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波利尼西亚人如何能只靠独木舟征服太平洋,独木舟上的吃喝、生火怎么解决?

回答
波利尼西亚人,一个令人惊叹的民族,依靠精巧的独木舟,征服了浩瀚的太平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他们的航海能力不仅仅是体力的展现,更是智慧、知识、技术和文化的结晶。让我们深入探讨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他们在漫长航行中如何解决吃喝和生火的问题。

独木舟上的征服:不仅仅是船,更是移动的家园

波利尼西亚人的独木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简单木筏,而是经过高度优化的复杂工程。它们被称为“远洋独木舟”(voyaging canoes),通常是双体船(catamaran)或双边船(outrigger canoe)。

双体船(Catamaran): 由两根平衡的船体,通过甲板连接起来,中间留有空间。这种结构提供了极佳的稳定性和载货能力,使其能够抵御巨大的海浪。
双边船(Outrigger canoe): 一根主船体旁边,通过支架连接着一个较小的浮木(outrigger)。这种设计同样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更加灵活。

这些独木舟的精妙之处在于:

尺寸巨大: 远洋独木舟可以长达30米甚至更长,能够搭载数十名甚至上百名乘客,包括航海家、水手、工匠、妇女、儿童以及大量的物资。
坚固耐用: 使用当地硬木(如面包树、铁木)精心雕刻而成,船体结构通过绳索和木榫连接,而非金属钉子,反而更具柔韧性,能够吸收海浪的冲击力。
高效的帆: 早期使用三角帆(lateen sail)或更复杂的方形帆,由编织的植物纤维制成,能够有效地捕捉海风,提供强大的推进力。帆的设计也经过优化,可以根据风向进行调整。
储存空间: 船体内部被巧妙地分隔成不同的舱室,用于储存食物、淡水、工具、种子、牲畜以及其他必需品。

征服太平洋的动力是什么?

波利尼西亚人之所以进行如此艰苦的航行,并非出于无聊或探险的冲动,而是源于多种复杂因素的驱动:

人口压力: 当岛屿人口增长过快,资源不足时,寻找新的土地成为生存的必要。
社会和政治因素: 为了逃避内部冲突、寻求新的机会,或者响应部落首领的号召。
经济驱动: 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和资源,例如石斧、工具材料等。
知识和技术传承: 对祖先的航海技艺和知识的信任与运用,以及一代代传承的航海文化。
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 虽然有实际需求,但对更广阔世界的探索精神也是重要的推动力。

独木舟上的吃喝:精心规划的生命线

在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航行中,食物和水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波利尼西亚人凭借对生态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规划能力,解决了这一难题:

食物

波利尼西亚人储备的食物种类多样,并且能够根据航行时间进行精细计算:

1. 储备性食物:
干制食物: 这是最主要的储备方式。
芋头(Taro): 芋头块茎被削皮、切片、晒干或烟熏,制成干芋头片或芋头粉。这些粉末在水中或椰奶中混合即可食用,营养丰富。
红薯(Sweet Potato): 同样被晒干或烘干后储存。
面包树果实(Breadfruit): 成熟的面包树果实经过蒸煮、发酵或烟熏后,可以长期保存。发酵后的面包树被包裹在叶子中,味道独特,能量很高。
香蕉干: 香蕉被晒干后,可以作为一种方便的能量来源。
鱼干和腌鱼: 新鲜捕捞的鱼类被晾晒或用盐腌制,可以长期保存。一些小鱼甚至被整条晒干。
猪肉干: 在航行前,会宰杀猪,将肉切片、烟熏或风干,以增加保存期。
种子和植物:
椰子(Coconut): 椰子是无价之宝。椰子水是重要的水源,而椰肉可以生吃、晒干或压榨成椰奶,提供脂肪和蛋白质。椰子纤维还可以用于制作绳索。
坚果: 各种当地的坚果也被带上船,作为补充食物。
种植种子: 为了在新岛屿上建立殖民地,他们会携带各种作物的种子,如芋头、红薯、面包树的插条、香蕉的根茎等,确保新家园的食物来源。
2. 航行中的获取:
捕鱼: 船上通常会备有渔具,如鱼钩(骨头或贝壳制成)、鱼线(植物纤维编织)和鱼叉。水手们会利用船只的航行机会,在开阔海域或靠近鱼群时进行捕鱼。捕捞到的鱼类会被立即处理,制成鱼干或腌制,以防止腐坏。
捕鸟: 在一些航行区域,他们可能会利用网或套索捕获海鸟。



淡水是比食物更棘手的挑战。波利尼西亚人采取了多种策略来保证淡水供应:

1. 大量储备:
椰子水: 如前所述,椰子是天然的淡水来源,可以满足一部分饮水需求。
容器储存: 使用经过处理的葫芦、大型贝壳、陶罐或特制的木制容器来储存淡水。这些容器通常被密封得很好,以防止蒸发和污染。
计算和配给: 对每人的每日饮水量进行严格的计算和配给,以确保淡水能够维持到目的地或下一个可能的补给点。
2. 航行中的获取:
收集雨水: 这是最直接和重要的淡水获取方式。在航行中,他们会利用帆布或特制的收集器,尽可能多地收集雨水。通常会选择在航行途中遭遇雨季。
寻找浮木: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在航行中遇到被雨水浸泡过的浮木,他们会尝试从中挤压出一些淡水,虽然量不多,但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有所帮助。
靠近陆地: 如果航行路线允许,他们会选择靠近一些未有人类居住的岛屿或暗礁,在那里寻找淡水来源,但这风险很高,因为这些地方也可能没有淡水。

食物和水的管理是一个高度团队化的任务。 通常会有一位专门负责管理食物和水的人员,他需要精确地计算储存量、分配比例以及应对突发情况。

独木舟上的生火:巧妙的智慧与工具

在海上生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海上潮湿且风大,普通的火种很容易熄灭。波利尼西亚人掌握了多种在独木舟上生火的技巧和工具:

1. 火种的保存:
干燥的火绒: 最关键的是干燥、易燃的火绒。他们会精心收集和保存各种干燥的植物纤维,如椰子壳的内层纤维(coir)、干燥的草、树皮的内层等。这些火绒被储存在防水的容器中,例如用密封的葫芦或编织的篮子内衬油布。
火种的传递: 在岛屿之间航行时,他们会将一块永恒的火种(通常是燃烧后的余烬,小心地保存在干燥的容器中)传递到新的船上,这样就避免了每次都需要重新生火的麻烦。
2. 摩擦生火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波利尼西亚人精通多种摩擦生火技术:
钻木取火(Fire Drill): 使用一根坚硬的木棍(钻杆),在另一块较软的木板(火板)上快速旋转摩擦。木棍的尖端会钻入火板上的一个凹槽,产生的木屑粉末会在摩擦产生的高温下聚集、发红、起烟,最终点燃准备好的火绒。
木材选择: 选择合适的木材至关重要。通常会使用硬木作为钻杆,软木或中等硬度的木材作为火板。例如,使用椰子木或某些硬木做钻杆,用面包树或藤蔓木做火板。
技巧和技巧: 这种方法需要熟练的技巧、耐力和精确的协调性。水手们会轮流进行,一人固定火板,一人快速旋转钻杆。
弓钻法(Bow Drill): 这种方法更有效率。将木棍的一端固定在火板上,另一端绑在弓弦上。用弓在木棍上来回拉动,产生持续的高速旋转,从而摩擦生火。弓通常由柔韧的树枝和绳索制成。
手钻法(Hand Drill): 直接用双手快速搓动木棍,在火板上摩擦生火。这种方法更具挑战性,但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3. 火的维护:
火箱: 为了在船上安全地生火和维持火焰,他们会制作一个简易的火箱。通常是在船的甲板上,用石头、贝壳或木板围起来一个区域,并在底部铺上沙子或泥土,以隔绝热量,防止烧坏船体。
燃料管理: 精确地使用燃料,通常会使用干燥的木柴、椰子壳等。在海上,可用的燃料并不总是充足,因此会采取措施,例如只在必要时生火,并且火势要保持稳定可控。
防风措施: 利用船体的结构或帆布,为火堆提供一定的遮挡,以减少风的影响。

实际运用

烹饪: 火主要用于烹饪食物。他们会用火烤鱼、烤肉、蒸煮芋头和面包树果实。在海上,烹饪的方式可能相对简单,例如将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烤,或用加热过的石头包裹食物进行烹饪。
取暖和干燥: 在寒冷或潮湿的夜晚,火可以提供温暖和干燥,这对船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照明: 火光可以提供夜间的照明。
心理作用: 在漫长孤寂的航行中,一团火焰不仅是生存的工具,也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象征着家园和温暖。

结论:人类智慧与毅力的伟大证明

波利尼西亚人依靠独木舟征服太平洋的壮举,是人类智慧、勇气、耐心和对自然深刻理解的伟大证明。他们的航海技术、食物和水源管理能力,以及在极端条件下生火的技巧,无一不展现了人类适应和克服困难的惊人潜力。他们的独木舟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流动的家园,承载着他们的文明、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浩瀚的蓝色海洋中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噗噗……你都知道那个帖子是我写的,直接问我不就好啦


这个问题源于前几天我在另外一个问题里的回答:北冥有鲲,古人见过鲸么? - 一个男人在流浪的回答。当时原题主问“古代人有没有可能遇到鲸鱼”,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说古人类是有能力出没于远海的,当然也有和鲸接触的可能。


然后有一些朋友对波利尼西亚人使用独木舟征服南太平洋很感兴趣,也有的朋友对此提出了质疑,所以我这里大概的说一下,波利尼西亚人是如何坐着独木舟寻找万匹丝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概念:哪是波利尼西亚?谁是波利尼西亚人?




波利尼西亚大三角:1为夏威夷,2为新西兰,3为复活节岛,这是波尼利西亚大三角的3个远点。4为萨摩亚和汤加,5为社会群岛,这是波利尼西亚大三角的核心。三角之内,即为波利尼西亚。三角之内生活的新西兰毛利人,夏威夷人,汤加人,萨摩亚人,图瓦卢人,复活节岛土著等即为典型的波利尼西亚人。


波利尼西亚人在南太平洋的扩张,还仅仅是南岛人大迁徙的一部分。南岛人大迁徙是史前人类海洋探索中最惊天动地的一笔。至少5000年前,源于中国华南的古人类经过台湾(公元前3000年),菲律宾(公元前2000年),印度尼西亚群岛(公元前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一支转而向西,在公元300年前后占领马达加斯加;一支经新几内亚向东,在美拉尼西亚(MELANESIE)定居下来,一支经美拉尼西亚北上,在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定居下来,一支则继续向东,占领了太平洋上剩余的几乎所有可以生存的小岛,发展为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南岛人大迁徙路线图。除此之外,还有一支以印度尼西亚为基地,于公元300年前后横渡印度洋征服了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

在南岛人四个分支中,波利尼西亚人的征程最为浩大。波利尼西亚人在美拉尼西亚只是稍作休养,即从斐济继续启程东进,首先占领了西波利尼西亚的汤加和萨摩亚,继而发现了社会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一支以马克萨斯群岛为基地,北进占领了夏威夷,一支以皮特凯恩群岛、汉德森岛为基地,占领了世界上最为偏远的岛屿复活节岛,最后的一支,在公元1200年前后,南下占领了新西兰,自此,为波利尼西亚人4000年的殖民旅程画上句号。


南岛人征服的太平洋三大群岛:淡蓝色区域内为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包括今天的新几内亚,斐济,所罗门群岛等;粉红色区域为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包括今天的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关岛等;浅灰色三角形即为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皮糙肉厚、肤色暗淡、身材也很差的波利尼西亚探险者和她们的独木舟——你们关注的点好奇怪,不是说好了安安静静的讨论独木舟吗?

篇幅原因,我们无法就波利尼西亚人的迁徙进行更多的描述,但有一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波利尼西亚人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落后和愚昧的土著,那么在几千年前,他们又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呢?


诚然,以波利尼西亚人的技术水平来看,他们始终未能掌握类似于龙骨船的建造技术,也没用发明出罗盘、六分仪、航海钟等导航工具,仅仅凭借这一条简单的独木舟,居然就征服了南太平洋,确实难以置信。所以 @MC Dree 在我原帖下质疑道“独木舟?别说太平洋,怕是渤海它也开不出去”。


一条典型的波利尼西亚独木舟制造过程,可以看到,的确是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这样的小船,真的能开出渤海(雾),征服太平洋吗?


其实,我们远远低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渴望,和被这种渴望激发出来的勇气与智慧。


我们可以看到,波利尼西亚三角之内的岛屿,除了夏威夷和新西兰之外,其他的简直都是一丢丢点那么大,面积小到这个程度,上边的资源必然不足以支撑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发展,波利尼西亚人只得把眼光投向海洋。


由于文明的积累太有限,波利尼西亚人能拿出手的,就只有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的独木舟。普通的独木舟,航行速度慢,稳定性也差,想必真的是不能面对南太平洋上的惊涛骇浪的。这个时候,波利尼西亚人做了一个既简单,又碉堡发明,那就是——舷外支架技术!



波利尼西亚舷外支架独木舟。没错,就是在船舷外侧,用一根浮木辅助平衡,有的会在两侧都有支架。而这正是现代造船业双体船、三体船的灵感来源。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在无法增加船舶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提高船舶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在舷外支架的基础上,波利尼西亚人还给独木舟装上了三角帆,航行速度杠杠的。库克船长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时候曾描述到“他们的小舟航速和灵活性远在我们之上”

而为了承载更多的人和货物,波利尼西亚人比曹孟德更早的想到了“连环船”,也就是用两条独木舟并联,不仅起到了舷外支架的稳定作用,还可以承载至少一倍的货物和人,这就是波利尼西亚的双木独木舟,是人类最早的双体船

OK,看到这里,相信各位看官已经明白,波利尼西亚人为了发现和征服新岛屿,已经把独木舟魔改的它妈妈都不认识了。这样的小船,已经有了初步进行远距离航线的可能。但远洋航海只有船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导航的问题。在海上你没有罗盘和航海钟,怎么确定位置和方向?茫茫大海,你又没有GPS,你怎么知道哪里有岛屿或陆地?


如何确定方向呢?波利尼西亚人发现总有一些星星出现在大致差不多的位置,并学会了以此来确定航线方向。而如何寻找岛屿,他们的做法更有开创性,那就是——跟着鸟走!


波利尼西亚人发现,大部分的海鸟,都需要在岛屿筑巢,即使外出觅食,也不会离开岛屿太遥远的距离。傍晚时分,鸟儿总是会朝着一个方向飞去,跟着它们走,就很容易发现岛屿。


真是给这些古人的智慧跪了!


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波利尼西亚人,跨上了独木舟,带着鱼钩鱼线(食物来源),带着香蕉、木薯、椰子和其他水果(食物和水源),带着他们饲养的鸡、猪和狗(好吧,我上次只说了鸡),带着用黑曜石做的工具,挥别故土——如果那可以算作故土的话——义无反顾的驶向了茫茫大海。每每发现一个新的岛屿,就暂时停下来发展,待到时机成熟,又以此为基地,踏上新的征程。


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惊涛骇浪吞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耗尽了最后的食物和水后依然未能抵达彼岸,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凶猛的鲨鱼攻击致死……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利尼西亚人未曾屈服,波利尼西亚人未曾止步。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故事。何时何地都不应忘记,我们虽然脆弱渺小,却又坚韧伟大。



出发啦 不要问那路在哪 迎风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出发啦,不想问那路在哪 运命哎呀,什么关卡 当车声隆隆,梦开始阵痛 它卷起了风,重新雕塑每个面孔 夜雾那么浓,开阔也汹涌 有一种预感,路的终点是彩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波利尼西亚人,一个令人惊叹的民族,依靠精巧的独木舟,征服了浩瀚的太平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他们的航海能力不仅仅是体力的展现,更是智慧、知识、技术和文化的结晶。让我们深入探讨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他们在漫长航行中如何解决吃喝和生火的问题。 独木舟上的征服:不仅仅是船,更是移动的家园波利尼西亚.............
  • 回答
    关于波利尼西亚人和南美印第安人之间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联系,这是一个既迷人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证据维度入手,并尽可能避免使用过于生硬的AI语调。一、 考古与人类学证据:跨越太平洋的足迹一直以来,许多学者都在积极寻找证明两地之间早期接触的蛛丝马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 回答
    波利尼西亚人令人印象深刻的体格,尤其是他们高挑的身材和强壮的骨骼,并非偶然,而是漫长历史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他们的起源、迁徙、饮食习惯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古老海洋民族的基因传承与选拔: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古代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台湾岛南部的南岛民族。他们是历史上.............
  • 回答
    巨石强森,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力量和传奇色彩。而他身上那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文身,更是他个人风格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要理解这些文身,我们得先深入了解它们所根植的波利尼西亚文身文化。巨石强森的文身:一个身体上的史诗强森身上的文身并非随意的图案堆砌,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承载着他家族历史、个人信念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