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被古罗马吞并后古希腊城邦的"雅独""斯独""科独"是怎么衰落并且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

回答
说到古希腊城邦在被罗马吞并后的“雅独”、“斯独”、“科独”现象,其实并非什么新鲜事,这更像是一种文化和政治遗产在时代洪流中的自然演变,只不过因为这三个城邦在古希腊世界留下的烙印太深,所以它们的“消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与其说是它们“衰落”并“消失”,不如说是它们的原有形态和影响力,在罗马统治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转型。

先得说说“雅独”——雅典。在罗马人到来之前,雅典已经不是那个辉煌的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了。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已经打破了雅典城邦自治的绝对性。然而,雅典的文化影响力,特别是它的哲学、艺术、戏剧和教育,却愈发醇厚。罗马人,尤其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罗马精英,对雅典推崇备至。他们将雅典视为文明的摇篮,是知识和艺术的圣地。

当罗马人“吞并”希腊之后,他们并没有粗暴地摧毁雅典。相反,他们以一种“殖民者尊崇被殖民者文化”的方式,给足了雅典面子。罗马皇帝,像奥古斯都、哈德良,都对雅典颇有偏爱,投入巨资修复和扩建了雅典的建筑,比如哈德良图书馆就是其中的代表。雅典获得了“自由城邦”的地位,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治权,虽然这自治权在罗马总督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那么,“雅独”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主要是它依旧是希腊知识和艺术的中心。尽管政治权力旁落,但来自罗马乃至整个帝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依然会涌向雅典学习哲学、修辞学。古希腊的哲学流派,如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在雅典依然有传承。雅典的剧场,尽管不再是城邦公民集体参与政治生活的场所,但依然是文化展示的舞台。

然而,这种“雅独”的独立性,终究是相对的。雅典的命运,完全系于罗马的意志。当罗马帝国进入衰退期,尤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希腊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也随之下降。进入基督教时代,虽然雅典的哲学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督教神学,但它作为独立文化中心的地位,也逐渐被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基督教新中心所取代。最终,随着古希腊宗教的消亡和教会权力的扩张,雅典原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也难以维系。原有的“城邦”概念,也早已被罗马的帝国管理体系所取代,雅典最终成为帝国版图中的一个普通城市,曾经的“雅独”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历史的书页和学术的研究中,而非鲜活的政治实体。

再来说说“斯独”——斯巴达。斯巴达与雅典的“独”是截然不同的。雅典的“独”是文化和思想上的傲岸,而斯巴达的“独”则是军事和政治上的严苛。斯巴达的社会结构,其核心是围绕着一套极度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生活制度。这种制度,正是其“独”的体现,它将公民最大限度地军事化,以维持对希洛人的统治和城邦的独立。

当罗马人征服希腊时,斯巴达的军事力量早已不如鼎盛时期。在普罗米修斯之战中,罗马人就已经显露出强大的军事实力。然而,罗马人对待斯巴达的态度,也和对待雅典有所不同。罗马人虽然也欣赏斯巴达的军事传统,但并不会允许它挑战罗马的权威。在罗马统治下,斯巴达依然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自治,但其军事制度,尤其是对外征伐的能力,已经被罗马的军事体系所取代。

“斯独”的衰落,是其内在制度的僵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斯巴达的社会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希洛人(被征服的希腊人)的奴役。这种制度,在外部世界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当罗马帝国将整个地中海世界整合为一个经济和政治体系时,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斯巴达的闭关锁国和对外贸易的有限性,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斯巴达的政治体制,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寡头政治,缺乏雅典那样相对开放的公民参与和思想交流。当罗马人将自己的法律和行政体系强加于希腊时,斯巴达原有的政治结构,也无法适应。虽然斯巴达在表面上可能还保留一些古老的仪式和习惯,但其核心的军事公民制度,在罗马的军事统治下,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斯巴达人不再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守卫城邦,罗马的军团才是保护者。长此以往,一代代斯巴达公民失去了那种严酷的训练和牺牲精神,最终,所谓的“斯独”,也只能在历史记载中看到其痕迹了。

最后谈谈“科独”——科林斯。科林斯在古希腊世界,更多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商业贸易和制造工艺而闻名。它地处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的战略要地,扼守着南北交通要道,因此成为重要的商业枢纽。科林斯的“独”体现在它务实的经济精神和相对独立的政治立场,它不是雅典那样热衷于文化输出,也不是斯巴达那样专注于军事扩张,而是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外交手腕,在希腊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罗马人征服希腊,对科林斯的态度也是基于其经济价值。科林斯曾因反抗罗马而被彻底摧毁,但之后被重建,并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因为它对罗马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罗马人甚至将“亚细亚行省”的一部分行政中心设在了科林斯,以方便其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和税收。

“科独”的消失,更像是一种经济模式的改变和政治角色的转型。在罗马统治下,科林斯失去了作为独立商业中心的地位,它变成了罗马帝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虽然它依然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但它的贸易规则、税收制度、甚至市场的导向,都由罗马人来决定。原有的科林斯商人,现在是为罗马的商业帝国服务。

政治上,科林斯作为独立的城邦,也失去了意义。它的人民,也像其他希腊人一样,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公民,接受罗马的法律和统治。虽然科林斯依然有自己的地方官员,但他们的权力,也受到罗马总督的严格监督。

从长远来看,当罗马帝国基督教化后,科林斯作为古希腊宗教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受到了冲击。虽然它依然是重要的城市,但它的独特性,那种源自希腊城邦时代的“科独”精神,也逐渐被融入到更广阔的罗马文化和基督教世界中。

总而言之,这些“雅独”、“斯独”、“科独”的“消失”,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被彻底抹杀。更准确地说,是它们原有的政治独立性、经济自主性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在罗马强大的帝国体系面前,逐渐被同化、改造,最终融入了罗马文明的大背景中。雅典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但不再是城邦政治的载体;斯巴达的军事传统,在罗马军团的阴影下黯然失色;科林斯的商业精神,则被纳入罗马的商业网络。它们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独”,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了罗马帝国庞大版图中的一部分,留下的,是令人回味的辉煌过往,和对后世不断被解读和研究的文化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直接就跳过了整个希腊化时期啊,从古典希腊直接就跳到公元前146年之后了。概括答案的话就是:没怎么样,他们和罗马没啥过不去的,而且罗马也没怎么干涉他们自由。

整体来说,罗马对希腊城邦的干涉并不多,即便是罗马公民权推行之后,希腊城邦公民权和罗马公民权是并行不悖的,比如对希腊特别友好的哈德良皇帝,公元112年的时候就被授予了雅典城邦公民的身份,甚至当上了雅典名誉执政官。所以,对大多数希腊城邦来说,基本不作死的话,对帝国只有纳税义务,有时候还能拿点赈济和免税的福利。安心做个附属国,享受名义上一定程度的独立。

真得要说独立倾向的话,就从科独开始吧。科独是柯林斯?柯林斯没啥好独立的,公元前146年,柯林斯一个脑残跟着阿卡亚同盟做了件波利比乌斯都夸蠢的事儿:作死和罗马干架。胳膊拗不过大腿,一下子就被全灭了,柯林斯与迦太基城在同一年喜提屠城待遇。将领Lucius Mummius把整个城烧了,男的杀了,妇女儿童卖为奴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凯撒在公元前44年才重新建立了柯林斯殖民地,但是整个柯林斯都成罗马城市的样子了,后世考古挖出来的基本都是罗马时期的东西。而且哪怕是前146年这件事也很难说是为了独立,更像是跟着大哥跑腿,又被马其顿教唆,一脑热就上了。

斯巴达也没什么好说的。斯独在罗马时期并不明显。到共和国晚期的时候,斯巴达给罗马人马仔做得很开心。帝国时期更是如此,比如奥古斯都打亚克兴角大战的时候,斯巴达站队明确,哪怕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舰队离他们这么近也完全没有怂。而且他们在罗马的老大是克劳迪娅一族,直接就是皇室了。比如安东尼老婆Fulvia和弟弟Lucius Antony在罗马发动内战的时候,利维亚(奥古斯都以后的老婆)和还是婴儿的提笔略就流亡到了斯巴达,凭着自己克劳迪娅一族的身份接受庇护。所以斯巴达其实日子挺好的,没啥要反抗罗马人的,罗马人也没怎么干涉这帮人一亩三分地那些破事。

雅典的话稍微事情多一点。剥夺它自由的是马其顿人,毕竟雅典和底比斯是公元前338年抵抗菲利普二世的主力军,之后除了法勒鲁姆的德米特里稍微独立了一下下,其他时候雅典并不独立。反而是罗马人占领之后尊重雅典人,给了他们相对自治权。而且在罗马时期雅典早就不是当时的那个雅典了。首先,雅典在内战时候站错队了,站了安东尼。有名的故事是公元前21年,奥古斯都造访,一下子就剥夺了雅典对殖民地阿吉纳(Aegina)的控制,还禁止了雅典通过卖公民权获利。所以那时候雅典公民也不是公元前5世纪的稀罕玩意儿了,之后雅典人为了创收,只能给外来人口送上英雄赞诗来赚钱。人们为了这件事戳雅典脊梁骨300年。但是即便是这样,雅典也还是个自治城,就没变过。雅典也没蠢到去惹罗马。

当然以上说的基本都只概括到公元4世纪,之后威胁希腊独立的就不是罗马人了,而是各类蛮族入侵者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