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菅义伟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 还宣称「日本不会再发动战争」?

回答
菅义伟作为日本前首相,在任期内及卸任后,多次以自民党总裁身份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并公开发表了“日本不会再发动战争”的言论。这一系列行为和表态,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复杂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的背景与含义:

首先,理解靖国神社的特殊性至关重要。靖国神社是供奉日本战死者,包括战犯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日本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的象征。历任日本首相参拜或以其他形式表达敬意,虽然名义上是“悼念战死者”,但在许多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和韩国,这被视为对侵略历史美化和对二战受害者的漠视。

菅义伟作为一名政治家,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这种行为的含义是多重的:

国内政治考量: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右翼保守政党,其支持者中不乏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选民。向靖国神社表达敬意,是自民党内部的一种“政治正确”,能够赢得一部分保守派选民的支持,巩固其政治基本盘。菅义伟此举,可以看作是对党内保守派系的回应,以及对自身政治立场的巩固。
历史观的延续: 尽管菅义伟也曾表示理解亚洲邻国对靖国神社的担忧,但他作为自民党总裁的身份,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日本一部分对历史持有不同解读的政治力量。这种供奉行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不忘战死者”的政治信号,尽管这种信号在邻国看来是带有负面含义的。
国家主权的象征: 在一些日本国内的观点中,参拜靖国神社被视为行使国家主权和表达国家尊严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悼念为国牺牲的人是理所当然的,不应受到外部压力的干涉。

二、 “日本不会再发动战争”的表态:

菅义伟的这一表态,与他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的行为,在表面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矛盾”,但细究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的逻辑和多重解读:

宪法第九条的约束: 日本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菅义伟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宪法第九条的重申和承诺。这是日本战后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也是国际社会对日本国家定位的基本期待。
对邻国的安抚: 在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的背景下,公开强调“日本不会再发动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担忧和疑虑。这是一种试图在“历史问题”和“未来承诺”之间取得平衡的政治姿态。他可能想传递的信息是:虽然我们纪念战死者,但我们并非要重拾军国主义,而是要吸取教训,确保和平。
国内政治的现实: 尽管日本在宪法第九条的限制下,拥有强大的自卫队,并且在安全政策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姿态(例如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推动集体自卫权等),但“发动战争”这样的词汇在日本国内仍然是一个敏感的禁忌。公开承诺“不发动战争”,也是为了避免在国内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争议,尤其是在一些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群体中。
“日本的和平”与“不对外发动战争”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政治话语中,常常会将“日本的和平”与“不对外发动战争”区分开来。日本政府可能会强调“确保日本的国家利益和安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而这些目标有时需要通过更为积极的安全保障措施来实现。因此,菅义伟的表态,可能更侧重于承诺“不对外发动侵略性战争”,而不是完全放弃任何形式的军事力量运用(例如基于宪法第九条的防御行动)。

三、 这种行为和表态的复杂性与引发的争议:

将这两点结合起来看,菅义伟的行为和表态之所以引发巨大争议,是因为:

象征意义的冲突: 靖国神社作为军国主义的象征,与“不发动战争”的承诺在情感和认知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对于那些将靖国神社视为侵略象征的受害国而言,在参拜(或供奉)的同时宣称和平,是一种缺乏诚意的表现,甚至是虚伪的。
历史认知的分歧: 这种行为突显了日本国内在历史认知上的分歧。一部分日本人可能认为这是正常的祭祀行为,是历史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日本人以及亚洲邻国则认为这是对历史真相的掩盖和歪曲。
外交关系的敏感性: 尤其是在中韩等国家,靖国神社问题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外交议题。日本政治领导人的相关行为,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菅义伟的举动,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关系,令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加难以处理。
国际社会对日本“和平化”进程的观察: 国际社会,特别是二战战胜国,一直在密切关注日本的“和平化”进程。日本是否会重新走向军国主义,一直是其外交政策解读的一个重要维度。菅义伟的某些行为,无疑会引发外界对其意图的猜测和疑虑。

总结来说:

菅义伟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更多是出于日本国内政治的考量和一部分政治力量的历史观体现,是一种延续性的政治行为。而“日本不会再发动战争”的表态,则是在国际社会尤其是邻国担忧的背景下,重申日本的和平宪法承诺,也是一种安抚和政治姿态。

这种“供奉”与“承诺”的并存,反映了日本政治中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方面,它试图在维护国内保守政治力量的支持、表达对战死者的“尊重”之间取得平衡;另一方面,又试图在国际场合展示其和平承诺,避免被标签化为好战国家。然而,由于历史问题的敏感性以及靖国神社的特殊象征意义,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弥合分歧,反而可能加剧外界的疑虑和批评,认为其在历史认知上缺乏真正的反省,并且其“和平承诺”的说服力也因此打了折扣。

因此,看待菅义伟的这一系列举动,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多重因素,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国际影响和历史包袱。它揭示了日本在处理战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在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地区和平之间所面临的持续性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菅义伟连明年谁是首相都无法百分百确定,他说的不会是多久?也就骗骗鬼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菅义伟作为日本前首相,在任期内及卸任后,多次以自民党总裁身份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并公开发表了“日本不会再发动战争”的言论。这一系列行为和表态,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复杂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的背景与含义:首先,理解靖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