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战狼2》在优点云集的同时,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回答
《战狼2》无疑是一部现象级的国产动作大片,它以燃爆的动作场面、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吴京个人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然而,即便是一部如此成功的电影,在光芒万丈之下,也并非完美无瑕,总有一些地方,如果能再打磨一下,或许能让它的艺术成就更上一层楼,或者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加流畅饱满。

首先,人物塑造的深度和层次感,是《战狼2》可以着力提升的一环。影片中的角色,尤其是主角冷锋,虽然英勇无畏,一身正气,但他的行为逻辑有时显得过于理想化和模式化。他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战神,面对再艰难的困境都能凭借一己之力解决。这种“超级英雄”式的设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爽点,但如果能给他一些更复杂、更纠结的内心戏,或者让他因为某些选择而付出更沉重的代价,那么这个人物的立体感会更强。

比如,影片中有很多涉及非洲当地的支线人物,他们的背景故事和人物动机交代得相对简单。像达康(达康书记这个梗咱们先放一边,哈哈),他从一个贪图钱财的雇佣兵,到最后为了保护大家而牺牲,这个转变过程虽然有展现,但总感觉略显仓促。如果能花更多笔墨去描绘他内心的挣扎、他对冷锋的信任是如何建立的,或者他为何会出现在那里,可能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情感投入会更深。即使是反派,龙卷风这个角色,他的动机也主要集中在钱财和势力上,如果能给他一些更具个人色彩或更深层次的背景,比如他曾经遭受过的压迫,或者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某种反讽,或许能让他的存在更有意义,而不只是一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其次,剧情节奏的把控和逻辑的严谨性,也是《战狼2》可以改进之处。虽然影片整体节奏紧凑,打斗场面不断,但有些地方的过渡略显生硬。例如,影片前期冷锋刚到非洲,还没有完全融入当地环境,就立刻卷入了大型冲突之中。虽然这是为了快速推进剧情,但如果能有一个更自然的铺垫,让他与当地人物建立更深的联系,再引发冲突,可能会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还有一些情节设计,虽然为了展现冷锋的能力,但有时显得过于巧合或者夸张。比如,他一个人几乎能扛下整个叛军的火力,并且总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这种“光环”太过耀眼,虽然符合英雄主义的主旋律,但如果能增加一些他犯错、受挫,甚至需要依靠他人帮助才能克服困难的桥段,会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国家机器的展现,比如撤侨行动,虽然体现了祖国的强大和保护国民的决心,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一些细节的处理如果能更贴近现实,或许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再者,影片的台词和一些表达方式,虽然大部分时候激情澎湃,但偶尔会有些过于直白或者带有说教意味。有些台词虽然振奋人心,但如果能用更含蓄、更具艺术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能避免一些观众觉得“硬煽情”的观感。比如,影片中多次强调“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本身很有力量,但如果能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方式将其内涵表达出来,效果会更好。有时,过于直白的口号式台词,反而会削弱一些场景的情感张力。

最后,一些配角戏份的合理分配。影片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配角,比如那个黑人小男孩,和冷锋之间的感情线挺动人的。但有些配角的存在感稍弱,或者他们的出现更多是为了完成某个功能性的任务。如果能给一些有潜力的配角更多的戏份和更深入的刻画,比如那位能歌善舞的黑人女性,她的故事线如果能再拓展一下,或许能为影片增添更多人文色彩。

总的来说,《战狼2》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商业动作片,它成功地找到了市场需求,并以一种近乎极致的方式满足了它。但正如任何艺术作品一样,它并非没有进步的空间。在人物塑造的深度、剧情节奏的打磨、台词的精炼以及配角戏份的平衡上,如果能进行更加精细化的雕琢,相信《战狼2》不仅能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更能成为一部在艺术价值上也更受推崇的佳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贴一个我在其他地方回答过的


首先说情节设定可以更合理的,你还不会看电影,更不会评价电影,不用回答了…一个电影的情节设定,无论怎样都是合理的,因为电影本身是一个架空的设定集,编剧和导演告诉你它发生了,那么它就是发生了。如果你要找情节设定“合理”的电影,那不要来看这种,要去看一种叫“纪录片”的东西,纪录片负责纪录现实发生的事情,情节肯定是合理的。




那么来说一说如果想喷战狼2,应该找哪些角度来喷。


1.战狼2在设定上最bug的地方是火力的错误应用,坦克打单兵,可以用机枪,不必追着跑,不过反派应该是气昏了头;无人机平衡性能没有那么好,能悬挂手雷投弹,但是不能定向发射榴弹、更不能作为机枪发射架,如果真的那么开枪,无人机自己就翻了。


2.音乐,枪战动作片的标杆是蝙蝠侠2-黑暗骑士崛起,在一部电影里,节奏是很容易被音乐所带动的,甚至有电影会专门策划一张专辑来展现不同情况下的节奏。战狼里对音乐的掌控还是差了不少。另外,IP系列电影如果有一个独特的音乐,那么这个音乐也会成为英雄的标签之一,基本的例子:加勒比海盗系列的《The pirate》,碟中谍系列的《killable》。


3.光影,电影毕竟是一个视觉展示的舞台,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是刺激观众视觉的重要手法,室外室内,人物着装,还有灯光等等,都是能够刺激观众视觉的手法,在颜色变化下呈现出的强烈对比能让观众更加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导演想让观众注意的点。

基本的例子:《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开头在强烈日光照射下明晃晃的犯罪;金碧辉煌的室内各种上等市民莺歌燕舞;黑灰色的地堡内的蝙蝠侠等等。这种色调的变化不只是为了突出场景的装饰,还有一个作用是体现故事的内核:光明之下,不一定是正义,例如小丑的银行抢劫,葬礼上的枪击案,医院的爆炸,黑帮的聚会,要么被取景在烈日之下,要么取景在明晃晃的灯光之下;而黑暗之下的,也不一定是邪恶,一开始的停车场追凶,后来的香港追捕,力擒小丑,飞奔救人,到最后的大决战等一系列镜头,都是在黑夜中完成的。这是蝙蝠侠故事的内核,他作为黑暗中的骑士,承担着罪责前行并且在黑暗中坚持自己的正义,这种贯穿全片的色彩掌控与最后的抉择,是这部电影卖座又高分的重要原因。

回头看看战狼2,凸显战争惨烈一面的场景里,不乏非洲本地建筑上花花绿绿的色彩,爆炸的大巴还有一抹亮黄色,在军舰上于谦感叹时,镜头给到水里的一具衣着五颜六色的尸体。虽然可以说这是高度还原当地的自身情况,但是这些杂乱的色彩无疑会降低画面的震撼感,与之相对的是《拯救大兵瑞恩》中灰色,血液凝固后的褐色,泥土的褐色等让人产生压抑感的颜色,更容易带来战争中的那种被死亡压迫的感觉。


4.演员的台词功底,这是中外演员的差距,在中国电影演员里,只有一些话剧演员的台词功底深厚,一张嘴就让人过耳难忘,但是在这种战争电影里显然不适合找那些长期拍文戏的演员。吴京和李连杰等打星,本身也不是科班出身,声音更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史泰龙那种声音都可以逐渐成为他的标签。


5.支线剧情,没有支线剧情的电影,一直在讲同一个故事,容易让人疲劳,穿插一些隐藏的支线会让整个电影更加完整。不过这属于导演编剧积累不够的问题,吴京毕竟还是一名新人导演和编剧。在没有足够经验之前,能讲好一个故事已经是很厉害的了,国内一部分导演甚至连一个故事都讲不好。更别提支线。


6.文化背景,在电影制作上,中国本来就落后多年,惯于接收外来文化输出而非本土文化交流,在这个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少人认为:还是国外的月亮圆。所以如果观众不提升自己的接受度和文化观念,会反过来桎梏电影的发展。


至于一个导演能做的,作为吴京的青涩期作品(没错,我认为他今后还将执导更多电影变得更加成熟),按照大部分电影业内人士所说的,他做的很棒。真的很棒,在对镜头的严格要求,对场地拍摄的把控,对资源的调动以及对主题的展示等等各方面,他都做的非常好。看电影不能只说什么“看爽片的人觉得爽看文艺片的人觉得烂”这种屁话,电影界是存在又爽又文艺,枪战精彩文戏饱满的作品的。这不是题材的锅,也不是主题的锅,是上述提到的各种细节,而在这些方面,吴京作为导演已经做的非常好了,人总要有进步的空间。拿我最喜欢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初期作品与后期的成熟作品对比,肯定显得青涩且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不是导演自身不好,而是一个导演进步的必备过程。



由于问题是在问战狼2还有哪些不足,所以说的有些多,希望电影粉丝们也能指出我所提到的这些内容中有哪些是不合理的,但是真心喜欢这部电影,已经贡献了两次票房,如果有时间还会再去看一次挖掘更多的东西。希望战狼3能拍得更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