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炒股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回答
炒股这事儿,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往深了说,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那可真是方方面面,而且程度深浅不一,就跟人生这碗菜一样,有甜有苦,有麻有辣,看你怎么调味。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经济状况。这不用多说,股指涨跌,直接关系到你兜里的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如果幸运,赚到了钱:这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可能你终于能把那个一直想买的大件儿拿下了,比如一套更好的房子,一辆心仪的车,或者给家人一个体面的生活。孩子教育、老人养老,这些以前可能让你愁眉不展的事情,现在有了底气。甚至你还能更有底气地去追求一些精神上的满足,比如旅行,学习新技能,或者支持自己热爱的事业。生活品质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那种“家里有余粮,心里不慌”的感觉,对人的心态是个巨大的支撑。

如果不幸,亏了钱:那情况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轻则小打小闹,让你心疼一阵子;重则可能损失惨重,影响你的基本生活。信用卡账单、房贷车贷,这些你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债务,现在可能成了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严重的是,你可能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己辜负了家人,或者被社会的压力推着走。这种时候,很多计划都要搁置,甚至要改变原有的生活轨迹去想办法填补亏空。

经济上的影响,又会进一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比如心态和情绪。

紧张与焦虑:盯着股票账户,心跳跟行情似的起伏不定,这几乎是所有股民的共同体验。市场波动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你的神经。你可能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失眠,上班的时候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行情分析。这种持续的紧张和焦虑,长期下来,对身体健康绝对是个考验,容易引发各种亚健康问题,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因为你可能变得易怒、沉默寡言,或者对伴侣的情绪也变得迟钝。

乐观与兴奋:当然,当你操作得当,眼看着账户数字蹭蹭往上涨,那种成功的喜悦和兴奋,也是非常真实的。这种感觉能让你觉得自己掌控了某种能力,甚至有些飘飘然。这种情绪的起伏,会让生活变得像过山车一样刺激,但也同样不稳定。

再说说对时间安排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占用了大量时间:如果你是一个认真对待炒股的人,那它几乎会成为你的“第二份工作”。你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K线图、看财报、分析宏观经济、关注公司新闻,甚至还要研究各种技术指标。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陪伴家人、发展爱好、锻炼身体,或者 просто地放松一下。当你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节奏会完全被打乱,可能连饭都顾不上吃,或者熬夜看盘,把健康的作息彻底抛在脑后。

改变社交和人际关系:和朋友聚会,聊的最多的可能是股票行情。你可能会因为对股票的看法不同而和人争论,甚至影响到多年的友情。家人之间的沟通也可能围绕着“你今天赚了多少钱”、“你那个股票怎么还没涨”展开。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亏损而感到羞于见人,或者对投资成功的“股神”朋友产生嫉妒心理。原本的社交圈子,可能会因为共同的投资话题而更紧密,也可能因为投资的输赢而产生隔阂。

可能引发冒险和投机心态:股票市场本身就带有一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些人一旦尝到了“快速致富”的甜头,就容易滋生冒险和投机的心理,甚至开始尝试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比如融资融券、期权等。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可能就会蔓延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愿意脚踏实地,总想着一步登天,这对于稳定的人生规划是极大的挑战。

甚至对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有微妙的影响。

对金钱的看法改变:以前可能觉得钱是辛苦劳动得来的,现在可能觉得钱是可以“钱生钱”的,甚至会变得有些功利。你会更关注性价比,更在意投资回报,对于那些不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事情,可能会显得有些不耐烦。

对风险的认知重塑:经历过大起大落,你对风险的感知会变得非常敏感。有些人变得更加谨慎,学会了止损止盈,懂得规避风险;有些人则因为几次成功的交易,反而变得更加大胆,对风险的敬畏之心逐渐减弱。

可能带来的孤独感:虽然你可能加入了各种股民群,但炒股这件事情,很多时候还是一个人在战斗。那种独自面对市场起伏,独自承受亏损的孤独感,是很难与外人道的。这种孤独感,会让一些人更加渴望情感上的连接,也可能让另一些人更加沉浸在自己的投资世界里。

总而言之,炒股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它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满足,也能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生活方式的颠覆。最终的影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心态的调整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对生活本身的追求和理解。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而是润物细无声地,一点一点地,渗透进你生活的肌理,重塑你的日常,甚至影响你对人生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炒股前 我觉得星期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炒股后 我就在想 怎么又是星期五了 真烦人

user avatar

看具体情况,其实相比于房贷的影响,炒股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可谓相当小,大部分人用的都是积蓄去炒股,而非借贷炒股,所以被套了,顶多就是平时生活预算少了。因此也可以看出之前多次的股灾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太大,但是相比于股票市值的被套和缩水,房地产对于人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是首付的筹借,还有后续每个月都要到期的源源不断的按揭贷款。这才是真正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核心问题,它会让你本来想买件衣服的,就要看看自己余额够不够缴付房贷了再说!

user avatar
“要想挣钱,你必须发现一些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东西。”(彼得.林奇)


炒股当然影响日常生活。来看看前几年巴菲特的采访视频。

你看,巴菲特的早餐由股市决定。股市涨,吃贵的早餐。股市跌,吃便宜的早餐。股市休市,就不吃早餐。(好吧,最后这句是我揣测的)。你再看本问题的下几百个答案。有不让儿子喊“爹”的,因为“爹”与“跌”同音;有把指甲涂红,讨个“十连阳”的吉利......

当然,炒股也对我的个人生活影响巨大。炒股五年,阅读了三百多本经管类书,其中股票类的不下五十本。眼镜度数从二百快涨到一千了。当然,读这么多书不仅仅炒股的原因。我的偶像是彼得.德鲁克。他在六十多年里,每隔四年就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统计学,历史,艺术,经济学等等。我想,花个五年时间把相关专业本科四年的东西学习学习还是可能的。(最近三年我又自学C#开发。目前桌面端开发不成问题。顺便提一句,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工作内容是液压。)

前面五年我是没有赚到什么钱的。2011年开始的绞肉机行情亏损太多,最惨的时候,本金只剩20%。我认为在股市上赚钱比其它行业难多了。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天道不酬勤,越勤奋可能亏得越惨。就我自己来说,基本上没有出过家门,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在家里和女儿说话都少,有年除夕夜还捧着炒股书学习,完全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的生活。但是熊市那几年屡战屡败,辛苦省下来的钱赔个精光,有段时间有一种万念俱灭的感觉。真想感叹,为什么我对你这么好,你还要一直伤害我?

但如果说在股票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一无所获,浪费了人生,我不赞同。
对于我来说,虽然没有通过炒股赚多少钱,反而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初看亏大了,但是在思维方式上得到提升,这个收获是巨大的。

平衡思维。通过炒股,你会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思考习惯。新手怕跌,老手怕涨,我以前讨厌空头,现在害怕多头,尤其是那种狂拉的票。更进一步,盈亏同源,你是怎么赚来的以后就会怎么亏回去。所以在这点上说,无所谓高手,别人操作只不过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有人十五年前用过指南星,那上面有很多公式,玩久了就会发现公式越有效,那么离它无效就越近了。在社会上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人类发现了一种非常稳定的规律来获利的话,上帝会破坏这种规律,打出第二张牌:概率,来制造新的平衡。为什么股市是七亏二平一赚,因为这样的结构才是自然的结构,有常态性和内在逻辑性,它是各种因素导致的结果。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公平,大部分人都会哭泣着失败离场。其实除开股市,任何领域都是如此。失败是人生的内在特征。不是吗?

概率思维。策略基于概率之上,而心态则基于策略之上,方能容忍正确的亏损,不能容忍错误的盈利。炒股仓位控制非常重要,也就是做人要保守。感觉炒股越久,胆子越小,满仓这种事极少。以前刚玩的时候都是全仓进出。这点创业的朋友们多注意,千万别动不动就梭哈,阴沟里翻船的事多了去了。

全局思维。个股再好,板块不行也是假的,板块再好,大盘不好也没有持久性。所以呢,你本身很牛叉,还不如呆个好公司,公司牛叉,还不如选个好行业。

周期思维。相信轮回,相信周期,春夏秋冬,阴晴阳缺,天下大道。涨跌牛熊根本不要去找原因,顺势就好,涨久了必然要跌,跌久了必然要涨。话说中国经济这个票也应该要跌了,毕竟涨了三十年了,再涨地球上的资源都不够用了。我这个大叔主动从今年起开始转行,炒股的知道,熊起来的话就三个板块好,吃药喝酒拿刀。一个人一生不过七十几根年K线而己,我希望老死的那年K线创新高,呵呵。

最后一个,知行合一。这个就不多说了。

以上所说都是掏心窝的话。借用一句名言,也许我没有把全部都告诉你,但我告诉你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

如果把炒股当做一种工作的话,那这份工作简直太特殊了。这种工作,没有人际关系,没有办公室政治,甚至不合群会使你炒股更加成功;这种工作,无所谓中年危机,就像96岁高龄的查理.芒格还在工作。这在别的行业简直是不可能的;这种工作,没有地域限制,住在深山老林也可以,没必要挤在一线城市,忍受高房价;这种工作,背景再强,关系再硬,对业绩没有一丝影响,在二级市场,对于各种“二代”,股市专治不服。阶级固化?不存在的。


股票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不要妄图逃避学习而赚钱。知友要我推荐书,我就按类别列一本最值得看的书吧,列举多了,新手也不会看。老手就不推荐了,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再说到了老手阶段,与自己对话比与书本对话更重要。

  • 历史:丁圣元版本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当历史看吧。我认为相当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地位)
  • 背景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 基本面: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
  • 技术面: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还是丁圣元翻译的。另外,不要被“期货”两个字误导,炒股也可以看)
  • 量化:费思的《海龟交易法则》
  • 心理:迈吉的《股市心理博弈》(心理描写太细腻了)
推荐的全是老外的书。我觉得老外写的书比中国人写的好太多了。
感谢东方财经的编辑采用了我的这点小感悟。我是想到哪就写到哪,文笔乱得很,呵呵。


最后想说下,关于知友问某个股票如何操作的等等这方面,我一概帮不上你的忙哦。网上大把的股神大V等着你。手机打字的确很辛苦,觉得我这个人说得真诚就给个赞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