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得很像日本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说实话,长得像日本人,这事儿挺奇妙的,有点像自带了一个隐藏身份标签,生活中时不时会被人“扫射”过来一些或明或暗的“日式”信号。具体怎么个体验法?我给你掰扯掰扯。

初次印象与识别

最直观的,当然是初次见面时,人们眼神里会闪过一丝“哦,我知道你是哪儿来的”的预判。不是说所有人,但确实有不少人,看到我的第一眼,脑子里会条件反射地蹦出“日本人”这个词。尤其是当我在说中文,但说话的语调、甚至一些表达方式(虽然我尽量中文说得地道)跟他们想象中的日本人有点区别的时候,那种预判的眼神会更加明显,带点探究和好奇。

有时候在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场或者车站,会有人习惯性地用日语跟我打招呼。刚开始还会有点懵,以为是偶遇同胞,结果人家一口地道的日语,然后发现我一脸茫然地回了中文,对方脸上那种“咦?不对劲?”的表情,有时候挺逗的。反过来,也有一些外国人,见到我第一句话直接就是日语,然后我才能用中文解释一下。这种错位感,就像是别人在演一出你没拿到剧本的戏。

语言的尴尬与误解

语言是体验里最微妙也是最容易出岔子的地方。虽然我母语是中文,但有时候跟一些比较老派的人或者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交流,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误解。

比如,有人会觉得我会说日语,然后就问我一些关于日本的日本话。我只能尴尬地解释:“呃,我不会日语,我中国人。”这种解释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意外,甚至有人会觉得我“隐藏”了什么。他们可能觉得,长得这么像日本人,怎么可能不会日语呢?这就像是看到一个外表非常像律师的人,结果对方说自己是个画家一样,有点反差。

还有一次,我因为感冒鼻音比较重,说话声音有点闷,加上我本来说话声音就比较轻柔,有人就直接问我:“你说话怎么跟日本动画片里的配音一样?”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夸奖,结果后面发现对方是带着点调侃的意思,觉得我说话方式过于“日系”。这让我哭笑不得,原来连说话的“人设”都能被贴上地域标签。

文化标签与刻板印象

长得像日本人,有时候也会让人不自觉地被套上一些文化标签。比如,大家会默认我“有礼貌”、“安静”、“讲究细节”,甚至会期待我“寿司做得很好吃”或者“很懂动漫”。这些刻板印象有好有坏,但总归是一种预设,会让我觉得,有时候需要更努力地去打破这些标签,证明我就是我,而不是别人想象中的那个“日本人”。

好处当然也有。有时候在一些对外场合,或者遇到一些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但对日本文化很熟悉的人,我的长相反而能成为一个自然的沟通桥梁。他们会因为熟悉日本文化而对我产生一些好感或亲近感,有时候甚至会主动跟我聊起一些日本的文化习俗,而我虽然不一定懂,但至少能理解他们在说什么,并且可以用中文去回应。这反而能创造一些意想不到的交流机会。

内心的审视与自我认同

最深层的体验,可能来自于内心的审视和自我认同。有时候,我也会在想,为什么我会长成这个样子?这会不会影响别人对我的判断?我该如何在这种“相似性”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久而久之,也学会了更坦然地看待这件事。与其抗拒,不如接受,并且利用这份“相似性”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会观察那些我被认为是“日本人”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对待我的,这能让我更清晰地看到社会大众对不同群体的认知和偏见。我也会更加珍惜和强调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用自己的言行去展现真实的中国文化和个人特质。

有时候,朋友们也会拿我的长相开玩笑,说我“潜伏得真好”,或者问我是不是有个日本亲戚。我也会跟着他们一起笑,然后跟他们分享一些有趣的经历。这种轻松的互动,也让我觉得,长得像日本人,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严肃”的事情,它只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奇妙的注脚。

总而言之,长得像日本人是一种挺特别的体验。它带来了误解,也带来了惊喜;它暴露了刻板印象,也提供了交流的契机。它让我有机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外表、身份以及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就像是带着一副与众不同的“眼镜”去看世界,有时模糊了界限,有时又清晰地勾勒出一些被忽略的细节。而我,也在享受着这份“奇妙”带来的各种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年上补习班时有个女同学跟我混成了朋友,她告诉我,她们几个女生悄悄谈论过班上的男生,这个帅那个不帅的,她们讨论到我时说我长得挺日系的,算是个带点忧郁气质的帅锅。(其实我只是单纯自闭)

我礼貌一笑,不以为然。

直到后来在上海迪士尼被国人搭讪:“Hi, are you come from Japan ?”

我也不知被什么心情驱使,当时就飚了句韩文:阿西八 kae shake it ah !

user avatar

小时候罗圈腿,出门打瓶酱油,都会被日本旅游团围观,被当作遗孤,塞给很多钱,以为发财了,回家一数好几百,姥姥懂得日币,奔出去骂他们穷鬼,我妈挺高兴,摸摸头,“酱油铜钿回本了。”

user avatar

在日本机场真实经历。

机场出境有日本人专用通道,那天我们一家操着上海话在聊天等出境,排的是一般通道,然后负责指挥协调的工作人员(高龄日本老头儿)一个劲儿的示意我走日本人通道,直到他不耐烦的走过来尝试用语言沟通,才发现语言不通(哈哈哈哈哈。。。),就又走开了。

沪语和日语有时候有点类似,可能远着听,加上老头儿耳背吧。

至于长相。。。你们评价~~~


什么意思???

点赞是我真的长的有点像吗???

还有。。。大佐是什么鬼???

我又不精日!!!


你们这是停不下来啊!!!

再叫“太君”、“大佐” 洞哥我可要生气了!!!

user avatar

没接触过日本人,才会觉得,世界上有“长得像日本人”这种概念。

日本人的面相,跟中国人根本没有区别。我的日本同学,从俊男倩女,到歪瓜裂枣,从打扮时尚的东京人,到去城里都要穿西装的关西人,啥样子的都有。走在校园里,不认识的根本分不清。

改开初,有国人在欧洲被当成日本人,是因为穿着。一般中国公派代表团,一色的黑呢大衣,有个人拎着包,管着全团的现金。津贴不多,极其抠门。白人店老板,神色凝重,知道会买东西,但也就跑个量,一定是全团每人一个一摸一样的最便宜的商品。

而公派访问学者,部分是当地学校给的钱,使馆收走大头后,还是比国内机关的津贴多。淡色羽绒服,胸口挂一个照相机,跟日本游客没两样。白人店老板眉开眼笑。

user avatar


各位……你们认真的吗?

还是觉得日本人的长相很“高级”?

真觉得中日韩长相有几大区别?

user avatar

@AoE II 日本长相也多样性,比如这位和菲律宾帕奎奥是兄弟



因为菲律宾是蒙古人种和当地矮黑人aeta人混血产生所以具有半黑人长相,参考菲律宾矮黑人


日本绳文人可能和这些菲律宾矮黑人长相接近所以产生了长友佑都本田圭佑长相,但是东北亚血统从弥生时代逐渐洗刷替换黑矮绳文人成分导致今天大部分日本人呈现东北亚长相但也有黑矮绳文人成分残留,近代则混了白人出现了部分白人长相

我国古代百越也和菲律宾矮黑人长相接近

这是古代江浙一带吴越先民复原图和菲律宾aeta人一样具有扁塌鼻,厚嘴唇等







日本人把绳文人视为小黑人=阿伊努人

先住民绳文人被弥生人驱赶往南北逃亡

user avatar

大致就是,

在中国被老师问:你是日本人?

在日本被同学问:你是中国人?



仔细一想,被误认成日本妹妹的瞬间还挺多。


大学的时候报了个日语班,需要轮流发言。我站起来发表完,老师问我是日本人吗?还是从小在日本长大?这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长相有八嘎味儿,为了打消同学们的顾虑,遂用一口流利的东北话洗脱了我是小日子过得挺好的嫌疑。



到了日本,和中国同学还有几个对中文感兴趣的日本同学一起出去玩。吃饭的时候日本同学很热情的给其他中国同学介绍日本的各种食物、文化、最近的节日啥的,还虚心的请教和中国文化有什么不同。问完中国同学A,问完中国同学B和中国同学C,然后直接忽略了我......隐约感到些许不对头的我,默默插了句嘴“あのう、実は、私も中国人なんですけど”(其实俺也是中国人)。


好家伙,那是我在日剧外,第一次见识活的日本人能发出那么长的“诶——————————???”



还有一次,被上门推销个什么东西,感觉应付不过来就随口问了句“我是外国人也可以吗?”,结果推销员愣了两秒,开始道歉,说一直以为你是日本人才语速这么快的说了半天,不好意思打扰了。


一些知乎过来的粉丝,看了我朋友圈自拍,评论最多的是:好日系



从其他方面来说,长得像日本人感觉并没有什么优待,可能还因此有些困扰。


比如说,当我被认为是日本人,但突然表现出中国人性格的时候,周围的人就会很惊讶。



因为日本人在很多时候是会照顾外国人的,礼仪和习惯上不会要求那么多。但一旦他们接受了你作为同类,相对的,他们也就会觉得你已经和他们一样懂得了日本社会潜在的条条框框。而当你表现出反常的行为的时候,他们是会感到奇怪的,会觉得“你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呀?”


所以啊,在日本生活的胖友们,真的没必要整天思考如何融入日本社会,怎么把口语练的和日本人的音调一模一样。我觉得吧,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怎么保护自己的光芒不被日本压抑、低欲望社会所淹没。毕竟做自己才最开心不是嘛?


东大在读孤寡老人,欢迎来我朋友圈玩~

感谢关注!@野圆新之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