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洋文里面有he/she,il/elle,er/sie,中国的好事文人认为这是西方人尊重女性的体现,于是给只有“他”这一个男女通用代词的汉语,生造了“他/她”的不同写法。
现在洋人认为洋文里面有he/she,il/elle,er/sie是性别歧视,于是中国又有一波好事文人认为“他/她”的写法是性别歧视,要写成TA。
科普一下幼儿园语文。“亻”表示“人”。真要纠结的话,汉语有一个人字旁的“他”和一个女字旁的“她”,没有专制男性的,除非。。。。。。。。女不是人?
弃“她”用“他”,请自阿淳那始。
为了平权,以及遵循汉语口语和古代白话文的本真面貌,的确应该废弃使用“她”了。
废弃“她”,主要面临的是书面语中回指不够简洁、不明确的问题。
例如:
张三昨天碰到一个女人,她是他小学同学。
如废弃“她”,可能会导致两个“他”回指不明确的问题:
张三(i)昨天碰到一个女人(j),他(j)是他(i)小学同学。
张三(i)昨天碰到一个女人(j),他(i)是他(j)小学同学。
但是,我们明明有更简单的说法呀:
张三昨天碰到一个女人,他俩是小学同学。
其他情形下,如果真需要强调性别,我们可以用“那位女士/女生”、“那个女人”来表示。不需要强调性别的情况下,我们要区分性别干什么?
更何况,现在有了性别多元化,如何用一个“她”来呈现出许多人的多样化性别认同?
英语为了性别多元化和尊重男女平等,绞尽脑汁想出了they,xe等各种代词(新)用法。汉语不需要做加法,只需要做减法就可以了。
一百年过去了,我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了,可以寿终正寝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或者he本来就是,还包括man什么的……
刻意强调性别不过近代女权思潮搞出来的而已……
她这个字本来就是近代才发明的。这个字本来是姐的意思……
其实,因为性别平等不过是工业革命后的事情不过几百年。所以事实上在语言中绝大多数称谓都是默认是男性的,例如我们熟知的先生。其实还有足下、尊上、大人、官人、阁下、鄙人、洒家等等等等,你见过有女人这样叫的?
与其学习某些综合语中的各种性和格搞出各种称呼对等的女性称呼,反倒是不如习惯这些称呼成为性别中性的,所谓的她、她们、小姐、女士、夫人、巾帼、英雌之类的生造的称呼,我认为不过是过渡期的现象而已,百年后,语言必然会变为性别中立的……
就像我们今天也可以用杨绛先生一样。
彼、那人?
北京:丫
陕西:卧怂
本来“他”就是不分性别的,“她”是五四之后才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