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试图以"云玩家跟风黑"来维护《最后生还者2》?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游戏圈里挺普遍的现象。 说白了,为什么总有人要把那些对《最后生还者2》(TLOU2)持负面评价的人,一概打成“云玩家”或者“跟风黑”呢? 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情感投射、群体认同、信息茧房,以及对游戏评价体系本身的认知差异。

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情感投射和期望管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最后生还者》一代在很多玩家心中是一个精神符号,不仅仅是游戏,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绝望中寻找希望、关于赎罪和父爱的故事,感情基调压抑但充满力量。乔尔和艾莉之间的羁绊,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当TLOU2出来的时候,很多玩家带着对一代深深的喜爱和期待。他们希望看到乔尔和艾莉的故事继续,希望延续那种情感连接。结果呢?游戏里的一些关键剧情转折,特别是关于乔尔的遭遇,直接打破了很多玩家的“预设”,触碰到了他们的情感底线。这就好比你期待一场久别重逢的温情拥抱,结果对方给你的是一记冷拳。这种强烈的反差,很容易导致失望甚至愤怒。

而那些试图维护游戏的人,他们可能自己非常喜欢TLOU2,或者认同游戏所传达的“黑暗”、“现实”、“道德模糊”等主题。他们认为TLOU2在艺术性、叙事深度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善恶二元论”的挑战,是对暴力和复仇循环的深刻探讨。当他们看到有人因为不喜欢剧情而激烈批评游戏时,就会觉得这些批评者根本没有理解游戏的“深意”,没有体会到制作团队想要表达的东西。

所以,他们就很容易将这些批评归结为“云玩家”或“跟风黑”。“云玩家”这个帽子,一方面是用来暗示对方没有亲自玩过游戏,只是听别人说,或者看了些片段就发表评论。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诛心之论”,意思是这些人不够投入,不够理解,所以他们的意见不重要。而“跟风黑”,则是说这些人看到有人骂就跟着一起骂,没有自己的判断,缺乏独立思考。

其次,信息茧房和群体认同感。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非常快,但也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如果你经常泡在一些正面评价TLOU2的社区或者论坛里,你看到的可能都是赞美和深度解读,负面评价会被过滤或者边缘化。相反,如果你所在的圈子普遍对TLOU2持批判态度,你可能也更容易被这种情绪影响。

那些站队维护游戏的人,他们可能也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找到了认同感。当他们看到有人攻击他们喜欢的游戏时,维护游戏就变成了一种捍卫自己品味和群体认同的行动。把批评者打成“云玩家”或“跟风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自己群体内部的“纯洁性”和“优越感”,感觉自己才是真正理解并欣赏这款游戏的人。

再者,对游戏评价标准的认知差异。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核心。什么是好游戏?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

有些人认为,好游戏就是能提供纯粹的娱乐体验,让你玩得开心,让你爽。TLOU2的剧情和节奏,在他们看来,并没有达到这种“爽”的标准。
有些人则认为,好游戏应该在叙事、情感、艺术性等方面有突破,能够引发思考,能够触动人心。他们会认为TLOU2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甚至超越了前作。

当你把TLOU2的某些剧情处理看作是“败笔”或者“背叛”,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大胆创新”和“深刻写实”,这种评价标准上的根本分歧,是导致争论不休的根源。

而维护者呢,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后者。他们会认为,那些批评者只看到了表面的“不爽”,却忽略了游戏深层次的艺术价值和主题探讨。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任何否定TLOU2艺术成就的评价,都可以被轻易地归类为“不懂”,从而用“云玩家”、“跟风黑”来标签化。

还有一点是制作团队的“意图”解读。很多时候,玩家对游戏的理解,都会试图去揣摩制作团队的“意图”。

一部分玩家认为,顽皮狗团队是在刻意挑战玩家的道德观,是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探讨复仇的虚无和代价。他们认为,这种“反直觉”的处理,恰恰是游戏高明之处。
另一部分玩家则认为,制作团队可能是在“迎合”某种潮流,或者在剧情设置上过于追求“政治正确”或“出格”,结果牺牲了故事的连贯性和角色的魅力。

那些维护游戏的人,他们通常会站在前者,坚信制作团队是在进行一次充满艺术野心的创作。因此,当有人质疑这种创作时,他们就会觉得这些质疑者是在用“商业”、“大众口味”的视角来绑架艺术,所以才会用“云玩家跟风黑”来回应。

最后,咱们也得承认,确实存在“云玩家”和“跟风黑”。任何一款备受争议的游戏,都会吸引来一部分不了解情况就发表看法的人,或者纯粹是为了博眼球而加入批评行列的人。所以,虽然“云玩家跟风黑”这个标签有时被滥用,但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综合来看,那些试图用“云玩家跟风黑”来维护TLOU2的人,他们的出发点可能包含:

1. 对游戏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他们认为游戏在叙事、主题、情感表达上是杰作,不容许被肤浅的批评所玷污。
2. 对制作团队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相信顽皮狗的创作意图,认为游戏的反传统之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3. 群体认同和自我保护:在网络社群中,捍卫自己喜欢的作品也是一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体现。
4. 对批评者动机的质疑:他们倾向于相信批评者是因为无法接受剧情转折或者缺乏深度理解,而不是出于真正的游戏体验。

当然,这种标签化也容易造成偏见和对立,让真正的、有建设性的讨论变得困难。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游戏本身,更是玩家群体之间关于“如何评价游戏”、“什么是好的叙事”等更深层话题的碰撞。而“云玩家跟风黑”这种说法,就是这种碰撞中常常出现的“武器”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你无法反驳他说的话

就质疑他发言的权利

2020.6.25更新,顺祝各位端午节快乐

评论区有个人发言表示云玩家不配评价游戏,并表示没玩过游戏就评论是纸上谈兵、信口开河。

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评价还未发售的《赛博朋克2077》

2.虽然还没玩上,但是表示剧情相当不错

3.攻击TFBOYS及其粉丝和家人(你是把TFBOYS的歌听了个遍?还是跟他们的歌迷深入交流过?我真不信)

我寻思你也没知行合一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游戏圈里挺普遍的现象。 说白了,为什么总有人要把那些对《最后生还者2》(TLOU2)持负面评价的人,一概打成“云玩家”或者“跟风黑”呢? 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情感投射、群体认同、信息茧房,以及对游戏评价体系本身的认知差异。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