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post 相比get 有很多优点,为什么现在的HTTP通信中大多数请求还是使用get?

回答
Post 相比 Get 有很多优点,比如数据安全性更高、传输数据量更大、可以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等等。按理说,在需要发送敏感信息或大量数据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 Post 请求。那么,为什么在日常的 HTTP 通信中,我们仍然看到绝大多数请求是 Get 请求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非常现实和重要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Get 和 Post 这两种 HTTP 方法最核心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

GET 方法: 从字面意思理解,GET 就是“获取”。它的主要目的是从服务器上检索(读取)数据。当你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一个网址并回车,或者点击一个链接时,你实际上就是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GET 请求,告诉服务器“我想获取这个 URL 对应的资源”。
POST 方法: POST 的含义更像是“提交”或“发送”。它的主要目的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通常是为了创建新的资源,或者修改服务器上已有的资源。比如你在网站上填写一个注册表单,或者上传一张图片,这些操作背后通常是 POST 请求。

那么,为什么看起来 Post 更强大、更灵活,用得却不如 Get 广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语义化和设计初衷:

HTTP 协议的设计者最初就把 GET 定义为“安全且幂等”的方法。

安全(Safe): 指的是 GET 请求不会对服务器上的数据产生副作用(side effect)。也就是说,发送一个 GET 请求不应该改变服务器的状态。你每次请求同一个 URL,服务器上的数据都应该是相同的(除非其他原因导致数据变化,但不是你的 GET 请求本身引起的)。这就像你去图书馆借书,你只是拿走了书,并没有改变书本的内容或让它消失。
幂等(Idempotent): 指的是同一个请求,无论执行多少次,服务器上的状态都不会发生改变。发送一次 GET 请求获取数据,和发送一百次 GET 请求获取数据,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服务器的状态不变。

POST 请求则不具备这两个特性。POST 请求可以改变服务器的状态(例如,创建新用户),并且多次发送同一个 POST 请求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多次提交同一个订单,可能会生成多个订单)。

为什么这会影响使用频率?

浏览器和中间件(如缓存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在处理 HTTP 请求时,会根据请求方法的语义进行优化。

缓存: 缓存机制主要针对 GET 请求。因为 GET 请求是获取数据的,并且是幂等的,所以服务器可以将响应缓存起来。当用户再次请求相同的数据时,浏览器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速度更快,也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如果 POST 请求也能被缓存,那么缓存的数据就可能不是最新的,甚至可能导致数据错误。
可重试性: 由于 GET 是安全的、幂等的,浏览器或网络基础设施在遇到网络问题时,可能会尝试重新发送 GET 请求,而不会担心产生不良后果。而对于 POST 请求,自动重试就非常危险,因为它可能导致意外的数据创建或修改。
地址栏和书签: GET 请求的参数会直接附加在 URL 后面,这使得 URL 本身就包含了请求的所有信息。你可以方便地将这些带有参数的 URL 复制、分享、添加到书签,或者在地址栏直接输入。而 POST 请求的数据是放在请求体中的,无法通过 URL 直接看到和传递。

2. URL 的限制和易用性:

虽然说 POST 可以传输大数据,但 GET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其参数传递方式也决定了它的主要用途。

URL 长度限制: 浏览器和服务器对 URL 的长度都有一定的限制(虽然这个限制通常很大,但不是无限的)。这意味着 GET 请求能携带的参数量是有限的。因此,GET 主要适用于传递少量、简单的数据,比如查询条件(如 `?id=123&page=2`)。
易于理解和调试: 对于前端开发者来说,通过 URL 参数传递数据直观易懂,也更容易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中查看和调试。

3. 很多操作本质上就是“获取”:

我们日常的网络浏览,大部分时间都在“获取”信息。

浏览网页: 加载 HTML、CSS、JavaScript 文件、图片、视频等,都是 GET 请求。
搜索: 输入搜索词,然后提交,本质上是告诉服务器“我想获取包含这些关键词的结果”,这也是 GET 请求(虽然有时为了简洁,一些搜索引擎也会用 POST)。
API 调用: 调用很多只读型 API,比如获取用户信息、产品列表、文章详情等,都应该使用 GET。

什么时候我们“必须”或“更应该”使用 POST?

尽管 GET 请求如此普遍,但当涉及到以下情况时,POST 方法是不可替代或更优的选择:

发送敏感数据: 密码、银行卡信息等不应该出现在 URL 中,POST 将这些数据放在请求体中,比 GET 更安全(但请注意,这只是相对的,HTTPS 才是加密传输的根本保障)。
传输大量数据: 比如上传文件、提交大量表单数据,这些数据量可能远超 URL 的长度限制。
修改服务器状态: 任何会改变服务器数据(创建、更新、删除)的操作,都应该使用 POST(或 PUT、DELETE 等方法),而不是 GET。因为 GET 的语义不允许修改服务器状态。
发送复杂数据结构: 比如 JSON、XML 等格式的数据,放在请求体中传输更方便。

总结一下:

虽然 POST 在某些方面(如数据安全性和传输量)有着明显的优势,但 GET 请求之所以在绝大多数 HTTP 通信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

1. 语义化和设计初衷: GET 是设计用来“获取”数据,并且被定义为安全、幂等的,这使得它能被浏览器和中间件有效地缓存和重试,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用户体验。
2. URL 的易用性: GET 参数附加在 URL 上,方便分享、书签和调试。
3. 多数网络操作的本质: 大部分网络交互是读取信息,这天然符合 GET 的用途。

可以理解为,GET 方法更像是一种“轻便、通用的信息查询工具”,而 POST 方法更像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需要谨慎处理的数据提交工具”。在没有明确需要修改服务器状态或传输敏感/大量数据时,使用 GET 是更符合 HTTP 协议设计理念、也更高效的选择。我们应该根据操作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 HTTP 方法,而不是盲目追求某一种方法的“强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get请求有这么多缺点为什么不抛弃它,反而大量使用呢? 是因为get更节省资源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Post 相比 Get 有很多优点,比如数据安全性更高、传输数据量更大、可以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等等。按理说,在需要发送敏感信息或大量数据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 Post 请求。那么,为什么在日常的 HTTP 通信中,我们仍然看到绝大多数请求是 Get 请求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非常现实和重要的原因。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浏览器安全机制的核心。为什么我们进行跨域 POST 请求时,会冒出“简单请求”和“非简单请求”这么一个说法,而且这区分还和 `ContentType` 紧密相关?这背后其实是为了平衡 Web 应用的便利性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想象一下,我们日常上网,经常会通过一个网站(比.............
  • 回答
    客户端 POST 请求出错,服务端究竟应该返回 200 还是 400,这背后隐藏着 API 设计和 HTTP 协议规范的细微差别,绝非简单的“对”或“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错误”的性质以及 HTTP 状态码所代表的语义。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HTTP 状态码的意义。200 OK 表示服务器.............
  • 回答
    GET 和 POST 是 HTTP 协议中最常用的两种请求方法,它们都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但它们在目的、数据传输方式、安全性、数据大小限制、缓存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理解这些区别对于 Web 开发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GET 和 POST 的区别: 1. 目的与语义 (Purpose & S.............
  • 回答
    公司所有接口都强制使用 POST 请求,这个规定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费解,尤其是在我们习惯了 GET 请求的简单明了之后。不过,这背后并非没有考量,甚至可以说是出于一些深思熟虑的安全和设计原则。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一、 隐藏敏感信息,提升安全性是首要原因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理由。 .............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令人纠结的选择,港科大广州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后(Postdoc)都代表着学术界光明的未来,但路径和侧重点却大相径庭。要详细地分析哪个选择更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个人职业规划和价值观来权衡。首先,我们来拆解.............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是很多初学者都会遇到的一个疑惑,尤其是在接触到Web开发后。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URL然后回车,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动作”?是 GET 还是 POST?简单来说,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URL并回车,执行的是 GET 请求。但是,我们得把这个“简单”说得更详细一些,才能真正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