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洗澡洗干净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达到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的状态嘛?

回答
洗澡洗干净,其实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很难用精确的词语来定义,但它绝对不是指水流的物理形态。那种“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的说法,更像是对表面张力和液体动态的一种描述,放在洗澡这件事上,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让我来跟你聊聊,我理解中的“洗澡洗干净”到底是什么样子。

首先,皮肤的感觉是最直接的指标。当你觉得自己洗干净了,你的皮肤摸起来会是光滑、细腻的。那种黏腻感、油腻感,或者像是蒙了一层灰的感觉,都会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天然的、清爽的触感。你可以用指腹轻轻摩挲一下,如果感觉顺滑,没有涩涩的颗粒感或者黏滞感,那就是一个好兆头。

其次,是身上没有异味。我们洗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清除汗味、体味以及可能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臭味。洗干净的身体,应该是没有一丝令人不舒服的味道,只有淡淡的水汽或者你使用的沐浴产品本身的清香。即使出了一点点汗,也不会马上产生那种尴尬的气味。你可以稍微闻一下自己的胳膊肘内侧或者脖颈后,如果那里是干净无味的,那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再来,是毛孔的通透感。洗干净之后,你会觉得毛孔仿佛被打开了,皮肤在呼吸。尤其是洗澡时用了一些去角质或者深层清洁的产品,你会感觉皮肤的纹理更加清晰,毛孔里的污垢和油脂都被带走了。洗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皮肤的毛孔看起来没那么明显了,因为它们被清理干净了,不再被堵塞。

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心理上的舒适感和放松。洗澡不仅仅是清洁身体,也是一种放松和治愈的过程。当你觉得自己洗干净了,你会感到身心舒畅,仿佛卸下了所有的疲惫和尘埃。那种由内而外的洁净感,会让你觉得整个人都焕然一新,轻盈了不少。

至于你提到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这个可能是在形容某些特殊的表面处理或者材料的疏水性。在洗澡时,水流当然会聚成水滴,也会流下,这是正常的物理现象。但是,如果说洗得够干净,可能是指你的身体表面没有那种油腻到让水珠迅速散开、无法附着的感觉。更准确地说,是水流过你的皮肤时,是顺畅、自然地滑落,而不是那种“水好像被吸附在身上一样,需要用力冲洗才能带走”的感觉。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体上沾满了油污,水流过去的时候,可能会形成一些大的、不规则的水滴,或者水膜,不容易被冲干净。而当你皮肤非常干净的时候,水流会更均匀地分布,或者说,水滴会更容易地从皮肤表面滚落,带走附着的污垢,而不是粘在皮肤上。当然,这也不是说水滴完全不会形成,只是这种“附着感”会大大降低。

所以,总的来说,洗澡洗干净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受:
触感上:光滑,无黏腻感。
嗅觉上:无异味,只有清爽。
视觉上:毛孔干净,皮肤看起来更清透(虽然不太容易直接看到)。
感觉上:身心愉悦,轻松舒畅。
水的表现:水流冲洗顺畅,污垢容易被带走,没有那种“黏着感”。

达到这种状态,主要依靠的是正确的清洁方式:足够的时间、适宜的水温、有效的清洁产品以及细致的揉搓。冲洗干净,确保沐浴露、香皂等清洁产品都被彻底冲走,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种“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的状态,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描述,形容水流在干净皮肤表面的那种“滑而不滞”的感觉,而不是一个科学上的精确定义。如果你在洗澡时,感觉到皮肤干净、清爽,没有异味,并且身体感到轻松,那么,你就是洗干净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洗澡洗得足够干净了,绝对不可能出现“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反而会是聚集成滴

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你想想,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需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的?是在讲述常见玻璃容器的清洗时——我说常见玻璃,指的是一般烧杯、量筒、移液管等等这种的玻璃,而不包括有机玻璃。那么,为什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会成为它们被洗干净了的标准呢?我们还得先从浸润性(wettability)说起。

所谓浸润性,指的是一种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能力[1]。比如液体在固体表面会有接触角 ,而这个角度的数值取决于液体和固体间的亲和力[2]。当液体和固体间有较强的亲和力时, ,此时称其为浸润;而如果液体和固体间的亲和力较弱,则 ,此时称其为不浸润。

而当这个液体是水时,则浸润与否取决于固体表面是亲水的还是疏水的。在亲水固体表面就会浸润,水会铺开,比如说蓝宝石[3]、玻璃等就是这一类情形。而在疏水固体表面就不浸润,水会形成水滴,比如塑料、有机玻璃、油脂等就是这一类情形。

一般实验室中用的烧杯、量筒以及移液管等等,都是玻璃材质的,所以都是亲水的。那么如果它们绝对干净的话,水在其表面就应该铺开,而不应“聚集成滴,成股流下”;如果聚集成滴了,就说明那个位置可能有些油性物质。

另外,感谢评论区指出,手机屏幕一般都是亲水的钢化玻璃材质,然后表面加上一层疏水疏油涂层[4]。这层涂层容易损耗,就会使得手机屏幕从疏水的变成亲水的。比如我的iPhone 6 Plus使用年限很久了,涂层已经完全损耗了,水在其表面就是铺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发现当其表面沾上水了后,沾水位置的触屏功能就不再灵敏了。而我的较新的某安卓手机看来目前涂层还在,屏幕表面依然是疏水的,水滴在其表面不浸润——所以就算沾上了水也可以继续触屏操作的。比如从下图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左边的手机是iPhone 6 Plus,水在其表面铺开;右边的手机是较新的安卓手机,水在其表面不浸润形成水滴。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洗澡的问题。那么我们这时候只需要考虑干净的皮肤表面到底是疏水的还是亲水的就可以了。根据一项研究表面,足够干净的皮肤,像塑料一样,是疏水的——接触角大约为 [5]. 他们发现,如果只是简单的用水清洗,接触角大约为 ,也就是亲水的;如果用肥皂进行仔细清洗,然后再多次洗手洗掉肥皂的残留,此时接触角提高到了 ,也就是弱疏水性;如果用肥皂和清水多次清洗后,再用丙酮等有机溶剂进行深度清洁后,接触角将提高到 ——此时已经是和塑料的疏水性差不多了[5]

也就是说,如果你洗澡洗得足够干净,那么身上的水就应该聚集成滴;哪怕你没法用有机溶剂进行深度清洁,只用肥皂或者沐浴露也应该能做到形成水滴(因为接触角依然大于 )。如果没能在身上形成水滴,只能说明你还没洗干净。

我创作的一些其他的关于水的冷知识:

参考

  1.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6%A6%E6%B9%BF%E6%80%A7
  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E%A5%E8%A7%B8%E8%A7%92
  3. ^ 蓝宝石是宝石级刚玉中除红色的红宝石之外,其它颜色刚玉宝石的通称,不一定是蓝色的(可以是无色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
  4. ^商业叫法是疏油层,实际上是疏水疏油涂层 https://news.mydrivers.com/1/579/579179.htm
  5. ^ a b Human skin, like polyethylene film, is generally hydrophobic; Chem. Eng. News 1967, 45, 18, 2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