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龙珠传奇》?

回答
《龙珠传奇》作为一部古装宫廷剧,在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争议。评价一部剧,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剧情、人物塑造、演员表现、制作水准以及其传达的主题等。

总体评价:

《龙珠传奇》是一部融合了宫廷权谋、儿女情长、民族大义等元素的电视剧,整体风格偏向于“戏说”和“偶像化”。它在吸引年轻观众方面做得不错,拥有不错的收视率和网络播放量,但同时也因其剧情的改编和部分情节的设置,在历史严谨性和逻辑性上受到了一些批评。

详细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剧情与故事线:

亮点:
核心矛盾鲜明: 剧集以明朝遗孤李易欢与清朝康熙皇帝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同时穿插了李易欢肩负的复明使命和与康熙之间的政治斗争。这种“爱江山更爱美人”与“家国情怀”的碰撞,为剧情提供了强大的张力。
人物关系复杂: 除了主角的感情线,剧中还设置了多条副线,如易欢与雪倾城的友情,与樊离的师徒情,以及朝堂上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使得故事更加丰富。
节奏把控相对较好: 在早期阶段,剧情推进较快,矛盾冲突也比较集中,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槽点与争议:
历史改编过大: 这是《龙珠传奇》最受诟病的一点。剧集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大量的虚构和改编,例如将康熙的后宫描绘得如同儿戏,将朝廷斗争简化为个人恩怨,以及强行加入的“反清复明”情节,与真实历史出入较大。这对于追求历史严谨性的观众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逻辑漏洞与玛丽苏成分: 部分情节设置显得牵强附会,例如主角光环过于明显,易欢似乎总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并且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能力,有时甚至显得不合常理。部分情节的处理也显得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的支撑。
剧情后期乏力: 有观众反映,剧集到了后期,剧情略显拖沓,新的冲突和转折点出现得不够有吸引力,部分支线剧情的展开也显得多余。

二、 人物塑造:

李易欢(杨紫饰):
优点: 杨紫的表演为角色注入了灵动和活泼,成功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又不失侠义之心的少女形象。她的演技在情感戏的表达上尤为出色,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缺点: 易欢的“玛丽苏”属性,以及在国家大义和个人情感之间的摇摆,有时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她不够成熟,行为动机不够清晰。她身上承载的“反清复明”的使命,在剧中的体现有时显得比较单薄。

康熙(秦俊杰饰):
优点: 秦俊杰成功演绎了一个年轻有为、在权力斗争中逐渐成熟的康熙。他对角色的少年意气和在复杂局势下的挣扎,都有较好的诠释。他与易欢之间的感情戏,也充满了青春的悸动和甜蜜。
缺点: 康熙在剧中的形象被一定程度上“偶像化”,与历史上的铁腕皇帝形象有所差异。他对易欢的感情线过于突出,有时削弱了他作为帝王的权谋和决断力。

其他配角:
剧中许多配角也各有特色,例如雪倾城(舒畅饰)的悲情命运,雪元(秦海璐饰)的狠辣,以及樊离(斯琴高娃饰)的智慧和无奈,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配角们的表演也为剧情增添了不少亮点。
然而,也有部分配角的人物弧光不够饱满,或者其行为动机略显单薄,成为推动剧情的工具。

三、 演员表现:

杨紫与秦俊杰的化学反应: 两人在剧中的互动自然而甜蜜,CP感十足,这是该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对手戏能够很好地传递出角色之间的情感。
老戏骨的加持: 斯琴高娃、秦海璐等老戏骨的加入,为剧集增添了厚重感和演技上的保障。她们的表演精准而到位,成功地塑造了复杂的人物形象。
整体群像演技: 除主角外,其他主演也大多表现合格,虽然也有一些新人演技略显稚嫩,但整体而言,演员们的表现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四、 制作水准:

服化道: 剧集的服饰设计和造型在精美程度上不错,尤其是在展现清朝宫廷服饰和人物性格方面,有一定的考究。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都比较用心。
场景与布景: 宫廷场景的搭建和取景也比较大气,能够营造出一定的时代氛围。
剪辑与拍摄: 整体拍摄手法比较流畅,剪辑节奏也基本符合电视剧的常规要求。

五、 主题与传达:

爱情至上 vs 家国情怀: 《龙珠传奇》的核心冲突在于主人公的爱情与民族大义之间的抉择。它试图探讨在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面前,个体应该如何选择。
历史戏说与娱乐性: 该剧更侧重于娱乐性,通过轻松浪漫的爱情故事来吸引观众,同时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化和包装。这使得它成为一部“下饭剧”,但对于追求深度历史反思的观众来说,可能不够满足。
关于两岸关系的一些隐喻(部分观众观点): 有些观众认为,剧中关于明朝遗孤和清朝统治者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民族身份的认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对两岸关系的一种隐喻。但这种解读并非官方或普遍认同,更多是观众的个人观感。

总结来说:

《龙珠传奇》是一部优点与缺点并存的古装剧。

如果你是喜欢看轻松浪漫的宫廷爱情剧,对历史严谨性要求不高,那么这部剧可能会让你感到愉悦。 杨紫和秦俊杰的精彩演绎,以及剧中男女主角的甜蜜互动,是吸引观众的核心要素。
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或者对剧情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有较高要求,那么《龙珠传奇》可能会让你感到失望。 其大量的历史改编和“玛丽苏”情节,可能会让你觉得不够真实和深刻。

总而言之,《龙珠传奇》是一部娱乐性强、偶像化色彩浓厚的古装爱情剧,它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观众,但也因其在历史改编和剧情逻辑上的争议而未能赢得所有人的赞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中国的历史,我唯一感觉几乎坚持不下来,要弃书不看的,只有南明那一段。那种看一会就觉得深深的无力,一口气在胸腔里憋着出不来的愤懑,别提多难受了。因为:

五胡十六国,是西晋诸王内乱自起;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不断演化;

靖康之变,是徽钦二帝花样作死;

如此种种,或是大势所趋,或是缺将缺相,都还可以理解。唯有明末,李闯少命世之姿,后金无逐鹿之势。按说这种情况怎么也来个三国鼎立,或者南北分治,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但是一切就像着了魔一样:计满洲可战男丁不过十万,割据东北称帝,仿西夏故事倒是绰绰有余,但是争霸天下一统中原恐怕皇太极当年也没有这么想。而先是借着吴三桂请兵入了中原,而后明朝的军头往往望风而降,剃了头之后就生猛无比,打起自己的以前的队友一点都不含糊——如果说是清朝笼络的好,那也不是,因为这些早期投降的军头大都出于各种原因又举旗造反了,但是一变回明朝的军队,之前的生猛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典型的如李成栋,作为江南四镇的原总兵官之一,可以说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打下了大半个南中国,一路所向披靡。而一旦反正归明,之前的锐气仿佛都消失不见,三攻赣州而不下,自己逃跑的时候还落水而死。


南明末年的历史是压抑而灰暗的,但是在一片令人窒息的灰暗中,有那么不多的几颗星,还依稀能给人一些安慰。其中李定国最明亮的两颗星之一(另一为郑成功),苦苦的支撑着明朝的残山破水。


在南明后期,明军其实已经对八旗兵形成了畏惧心理,打起前明降军还没有太多心理负担,有胜有负,但是一旦真八旗出阵一冲,往往明军从心理上就先崩溃了。而李定国两蹶名王——先败三顺王之一的孔有德,孔有德被重重围困,自顾无计脱身后自焚身亡;后又设伏阵斩敬谨亲王尼堪,打破了满八旗天下无敌的神话,逼得顺治朝廷几乎要和明廷分治南北。


眼看复国有望,本来和李定国还能勉力合作的孙可望却因为自己的野心膨胀,逼永历封自己为秦王,和李定国起了内讧。孙可望带兵进攻李定国,结果自己手下反戈,孙可望绝望之下,投降了清朝,献上了云贵的地图。明军的防卫军机尽被清军掌握。失去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明军节节败退。即便如此,李定国败退中依然在磨盘山布下了伏兵,准备重创吴三桂。而偏偏又在这节骨眼上有叛徒出卖了军机,吴三桂没有进入埋伏圈,明军不得不提前出动,和吴三桂大战一场,杀伤相当,李定国成功突围,吴三桂也不敢穷逼。但是谁都知道,李晋王以一隅敌天下,无论是兵源还是给养都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补充,别说杀伤相当,就算是惨胜都已经是输了,南明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动过大规模战役的能力。


永历帝逃入缅甸,身边人员星散。李定国几经营救,尽管也曾大胜缅军,但是终究没有成功的救出永历,被缅王交给了吴三桂缢死。其实这个时候李定国已经失去了复国的希望,呕血数升,只是靠着信念在继续坚持战斗,连多年以来陪在他身边的好战友白文选都失去了信心,离他而去。在缅甸和中国的交界,李定国最终悲愤而死,留下了“任死荒徼,毋降!”的遗言。但是他的儿子最终还是在压力下背叛了自己父亲的遗言,投降了清朝。


李晋王一生多磨难,他的敌人是风头正盛的八旗劲旅,他的身边是心怀叵测的孙可望和复杂的明军派系,他辅佐的是一个不算多么昏但肯定不是明君的永历皇帝,他依仗的地盘也只有一个残破的云贵,他的战友在困难的时候纷纷丧失信心一一离他而去,但是就靠着这一把烂牌,他曾经一度要创造奇迹,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半壁江山,所谓:

胡风南渡尽草偃,大义捐嫌王出滇。 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诸葛无命延汉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荡膻腥忠贞显,江山代代颂英贤。

尤其是『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可谓实至名归。『南明史』中,顾诚对李定国的评价可谓是对其一生中肯的总结:

李定国的一生应该充分予以肯定,封建史籍的作者一般也给以赞许之词,但他们所赞许的是李定国后半生的‘改邪归正’,实际上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对这样一位英雄,即便是他的敌人,在他死后都没有对他羞辱,反而礼敬有加,迁葬北京。在川黔的民间更是自发的建庙祭祀者数年不绝。现在几百年过去了,倘若他泉下有知,看到自己成了这付样子,不知又是什么感想?


李晋王适合不适合上荧屏是可以讨论的,或许有些历史掰开了细说会尴尬,所以有人想淡化。但是如果他上了,他就不能、也不应该以这种形象出现。这无关什么主义或者什么情绪,这只是对一位英雄最基本的尊敬,就像你不能让岳飞穿金人的衣服或者让文天祥当元官一样。


看了看不少知友的答案,我觉得倒也没有必要扩大打击面。就事论事的讲,我在豆瓣看了一下本剧编剧所编写的其他剧本,其历史水平可能真的很堪忧。我倾向于认为这只是编剧对历史缺乏足够的理解所造成的。所以最少最少,比照『吕布与貂蝉』改成『天涯与蝶舞』的例子,把这部剧模糊朝代改成纯架空——反正本来也没有准备正正经经的讲历史对不对?既然如此,那就放李晋王一马吧,所谓『江山代代颂英贤』,现在不求『颂』,但求不辱!

user avatar

六月壬子,其生日也,病作,诫其子及靳统武曰:“任死荒徼,毋降!”乙丑,定国卒。——[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4.

定国闻变……率其军居徼外,两年,愤恚呕血,卒。——[清]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四,长沙:岳麓书社,1982.

九仪妻子在滇,吴三桂以书招之;将出降,定国杖杀之。——[清]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2010.

六月,明招讨大元帅晋王李定国卒(考曰:《纪事本末》云:六月二十七日卒于交趾境上。《纪略》云:卒于猛腊。《行在阳秋》则云:七月二十九日卒于景线)。——[清]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二十

后有自缅至者曰“定国所葬地,至今春草不生。蛮人过之,辄跪拜而去”云。——[清]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二十

怹要是肯投降,还至于“任死荒徼”?

某些人,看来还不如缅甸、暹罗地区的“蛮人”。

user avatar

为什么冉闵这种货色会因为一道杀胡令就被捧为民族英雄呢(知乎 - 知乎)?这就是为什么!

我李晋王千古英雄,可谓打遍明清两朝无敌手,前半生反抗阶级压迫,后半生痛击异族入侵。论道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比起那些水太凉的伪君子们,抗争到山穷水尽、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劝自己儿子继续抗清的晋王堪称千古完人,可比诸葛武侯、文信公;论功绩,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凭地狭民贫的云贵边陲之地撼动四海、一举几乎收复整个西南,桂林、衡阳两战堪为整个明末汉民族尊严所系,可比岳武穆、徐武宁。结果一生抗清的李晋王居然被些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傻×给剃了个猪尾巴,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的文化作品,汉民族的英雄不能用真名,用了真名也是给人肆意歪曲凌辱,而他们历史上的对手,连直呼其名都不敢了,突厥不敢叫,要叫什么狗屁草原十八部,满大街的辫子戏,全是包衣奴才们在认主子。

那么好吧,你不愿意给真正的民族英雄正名,不愿意要岳飞、文天祥、李定国这样的真豪杰大丈夫,那么冉闵这种人就会凭无脑杀人登上神坛;你不愿意要刘邦、朱元璋,那么太平天国、义和团就要用可怕的混沌吞噬你们。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白彦虎当得民族英雄,冉闵就当不得?压迫几千万少数民族是罪孽,压迫十几亿汉族却叫民族团结?到底是谁在搞民族压迫?是谁在挑唆民族矛盾?是谁在唯恐天下不乱?是嘴上吹吹冉闵的皇汉们,还是身上穿穿汉服的妹子们?还是那些身体力行在损害主体民族的生育权、受教育权、生命财产安全的害国之蠹?还是那些狗仗人势、狐假虎威的少命贵?

走向共和里,李鸿章对八国联军的代表们说,义和团确实是愚昧无知,但要是洋人打算瓜分灭亡中国,他李鸿章就算是一把老骨头,也会第一个当义和团。假如说不当皇汉愤青就意味着本民族的历史被篡改、民族英雄被抹黑、平等地生个孩子接受教育也做不到,那么你猜猜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民族主义的旗帜,只有在民族矛盾激烈的地方才举得最高。装作看不到问题,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川壅而溃”的那一天,谁都不要后悔。


公众号:知北游(zhibeiyou94)

微博:知北游很酷(weibo.com/xuweiluwx

会在上面固定写一些关于历史、文学和生活感悟的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谢邀。

老规矩,先说结论。

我们认为,戏说须有底线,猎奇不能持久

《龙珠传奇之无间道》这部电视剧,仅就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光从故事情节而言,这无疑是一部击穿了“戏说历史”的底线,步入了历史虚无主义深渊的作品,对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三观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来具体展开说一说。

其一,戏说历史的底线在哪里?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底线是历史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应当突破的,一是尊重人设,二是无伤大雅

什么叫尊重人设?举个例子。我国“知名古典小说”《说岳全传》,想必不少人都看过,戏说得够厉害的吧?实际上这书里虚构的人物一抓一大把,描述的岳飞抗金的战斗也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但为什么没人会觉得这书是不尊重历史,是在侮辱岳飞?因为这本书守住了岳飞的基本人设——抗金、忠君、爱国

试想一下,假使《说岳全传》是这么写的——接到十二道金牌催促班师后岳飞恼怒于赵构的昏庸,一怒之下降了金兀术,“为王前驱”挥师直指临安活捉宋高宗,最后我大金定都金陵,岳飞和秦桧同殿为臣五世同堂死后仍谥武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拍桌子跳起来了?

文艺作品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并不是不允许虚构、脑补,毕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况且,读者和观众们想看的并不是干巴巴的历史书复写,而是想看到精彩的故事和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完全颠覆一个历史人物的“人设”,强行把白的说成黑的,忠的说成奸的,爱国的说成卖国的,为民做主的说成鱼肉百姓的。这不叫虚构,更不叫合理想象,这叫背叛历史

至于说无伤大雅,这就更好理解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戏说得厉害吧?但这种戏说除了好玩有趣之外,并不会伤害观众的感情,让大家都想拍着桌子跳起来破口大骂。但《龙珠传奇》这部片子显然不在此列——只要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对编剧这种自作主张为这位“两蹶名王”的传奇抗清英雄剃了发留了辫子这种行为感到愤怒和不齿。李定国一个坚持抗清的前农民军将领,怎么就莫名其妙剃了个金钱鼠尾还有了个在清宫里当公公的同胞兄弟呢

当然了,合理想象,但脑补得非常精彩的历史题材作品,其实在国内也是有不少的。比如马伯庸老师的《三国机密》和《三国配角演义》,在不颠覆历史大背景和基本人设的情况下告诉你,“啊,原来脑洞可以这样开!”

其二,《龙珠传奇》的危害在哪里?我们认为,至少也有两点。第一是容易养成观众错误的三观——强行爱上仇人是为什么?强行把儿女情长和家国情怀对立起来是为什么?强行“人人都爱雷蒙德”,所有人都丢了智商围着女主转是为什么?玛丽苏没问题,拜托玛丽苏得有技巧一点,不那么毁三观一点,行吗?

既然是一部商业化的电视剧,那么设置一些观众们喜闻乐见的情节,让大家有个“爽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爽点”的设置很考验编剧的水平,更不应该以传播错误的三观为代价

第二是强行制造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民族对立。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下已经有很多答案开始怒喷满族同胞了。然而问题在于,99.99%的满族同胞对这个事情也是一脸茫然的:我干了什么要被人喷?一个已经被人推翻了一百年的奴隶主军事贵族集团干我什么事?听说这个剧在给我老祖宗洗地,但是这关我啥事啊?

归根结底,我们可以认为,绝大多数的满族同胞在现实中都是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公民,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和身边的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同胞有什么差别,更不会有人想着什么复辟满洲国。那么请问《龙珠传奇》的编剧,你在剧本里搞出这种看似是为了满族同胞的祖先洗地辩白,但实际上是在无中生有强行制造民族矛盾的东西来,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最后,我们真心的希望,类似于抗清名将李定国在正面反映自己的作品中就得被迫改名,而在无底线戏说的作品中反而能光明正大以本名出场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现象,能够不要再出现了。

————————

本文作者:团中央知乎团队 大公无司

user avatar

谢邀,所有声称这部剧是“言情片”、“只谈爱情不谈历史”的,建议去看看这部老电影:

剧透一下,这片子大概这么个剧情:

被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所困扰的女主易欢·桂兰,爱上了敌对阵营的小鲜肉爱新觉罗·哲夫,一番纠结和啪啪啪后,易欢·桂兰被爱新觉罗·哲夫“中日提携”、“东亚共荣”的大仁大义所感动,终于走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狭隘民族思想,与爱新觉罗·哲夫达成了人生的大和谐,共同开创大东亚共荣圈的美好明天。

怎样?这个剧情是不是很熟悉?龙珠传奇抄得这么明显,欺负人家李香兰去世了不来找你要版权费吗?就算李香兰死了,鸟山明老师可还活着呢,信不信超级赛亚人晚上找你聊天?

说真的,这部电影答主强烈推荐,剧情至少比现在市面上90%的国产剧要好,当然画面什么的不能比,毕竟是几十年前的片子了,但演员都是认真演戏的,演技完爆诸位爱豆,女主也是红遍香港的大卡司,放现在绝对有资格走红毯拿百花奖的。

可惜此片生不逢时,放在那个狭隘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年代(1940年),到处被小粉蓝爱国贼抵制,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也没有经过民族团结理论的熏陶,被小粉蓝一煽动就当了暴民,最终片子被不讲民族团结的国府给禁了,真是斯文扫地,明珠蒙尘,可悲可叹。建议小清新们瞻仰此片之前,先斋戒沐浴三日,再对种子三拜九叩以示敬仰,方可点开观赏。

最后,答主想开个脑洞,要是这龙珠传奇里有人变超赛(龙珠都出来了超赛也没啥惊讶的),会是神马造型?脑袋上顶一根矗立日天光芒四射的黄粗硬大辫子?

user avatar

这是中国电视剧史上,民族英雄被抹黑得最惨的一次!

大明晋王李定国, 是南明王朝最后的擎天之柱,一生矢志抗清,至死不渝。他曾在桂林之战和衡阳之战,斩杀清朝亲王两人, 歼灭清朝兵马逾十万,打破了自努尔哈赤辽东起兵数十年来,八旗兵野战无敌的神话,明末将星,以此为最。

他出身贫苦,奋起反抗权贵压迫,又在外寇入侵,民族矛盾尖锐的鼎革之际,率部扶明抗清。论个人品行,无论智、仁、勇、信,皆为当时冠冕;论所部军纪亦是爱民如子,于西南各省人民多有遗惠,川滇黔之地多建“李晋王祠”,英名传说流传至今。关于李定国的生平事迹,可参看答主此文:

大明王朝的最后军神,被一座吃人的城市阻挡,反清大业功败垂成 - 知乎专栏

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其所著《南明史》中,这样称赞李定国:

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顾诚《南明史》

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如今却在一部名为《龙珠传奇》的电视剧中,亲手杀妻杀女,更剃发易服,留起金钱鼠尾,片方还恶意到用同一个演员,去同时扮演一个和李定国相貌相同,据说是他兄弟的清宫太监。

是可忍,孰不可忍?

编剧寡廉鲜耻,演员愚蒙无知,剧方唯利是图,能行动的只有我们广大网友的自发呼吁,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

数年前,唐人公司拍摄《大漠谣》,丑化卫青霍去病,抹黑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在网友们长达两年的奔走呼吁和抵制下,被迫长期压剧,最后改名《风中奇缘》,朝代和人物名全部改为架空,方才得以播出,然而给大众的恶感难除,收视率和口碑双扑,平均收视仅0.7%,惨淡收场。原著作者桐华也遭万人唾骂,她的其他小说改编,再也难得影视明星粉丝追捧。

有前例如此,抵制和举报天意影视悦视传媒出品,李亚玲编剧的电视剧《龙珠传奇》对民族英雄李定国的抹黑歪曲,要求尽快封杀这部电视剧,是完全合理、应该,且有实际意义的。

《龙珠传奇》5月8日在北京安徽两台首播,收视率0.401%+0.281%,当日晚间电视剧十名开外;次日,收视率下降到0.344%+0.181%;仅排名单日十五名开外,和前段时间的《人民的名义》单日6.8%、单集7.2%的收视率比,不及真正好剧一个零头。

足可证明,时代早就不同了,并不是炒远古雷剧的旧饭,如《怀玉公主》《皇太子秘史》之类,编排些明朝亡国公主爱上清朝皇族的剧情,用些小鲜肉小鲜花做主演,时下的观众就还肯买账的。

古话云,戏子无义,娱乐圈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利往。

只要正义网友们的宣传发酵,能让广大观众都知道这是一部怎样性质恶劣的电视剧,自发去群起抵制,让娱乐圈资本们无利可图,甚至折了大本,自然就能让整个行业在今后涉及到历史英雄人物题材时,以此为戒,不敢再胡乱歪曲戏说,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杀鸡必须儆猴,敲山方可震虎,剧方编导或可以装聋作哑,无视广大网友的指责,但不断下滑的惨淡收视率会让他们肉疼,望而却步的投资商广告商会教他们做人!

ps:谢 博爱蜡烛欧洲代理赵子龙木子安寧 等各位朋友邀。

真理常在,正义永存,只是偶尔迟到。

相关联回答:如何评价《龙珠传奇》中,南明李定国和清宫太监是孪生兄弟的剧情? - 知乎

user avatar

我想起了之前的一部电视剧,《大漠谣》。当初被抵制到拖了好久、人物名字全都改了,朝代被架空,才得以播出。即使如此,到现在还是骂声一片。


我就把我在《大漠谣》下的评论粘过来吧。


我不觉得他们塑造这样的故事一定有什么恶意,她只是想塑造一个故事,想给这个故事以及人物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而已。

但我想说的是,有些东西,可能有人不在乎,但对于我,对于很多人,真的不能。
《步步惊心》我觉得还行,书和剧我都看过。《云中歌》我看过书,虽然没看完,但觉得有人喜欢非常正常。但《大漠谣》,恕我直言,我真的无法接受,真的,每次想到大漠谣的情节我都会很难过,难过为什么她要这样写。

举个例子,如果大漠谣的故事背景放到抗日战争下,女主是在日本长大、对日本有很深厚感情的汉人,男主是一个年轻飒爽的抗日将军,最后因为不愿掺和国民政府内斗的烂摊子,在抗日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跟女主跑日本隐居了。

在我看来,大漠谣的故事和这个故事是一样的。我不在乎汉宣帝到底喜欢谁,我也不在乎霍光到底是好人坏人,也不在乎九子夺嫡中的是非曲直。但我在意,霍去病这个饮马瀚海、直击漠北、酒泉祭天、封狼居胥的少年将军,绝对不可以大漠谣笔下那样。匈奴人和汉人,就是抗日期间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关系。
在我看来,历史可以演绎,甚至可以胡编,但是非曲直不可以。

汉武帝到底喜不喜欢卫子夫、乾隆皇帝到底遇见过夏雨荷没有,都不重要,都可以演绎。但卫青霍去病不可以,岳飞不可以,文天祥不可以,于谦不可以,林则徐不可以。

她可以让紫禁城的男男女女都爱上若曦,但不可以写霍去病为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置大义于不顾。这就是我的历史原则。和岳飞有关的电视剧,加入很多岳飞感情故事都可以,但岳飞的一生,无论如何演绎,还是要围绕抗金的,他不可以爱上一个女真女子然后诈死去北方隐居。霍去病也是这样。

我不在乎雍正到底喜欢甄嬛还是若曦还是杨幂,我也不在乎乾隆到底喜欢香妃还是夏雨荷还是和珅,历史么,演义而已。


但是,李定国,绝对绝对不可以留辫子。

user avatar

印象里李定国上一次出现在影视剧中是在《长河东流》,这倒还算是个不错的历史剧,也有一些经典场景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部剧南明方面遭遇了大范围的和谐,历史人物大多以化名出现,譬如沐天波改成了沐仙坡,孙可望改成了孙敏宗,李定国,自然也改成了李长生……

那么问题来了,一部大体上反映南明历史的电视剧,李定国的名字要被和谐掉,而一部穿越戏说到如此地步的电视剧,李定国的名字倒不用和谐了,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审查标准,背后又是怎样的指导思想?

user avatar

没事找事地挑拨民族情绪。

你喜欢拍前朝公主和新朝皇帝恋爱戏,随便挑个不涉及敏感问题的王朝不就行了?硬要搞明清。惹出一堆麻烦,进一步刺激汉族民族情绪,没事找事。

补充:刚去该剧编剧李亚玲的微博,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广电对#龙珠传奇# 的审查意见原文:“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历史导向正确,并吸收了大量市场化的娱乐元素,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呵呵。

user avatar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user avatar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明末第一民族英雄李定国都敢黑,有些人真是无下限到了极限,这种欺压主体民族的做法古今未见

user avatar

晋王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没想到最后是他守护的人的后世把他卖了,给他剃了发。

user avatar
那么问题来了,一部大体上反映南明历史的电视剧,李定国的名字要被和谐掉,而一部穿越戏说到如此地步的电视剧,李定国的名字倒不用和谐了,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审查标准,背后又是怎样的指导思想

回最高票匿名,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我也只能····充满无奈的从侧面回答你····

以下是某狗尾续貂作的立项通知书,大概能从侧面反应一些问题吧····


一、有关对“白莲教”对表述,须将其名称替换为其他虚构的武林帮派组织。 二、有关“反清复明”的内容建议淡化处理。 三、涉及到的打斗场面,须在拍摄时注意把握血腥暴力尺度。 四、剧本第38页,俞秀莲的台词“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应更正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说真的,教匪因为红朝特殊国情勉强可以理解,会党反清复明都那啥了····现在南明又这待遇····


user avatar

哇塞,历史剧又出来了吗?哦………清宫剧啊,那没事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