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60、80、110、130、150ml盖碗,同样1:20比列、水、温度、出茶时间,泡出来茶有区别吗?

回答
当然有区别!虽然你控制了茶水比例、水温和出茶时间,但盖碗的容量本身就会对泡出的茶汤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在这些特定参数下。我们来仔细捋一捋其中的门道。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你的条件:

茶水比例: 1:20,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投茶量,通常用于品鉴一些茶叶本身的细腻之处。
水温和出茶时间: 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你在排除其他变量,专注于盖碗容量的影响。
盖碗容量: 60ml, 80ml, 110ml, 130ml, 150ml。

为什么盖碗容量会造成区别?

核心在于 “茶叶舒展的空间” 和 “茶汤浸润的均匀性” 这两个关键因素。

1. 茶叶舒展的空间(空间感):
小容量盖碗 (60ml, 80ml): 在你的1:20比例下,你需要投入的茶叶量会比较少(例如,60ml水配3g茶,80ml水配4g茶)。当这么少的茶叶放入小容量的盖碗后,即使已经加了水,茶叶与盖碗壁之间的空隙仍然相对较大。这意味着茶叶在“呼吸”和“舒展”时,得到的空间有限。
影响: 茶叶的内含物质释放速度可能相对缓慢,尤其是那些需要一定空间才能充分展开的茶叶(比如一些老茶、紧压茶)。前几泡的茶汤浓度和口感可能不如大容量盖碗来得“饱满”或“直接”。茶汤可能显得有些“拘谨”。
大容量盖碗 (130ml, 150ml): 同样比例下,你需要投入更多的茶叶(130ml水配6.5g茶,150ml水配7.5g茶)。这些茶叶在相对更大的盖碗中,即使是紧压的茶叶,也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舒展、翻滚。
影响: 茶叶的内含物质能更充分、更快速地释放到茶汤中。茶汤的浓度、厚度和香气层次感可能会更明显,尤其是在前几泡。茶叶与水接触的面积和浸润的均匀度也可能更好。茶汤感觉会更“开放”、“舒展”。
中容量盖碗 (110ml): 介于两者之间,其表现也会是中间状态。

2. 茶汤浸润的均匀性(水与茶的互动):
小容量盖碗: 在投茶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随着水量的增加,茶叶可能会“堆叠”得更紧密,或者说,水流在茶叶中的穿透和渗透会遇到更多阻碍。尤其是在刚开始注水时,水可能集中在某些区域,而其他区域的茶叶浸润稍慢。
影响: 这可能导致出汤后,茶汤的某些滋味释放得更早,某些滋味释放得稍晚,造成口感上的细微差异。有些品鉴者可能会觉得小盖碗泡出的茶汤“不够通透”或“有颗粒感”。
大容量盖碗: 更多的空间意味着水能够更顺畅地在茶叶之间流动和渗透,使得茶叶的每一部分都能得到相对均匀的浸润。水温的保持也可能因为水量相对较多而更稳定一些,影响了内含物的释放。
影响: 茶汤的口感会更加柔和、细腻、有层次。滋味的释放更均匀,能更好地展现茶叶的整体风味。

3. 水温保持的差异(间接影响):
虽然你设定了相同的初始水温,但不同容量的盖碗,其容纳的水量不同,散热的速度也会略有差异。
小容量盖碗: 由于水量少,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会比大容量盖碗更快一些。这意味着在几泡之间,水温的下降幅度可能会更大。
大容量盖碗: 容纳的水量更多,相对而言散热会慢一些,水温的稳定性会更好。
影响: 水温对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越高,释放越快,滋味越浓;温度越低,释放越慢,滋味越淡雅。虽然这种差异可能不至于让你觉得“完全不同”,但对于一些敏感的茶叶和资深的茶友来说,是可以品味出来的。

具体到你的这些容量,可以推测的差异:

60ml / 80ml 盖碗:
茶汤可能显得更“精炼”,但香气可能不如大容量盖碗来得“奔放”。
滋味释放可能相对“内敛”,前几泡的厚度感和饱满度会稍弱。
适合那些本身就很细腻、不需要大量空间来舒展的茶叶,或者用来品鉴茶叶的某些特定香气和初段滋味。
在低投茶量下,可能会更容易泡出“寡淡”的感觉,需要更精准地控制出水。

110ml 盖碗:
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容量,大部分茶叶都能泡得不错。
在你的条件下,应该能比较均衡地展现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介于小容量和大容量之间,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又不至于让水温过快散失。

130ml / 150ml 盖碗:
茶汤的饱满度和厚度感会更明显。
香气更容易释放,层次感更丰富。
特别是对于需要一定空间才能充分舒展的茶叶(如乌龙茶的条索,普洱茶的紧压度等),大容量盖碗的优势会更突出。
滋味释放更均匀,口感会更圆润、顺滑。

总结一下,即使其他条件完全一致,60ml和150ml的盖碗泡出的茶汤,在香气、滋味浓淡、茶汤厚度、顺滑度以及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速度和均匀性上,都会存在可感知、可品味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像用不同口径的杯子喝同一杯咖啡一样,虽然咖啡本身没变,但你感受到的香气浓度和口感可能会不一样。茶也是如此,盖碗的“舞台”大小不同,茶的“表演”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精彩之处。如果你想更深刻地体会,不妨找一款你熟悉的茶叶,用这些不同容量的盖碗,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尝试一下,你就能亲身感受到这些微妙却真实的存在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区别,区别很大。

1.如许多答案所言,不同容积的泡茶具,茶叶在其中可以获得的舒展空间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茶叶内含物质的析出速度、不同物质的析出比例,进一步影响了茶汤的物质构成,最终对于茶汤品质有着不同的塑造。

具体而言根据泡法和茶叶不同有所区别。比如传统的盖碗闷泡直饮,大投茶比例低,长时间浸泡,其容积宜大;而工夫泡法则以容积适中为宜。另外,小叶种嫩芽茶与大叶茶类自然需要不同的空间施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除了上述茶叶舒展空间,茶具容积变化还会带来许多非线性的变量,这些对于最终茶汤的品质形成是至关重要且无法忽视的。

泡茶具越大,一般而言注水时间越长(以不更换煮水器为前提),这实质上增加了茶叶的浸泡时间,在出汤时同样如此,因此如问题所言的“同样”其实是无法做到的,改变了冲泡的参数,冲泡结果必然会发生变化。

当泡茶器容积差距不大(比如110和130)时,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他们的性能是近期的,变化是线性的;当容积差距较大(比如80和150)时,其性能或者说冲泡呈现风格就会有明显差异。

另外,相同材质、形制,不同大小的茶具,其比表面积有明显差异, 同样情况下冲泡时大容积茶具的散热更慢(参考大体型动物和小体型动物),对于茶汤变温曲线的影响最终必然影响茶汤品质。而冲泡间歇的歇茶,不同大小的茶具散热系数不同,对于茶具中的湿润茶叶有着不同影响,这在下一泡冲泡时会有所体现。

3.发问者显然对于冲泡参数已有初步概念,那么选择替换不同参数,比如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泡茶用水,不同的泡具(材质、形制、大小等等),不同的出汤时间等等,用一种接近穷举法,但又具备可行性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取向,或者适合自己所在地环境的冲泡方法,并不是难事。

而只留下一个变量而将其它参数固定,就可以对这一个变量进行单独评估——评茶、鉴水等等,俱是此理。而其间的一次次尝试,也是玩茶的乐趣之一。

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