断线,我们网上9.9的T恤有很多线头?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是绝对不允许的!发现线头那这件衣服就是次品!所以这样做出的T恤跟9.9包邮的那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毕竟就生产价格就相差了10倍多!
最后就是各种后期工艺了,比如印花、洗水、冲床、烫钻等等!就拿印花来说,印花也分很多种,比如水印、胶印、热转印、数码直喷、植绒印花等,不同的印花工艺价格也是相差极大!最终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洗水也一样,我做过的牛仔裤的洗水价格,从8毛钱到20块钱都有,那洗水之后的效果就是天差地别!所以为什么有的牛仔裤只要30包邮.而有的牛仔裤卖300的原因!
好了,基本上便宜的跟贵的衣服区别就是体现在这些地方了!
最后给大家说说衣服的性价比!为什么强调性价比?因为差不多款式的衣服,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购买地点,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首先不要迷信品牌。特别是国内的品牌!因为他们的产品除了logo,跟其他的同类产品没本质区别,你以为他们的用料会好?还是做工很强?想多了!某马某邦的工厂我经常去的,他们的面料跟我在一个布行拿货,他们的工人做工不一定比我的工人强!其次,不要追求高价,不要觉得200的T恤就是比99包邮的强!差不多就可以了...
嗯...纯手打,睡觉...服装人不容易.
“不要买多,要买精”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陷阱。
我们买贵的衣服,一般来说是因为置衣预算多,如果买便宜的,得买几万件才能花完预算
然后越贵的东西,适用面越窄,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例子1:
这是Edward Green的成鞋,市价1000英镑左右,非常的美。
但这是我的一双漆皮鞋,一般只有夜间聚会活动才能穿,目前为止买了5年我只穿过4次,都是在地毯上。
如果你一年只有8000购鞋预算,而不是8万,信了什么买精不买多,一直在户外穿这双鞋,两三天那个漆面就磨损了。
我能买这个是因为我有很多鞋。
然而我一个月只穿四五次皮鞋,平时都穿运动鞋,运动鞋比皮鞋多得多。
例子2:
这是zilli的水貂内胆羊绒夹克,二折后6万多
如果你一年只有10万置装预算,看到打折便宜就花6万买了这玩意,就意味着冬天没有moncler、大鹅、皮衣穿。春秋没有西服、夹克、visvim ict穿。
然而这衣服是当初买给我爸秋冬打球时候穿的,在沈阳只能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加上三月份这两个月可以穿。
我买这个是因为我家有上百件冬装,而且这个在里面不算贵的。
100套衣服
例子3:
kiton的女款编织羊皮皮衣,一折后1万多
这个使用面也非常窄。编织漏风,骑摩托穿不了,冬天也穿不了。是买给我妈春秋买菜穿的。
如果你只有一年三万置装预算,就买个这玩意,……
这两件衣服为啥不好看?
是这样的,zilli、sr、bijan这些极奢品牌都会故意做得丑一点,土一点,以此显示自己不像chanel那些是靠设计卖衣服的设计师品牌。
比如说5克拉以上的钻石都是切成不闪的公主方型,闪是为了显得大和吸引眼球,5ct以上的不需要。
布加迪的工程师在BBC的TG节目采访说过自己故意把车子做丑,为了和法拉利兰博这些吃颜值的便宜车不一样。
例子4:
这是Zilli的400支衬衫,这么透,你敢穿吗?
例子5:
H牌HAC鳄鱼皮大包 二手入的,不到20万
如果你一年买包预算只有20多万,那么这包没几天就磨损、划痕了,而且鳄鱼皮怕受潮。
这个重量贼大,空重要1.5kg,我出去吃个下午茶从停车场提到餐厅都嫌累。
而且你都拿鳄鱼皮包了,衣服和车也要跟上吧?鳄鱼皮衣至少也要10万,车的话不能低于Q7、GLE、C63吧?
所以我平时去游泳啥的,都是随便拎个牛皮包就出去,放些吃的、湿的不心疼。
例子6:
我能买这么多东西是因为我有450平的别墅。
(房证面积298.63,加车库阁楼450,加花园550)
例子7:
我能买郊区别墅是因为我在市中心有几十套公寓,并且家里有司机和很多车。
劳斯莱斯silverseraph、BMW防弹车和其他10几辆车。
而且只有一套房子一辆车,只穿几件衣服只拎一只包,是比衣服便宜、车便宜还尴尬的。
这在影片《蓝色茉莉》种就有表现:
比起没有爱马仕,只有一只爱马仕更让人尴尬。
茉莉后来没钱了,她就那么一件chanel外套,一只birkin 35来回反复穿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越是觉得别人在炫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 评论区有人说hac 、birkin 、bolide是女包?
看时装周又不花钱。
0
1
2
3
我知道很多人想看到“没什么差别”
但是 真的真的很大差别
曾经 我也一度认为 高档衣服挂在那里那么招人眼球是因为店面装修和灯光背景的衬托造成的,其实与平价衣服并没有多大差别。
当我刚刚移民到美国,去Nordstrom买衣服,这个观点被彻底改变了。
与国内不同的是 商场里面就像超市,一个个摊位而已,很少服务员,自己拿衣服自己去结账。所有品牌都摆在一模一样的环境里背景下,都简简单单地挂在货架子上,不翻价签是看不出档次差异的。
接下来,无情的现实……
每一件让我喜欢的衣服,价格都超贵,都是大牌。每·一·件! 然后我不信邪地又胡乱翻了翻其他衣服的价钱,确实是有超多中档品牌的,而我就这样“盲选”把这些中档品牌都筛出去了,就在这成片的衣服堆儿里把贵的挑了出来。所以,我一件衣服都没买成。
然后我回去问其他人,大家纷纷表示,能看上喜欢的都会被价格吓到,所以先想好买什么牌子的再去选,不然什么都买不到。
抛去店面装修、华丽灯光、漂亮店员,大牌依然有与众不同之处,可以在一堆衣服里面脱颖而出。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三分货。我们可以说大牌贵衣服的性价比很低,但是我们不能说它们与便宜衣服没什么差别。 当然 大牌贵衣服里面也有很多又丑又破的失败之作,这就像省重点高中里也有一两个考不上三本的,镇上的小破高中也有能考上一本的,但这不能代表总体实力。
这个问题里,高赞的答主一般用“自己开厂”或者“家里开厂”来强调他们话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来料加工”只是整个服装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反映服装业的全貌,更不能揭示品牌运营过程中,巨大价格差异产生的根本。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由原料价格、人工成本、设备消耗等很多因素组成。随着中国纺机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提升的同时,人工成本和生产消耗却在降低,因此质好的服装原料可能比质次的,价格更低廉。
另一方面,服装成本也受一些政府或企业的政策影响。举个栗子,我同学供职的企业是中国数一数二的拉链生产商,为“耐克”常年提供产品。耐克公司不仅对产品质量(如拉链开合的顺滑度,材料的耐磨性,颜色光鲜度等)有很高要求,对拉链生产企业的环保水平,也有非常苛刻的硬性标准。最终被抬升的成本,都会在终端售价中反映出来。
再浅谈下品牌运营销售中影响价格的方面。
(1)服装的时尚性因素。
“时尚”意味着“时间和潮流”,卖过衣服的都知道,过了某个时间段,你的衣服是卖不出去的,比如到了夏中,裙子就不好卖了;另外这个衣服“潮不潮”、“兴不兴”,也影响销量好坏;刚刚夏中,秋装就要已经开始宣传、铺货、上市……服装店需要不停的进新货、铺新品,尽快清库存,才能让资金滚动起来,否则就无以为继。
个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无论品牌商,还是经销商,对市场的把握基本靠“猜”,因此,出了“爆款”,却因为生产链太长而没法“补货”,更多时候,“押错了”潮流,打对折都卖不掉……
滞销和积压会占到品牌产量的25%~55%,普遍的情况是40%多。
(2)渠道和经销商的运营成本因素。
无论是“万达”的入场费,还是“天猫”的宣传费,占总销售额的比例非常高。知名平台是销量的保障,品牌商和销售商为了获得这个渠道,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大约占其销售额的35%左右。另外,销售人员的开支,会占到销售额的10%,这两块支出就达到45%……
如果从商品的角度来观察,最后只有15%销量产生的收入,才能落入品牌商和销售商的口袋,这还是一个较好情况下的毛利润。
在服装行业,有个词叫“加价倍率”,“销售指导价”=“出厂价”*“加价倍率”。
国内品牌的一般加价倍率是4~6倍,而国际大品牌据说可以达到10倍。
你买条300左右的裤子,它的出厂价大概就50多块钱。中间250块的差价,很大部分被支付给渠道商和应对滞销带来的流通紧张。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贵的衣服和廉价的衣服真的差很多吗?
是的,你应该看到“时尚”这个词背后,企业要承担的巨大试错成本、流通成本和社会成本,另外品牌在品控、售后、营销、渠道、预研等方面的投入也更完善。纺织服装是个微利行业,靠“走量”才能生存,对一分一厘的成本控制要求严格,你真的相信花20块钱的服装,和200块的能差不多??!!
结合我上面说的,也可以引申思考下,为什么burberry一年要销毁2.5亿美元的服饰产品。
主要是版型上边
前年吧,因为我惹我爱人生气,就买了一件风衣送给她,应该是一万多吧,记不大清了
穿上之后,
我:哎呀呀,不愧是贵衣服,设计的真好,这一下就显的腿长了不少···
说完我恨不得抽自己嘴巴···············
还有我结婚时候手工定制的西服,贵的我吐血,但是穿上完美的掩盖了我的腐败肚子,显的很大气,一股浓浓的国家副科级干部的风范铺面而来·········嗯?···怎么感觉级别还降了····
然后没几个月就胖的再也穿不进去了,放在衣柜里堆灰····
我爱人比较高,号称172,实际175,她妹妹号称174不能再高了····
她们姐妹俩骗人的说法就是:其实我只有172,看着高是因为我喜欢穿高跟鞋,所以才显的高,没办法,我姐姐(妹妹)176(178)呢,我穿高点也好搭配。
但是不好买啊我小姨子还好,她脚小,我爱人的大一些,我当时开玩笑说你这只能去伪娘用品店去看看或者定做了···
被爆锤
后来在小县城定做过一双,五百多,穿着她说路走多了就开始疼
我和她关系确定以后,我带她去一个朋友哪里定做了几双,上千的穿着就舒服多了····逛街遛我跟遛哈士奇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