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雨天为什么绵羊不会缩水?

回答
一个关于下雨天绵羊不会缩水的问题,乍一听挺有趣,甚至有点像童话里的对白。但要从科学和生活常识的角度去解释它,其实也并不复杂。这就像问“太阳为什么升起”一样,答案就在我们日常观察和对事物基本性质的理解里。

首先,我们要明白“缩水”这个概念通常是怎么来的。当我们说某样东西“缩水”了,多半是因为它吸收了水分,然后又失去了水分,或者是因为温度变化导致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洗衣服,尤其是毛衣。羊毛这种材质,它的纤维结构非常特殊,有很多细小的鳞片。当毛衣遇水后,鳞片会张开,纤维会膨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摩擦(比如揉搓或者洗衣机搅动),这些鳞片就会相互缠绕、钩住,导致纤维之间无法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一旦纤维被“锁死”,水分蒸发后,它们就无法再舒展开,整体尺寸自然就变小了。

那么,绵羊本身呢?我们看到雨水落在绵羊身上,它确实会“湿透”。这时候,绵羊身上的羊毛会吸水,蓬松度可能会有所变化,看起来可能有点“塌陷”,但这是暂时的。

为什么羊毛本身不会像毛衣那样发生“永久性缩水”呢?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原因:

第一,羊毛纤维的结构与“成品”毛衣不同。 刚从羊身上剪下来的羊毛,或者说未经纺织处理的羊毛,它的纤维虽然有鳞片,但这些鳞片相对来说是比较平滑且紧密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羊毛是活的纤维,它们在绵羊身上是不断生长、替换的。而且,即使淋了雨,羊毛的纤维本身并没有被“定型”成一件衣服。它只是被水分浸湿了。

第二,绵羊身上的羊毛是动态生长的。 绵羊的毛发就像我们的头发一样,是在不断生长的。雨水只会暂时性地影响毛发的蓬松度和湿度,并不会改变毛发本身的长度或纤维结构。当雨停了,水分蒸发,羊毛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说,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寸”来被“缩水”。它只是一个持续生长的生物组织。

第三,绵羊的皮肤和身体结构不允许“缩水”。 绵羊是一个活生生的动物,它的身体是由骨骼、肌肉、内脏以及覆盖在外面的皮肤和羊毛组成的。它的整体尺寸是由骨骼和肌肉决定的,这些部分在下雨天不会因为沾了水而改变大小。羊毛虽然是它身体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个整体结构,而是覆盖在皮肤上的毛发。水分只会影响毛发,而不是整个绵羊的身体。

第四,“缩水”这个词的语境。 我们说毛衣缩水,是因为毛衣的尺寸是我们肉眼可见、可以测量和比较的。一件毛衣在下雨天(如果是湿透状态)可能会显得小一点点,但那是水分造成的暂时性影响,一旦干燥并且被拉伸,它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而我们不会说绵羊“缩水”了,是因为我们衡量一只绵羊的大小是看它的整体体型,骨骼和肌肉的稳定是不会被雨水影响的。即使绵羊在雨天会因为寒冷而蜷缩身体,那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表现,而不是身体尺寸上的缩小。

所以,总结一下,绵羊不会因为下雨而缩水,是因为:

羊毛纤维在生物体上的状态 与经过纺织处理后的毛衣纤维是不同的。
绵羊是一个活的、持续生长的生命体,其核心身体尺寸由骨骼和肌肉决定,不受雨水影响。
羊毛本身并不会像毛衣那样被“定型”,雨水只会暂时性地改变它的湿润度和蓬松度。

这就像我们不会说下雨天的大树会“缩水”一样,树叶会湿,树干会变深色,但树的整体尺寸不会因为雨水而发生永久性的改变。绵羊和它的羊毛也是同样的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它们自己长的毛不是被织出来的,而缩水其实是毛线吸水直径变粗。一根根并不交错的毛,变粗并不会缩水。因为织物编织后局部如图所示。

可以想象,织物的总长度不变,在变粗后,要绕另一根线四分之一圈的长度变长,结果就是中间直线的一段变短,宏观表现为衣物变小,就是缩水。

这个问题总算不那么弱智了,还挺好玩的,表扬一下。

[1]傅菊芬,白伦.织物缩水机理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纺织学报,2006(04):31-35.

[2]张萍.织物结构对织物缩水性的影响[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6(01):24-27.

在看了这两篇我也没看太懂的文献后,我可以摘抄几段。

织物的缩水问题,长期困扰着纺织服装技术人员,同时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包括织物缩水的原因分析、织物的洗涤缩水规律及缩水过程中的收缩应力等。但关于织物结构相与织物缩水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织物的缩水率依然无法根据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能、织物结构参数、织造条件等进行预测。除了依靠以往积累的经验数据外,一直是以实测为主。

织物的缩水率与织物的结构参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使是原料、组织结构均相同的织物,在经过不同的后整理后,织物的缩水率也不同。

织物在浸水之后会发生一定的收缩,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织物中的纤维吸收水分后发生膨胀,纱线直径增加,在织物中的屈曲程度增大,迫使织物收缩;另一个原因是在织造的过程中,为保持整经轴平整使得开口清晰,一般会将经纱加上一定的张力,纬纱在被牵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机械外力,致使留下潜在应变,织物一旦浸水,纱线处于自由状态,织物自然会收缩,织物缩水后引起织物长度、宽度的变化,如果缩水较大会造成成衣或成品尺寸的变化而影响使用,所以研究织物缩水的影响因素以便合理选用原料,合理设计组织及其结构(经纬密度)等以求织物缩水达到最小。

不过为啥好像不可逆啊?这蛋白质这么喜欢水的吗?

又查了查“羊毛”百度百科,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它由多种α-氨基酸残基构成,后者可联结成呈螺旋形的长链分子,其上含有羧基、胺基和羟基等,在分子间形成盐键和氢键等。长链之间由胱氨酸的二硫键形成的交键相联结。上述化学结构决定羊毛的特性。如毛纤维大分子长链受外力拉伸时由α型螺旋形过渡到β型伸展型,外力解除后又恢复到α型,则其外观表现为羊毛的伸长变形和回弹性优良。羊毛较强的吸湿能力与侧链上的一些基团有关。羊毛较耐酸而不耐碱,是由于碱容易分解羊毛胱氨酸中的二硫基,使毛质受损。氧化剂也可破坏二硫基而损害羊毛。

是亲水的蛋白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