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给学生上课,DFJ (动态功能教学法,我猜您可能指的是这个,或者您有其他的缩写定义,请您稍后告知我)确实有不少可以落地的好东西。我们聊聊那些能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学得更扎实,也让老师教得更得心应手的方法和工具吧。
首先得明确一点,DFJ 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 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互动和体验的学习理念的体现。所以,我们讲的“东西”,其实更多是 方法论、教学策略和辅助工具。
一、 核心理念上的“DFJ”实践:
1. “情境驱动”的引入:
怎么做? 别上来就讲定义、公式。先给学生一个生动、真实甚至有点挑战性的情境。比如,讲物理的牛顿定律,可以从“为什么扔出去的球最终会落回地面”这个问题开始;讲历史,可以还原一个历史事件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去理解;讲数学,可以设计一个需要计算才能解决的生活应用题。
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他们会好奇,会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已知不足”的心理,是主动求知的开始。
细节: 情境设计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一个新闻事件,甚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键在于 相关性 和 趣味性。
2. “探究式学习”的设计:
怎么做? 在情境引入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模拟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老师的角色更多是“引路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而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比单纯的听讲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会真正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死记硬背。
细节: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这也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供资源: 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数据资料、参考书籍、甚至是一些允许犯错的模拟软件。
提问技巧: 老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结果的不同?”“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验证这个假设?”
3. “反馈与反思”的机制:
怎么做? 在探究过程中,以及学习结束后,都要有及时有效的反馈。这可以是老师的点评,同学间的互评,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反思的学习笔记、项目总结等。
为什么要这么做? 反馈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反思则能让他们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细节:
非评判性反馈: 鼓励性的评价比单纯的对错判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反思日志/学习周记: 让学生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学到的新东西以及自己的感受。
小组总结与展示: 让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二、 教学环节中的“DFJ”工具与方法:
1. 互动白板与电子教具:
怎么用? 现代的互动白板不仅仅是写字的地方,它们可以集成视频、音频、动画,甚至可以直接拖拽素材、进行在线投票、小组协作画图等。
为什么推荐? 相比传统黑板,它更加直观、生动,能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互动性。老师可以直接在上面进行演示、标注、修改,学生也可以上前操作。
操作示例: 讲地理,可以直接拖拽地图板块进行组合;讲生物,可以放大展示细胞结构;讲数学,可以动态演示函数图像的变换。
2. 在线协作平台与工具:
例如: Google Docs/Sheets/Slides, Microsoft Teams, Miro, Padlet 等。
怎么用? 这些平台允许学生在同一份文档上同时编辑,可以用来共同完成项目报告、思维导图、问题解答等。Miro 和 Padlet 尤其适合头脑风暴、收集学生想法、制作流程图或思维导图。
为什么推荐? 极大地增强了协作和实时互动的可能性,即使学生不在同一地点(比如混合式教学),也能高效合作。还能方便老师查看每个学生的贡献。
操作示例: 历史课上,可以创建一个 Padlet,让每个学生写下一个他们认为对某个历史事件影响最大的因素;科学课上,可以用 Miro 共同绘制一个实验流程图。
3.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怎么做? 将传统的“课上听讲,课下作业”模式颠倒过来。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上则用于更深入的互动、讨论、解决问题、项目实践等。
为什么推荐? 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高层次的认知活动,老师可以更专注于指导和个性化辅导,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节奏掌握基础知识。
细节: 老师需要准备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内容精炼,时长控制),并设计好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后深化练习。
4.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怎么做? 以一个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或挑战为核心,驱动学生进行长期的、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协作完成项目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为什么推荐?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看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去学习所需的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操作示例: 设计一个“为社区设计一个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项目,学生需要学习物理(能源原理)、化学(材料)、数学(计算)、地理(选址)、甚至社会学(社区需求)等知识。
5. 游戏化学习(Gamification):
怎么做? 将游戏的元素(如积分、徽章、排行榜、挑战、奖励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为什么推荐?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细节: 可以使用 Kahoot!、Quizizz 等在线答题平台进行趣味性的知识巩固;也可以设计课内的小组竞赛,或者为完成特定任务的学生发放虚拟奖励。
三、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说到底,DFJ 的核心是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所以,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成长:
课程设计能力: 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且有意义。
提问与引导能力: 成为一个优秀的“发问者”和“引导者”。
反馈与评价能力: 如何给予学生有建设性的反馈,并能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技术运用能力: 熟悉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技术工具。
反思与学习能力: 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结一下,如果你想在课堂上实践“DFJ”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改变课堂的起点: 用情境吸引学生。
改变课堂的流程: 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
改变课堂的角色: 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善用工具: 借助现代技术让互动和协作更便捷有效。
重视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反馈和反思机会。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要 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来展开。不要为了用某种方法而用,而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扎实、更快乐。
您觉得这些方向对您有启发吗?还有没有更具体的场景或者想要了解的方向,我们可以继续深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