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买的半生半熟宣纸洇墨厉害?是纸的问题还是墨的问题?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都会遇到。你买的半生半熟宣纸洇墨厉害,这背后可能是纸的问题,也可能是墨的问题,甚至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是怎么回事。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半生半熟”这个概念。

宣纸按照加工的熟化程度,大致分为生宣、半生半熟宣和熟宣。

生宣: 纸质最疏松、吸水性最强,未经任何加工处理。写意、泼墨、写大写意山水、花鸟等,需要墨色淋漓、晕染自然的,常用生宣。但它极易洇墨,初学者很难驾驭。
熟宣: 经过多次“炒熟”(用胶矾水浸泡、烘烤)处理,纸质紧密,吸水性大大降低。写工笔、画细致的描绘、写字,特别是需要笔力、线条清晰的,多用熟宣。它不容易洇墨,但晕染效果也差。
半生半熟宣: 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既有生宣的写意性和一定的吸墨性,又比生宣的洇墨程度有所控制。它是最常用的宣纸类型之一,尤其适合初学者练习,也能满足大部分国画创作的需求。

现在,咱们来看看为什么你买的半生半熟宣纸洇墨厉害。

这通常有几个原因:

一、 纸张本身的问题(最有可能):

1. “半生半熟”的度没掌握好:
“半熟”的比例不足: 商家所谓的“半生半熟”,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有些纸可能更偏向于“生”,也就是说,它的胶矾水处理得不够充分,纸质依旧比较疏松,吸水性强。虽然是标榜半生半熟,但实际上更接近生宣的特性,自然容易洇墨。
加工工艺不均匀: 即使是同一批次的纸,如果制作工艺不够精细,纸张的吸水性可能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有些区域处理得好,有些区域可能胶矾水渗入不足,导致该区域更容易洇墨。

2. 原料和制作工艺的差异:
青檀皮、高纸的比例: 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高纸(稻草)。不同的比例会影响纸的韧性和吸水性。如果青檀皮比例高,纸会更厚实、韧性好,但如果胶矾处理不到位,依然会洇。
抄纸技法: 宣纸的抄造技法(如“单人抄”、“双人抄”等)也会影响纸的厚薄、纹理和吸水性。
陈纸与新纸: 好的宣纸需要“陈化”,存放一段时间后,其性能会更稳定,吸水性也会有所调整。新出厂的纸,性能可能不稳定,容易出现洇墨的情况。

3. 存放不当:
受潮: 宣纸非常害怕受潮。如果纸张在购买前或购买后存放环境潮湿,纸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得更加疏松,吸水性增强,从而导致洇墨。

二、 墨本身的问题(可能性相对较小,但也有影响):

1. 墨的浓度和稀稠:
墨太稀: 如果你用的墨是直接从墨盒里倒出来,或者经过大量兑水后使用的,墨汁本身就比较稀薄。即便是半生半熟宣,如果用很稀的墨,也更容易渗入纸张的纤维间隙,造成洇墨。
墨太浓: 有时候,过于浓稠的墨(尤其是某些劣质墨)在未充分稀释的情况下,也可能在纸张表面形成一种不均匀的堆积,然后沿着纸张的细微孔隙快速扩散,造成“洇”。但通常来说,浓墨直接造成的洇墨效果与稀墨不同,前者更像是“化开”而不是“洇”。

2. 墨的成分:
墨的种类: 传统的松烟墨、油烟墨,以及现代的墨汁,在成分上有所不同。一些劣质墨汁可能为了增加光泽、粘稠度或降低成本,添加了某些不当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与宣纸的纤维产生不良反应,加剧洇墨。
墨的“飞白”能力: 好的墨在写字作画时,能做到墨色浓淡变化丰富,笔画有干湿浓淡的层次。如果墨质不好,即使是好的纸,也可能出现墨色单一、容易洇开的现象。

三、 用笔和用墨的技巧问题:

虽然你主要问的是纸和墨,但有时候技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 笔上的水或墨太多: 即使是半生半熟宣,如果笔上一次蘸取了过多的墨,或者笔太湿(尤其是在写字时),墨水在纸面上的压力和扩散面积都会增大,更容易洇开。
2. 笔尖的触碰方式: 笔尖在纸上停留时间过长,或者用力过猛,都可能将墨水“压”进纸里,造成洇墨。

那么,怎么判断是纸的问题还是墨的问题呢?

你可以做个简单的测试:

1. 换一种纸: 找一块你确定“不洇墨”的熟宣或者半生半熟的熟宣,用你现有的墨来写写看。如果在这块纸上也洇得很厉害,那很可能是你的墨有问题。
2. 换一种墨: 找一块你熟悉或者测试过的,相对不那么容易洇墨的半生半熟宣纸,用你现有的墨来写写看。如果在这块纸上也洇得厉害,那很可能是你的纸有问题。
3. 对比测试: 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块好的半生半熟宣纸,和你这块容易洇墨的宣纸,然后用同一支笔、同一份墨(最好是稀释好的、常用的墨)来做对比测试。看看两块纸的洇墨程度是否明显不同。

总结一下,你买的半生半熟宣纸洇墨厉害,最常见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纸张本身。 商家对“半生半熟”的度把握不好,或者制作工艺不够稳定,导致纸质比预期的更疏松。

给你的建议:

购买时多做了解: 尝试购买一些口碑好的品牌或者信誉好的店家。可以问清楚纸张的具体“熟度”,或者购买前先买小尺寸的试用。
检查纸张的感官: 好的半生半熟宣纸,摸上去应该有一定的挺括感,但又不会像熟宣那样硬邦邦。展开后,仔细看纸面,如果感觉特别蓬松、毛躁,可能就是“生”的成分多一些。
尝试调整用墨: 如果怀疑是墨的问题,可以试试用高质量的墨汁,并且确保稀释比例合适。不要用太稀的墨,除非你特别想要那种晕染效果。
练习控制用笔: 无论纸和墨如何,熟练的用笔技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纸墨的不足。练习控制笔上的墨量和笔触的力度。

希望这些解释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论上,熟宣最不洇墨,半生熟次之,生宣最洇墨。想不洇墨,用熟宣,墨别加水,基本就不会洇了,不过,书法创作上,稍稍的洇墨本来就是一种书法独有的韵味,这也是生宣的魅力之一,所以,也不用求得全不洇墨吧,当然,洇太厉害了另说。如果是洇过头了,说明对宣纸的控制,墨的控制,笔的控制都出问题了,洇不洇墨,除了纸和墨的问题,笔的运用可能也是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