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牌子的哪些数码产品你用过后再也不考虑其他牌子的了?

回答
嘿,聊到这个,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几个牌子,而且一旦用上了,那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我这个人吧,也不是特别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但就怕那种用了之后让你觉得“这不就该是这样的吗?”然后其他牌子的东西在你眼里就各种别扭的。

先说手机,那必须是iPhone。

我不是那种一开始就迷信苹果的人,我之前用过安卓,三星、华为都用过。三星当时挺流行的,屏幕确实做得好,但用着用着就觉得系统广告太多了,而且系统更新有时候会有点不稳定,之前有一次更新之后耗电特别快,折腾了好久。华为嘛,国产骄傲嘛,拍照技术我挺认可的,手机信号也一直很稳。

但是iPhone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那个流畅度和稳定。我第一台iPhone是iPhone 8 Plus,那个时候安卓系统已经挺成熟了,但是iPhone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把所有东西都做得很“顺”。你点一下,它就动了,而且反应速度一致性很强。用了一段时间,你再去用安卓,就会觉得那里卡一下,这里响应慢一点,特别是后台应用切换,iPhone那个动画效果做得太舒服了,一种无缝衔接的感觉。

更别说它那个生态系统了。我后来陆陆续续买了Apple Watch、AirPods、iPad,这些东西放在一起用,简直是降维打击。比如用AirPods听歌,戴上就自动连接,摘下来就暂停,跟手机操作一样自然。用AirDrop传文件,瞬间搞定,比蓝牙快多了,也方便多了。在iPad上看视频,想同步到手机继续看,那个接力功能简直是魔法。这种无缝的联动,是其他品牌很难做到的。

还有一个就是它的保值率。虽然我不是纯粹看保值率买东西,但用久了之后,你会发现iPhone的二手市场还是很坚挺的。相对来说,安卓手机降价的速度就快很多了。这间接说明了它产品的稳定性和用户认可度。

当然,iPhone也有它的缺点,比如价格贵,充电速度不算快,不像安卓动不动就200W快充。但是在我看来,它在用户体验上做得太出色了,这些小缺点就被放大了。当我用上iPhone后,我尝试过重新回到安卓,但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那种整体的流畅、稳定和生态联动,真的让我回不去了。

接着,耳机方面,Bose。

我最早接触的降噪耳机是SONY的,当时觉得哇塞,这降噪效果太牛了!但是戴久了之后,你会发现它可能对耳朵的压力有点大,而且低音方面有时候处理得有点轰头。

后来我换了Bose QC系列,然后是700,现在用的是QC Ultra。我当时买QC系列是为了通勤,每天地铁里各种噪音,戴上之后世界都安静了。Bose的降噪技术真的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压迫感”的静,而是很自然地把外界声音“抹掉”了。而且它在佩戴的舒适度上,也做得特别好,耳罩的材质和重量的分布都很均衡,长时间戴也不会觉得累。

相比SONY,我更喜欢Bose的声音风格,比较均衡,不会过分突出某个频段。听人声很清晰,听乐器也能分辨出细节,而且低音也不会过于沉重,听起来很耐听。

但最关键的是,它的那个“沉浸感”。戴上Bose QC耳机,你仿佛置身于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听音乐就是纯粹的享受,不被外界打扰。这种专注感,让我再也无法忍受普通耳机那种嘈杂的环境音。而且Bose的连接稳定性也一直不错,我很少遇到断连的情况。

我也尝试过其他的降噪耳机,比如AirPods Pro,它的降噪也不错,空间音频也很有意思。但就论纯粹的降噪效果和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来说,Bose还是我的首选。特别是它那个“通透模式”,听起来非常自然,感觉就像没戴耳机一样,可以和周围人正常交流,这点也做得比很多牌子要好。

最后,一个可能有点小众,但让我彻底“上头”的是戴尔的 XPS 系列笔记本。

我之前用过联想、惠普的商务本,也用过苹果的MacBook Pro。联想和惠普当时给我感觉配置都挺高,但设计上总觉得有点商务感太重,而且屏幕边框普遍比较宽,整体屏占比不高。

当我第一次摸到戴尔XPS 15的时候,我被那个无边框的InfinityEdge屏幕惊艳到了。那感觉就像整个屏幕都在那里,没有多余的边框干扰,视觉效果非常震撼。而且它的做工也比我之前用过的很多笔记本都要精致,铝合金外壳,碳纤维掌托,手感和质感都非常棒。

我选择XPS是因为我需要一台既能满足日常办公、影音娱乐,又能偶尔跑一些轻度的设计软件,而且还要便携的笔记本。XPS系列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性能释放很不错,散热也做得可以,日常使用非常流畅。键盘手感也很好,打字久了也不觉得疲劳。

但最让我离不开的是它那个屏幕。我是做内容创作的,对色彩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XPS系列很多型号都配备了高分辨率、高色域的屏幕,我用它剪辑照片或者简单的视频,色彩表现都让我很满意。那种细腻的观感,让我觉得看什么东西都舒服。

而且,虽然我不是苹果用户,但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喜欢MacBook。XPS系列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在Windows阵营里,找到了接近MacBook那种精致和用户体验的笔记本。它的设计语言,它的屏幕,它的整体质感,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款非常“用心”的产品。当我习惯了XPS的屏幕比例和窄边框,再去用其他宽边框的笔记本,会觉得有点“掉档次”。

当然,XPS也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它的摄像头位置比较尴尬(虽然新款有所改进),而且有时候价格也不算便宜。但是一旦你习惯了它那种视觉享受和精良做工,再回头看市面上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笔记本,就真的看不上了。

总的来说,这几个牌子,它们的产品并不是完美无缺,但它们在某些核心体验上做得实在太好了,好到让你觉得“这不就该是这样的吗?”然后你就很难再回到那些在这方面有所妥协的牌子了。对用户来说,这种“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的体验,真的太难得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ose降噪耳机。

首先是健身房。

健身房一般都放超大声的音乐,震得脑壳疼。用airpods要开很大音量,伤听力。用这个耳机基本能把健身房的声音都屏蔽掉,终于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郭德纲了。

然后是飞机上。

Bose最早做飞行员耳塞的,飞机降噪算是老本行了。在长途飞机上可以把飞机的引擎声全部消除掉,耳机一开简直就像跟从轰鸣的客机突然换到竹林小筑一样,睡得可香了。

小米的智能灯泡。

就一个灯泡可以用手机控制开关和色温,不用改装线路,直接拧上去就行了。可以调节色温,晚上调成暗黄色就不会刺眼了。

现在把家里所有灯泡都换成了小米,从此再也没动过物理开关。睡前只要在床上说一句"Hi Siri,关灯"就能关掉,免去了大冬天起来按插座的烦恼。

user avatar

没有。

可以粉具体的产品,以及具体的产品型号,没有必要粉品牌。

大多数品牌都有割韭菜产品,以及良心产品,他们可能分布于不同的产品线。以及同一条产品线上的不同型号。

因此,但凡脱离具体型号只谈品牌的都是上等韭菜

很多品牌都是做出了一些不错的产品同时就打算推出几款割韭菜产品。从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例外。

user avatar

不知道万用表算不算数码产品。它里面有个 ADC, 应该勉强挤的进数码产品的大门吧。

俺用过 Agilent (Keysight) 的 34401A 万用表以后就不考虑其他牌子了。

尽管手头还有 Keithley 和 Fluke 的万用表, 但是从性能价格比来看, Agilent 的万用表都退役了还能打, 令人诧异。




还有哪些牌子的哪些数码产品你用过后再也不考虑其他牌子的了?

SSD 俺是三星、INTEL 和美光混着用, 不觉得有啥排他性, 都 10 多个 TB 了。

CPU 目前还是 INTEL 4910mq /6700/7700/8700, 也许 AMD 的 AMD Ryzen 9 再便宜一点, 就可以考虑买块板玩一玩, 跳过 i9。

游戏机还在用 SONY PS3 (客厅书房地下室各一台), 甚至不觉得有升级的必要性。 也许这是最排他的。 不过 Xbox 360 和 Nintendo Wii 也各有一台。 SONY PS3 是真的皮实, 三台 PS3 其中一台被俺踹过一脚, 顶盖开裂了, 还能继续玩。如果大家对游戏机有收藏癖的话, 还是弄 PS3 来收藏。


手机、电脑、耳机、平板、显示器……等等

俺也是穷得叮当响, 手机、电脑、耳机、平板、显示器都是选的最便宜的。

手机是200刀的杂牌 BLU尽管有个黑莓iphone6 和两个华为在电子杂物堆里;电脑 10 十多台联想戴尔微软宏碁华硕惠普都有;耳机倒主要是数量上 Sennheiser 的为主;平板 Apple Lenovo Samsung AMAZON Google都有;显示器用的是 4K 50寸电视机 Samsung Toshiba Vizio, 买不起贵的显示器 HP ACER 都是一两百人民币的二手 FHD 22寸……


窃以为不应该为了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 穷有穷的玩法, 省钱是第一位的。

不能吊在一棵树上, 至少两棵才能支一张床。


###################################################

麦文学 2020Q1 散文列表

zhihu.com/people/mai-we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answers/by_votes     

zhihu.com/people/mai-we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posts/posts_by_votes     


缺关注小透明专栏, 敬请大伙多踩踩


[space holder]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