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比特币不可能做大,因为一做大就会被国家以暴力控制"的言论 ?

回答
“比特币不可能做大,因为一做大就会被国家以暴力控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论点。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比特币的本质、国家机器的运作方式、以及“控制”和“暴力”的具体含义。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论点背后有其现实基础。 历史上,任何新兴的、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或事物,当它触及到现有权力结构(尤其是国家权力)的根本利益时,都可能面临来自国家的强力干预。而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不受单一实体控制的数字货币,天然地挑战了国家对货币发行、金融体系以及资本流动的垄断地位。

比特币的“大”意味着什么?

比特币的“大”可以从几个层面理解:

市值巨大: 当比特币的总市值达到与黄金、主要法币相当的量级时,它就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体。
用户基数庞大: 数亿甚至数十亿人在日常交易、价值储存中使用比特币。
实际应用普及: 比特币不仅仅是投机工具,而是被广泛用于支付、跨境汇款、价值储藏等实际场景。

如果比特币发展到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大”的程度,它对现有金融秩序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国家之所以对金融体系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掌握了货币的发行权,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及通过金融监管来维护社会稳定和防范风险。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属性,意味着它削弱了国家在这些方面的传统权力。

国家“暴力控制”的可能性:

当一个事物威胁到国家的核心利益时,国家确实拥有强大的“暴力”工具来行使控制:

1. 法律与监管: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立法和监管来禁止或严格限制比特币的交易、持有和挖矿。例如,中国大陆就曾多次出台政策限制比特币交易。
2. 金融系统封锁: 国家可以要求银行、支付平台等金融机构禁止与比特币相关的交易,切断其与传统金融系统的连接。
3. 网络与技术层面: 理论上,掌握网络控制权(如ISP、域名服务器等)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干扰比特币的网络运作,甚至尝试阻止交易的确认。
4. 执法与抓捕: 对于参与比特币交易、挖矿或提供相关服务的个人和企业,国家可以动用执法力量进行调查、罚款甚至刑事追责。
5. “51%攻击”的潜在利用(极端情况): 虽然难度极高且不经济,但理论上,一个拥有强大网络资源的国家,或许可以尝试控制超过比特币网络51%的算力,从而影响交易的合法性,虽然这种攻击本身会摧毁比特币的价值。

为什么说比特币“不可能做大”?

这个“不可能”的论断,正是基于以上国家机器的潜在干预能力。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是:

国家权力始终是最终的仲裁者: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比特币终究需要在一个物理世界中运行,而物理世界是由国家主权控制的。一旦比特币的规模和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触碰到国家底线,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其“摁住”。
去中心化难以完全抵御国家机器: 虽然比特币的节点分布在全球,但交易的发生、矿工的电力供应、交易所的运营、用户的身份信息等,都或多或少会与现实世界的法律和实体联系在一起。国家可以通过这些“触手”进行干预。
各国协调打压的风险: 如果比特币的规模和影响力确实威胁到全球金融稳定,各国政府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对这种“不受控制”的货币进行全球性的打压,这种联合行动将极其难以抵御。

然而,这个论点也有其局限性和反驳的空间:

1.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全球性”是其核心优势,也构成了国家控制的难点:
节点分散: 比特币网络遍布全球,节点难以被彻底清除。即使一个国家封锁,其他国家的节点依然可以维持网络运行。
开源代码: 比特币是开源的,其技术原理公开透明,不容易被“技术性”消灭。
匿名性(相对): 虽然交易记录公开,但用户的身份并非与地址直接绑定(尽管可以通过链上分析等手段进行追踪)。这使得大规模的“抓捕”难以实现,除非是在高度监控的社会环境中。
抗审查性: 比特币的设计使其难以被单一实体审查或操纵交易。

2. “控制”不等于“消灭”: 国家“控制”比特币,不一定意味着将其彻底消灭。更可能的“控制”方式是将其边缘化,使其无法成为主流货币,或者将其纳入监管框架,成为一种受到严格管制的资产。但这是否意味着“比特币不可能做大”,也值得商榷。
“大”的定义: 如果“大”是指取代法币,那么确实很困难。但如果“大”是指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存储、数字黄金,或在特定领域(如跨境支付、数字收藏品)占据重要地位,那依然有可能。
监管与创新并存: 很多国家在禁止或限制交易的同时,也在研究和探索数字货币的监管框架。未来的比特币,可能是在严格监管下的“小众”资产,而非被彻底禁止。

3. 国家间的博弈和竞争: 并非所有国家都持有相同的态度。一些国家可能会拥抱比特币,将其视为吸引科技人才、促进金融创新的工具,甚至作为对冲美元霸权的手段。这种国家间的差异,也为比特币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萨尔瓦多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就体现了不同国家对数字货币的不同策略。

4. “暴力控制”的成本与效益: 国家是否愿意且能够以“暴力”(尤其是大规模的、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物理暴力)来控制一个去中心化、全球性的数字网络,还需要权衡其成本和效益。大规模的网络封锁、对个人资产的强制没收,都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国际压力。

5. 市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 如果国家对比特币的打压过于严厉,可能会导致更多人转向更隐蔽的交易方式,或者开发更难以追踪的替代技术。这种“猫鼠游戏”的持续,也增加了国家完全控制的难度。

总结来看:

“比特币不可能做大,因为一做大就会被国家以暴力控制”的论点, 抓住了国家权力在维护现有金融秩序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比特币去中心化属性对其构成的挑战。 这种担忧是有现实基础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比特币如果真的达到威胁国家主权和金融稳定的规模,国家机器必将启动其强大的控制和干预手段。

然而, “不可能做大”这个结论可能过于绝对。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全球性和抗审查性,使得国家对其进行“彻底暴力控制”的难度远超对传统金融资产的控制。更现实的图景可能是:

受限的“大”: 比特币可能会在某些国家被严格限制,而在另一些国家得到有限的承认和监管。它可能无法成为全球性的通用货币,但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资产、价值存储手段或特定领域的支付工具而“做大”。
监管的演变: 随着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国政府也在学习和适应,其监管方式可能会从“一刀切”的禁止,转向更加精细化的监管,允许其在一定框架内存在。
技术与对抗: 比特币社区也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来应对潜在的监管和攻击。

因此,与其说“不可能做大”,不如说比特币在“做大”的过程中,将持续面临来自主权国家的强大阻力,这种阻力会塑造其最终的形态和规模,但未必能将其彻底扼杀。未来比特币的发展,将是一场技术、市场、监管和国家权力之间复杂博弈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支付宝不可能做大,因为一做大就会被国家暴力控制。


马云说的:随时上交国家。为此支付宝把外资都排除了,以免上交国家引起外交冲突。

user avatar

大明宝钞是用国家暴力保证的!大明前期一直禁用银子,到1567年,终于无法继续下去了,朝野上下率用银。

津巴布韦币也是用国家暴力保证的。

所以,暴力是对抗不了经济规律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比特币不可能做大,因为一做大就会被国家以暴力控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论点。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比特币的本质、国家机器的运作方式、以及“控制”和“暴力”的具体含义。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论点背后有其现实基础。 历史上,任何新兴的、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或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