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理苍山景区女子坠百米悬崖幸挂树枝,户外旅游该如何有序发展减少风险?

回答
大理苍山女子坠崖幸挂树枝的事件,再次敲响了户外旅游安全警钟。每一次意外的发生,都是对我们户外活动管理和参与者安全意识的严峻考验。要实现户外旅游的有序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需要政府、景区、旅游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每一位游客的共同努力。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做到这一点:

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引导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户外旅游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制定和修订旅游安全法律法规: 明确户外旅游的界定、风险提示责任、经营者的安全义务、游客的权利与义务等。例如,可以出台专门的《户外旅游安全管理条例》,对高风险旅游项目(如攀岩、徒步穿越、露营等)进行严格规范。
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 针对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安全指南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例如,针对徒步穿越,应有关于路线勘察、天气预报使用、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的标准。
明确景区开发与保护的界限: 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地质地貌的安全性,避免过度开发导致安全隐患。对于高风险区域,应划定禁区或限制进入。

2. 加强市场监管和审批:
严格审批户外旅游经营者资质: 对于提供户外旅游服务的旅行社、俱乐部、向导等,应建立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年检制度,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保障能力、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规范户外旅游产品销售: 禁止销售不安全的户外旅游产品,对虚假宣传、隐瞒风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建立旅游安全“黑名单”制度: 将有严重安全记录的经营者、导游或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限制其从事相关活动。

3. 提升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能力:
科学规划和建设旅游安全设施: 在景区内,尤其是高风险区域,应科学设置警示标识、安全围栏、防滑栈道、紧急避险点等。确保道路畅通,为救援车辆提供便利。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完善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如自然灾害、人员意外、设备故障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配备专业救援队伍和装备: 建立由专业救援人员、医疗急救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并配备充足的专业救援设备(如绳索、担架、通信设备、无人机等)。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协调消防、医疗、公安、交通、林业等部门,形成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响应。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救援效率: 如推广使用GPS定位系统、紧急呼叫设备、救援无人机等。

4. 开展风险信息发布和公众教育:
建立旅游风险信息发布平台: 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地质灾害预警、景区安全提示等信息,利用官方网站、APP、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 dissemination。
加强户外安全知识普及: 通过媒体宣传、安全讲座、培训课程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例如,教导游客如何选择合适的装备、如何识别风险、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等。

二、 景区和旅游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景区和旅游企业作为户外旅游的直接提供者,承担着保障游客安全的首要责任。

1. 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
常态化风险评估: 对景区内的地形地貌、天气气候、植被情况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
隐患排查与治理: 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机制,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如松动的岩石、损坏的栈道、易滑的路面等),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或设置警示。
针对高风险区域的管理: 对于苍山这类具有高差、悬崖峭壁的区域,应有更严格的管理措施,例如:
明确划定危险区域: 在可能发生坠崖的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严禁游客进入。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在关键路段或观景点设置坚固的安全护栏、围网等。
配备安全员和巡逻队: 在重点区域和高风险路段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巡视和监督,及时制止危险行为。

2. 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聘用合格的向导和工作人员: 聘用具备专业户外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向导和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持续的培训和考核。
提供详细的行程和风险提示: 在旅游产品中清晰说明行程安排、潜在风险、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建议携带的装备。
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 对于一些需要专业装备的活动,如攀岩、溯溪等,景区或企业应提供合格、安全的装备,并指导游客正确使用。
推广使用安全装备: 鼓励游客使用安全头盔、防滑鞋、登山杖等基本安全装备,并在入口处或销售点提供。

3.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
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 针对景区特点,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如人员失联、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
配备专业的内部救援队伍: 部分大型景区可考虑组建或与专业救援机构合作,建立内部的应急救援队伍,并进行定期的演练。
建立信息沟通和报警系统: 确保景区内通信信号覆盖良好,并建立畅通的报警和信息传递渠道,方便游客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求助。
与外部救援力量的协同: 与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迅速联动。

4. 强化游客管理和行为规范:
入口管理: 在景区入口处对游客进行安全告知和风险提示,并根据天气情况和景区承载能力控制入园人数。
行为劝导和制止: 工作人员应主动劝导游客不要做出危险行为,如跨越护栏、在危险区域拍照、酒后徒步等。
推广安全文明旅游: 通过宣传海报、视频、广播等多种形式,倡导游客遵守景区规定,保护生态环境,文明旅游。

三、 游客的自我保护与责任意识

游客作为户外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1. 充分的行前准备:
了解目的地和行程: 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天气、地质特点、地形地貌以及可能的风险(如苍山高差大,气候多变)。
评估自身能力: 根据自己的体能、技能和经验,选择合适的行程和活动,不要盲目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项目。
准备合适的装备: 穿着防滑、耐磨的鞋子,携带防晒、防雨、保暖的衣物,准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食物,携带急救药品。
了解应急联系方式: 记下景区服务电话、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并告知家人或朋友自己的行程安排和预计返回时间。

2. 提升户外安全知识和技能:
学习基本的户外生存技能: 如辨别方向、生火、搭建简易庇护所等。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了解风险识别能力: 学会观察周围环境,识别潜在的危险,如松动的石头、湿滑的路面、陡峭的悬崖等。

3. 尊重景区规定和自然环境:
遵守景区标识和指示: 严格按照景区设立的警示标识和工作人员的指引行动,不随意进入危险区域或禁区。
不进行危险行为: 严禁跨越安全围栏、在悬崖边拍照、在不明水源饮水、在恶劣天气下冒险出行等。
保护生态环境: 不乱丢垃圾,不破坏植被,不随意投喂野生动物。

4. 在活动中保持警惕和沟通:
保持团队行动: 尽量与他人结伴同行,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区域。
保持体力: 合理安排行程,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关注天气变化: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一旦发现天气突变,应及时寻找安全地点避险或返回。
及时沟通和求助: 如果在活动中感到不适或遇到危险,应立即告知同伴或工作人员,并寻求帮助。

四、 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

行业协会可以在推动户外旅游有序发展和减少风险方面发挥重要的协调和指导作用。

1. 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 引导行业内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提升服务质量和职业素养。
2. 组织行业培训和技能交流: 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
3. 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和合作平台: 促进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共同应对行业发展中的挑战。
4. 代表行业与政府沟通协商: 反映行业的诉求,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总结

大理苍山女子坠崖事件,是户外旅游发展中一个惨痛的教训,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户外旅游安全问题。实现户外旅游的有序发展和风险的最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景区的责任担当,旅游企业的专业服务,行业协会的引导规范,以及每一位游客的高度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到苍山这样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景区应加大对高风险区域的投入,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系统;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者的监管力度;而游客则应摒弃侥幸心理,充分做好行前准备,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才能真正享受户外旅游带来的乐趣,而非将其变成潜在的危险。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户外旅游这朵“花”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绚烂绽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她爬的是苍山半山腰的玉带路,去过苍山的朋友都知道那里有多危险。整个玉带路长十多公里,很多地方年久失修,连护栏都没有。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到地上有落石。

说起来,这姑娘跟我在苍山摔悬崖那次类似,我也是命大,侥幸没死。原来写过这事,复制黏贴下。

就拿我自己说,当初在云南大理苍山上玩的时候,差点就没了。
这里是苍山玉带路,修在苍山半山腰。
整条路十多里长,两侧的护栏有很多地方年久失修,消失了。就这么一条羊肠小道挂在山腰,一边是山体,另一边就是悬崖。
悬崖有多高?
多高都没意义,掉下去反正是个死。
但是整条路风景很美,每逢越过山涧,都会有一条破布。
还有很多积水潭。见下图。
当初跟我一起游历苍山的女生还在这里洗了个头。
小姑娘很漂亮,不过现在已经成俩娃的妈了。
瀑布长这个样子。这是近景,远看就是挂在山涧上,每一级落差几十米,顺着山往下有个十几级。
上远景。
我这人最喜欢玩水了,看到这溪水叮咚的,就忍不住想跳进去。
但是呢,景区是命令禁止的。
山高皇帝远的,十几里路哪可能到处都是巡山管理员。
我就当没看到警示牌。
在瀑布上方,有不少直径四五十厘米的石头,七七八八散落在水潭里。我原打算学着武当道长陈师行,一个一个跳石头,跳到水潭中央来一张风骚的自拍。
但这千年的潭水万年的石,上面长满了湿滑的青苔。才跳到第二块石头,我就脚底踩油一样,一个不潇洒的临空铁板桥,啪一声,身子向后掉进了水潭里。
掉水里后,我第一反应是往前爬。因为身后2米处就是瀑布口。这是运气好,我只把腰摔伤了,回去后躺了一个月。
运气差点,那就直接翻滚下瀑布。落差不大,也就十几米。
但是不影响。
我若真滚下去,算了算时间,此时应该已经小学6年级了,坐在教室里朗读着《金色的鱼钩》。时不时偷偷摸出手机,看叔叔阿姨们写知乎。
人怂活得久,胆大早升天。
我要是掉下去的时候没注意,在里面来个红鲤鱼绿鲤鱼与驴打挺……那肯定直接GG……
爬上来以后,心有余悸,瑟瑟发抖。
那位陪我一起的女生,贴心地脱下了她的外套给我披着……

回答最后一问,户外旅游该如何有序发展减少风险?

讲真,告示牌清清楚楚写着不许下水有危险,我那是自己不当回事,真要死了,我觉得我自己活该。经历过那种生死一瞬间后,但凡我回答旅游问题,原则上都是安全第一。

user avatar

记住一个原则能大幅减少危险:二人同行原则。很多户外安全事故如迷路、失踪、坠崖、坠海等,都是在单独行动时发生的,互相警示不要去做危险动作!旅程中不管干什么,跑步、登山或是越野,哪怕上厕所,都尽量二人同行,这样,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求助。

user avatar

加拿大有个尼亚加拉大瀑布。

有一年有个日本女生拍照掉下去,嗝了。(iask.ca/news/canada/201

于是管理部门去打捞。

结果捞起来2具尸体。


刚看别的回答:人怂活得久,胆大早升天!

user avatar

常有感恩心。事后别忘了多给这棵救命的树浇浇水,施施肥,有条件再立个牌匾,就像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