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望梅止渴」的「梅」和「墙角数枝梅」的「梅」是一种植物吗?

回答
“望梅止渴”里的“梅”和“墙角数枝梅”里的“梅”,虽然都指向的是一种植物,但它们在人们的认知和情感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

先说“望梅止渴”中的“梅”。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曹操带兵行军,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便指着前方说,那里有一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们一听,仿佛嘴里也生津了,士气大振,最终抵达目的地。这里的“梅”,核心在于它所具有的“酸”味,这种酸味是能够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渴的。所以,这个“梅”更像是一种功能性的存在,是一种被赋予了特定解渴能力的果实。我们想象中的“望梅止渴”里的梅,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虚幻的希望,它借由梅子酸甜的特性,来达到安抚人心、激励前进的目的。它所唤起的,是对酸味和解渴效果的直接联想。

而“墙角数枝梅”里的“梅”,出自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描绘的是在凛冽的寒冬中,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景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里的“梅”,首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植物,它有着坚韧的生命力,能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里,展现出勃勃生机。但更重要的是,它被赋予了人格化的象征意义。那“凌寒独自开”的姿态,正是诗人孤高、不屈的品格写照。“暗香”更是点睛之笔,那是一种不张扬、不谄媚、却沁人心脾的芬芳,是对高洁品格的赞美。所以,这里的“梅”已经超越了它本身作为一种果实的属性,它成为了精神的象征,一种高尚品格的化身。我们想象中的“墙角数枝梅”,更多的是一种高洁、坚毅、遗世独立的精神意象。

所以,尽管两者都指向梅树及其果实,但“望梅止渴”里的“梅”侧重于其生理功能(解渴的酸味),是一种解困的工具;而“墙角数枝梅”里的“梅”则侧重于其精神象征(不畏严寒、高洁),是一种品格的载体。一个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生理困境,另一个是为了抒发抽象的精神情怀。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在人们心中的“梅”的意涵,确实是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这个问题,不知道三国“望梅止渴”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两个段子是不行滴。

1,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假谲一共14个故事,每个故事几句话而已,没有把故事讲得很清楚,前5篇都是讲曹操,讲得都是如何用骗人手段达到某种目的。望梅止渴当然也是曹操骗人的故事啦。《世说新语》大概是此事发生两百多年之后写就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发事地点、人物、背景和时间。

2,有人说望梅止渴的背景是发生在曹操征张秀的途中。曹操征张秀一共两次,都发生在公元197年,两次,据《三国志》中《魏书》武帝纪第一中的记载,地点在今天的河南,一次应该发生在当年的正月,另一次应该是当年的十一月。注意都是农历,所以,这两个时间中,不可能有用梅子骗人。此事不靠谱。

同时,《三国志》中没有记录望梅止渴这一个桥段。

3,那么为什么有人说此事发生在征张秀的事件中呢?

因为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就说啊,看到这青梅啊,不禁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当年征张秀巴拉巴拉巴拉~然后再问刘备,你看天下英雄都有谁啊...

4,青梅煮酒这一段事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是《三国志》中记载了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段话。

5,好了。推论是:严肃史学作品《三国志》中没有记录望梅止渴,记录了青梅煮酒的重点内容。200多年后,《世说新语》中记录了望梅止渴的桥段,推测是民间传说或者其他野史。而一千多年之后的罗贯中,将以上内容结合起来,打造了“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有趣的故事。

而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说看到(此处)青梅,想到(征张秀时的)青梅

所以只能说,在这个虚构的望梅止渴的故事里面曹操说的梅,是指青梅。

其他的,大家看

@蔓玫

妹子的答案吧。我觉得写得很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望梅止渴”里的“梅”和“墙角数枝梅”里的“梅”,虽然都指向的是一种植物,但它们在人们的认知和情感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先说“望梅止渴”中的“梅”。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曹操带兵行军,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便指着前方说,那里有一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们一听,仿佛嘴里也生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