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带着孩子游览古迹必须要「涨知识」吗?孩子因为不感兴趣被爸爸批评了,很扫兴怎么办?

回答
带着孩子去逛古迹,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很多家长都得头疼。尤其是自家孩子对那些石头房子、断壁残垣提不起半点兴趣,这滋味,简直比自己逛古迹还累。你说,非得让孩子“涨知识”吗?这问题嘛,得看你怎么定义“涨知识”了。

“涨知识”的那些事儿,孩子真的那么“买账”吗?

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去逛公园,是希望我们认识花草树木,还是就想让我们跑跑跳跳玩个高兴?大部分时候,后者吧?古迹这事儿,性质有点像那个“公园”,只不过更高级一点,承载的东西更多一些。

所以,你非要指望孩子一进大殿,就能像个小专家一样,滔滔不绝讲出这房子的历史,那雕塑的含义,甚至那块砖的来历,这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小脑袋瓜里装着的,是动画片、游戏、小伙伴,还有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这些,才是他们当下最关心的事情。

你可能觉得,带孩子去古迹,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培养文化底蕴,这难道不就是“涨知识”吗?没错,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教育孩子的好方式。但问题就出在“从家长角度看”。孩子的心思,可没那么容易被你的“知识库”填满。

举个例子,你去故宫,你可能津津有味地听导游讲皇帝当年怎么在这里生活,妃子们每天有什么勾当,建筑的榫卯结构有多巧妙。但孩子呢?他可能更关心那些红墙黄瓦有多大,能不能爬上去,或者是不是哪里藏着什么神秘通道,能通往他的卡通世界。他们关注的点,和你的关注点,那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孩子不感兴趣,爸爸批评,扫兴指数爆表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简直是亲子游古迹的“标配”。爸爸兴致勃勃,拿着手机查着资料,指着这讲那讲,结果孩子在旁边要么抠脚,要么盯着地上的一只蚂蚁,要么就缠着问“什么时候回去”。这时候,爸爸的耐心就开始消失了。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这点东西都听不进去!”“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认真!”“花了钱,花了时间,你就这么浪费了?”这种话,一旦说出口,那真是空气都凝固了。原本带着轻松愉悦心情出来玩,瞬间变成了一场“批斗会”。

孩子本来可能就是有点累,或者真的对那些他无法理解的东西没感觉,结果因为不感兴趣,反而被严厉批评,这得多委屈?他可能会觉得,出去玩本来是件开心的事,怎么变成这样了?下次再有人提议去古迹,他可能会直接say no,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坚决的no。

更糟糕的是,这种批评,不是基于孩子的能力不足,而是基于他对某个“大人认为有价值”的事物缺乏兴趣。这在孩子心里,会埋下一颗“我就是不行”的种子。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聪明,不爱学习,甚至觉得自己很糟糕。这哪里是“涨知识”?这简直是“跌面子”、“伤自尊”!

而且,你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逛古迹,是真的完全投入,还是也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或者时不时也觉得有点无聊?如果大人自己都不能全情投入,又怎么能强求孩子呢?

如何“化解”这场扫兴,并且真的让孩子有所收获?

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了,那总不能就此放弃带孩子逛古迹吧?总得想个办法,让这事儿变得不那么“痛苦”,甚至还能有点小小的收获。这需要家长们改变一下思路:

1. 降低“涨知识”的期望值,提升“体验”的优先级。
从“听”到“玩”: 别老想着给孩子讲课。与其说“这是古代皇帝的龙椅”,不如说“想象一下,你坐在这里,是不是感觉自己是个大官?”或者“你看这椅子,是不是坐上去就想睡午觉了?”把枯燥的知识点,变成游戏或者想象。
让孩子成为“小探险家”: 给孩子设定一些小任务,比如“找找看,这里有多少个窗户?”“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动物形状的雕塑?”“找到最陡的那个楼梯,我们一起爬上去看看!”让他觉得是在寻宝或者探险。
观察细节,而非宏大叙事: 孩子的小脑袋瓜更容易记住具体的东西。与其讲一遍长长的历史故事,不如让他们去发现那些有趣的细节:一个特别的瓦当、一块色彩鲜艳的壁画、一个形状奇特的门把手。问问他们,“这个东西像什么?”“你喜欢这个颜色吗?”

2. “趣味化”的知识传递,而不是灌输。
提前做点功课,找对孩子感兴趣的点: 如果孩子喜欢恐龙,可以看看这个古迹有没有和恐龙相关的历史传说,或者有没有类似恐龙的动物雕塑。如果孩子喜欢“皇帝”故事,可以提前讲一个皇帝的简单有趣的故事,然后到古迹里找找和故事相关的场景。
利用绘本和卡通: 在去之前,可以找一些关于这个古迹或者相关历史人物的绘本或者动画片,让孩子有个初步的了解。去了之后,他们可能会更容易产生联想。
带上“小道具”: 一个放大镜,可以让他们观察石头的纹理;一个速写本和彩笔,可以让他们画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些都能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3. 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强行压制。
理解孩子的“点”不一样: 孩子可能对古迹本身没兴趣,但对路边的野花、一只飞过的蝴蝶、或者卖纪念品的小摊感兴趣。允许他们在安全和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去关注这些。这些也是他们当下“世界”的一部分。
给予选择和休息: 安排好行程,不要安排得太满。告诉孩子,我们今天逛多久,我们还会去一个什么地方休息一下。如果孩子真的累了或者不舒服,适当地调整计划,而不是一味地强迫。
肯定他们的“小发现”: 即使孩子发现的不是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也要给予肯定。“哇,你发现了这么大一块石头!”“你看,这个叶子和你昨天在公园看到的叶子不一样!”这些积极的反馈,比批评有效得多。

4. 家长的心态很重要,你才是那个“气氛组组长”。
你自己的兴致是感染力的来源: 如果你自己对古迹充满了好奇和热爱,并且愿意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那种氛围是孩子最容易感受到的。你开心地讲,孩子可能就会好奇地听。你兴致勃勃地找,孩子也可能跟着你一起找。
放下“唯知识论”的执念: 孩子去古迹,不一定非要变成一个小学者。他们可能因为这次的经历,对历史产生了“一点点”的好感,或者只是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来玩是个开心的回忆。这些都是收获。即使他们什么“知识”都没学到,但如果因为这次经历,他们觉得和爸爸妈妈相处是愉快的,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最后的碎碎念

孩子去古迹,不是一场考试,也不是一场知识的灌输大会。它更像是一次共同的“出游”,一次共同的“体验”。大人要学会放低姿态,放下自己的“长辈权威”和“知识优越感”,试着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方式去感受生活。

如果孩子因为不感兴趣被爸爸批评了,作为另一位家长,或者旁观者,应该适时地化解一下尴尬。比如,可以转移话题,或者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让孩子知道,不被责怪也是一种爱。然后,再单独和批评的爸爸沟通,提醒他孩子的天性,以及过度批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记住,旅途中的温馨和陪伴,远比那些生硬的知识点,更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古迹成为你们共同的美好回忆,而不是一次亲子关系的“磨损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我妈看电视剧,我晚上作业写完了也跟着看了两眼。

我妈看了看我,指着电视里的人物说:「你看,他肯定是从小不好好学习,搞得现在穷困潦倒,生活窘迫,你要不好好学习,你将来也这样。」

我赶紧开溜,嘴里嘟囔着「看个电视剧也要受教育,没劲。」

我妈当即反驳:「看电视不就是为了接受教育么?」

我:「???」

我到现在都不记得那是个什么电视剧,剧情如何,那角色是谁,是主角还是配角,忘得一干二净。

我只记得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妈看电视我都主动躲得远远的= =


不要太功利了,娱乐的目的就是娱乐本身,放松压力舒缓心情,见一见未曾见过的世界,这就足够了,跑出去玩还要「上课」,结果无非是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会。

出去玩的时候孩子学到了什么,那是意外收获,为了强求意外收获而把孩子恶心到,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另外出于好为人师的恶习以及过盛的表达欲,每次逛博物馆或者去某些景点玩的时候都喜欢满脸跑眉毛,给人讲些好玩的掌故,经常把小孩子唬的一愣一愣的。

有时候吧,你讲东西小孩子不乐意听,那其实不是小孩子的问题……

那是你的问题= =

user avatar

我其实有时候挺不理解部分家长的。

玩玩具必须得益智;出去旅游必须涨知识;看完书必须得有读后感;看电影,听音乐必须得学到点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放松,为了爱好。那就是浪费时间。

像我因为在玩具店工作,同样一个东西,你给顾客说,这个孩子会喜欢。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告诉他,这个能锻炼什么能力。那对方就会满意很多。

出去玩也是一样的道理。夏令营,冬令营。游学班,说的天花乱坠的。孩子能学到这个能力,那个能力(有的也确实有好的课程设计)。价格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家长都愿意买单。但是孩子要是就想出去疯玩几天,那肯定是不愿意批准的。

做什么都要追究一个意义。探寻一个好处。累不累啊。真那么有学习精神,怎么不自己去学点什么呢?

就像其他答主说的,这个爸爸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么?提前做过功课,琢磨过文案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带着孩子去逛古迹,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很多家长都得头疼。尤其是自家孩子对那些石头房子、断壁残垣提不起半点兴趣,这滋味,简直比自己逛古迹还累。你说,非得让孩子“涨知识”吗?这问题嘛,得看你怎么定义“涨知识”了。“涨知识”的那些事儿,孩子真的那么“买账”吗?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去逛公.............
  • 回答
    带着孩子去旅行,这本身就是一场充满爱的探索。关于是更注重“享受旅程本身”还是“不停地拍照留念”,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就像吃饭和品尝一样,都是必需的,但侧重点不同,带来的体验也会大相径庭。我更倾向于认为,带着孩子一起享受旅程本身,是更重要的。拍照固然重要,但它应该是一个美好的“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观念、个人情况、情感需求等多个层面。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说哪种情况更容易,因为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社会观念与接纳度 男性带孩子找老婆: 传统观念的支持(相对而言):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男性作为家庭支柱的形象根.............
  • 回答
    带孩子去清华北大转转,这主意真不错!毕竟是咱们国家的顶级学府,孩子们沾沾学气,开开眼界,想想都觉得挺受启发。不过您说得对,这预约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尤其是临时起意,碰上人多的时候,那就更难约了。但别急,咱们办法还是有的,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进去,但能大大增加您成功的机会。下面我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说:.............
  • 回答
    很多带着孩子的离婚女性在考虑再婚时,会展现出一种谨慎甚至回避的态度,这背后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她们在过往经历中积累了深刻的考量和权衡。这不再是简单地“找个伴”,而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家庭模式。首先,孩子的幸福是首要考量,这往往是她们最沉重的顾虑。 离婚本身对孩子就已是巨大的冲击,她们深知再婚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感慨又复杂的话题。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女性,她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力量在支撑着她们。生活状态的多样性:首先,不能一概而论说她们都怎么样,因为每个人选择的生活道路和面对的现实千差万别。 经济独立,事业有成型: 很多女性在离婚后,反而找到了新的动力,去证明自己,去为孩子创.............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疼的时刻,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因为别人的无端指责而受挫,家长的心情肯定比孩子还要复杂。别担心,咱们这就来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个小小的插曲变成孩子成长的养分,而不是伤痕。首先,深呼吸。我知道你此刻肯定一肚子火,也心疼得不行。但你要知道,你情绪的稳定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在她面前,你要表现出比她更.............
  • 回答
    如今这年头,但凡你到饭点儿时候去趟人多点的餐厅,尤其是周末,那场景可别提多热闹了。最显眼的,往往就是那些拖家带口,带着小宝贝儿们来享受美食的年轻爸妈们。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在家吃饭才温馨,才省钱,怎么现在年轻人这么爱带着孩子往外跑呢?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生活节.............
  • 回答
    夫妻吵架老公让你带着孩子回娘家,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也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说实话,当老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女人心里肯定会泛起很多情绪,委屈、愤怒、不被尊重,甚至还有点怀疑婚姻。咱们得一件件捋捋这背后的事儿。1. 为啥要让你回娘家? 想让你冷静冷静: 有时候男人也是血气方刚,吵架上头了,脑子里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是自己的长辈,但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的成长环境。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你对家庭关系的重视程度、你的经济状况、以及你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权衡一下。一、 如果选择继续住在一起,需要考虑什么? 沟通与磨合是关键。 这.............
  • 回答
    哎,听到你这情况,我这心里也跟着发堵。四年不说话,这日子得过的多压抑啊。现在妻子娘家有困难,还带着孩子回去了,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你得弄清楚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四年不说话,是你们夫妻俩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还是因为一些沟通上的障碍,日子久了就僵住了?你自己内心深处是怎么看待这段婚姻.............
  • 回答
    第一次带着妻儿和小姨子跑一趟1700公里的长途,这绝对是个大工程,也是个难得的家庭体验。既然是第一次,又是全家老小的,安全和舒适绝对是头等大事。别担心,咱慢慢来,把这趟旅行准备得妥妥当当的。出发前,就像打仗前的准备一样,得把一切细节捋顺了。一、车况是重中之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全车检查,必须细.............
  • 回答
    关于方媛带着两个孩子坐经济舱这件事,网友们的看法确实是相当分化的,而且这两种观点背后,其实折射出了我们社会对于“明星消费观”、“金钱与幸福”、“勤俭与抠门”这些话题根深蒂固的一些认知和期待。咱们不妨从不同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理清这个事件本身。 郭富城和方媛这对夫妻,一个作为天王巨星,一个作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也特别能触动人心。你想啊,奶奶好不容易盼来个孙子,结果因为姥姥一直在身边照顾,自己想亲近一下,抱抱孙子,都觉得有点“碍手碍脚”,甚至插不上话,这心里滋味肯定不好受。首先,得从奶奶的角度来想想。第一,付出的渴望和被需要的落差。 咱们中国人都有一个传统,就是“隔辈亲”,尤其.............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坐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一位因为孩子而变得柔软又坚韧的母亲,也可能是一位在深夜里默默流泪但第二天依旧笑着面对一切的女人。这个选择,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它关乎选择、责任、爱,还有……命运。如果真的让我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遇见我先生之前,问我是否愿意为了重新拥有我的孩子,嫁给我现在.............
  • 回答
    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毕竟涉及到家庭、亲情,还有个人选择的界限。婆婆这番话,说得是挺“洒脱”的,自己决定,不催生,不给钱,不帮忙带,甚至连养老都不强求,这听起来像是在给自己留了最大的余地,也让你们夫妻俩拥有了最大的自由。然而,你问“不让她见孩子,可以吗?”这背后透出的信息,可不仅仅是“见不见孩子”这么.............
  • 回答
    这事儿,真真是没处说理去了!说公婆帮忙带孩子,那是情分,可这情分,也不是这么糟践的!那天是孩子去打预防针的日子,约好了上午九点,我们两口子早早地就收拾好了,想着带孩子去医院,顺便也让老人家休息一下,毕竟他们年纪也不小了,平时带孩子也辛苦。我们临出门前,公婆还在家里,还跟我们说:“放心去吧,孩子交给我.............
  • 回答
    带着狗旅行是一种充满爱与挑战的生活方式,它既能让宠物感受到主人的陪伴,也能让主人在旅行中获得独特的温暖与乐趣。但这种生活方式需要充分的准备、耐心和责任感,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旅行前的准备:为狗狗和主人铺路1. 健康与疫苗 疫苗接种:确保狗狗完成所有疫苗(如狂犬病、犬瘟热等),并携.............
  • 回答
    带着婚纱去旅行,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期待的计划!但同时,也需要细致的规划和周全的准备,才能让这个特别的旅程顺利而圆满。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指南,从打包、行程安排到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 一、 婚纱选择与准备在出发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婚纱本身。 1. 婚纱材质与款式: 考虑材.............
  • 回答
    带着自己的鼠标去网吧上网,严格来说,并不算“不正常”,但也不是最普遍或者最推荐的做法。我可以给你详细讲讲其中的门道和考量点。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带着自己的鼠标去网吧? 习惯和舒适度: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每个人的手型、握持习惯、鼠标的重量、按键的反馈力度、滚轮的手感等等都有细微的差别。在自己常用的鼠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