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GV 的关键技术跟突破点有哪些?

回答
AGV 的核心技术与突破之道:让“无人搬运”真正高效、智能

自动导引车(AGV)作为现代仓储物流和工业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搬运工”,其背后凝聚了多项尖端技术的支撑。要让AGV从简单的“搬运工具”蜕变为真正的“智能伙伴”,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关键技术,并探讨如今正驱动AGV革新的突破点。

一、 AGV 的基石:精准的导航与定位技术

AGV能否精准、可靠地在预设路径上运行,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这背后依赖于一系列精密的导航与定位技术:

路径规划与导航:
传统AGV: 早期AGV主要依靠磁条、二维码、激光反射板等“硬编码”的物理标识进行导航。AGV通过传感器读取这些标识,并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移动。
突破点: 这种方式优点是稳定可靠,易于理解和部署,尤其适合结构化、不变动的环境。然而,其最大的缺点是灵活性差,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障碍物出现或路径需要调整,就需要重新部署和校准标识,成本高昂且耗时。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 这是目前AGV导航的核心突破点。SLAM允许AGV在未知环境中,一边构建环境地图(Mapping),一边确定自身在地图中的位置(Localization)。
关键技术:
传感器融合: SLAM通常需要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如激光雷达(LiDAR)、视觉传感器(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IMU)等。
激光雷达: 提供精确的距离和角度信息,是构建高精度地图的关键。2D激光雷达扫描平面,3D激光雷达则构建三维空间模型,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地形和识别障碍物。
视觉传感器: 通过摄像头捕捉环境图像,利用特征点匹配、深度学习算法(如VSLAM)来识别地标、检测障碍物,并进行定位。视觉SLAM的优势在于能够识别更丰富的环境信息,且成本相对较低。
IMU: 提供AGV的角速度和线加速度信息,用于短时间内的姿态和位置推算,弥补其他传感器可能出现的瞬时失灵或数据噪声。
地图构建算法: 包括基于特征的地图(Featurebased Map)和基于栅格的地图(Gridbased Map)。
定位算法: 如粒子滤波器(Particle Filter)、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及其变种,用于根据传感器数据更新AGV在地图中的位姿(位置和方向)。
突破点: SLAM技术极大地提升了AGV的灵活性和适应性。AGV无需预先铺设轨道或粘贴标识,可以在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自主导航。这使得AGV的部署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并且能够应对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如今,VSLAM、LiDARSLAM的融合应用,以及结合深度学习的更鲁棒的SLAM算法,是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二、 协同与调度:让AGV“聪明”地工作

当AGV数量增多,任务变得复杂时,如何让它们高效协作,避免拥堵和冲突,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这涉及AGV调度系统(Fleet Management System)的核心技术:

任务分配与路径优化:
关键技术: 核心在于如何根据AGV的当前状态(位置、电量、任务状态)和所有待执行任务,生成最优的分配方案和路径。这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
启发式算法: 如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用于寻找近似最优解。
图论算法: 如 Dijkstra 算法、A 算法,用于计算单条AGV的最优路径。
时空约束: 考虑AGV到达时间、完成时间、以及避免路径交叉和碰撞。
突破点:
动态调度: 能够实时响应AGV的动态变化(如任务突然增加、AGV故障、临时避让)并重新规划。
多AGV协同避让: 不仅仅是单个AGV避开障碍物,而是多个AGV之间能够相互协调,提前预测潜在的碰撞点,并进行有序的让行或调整路径,实现“队形”协同。
机器学习与强化学习: 利用机器学习预测任务的繁忙程度、AGV的可用性,并使用强化学习算法训练AGV进行自主决策,学习最优的调度策略,尤其是在面对海量AGV和复杂任务场景时,展现出强大的潜力。

交通管理与冲突避免:
关键技术: 在AGV密集运行的区域,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交通规则”,防止AGV之间发生碰撞。
区域划分与通行权: 将工作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为AGV分配特定区域的通行权。
虚拟路径引导: 通过软件控制AGV的行驶方向和速度,引导其在交叉路口或狭窄通道安全通过。
基于通信的协作: AGV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共享位置和意图信息,从而主动避让。
突破点:
精细化区域管理: 能够根据AGV的类型、任务的优先级,动态调整区域的通行规则和优先级。
预测性避障: 利用环境感知能力和AGV间的通信,预测潜在的冲突,并提前采取规避措施,而不是等到即将碰撞时才反应。
“车联网”式AGV系统: 建立类似汽车的交通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AGV的“上报”位置、“请求”通行,提高整体的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三、 安全性:保障人与设备无忧运行

AGV的运行环境往往与人员和传统设备共存,因此安全性是其生命线:

感知与避障技术:
关键技术: AGV需要时刻感知周围环境,并能及时、准确地对障碍物(包括人员、静止障碍物、移动障碍物)做出反应。
传感器: 激光扫描仪(用于检测前方和侧面的障碍物)、碰撞传感器(如保险杠式的触碰开关,用于检测物理接触)、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近距离检测)、安全光幕(用于检测进入特定区域的人员)。
避障算法: 基于感知数据,AGV能够计算出障碍物的形状、大小、运动轨迹,并根据安全策略(如减速、停车、绕行)做出反应。
突破点:
多模态融合感知: 结合激光雷达、视觉、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感知,提高对不同类型障碍物的检测能力和鲁棒性,尤其是在光照不足、烟雾、粉尘等恶劣环境下。
基于深度学习的障碍物识别与行为预测: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AGV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如人、叉车、固定货架),并预测人员的运动意图,从而做出更智能、更安全的避让决策。例如,能够区分行人和静止的货物。
失效安全机制(FailSafe): 设计多重冗余和故障检测机制,确保在传感器或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AGV能立即进入安全停车状态,避免失控。

紧急停止与安全区域:
关键技术: AGV通常配备有明确的紧急停止按钮(Estop),以及在某些区域(如人员常驻区域)触发的“慢速”或“禁止通行”指令。
突破点:
智能安全区域划分: 结合SLAM和实时环境感知,AGV能够动态识别并识别出对人员更危险的区域,并自动降低速度或进入更谨慎的避让模式。
基于人员位置的动态减速: AGV能够感知到附近人员的存在,并根据人员的接近程度自动调整速度,即使在非紧急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四、 智能与自主性:AGV的进化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GV正从简单的执行者向更具智能和自主性的角色演进:

任务自主规划与优化:
突破点: 未来的AGV将不再是被动接收任务,而是能够根据仓库的整体运营情况、物料的流转状态、订单的优先级,自主地规划最优的搬运任务和执行顺序。例如,识别出某个区域的货物堆积过多,主动去搬运。

异常处理与自愈能力:
突破点: 当AGV遇到预料之外的情况(如路径被封锁、传感器异常、电量不足但附近无充电桩),它能通过自主判断,尝试寻找替代方案、向调度系统报告并请求支援,甚至进行简单的自我修复。

人机协作的智能化:
突破点: AGV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操作意图。例如,操作员只需用手势或简单的语音指令,AGV就能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协同:
突破点: AGV将不再孤立工作,而是能与更高级别的机器人(如码垛机器人、拣选机器人)无缝对接,实现“搬运抓取堆放”的整体自动化流程。

总结:

AGV的关键技术,从基础的导航定位,到协同调度,再到安全保障,每一项都在不断突破。而SLAM技术的成熟化、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能力的增强、机器学习在调度和避障中的应用,以及对“人在环”场景的深度优化,是当前推动AGV走向更智能、更灵活、更安全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AGV,将是集“慧眼”(感知)、“大脑”(决策)、“四肢”(执行)于一体的移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几点比较粗浅的看法哈

关键技术我觉得主要两个,1)定位与导航 2)AGV调度

移动机器人首先要知道“我在哪”也就是定位问题,然后是“我要去哪”这是调度问题,接着是“怎么去”这个是导航问题。

定位与导航往往是相辅相成一起解决的,对于室内定位及导航来说,传统的定位方式主要是磁条,磁带,磁钉之类,这些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都很明显:优点是运动路径可控,安全性更高,缺点是路径局限性比较大。这应该是工业界用的最多的方案了。

稍微灵活一点的定位方案比如激光反光板,二维码,天花板特征,这几种方案会利用人工预设的一些特征来定位,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当移动机器人看到了灯塔就知道自己在哪了。比较典型的用二维码的例子是Amazon的Kiva。

再灵活一点的就是SLAM了,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是激光SLAM,有欧姆龙的Adept在背书,还是比较靠谱。再比如视觉SLAM,未来应该会更好的解决定位和地图构建的问题。通过预先对环境构建地图,再通过当前传感器得到的环境特征与之匹配从而得到当前位置,省略了人工设置路标,和去寻找路标的工序,普适性更高。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类似于GPS方式的定位,比如WIFI,iBeacons和UWB,这种方式定位精度可能不会太高,但是对于环境要求低,定位算法也相对简单,如果有成熟的定位解决方案,应该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推广。

至于惯导和里程计,更多的是用来做辅助定位用,与前面的几种导航方式融合。


而室外定位的方式比较常用的还是磁钉,比如港口和码头上转运的AGV,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青岛港应该用的就是磁钉。

另外一种不用施工的就是差分GPS,利用一个标准的GPS位置基准台去修正AGV的位置,定位精度和延时可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技术是说调度,

很多传统的AGV厂商由于软件和算法的弱势,对于调度可能都是敬而远之的。调度系统需要处理每一台AGV的任务调度,路径规划(对的,可能是在调度系统里处理),交通管理,报警信息管理等等,一旦AGV的数量增多,路径复杂度增加,调度系统的通讯延时和处理速度都会遭到挑战。


AGV的突破点,我觉得一方面是技术端的突破,就是上面说的那些,另一方面就是应用端了。

应用端的突破点,有几个很不错的地方,一个是仓储物流,大家都看到了Amazon的Kiva,京东/天猫/唯品会也在跟进,但是还有一个市场就是淘宝仓,淘宝仓可能不太会太大,一个中等规模的淘宝仓可能只有几千平,但是淘宝仓的出货分拣量比较大,因此对于分拣AGV的需求非常大,这也是Fetch能获得软银投资的主要原因吧。淘宝仓我们公司也在做,不过Kiva这种模式我们是不再碰了,这个局限性比较大,只能用在小件和大量的分拣,而且国内怕是已经有几十家在做了,我们用了别的方案。

另一个突破点应该是移动机械臂,这一块市场我们公司从去年开始接触的比较多,当然移动机械臂不仅仅是机械臂放在AGV上这么简单,这中间有很多的技术问题。移动臂的想象空间很大,在工厂应用中,一个机械臂可以在多个工位之间游走,如果节拍不高的话,确实很省机器人,这方面客户的需求还是很明显的。

第三个突破点我觉得是人机协作的应用,机械臂在人机协作方面已经走的比较远了,相反AGV行业好像比较落后,一直没跟上机器人的步伐。然而AGV因为移动范围大,其实对于人机协作的要求更高,如何能在安全的情况下快速的移动提高效率,仅仅依靠加一些安全传感器肯定是不够的。

希望能认识一些AGV行业的新兵老鸟,学习学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GV 的核心技术与突破之道:让“无人搬运”真正高效、智能自动导引车(AGV)作为现代仓储物流和工业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搬运工”,其背后凝聚了多项尖端技术的支撑。要让AGV从简单的“搬运工具”蜕变为真正的“智能伙伴”,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关键技术,并探讨如今正驱动AGV革新的突破点。 一、 AGV 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