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豆腐蛋白质含量也很高,为何健身餐里没有豆腐?

回答
关于为什么健身餐里豆腐不像鸡胸肉、牛肉那样“出镜率”那么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毕竟豆腐的蛋白质含量说起来也相当不错。其实原因嘛,也不是说豆腐不好,而是它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大家对它的认知,让它在“硬核”健身餐的选择里稍微“靠边站”了一点。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得承认,豆腐绝对是植物蛋白的优秀代表。比如一块老豆腐,蛋白质含量大约在15%左右,这已经比很多蔬菜高出不少了。而且它还是低脂肪、低碳水,这几点对于追求精益增材、控制热量的健身人群来说,简直是优点满满。豆腐里还有钙、铁等矿物质,以及大豆异黄酮这些对身体有益的成分。从这个角度看,它完全有资格进入健身餐的“主力军”。

那为什么还是没那么“主流”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蛋白质的“质”和“量”的考量:

虽然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但和动物蛋白比如鸡胸肉、鱼肉、牛肉相比,在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上会稍显逊色。动物蛋白通常被认为是“完全蛋白”,意思是指它包含了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所有必需氨基酸,而且比例上更接近人体需要。而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虽然已经很不错,但有些必需氨基酸(比如蛋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低。当然,通过搭配其他食物是可以弥补的,但对于追求极致效率的健身者来说,直接摄入“优化”过的蛋白质来源会更省事。

再者,同样是提供“一份”蛋白质,可能需要吃比鸡胸肉更大的体积的豆腐,这在饱腹感和总食物摄入量上也会有影响。有些训练强度大的健身者,一天需要摄入非常多的蛋白质,如果都靠豆腐,那胃是不是有点吃不消?

2. 口感和烹饪的多样性限制(相对而言):

不得不说,鸡胸肉、牛肉这些肉类,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可以做出非常多样的口感和风味。烤、煎、炖、炒,搭配不同的调料,变化无穷。而豆腐,虽然也可以煎、炒、炖,但它本身的口感比较软嫩,或者说“寡淡”,不容易做出那种有嚼劲、有层次感的口感。在健身餐里,很多人会追求“吃起来爽”的感觉,而豆腐在这方面就有点吃亏了。

再加上,很多人对豆腐的刻板印象就是“水煮”、“清蒸”,或者搭配一些简单的蔬菜,容易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吃久了容易产生“抗拒感”。相比之下,一份煎得金黄的鸡胸肉或者香气四溢的烤牛肉,在心理上更能满足食欲。

3. 消化吸收的效率差异:

虽然科学研究一直在进步,但普遍认知里,动物蛋白的消化吸收效率会比植物蛋白更高一些。这意味着身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动物蛋白来修复和增长肌肉。这对于非常注重训练后恢复和肌肉生长的健身爱好者来说,会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4. 目标人群的侧重点不同:

健身餐往往是针对那些需要大量摄入蛋白质来支持肌肉增长和运动表现的人群。这些人可能对蛋白质的“纯度”、“效率”有更高的要求。而豆腐虽然蛋白质丰富,但它同时也会带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虽然不高)和一些植物纤维。对于某些处于减脂后期,需要极其严格控制宏量营养素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更“纯粹”的蛋白质来源。

5. 社会文化和饮食习惯的影响:

在中国,豆腐是一种非常传统且普及的食物,很多人从小就吃豆腐,对它的味道接受度很高。但在西方一些健身文化更浓厚的国家,以肉类为主导的饮食习惯根深蒂固,豆腐作为一种相对“另类”的蛋白质来源,在主流健身圈的推广和认知度可能就没有那么高。当然,随着全球健身文化的交流,现在在很多地方,豆腐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豆腐就不能出现在健身餐里!

实际上,对于素食者或者想要增加植物蛋白摄入的人来说,豆腐是极好的选择。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烹饪方式来克服口感的不足。比如:

冻豆腐: 经过冷冻再解冻的豆腐,内部会形成蜂窝状孔隙,口感会变得更扎实,也更容易吸收汤汁和调味料,适合红烧或者炖煮。
老豆腐/北豆腐: 这种豆腐含水量少,更适合煎、炸或者炒,可以做出比较焦脆的外皮。
搭配: 将豆腐和高蛋白的肉类、鱼类一起烹饪,或者搭配其他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豆类、谷物),可以更均衡地摄入必需氨基酸。
形式多样化: 豆腐也可以做成豆腐干、豆皮、豆泡等形式,这些经过加工的豆制品,口感和风味会更丰富。

总结一下, 豆腐之所以在很多“标准”健身餐里不那么显眼,更多是因为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消化吸收效率、以及大众认知中的口感和多样性上,与动物蛋白相比,它稍微显得“逊色”了一点,尤其是在追求极致训练效果的人群中。但它绝对是一款优秀的、值得推荐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尤其适合素食者或者想要丰富饮食结构的人。健身餐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坚持下去的才是最重要的!别因为那些“主流”的选择,就忽略了豆腐这个默默付出的“好同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说豆腐蛋白质含量15%左右?见《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也就是18年新版。豆腐蛋白质含量并不高。

很多不懂乱答的。

1、很多人说,豆腐里面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够,说这是不完全蛋白质,这是误解。其实,真正的不完全蛋白质非常少,就算是黄瓜白菜,里面的8种必需氨基酸也基本都有。现在营养学界基本不爱用“不完全蛋白质”这个词了,严格说属于伪科学词汇。

还是看数据。

8种必需氨基酸,亮、异亮、赖、蛋、苯丙、苏、色、缬,豆腐里面都有。

植物蛋白质无非是必需氨基酸配比不如动物蛋白质,但不是真的缺少一种或几种。真正缺少的,真正的不完全蛋白质,反而是动物性的,比如胶原蛋白。

2、大豆异黄酮的问题。只要不是巨量吃豆制品,完全不用担心这东西过多。这东西也不是雌激素,而是属于“雌激素样物质”,可以跟雌激素受体结合,但激素作用很微弱。

3、植物蛋白质吸收率确实比动物蛋白质低一些,但整体吸收率也不算低,80%多跟90%多的差别。

豆腐不是健身身餐食品,主要是的原因绝对不会是营养的原因,不要高估健身餐的营养专业性。很多人觉得,健身餐就一定很营养,很合理,谁说的?健身餐只不过是一种商品,或者说是为了盈利而制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它不是药品,所以并不是一定很合理。

比如牛油果、三文鱼,就是典型的营养不合理的所谓“健身食品”

豆腐不是健身餐食品,主要是文化的原因,健身的概念是舶来品,是很西方味道的东西,那么健身食物的格调也必然要是西方的,豆腐当然不合适,不够有“现代范儿”。

另外,豆腐的脂肪含量较高,从健身食物的角度说,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并不理想,这倒是确实不适合作为健身餐的食物。注意,这是跟鸡胸肉、纯瘦牛肉、蛋清相比。

user avatar

没别的乱七八糟的原因,就因为逼格不一样。

就跟你带着笔记本电脑坐在永和豆浆和坐在星巴克的区别差不多。

拿铁星人,每天晒着高大上的健身器材和优美的身姿,你让人家晒水煮豆腐,这不是打脸吗?

拿铁星人什么时候穷到连鸡肉牛肉都吃不起了?

你问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搬砖挑粪也能健身,还能赚钱,为什么健身达人没有提倡搬砖一样。

新时代健身达人,就是每天开车几十分钟到健身房洗个澡换身衣服拍几张美美哒照片发朋友圈收获一堆赞和恭维然后开车回家晒一波健身美食。

完美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当然,那些纯粹为了身体健康,真正的那铁星人,为了健康和爱好者除外。

当然,那些纯粹为了身体健康,真正的那铁星人,为了健康和爱好者除外。

当然,那些纯粹为了身体健康,真正的那铁星人,为了健康和爱好者除外。

加粗,放大,复制三遍,总不会有人看不见了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