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导师直接说"你写的论文就是垃圾"?

回答
导师说“你写的论文就是垃圾”,这绝对是一种非常糟糕、非常不专业的沟通方式。作为学生,听到这样的话,心里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可能产生怀疑、沮丧、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

首先,我想说的是,无论论文写得有多差,导师都应该用更建设性的方式来反馈。好的导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支持者,即使论文质量不高,也应该指出具体的问题,并给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这种直接的否定,不仅没有帮助到学生,反而可能摧毁了学生本就不够自信的学术探索之心。

具体来说,当导师说出这样的话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1. 导师的沟通方式问题:

缺乏尊重和同理心: 无论论文质量如何,用“垃圾”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直接否定,而且充满了侮辱性。这完全违背了师生之间应有的相互尊重原则。
情绪化和不专业: 这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不是理性的学术评价。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进步,而不是发泄个人情绪。用这样的话,显得导师自身也非常不成熟和不专业。
打击积极性: 这种打击式的批评,很可能让学生产生“我根本不适合做科研”的想法,从而完全丧失了进一步钻研的动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对论文本身的评价(尽管方式不当):

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虽然方式不对,但导师的话也并非空穴来风。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论文在选题、思路、方法、论证、结构、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根本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问题。导师可能觉得你的论文完全偏离了学术轨道,或者根本没有完成学术的基本要求。
可能是“一叶障目”: 有时候,学生可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论文也有可取之处,但导师一句“垃圾”就全盘否定了。这其中可能存在导师对你的研究领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者对学术规范有更高的要求,而你暂时没有达到。但即便如此,沟通方式也依然是问题的关键。

3. 作为学生的应对策略:

先冷静,再思考: 听到这样的话,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或沮丧,但务必先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被情绪冲昏头脑。
寻求具体的反馈: 等情绪稍稍平复后,你需要主动、并有礼貌地向导师寻求具体的、建设性的反馈。可以这样说:“老师,我理解您对我的论文有很大的不满,能不能请您具体指出论文中存在哪些问题?我希望能了解哪里做得不好,以便尽快改进。”
分析导师的潜在意图: 尽管导师的表达方式很糟糕,但也要尝试理解他/她话语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也许导师是想让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你从根本上反思和重写,而不是小修小补。
反思自身工作: 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论文,对照导师的反馈(即使是粗暴的反馈),以及学术规范,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选题有问题?研究方法不严谨?逻辑不清?还是文献综述不充分?
寻求多方帮助: 如果导师不愿意提供具体指导,或者沟通非常困难,可以考虑:
寻求其他老师或师兄师姐的意见: 请他们帮忙看看你的论文,听听他们的建议。
查阅相关领域的优秀论文和研究方法: 对比学习,找出差距。
咨询学校的研究生院或学术委员会: 如果情况实在恶劣,可以考虑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但要确保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无论导师如何评价,论文写作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即使被否定了,也要从中吸取教训,调整心态,认真地重新思考和修改。把这当作一次磨练。

总结来说:

导师直接说“你写的论文就是垃圾”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且伤人的沟通方式,完全不符合导师应有的职业操守和师德。但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作为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抱怨和情绪上。更重要的是,要冷静下来,主动寻求具体的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虽然代价可能有点大。

我们应该坚信,学术的进步需要严谨和耐心,更需要一个互相尊重、积极引导的学术环境。任何形式的粗暴否定都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反而可能扼杀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导师急了,说出真话了。

你也可以假装急了,说句他认为真话的话:

“多亏您点石成金,我要继续努力。”

真诚的屁话,胜过千言万语。

user avatar

这种人身攻击式的交流我是坚决反对的。

我看了这个问题下很多答案,感觉很多的同学真是非常善良和温顺,找出各种理由来给「导师」开脱——「这也是为了学生好」,「学术严格要求」……

然而,「你写的论文就是垃圾」这句话除了说论文质量低之外,还提供了什么有效的信息呢?学生知道怎么提高这篇论文么?学生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论文质量不高么?既然仅仅就是为了传递这么一个信息,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把「论文质量不高」表达出来呢?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对人不对事」的态度,目的就是打击对方的信心,也就是所谓「磨平对方的棱角」,把对方的自尊自信打服了,就好管理了——这一套还是封建时代学徒和师父之间的余烬。

想表达「论文质量不高」有很多表述。委婉的表达可以说「想法不错,如果XX和XX再改进一下就可以发表到XX和XX杂志上了」之类,更直白的可以说:「我认为以这篇文章现在的水准,最多可以发表在XX杂志上,距离发表在XX杂志上还需要提高很多,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改进」。然后哪里有问题就指出来,哪有可以提高,可能的建议,也可以指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提高和进步。总之,尽量用客观的标准,比如杂志的档次、水平去评价学生的作品,而不是用主观的垃圾、废物之类的称呼。导师是学生论文的第一个审稿人,应该用更专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我并不否认一个人可以「刀子嘴豆腐心」,但是「心是好的」,并不能把「刀子嘴」也合理化了,其实本来写好第一篇论文的时候,人的心里就是有点战战兢兢也有一点小得意的——本来写论文这事情的正反馈就很少,再这么打击下去,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并且一个人刀子嘴事实上对于他/她是不是豆腐心没有任何的正面联系——这种联系很多时候还是负面的。所谓的「刀子嘴」,往往只是因为对方或者缺乏涵养,或者比较随意,没有对说话者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哪种情况,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性格表露。

就像「欢乐颂」里面的曲筱绡,经常漫不经心的各种刀子嘴刺激合租三人众,但是对安迪以及对她自己的富二代小伙伴还是讲策略会用心去攻略的——因为后者对其是真的有用的,而合租三人众得罪了无所谓。

user avatar

“你能不能说点我不知道的”

user avatar

负责任地说,现在的论文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垃圾,包括一些顶刊。

还记得鸟屎石墨烯材料不?

一旦发文章数量成了指标,那么文章的质量必定会下降,哪儿有那么多创新点值得发文章?

导师:完了,其他的课题组已经把能换的参数和概念都换了一遍了,文章已经排到九十年以后了,也就是TMD西历二一一零年,我们来晚了,这个课题被做死了,没水可灌了。

学生:我从来就没想过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课题。

导师:不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你做什么课题?

学生:有什么课题,我就做什么课题。

导师:写过paper没?

学生:没有。

导师:过来,我告诉你。撰写paper,得巧立名目,蹭学校经费,蹭时事热点。蹭到热点了,才能让审稿人有兴趣看。录用之后,需要感谢期刊编辑,搞定一千多的版面费。

学生:版面费怎么才能得一千多?

导师:一千多是给人家的!就这还得看黄审稿人的脸色。

学生:谁的脸色?

导师:(指着桌上一篇期刊论文)他。

学生:他?

学生又说:我寒窗十二年苦读,就是为了看他的脸色?

导师:对。

学生:我好不容易参加高考,上了大学,我还得蹭时事热点,还得巧立名目,还得看TMD脸色,我不成了跪着要饭的了么?

导师:那你要这么说,读研发paper还真就是跪着要饭的,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子呢。

学生:我问问你,我为什么要考大学读研?

导师摇头。

学生:我就是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

导师:原来你想站着发paper,那还不如肄业呢。

学生:这我就不明白了,我已经考上大学了,怎么还不如肄业呢?

导师:百姓眼里你是大学生,可是黄审稿人眼里,你就是跪着要饭的。

导师继续说:发paper嘛,毕业,不寒碜。

学生:寒碜,很TM寒碜。

导师:那你是想站着还是想发paper呢?

学生:我是想站着,还把paper发了。

导师:发不了。

学生:发不了?

导师:发不了!

学生一把将某企业研发部offer拍到桌子上:这个,能不能发paper?

导师:能发,肄业。

学生又把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拍到了桌上:这个,能不能发paper?

导师:能发,跪着。

学生:那这个加上这个,能不能站着把paper发了?

导师:敢问足下何方神圣?

学生:鄙人,张后浪;家父,张学阀。

————分割线————

根据广大网友的建议,结尾处做了修改。

user avatar

不知道题主是博士还是硕士,但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导师这样说,必然是导师的不对,而且在这看似简单又直白的一句话里,其实包含着一个“有话就是不好好说”的说心理也好说社会也罢的深层问题,这个问题与时代与权威有关,而且想要扭转也不会在一朝一夕间。

但在说明导师的问题之前,题主所写的第一篇纯当练手的论文想必会有很多问题——不管你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写论文这种事情,在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在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那里也未必能避免,否则要期刊编辑和peer review干吗?所以题主不用为这些事情而烦恼,论文尽心尽力写了就好,问题可以慢慢改,经验可以慢慢积累,做学术就是个日积月累、熟能生巧的过程,没什么沟沟坎坎过不去的。

但无论你写成什么样,哪怕是你没有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写,你的导师都不能用“垃圾”这种具有侮辱性的词语去形容你的劳动成果。如果你态度十分认真地尽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写了,但有很多问题,导师就应该指出你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告诉你修改的方向和方法——当然,好的导师要先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这篇论文的闪光点、大大赞扬一番之后再跟你谈问题,但这种导师可遇不可求,最基本的也要心平气和地跟你谈问题而不是先侮辱性地指责你一番;如果你态度并没有多认真、但也没有抄袭,你的导师就该告诉你,写论文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写,比如要尽可能地搜集并阅读资料、采用正确的写作程式与格式、对问题的讨论应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深刻甚至每天至少要工作多少个小时等等——而好的导师会以身作则,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让你观察到他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态度,并且想方设法地让你去学习、帮助你提高;而最差的情况,我相信题主也没有做,就是学生的论文一部分甚至全篇都是抄袭的,当面对这种情况是,导师应该先问一下自己,有没有事先告诉学生什么是抄袭?因为,毕竟我们总说不要抄不要抄,但抄袭和正确引用的界限在哪里?在人文领域,这是个非常精细深微且需要专门学习的问题,负责任的导师应该在布置论文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学生先去学习相关内容和学校关于抄袭论文的处理意见——而我国学术界也应该对相关内容作出界定(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美国学界对抄袭和正确引用的界限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如果在导师再三强调学习还抄袭的情况下,那就需要上报学校有关部门,给予学生该门课程零分处理或者直接开除。但需要注意的是,哪怕学生触碰了学术界的底线和违反了学校有关规定,导师在上报过程中也要为学生保密,学生自己说出去可以,但抄袭这种事无论如何也是学生的隐私,任何消息都不能从导师或者学校相关部门流出去。

上文之所以写那么多,是因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导师都不应该说学生写的论文是“垃圾”。垃圾是什么?腥臭无用之物,用在这种语境当中既是对学生努力的否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师的无能以及对自己无能的焦虑。首先,读一篇论文,尤其是像题主这种对论文写作经验不那么丰富的新手写的论文,挑毛病永远比找亮点更容易。一眼看上去的毛病问题确实一大堆,挑起来容易,讲起来也好讲;但要从铺天盖地的毛病里挑出亮点并作合理化说明让学生相信自己这篇论文写得还可以,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需要导师有见微知著的远见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而这都需要平时的积累与磨砺。所以,要当一个能在学术上给学生有价值的指导的好导师并不容易。而题主的导师显然缺少足够的远见和观察力,故而看到题主的论文第一反应就是全篇的问题而没有亮点,所以TA才会说题主的论文是垃圾——这是不对的,我再三强调,就算导师看不到学生论文的亮点,也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学生讨论问题,而不是用一句侮辱性的话语把学生全盘否认——而TA为什么要这样做?

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导师自己认为的权威性和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落差的,并且TA为这种落差感到焦虑,才会口不择言对题主全盘否定。而导师自认的权威性则与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导师的认知有联系——导师是权威、是老板,对学生来说,是在学术界和自己学术生涯中不可撼动的存在,不仅在学术上可以说一不二,有时候在学生的私人生活上伸直也横加干涉(参见西安交大杨宝德事件)——而当导师的能力与自己认为的权威性不匹配时,TA就会焦虑,而焦虑的结果之一就是是用言语对学生进行打击,比如说,没有原因地说你的论文是垃圾,先给你个下马威——要知道,圣经里上帝让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时候,也没有告诉他为啥要献自己的儿子——你导师估计要达到一种在学生心理类神一般的存在。

最后的最后,这点虽然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扯,但还是写出来吧——这也和我国上千年来对待老师和读书的态度有关。尊师重道的传统和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不是不对,可在任何事上走了极端结果就是过犹不及。过分地尊崇老师和读书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对读硕读博过分的期许和导师没有必要的权威——其实读硕读博和其他工作一样,只是个养家糊口的工作,不会读完博士人生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导师也不过就是个养家糊口的工作,导师不带学生、不做学术也没有太好的收入,这和开个小饭店、扫个大马路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既然如此,何苦为难学生呢?

故而,一言以蔽之,是你导师不对。但顶撞导师肯定没什么好结果,建议题主先忍下这口气,然后虚心向导师请教什么地方有问题——哪怕导师能力和TA自认为的权威性有差距,TA的学术经验还是比你丰富,借此机会好好学习。至于改变大环境,这是个缓慢的过程,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高校教师这个队伍,会慢慢变好的。过程也许缓慢,但未来可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