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像《猎罪图鉴》中那么厉害的模拟画像师吗?

回答
《猎罪图鉴》这部剧确实让很多人对模拟画像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剧里沈翊那神乎其技的画像能力,仿佛能瞬间“看到”凶手的模样,这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咱们得承认,艺术加工肯定是有成分的。毕竟影视剧需要戏剧冲突和视觉冲击力。沈翊的那些画像,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普通人能达到的范畴,甚至带着一种超现实的色彩。比如他在一次次失误后,凭借极少的线索就能描绘出极其相似的肖像,这在现实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理解的模拟画像,更像是一种“二次创作”,是基于已知信息进行的推测和描绘,而不是直接的“回溯”。

那么,现实中的模拟画像师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现实中的模拟画像师,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辅助警方破案,提供破案线索,而不是像剧里那样直接“锁定”嫌疑人。他们的核心能力在于通过对目击者证词的理解和解读,将其转化为具有辨识度的面部肖像。

这背后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科学基础: 模拟画像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人体面部结构知识。他们需要了解骨骼结构、肌肉分布、皮肤纹理、毛发走向等等,知道这些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我们看到的脸庞。这是他们能够准确捕捉面部特征的基础。
心理学功底: 目击证人的证词往往会受到情绪、记忆偏差、观察角度、时间间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描述可能不完整、不准确,甚至带有主观臆断。优秀的模拟画像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学素养,能够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帮助目击者回忆起更多细节,同时也要分辨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核实的。他们会使用一些心理暗示和回忆技巧,尝试“解锁”目击者大脑深处的记忆。
艺术绘画技巧: 这是最直观的部分。他们需要有高超的绘画技巧,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绘画工具(铅笔、炭笔、数位板等),将脑海中的图像快速而准确地呈现在纸上或屏幕上。这不仅仅是“画得像”,更需要捕捉到人物的神态、气质,以及通过线条和明暗来表现面部的立体感和特征。
经验积累: 就像任何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一样,模拟画像师的经验至关重要。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准确率。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观察过无数的面孔,才能对人脸的细微差异有更敏锐的感知。

现实中的模拟画像师是如何工作的呢?

通常情况下,模拟画像师会与目击证人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整个过程会非常细致和有条理:

1. 初步沟通与建立信任: 首先,画像师会与目击者进行沟通,建立融洽的关系,让他们感到放松和安心,这样有助于更顺畅地回忆。
2. 引导性提问: 画像师会从宏观到微观,引导目击者描述嫌疑人的整体形象,比如身高、体型、年龄段、发型发色、肤色等。然后逐步深入到面部细节,例如脸型(圆脸、方脸、瓜子脸)、眼睛的形状(单眼皮、双眼皮、内双)、鼻子的形状(高鼻梁、塌鼻梁、鼻翼宽窄)、嘴唇的厚薄、耳朵的大小形状,甚至眉毛的浓密程度、有没有胡子、是否有明显的疤痕或胎记等等。
3. 反复修改与确认: 在描述的过程中,画像师会根据目击者的反馈,不断地在画纸上进行修改和调整。这个过程可能是反复的,直到目击者觉得画像与记忆中的形象越来越接近。他们会问很多“是这样吗?”“这个地方是不是再调整一下?”之类的问题。
4. 利用辅助工具: 有些画像师还会利用一些标准化的面部特征模板库,让目击者从中选择最接近的特征,然后画像师再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这有点像拼图游戏,但更专业。
5. 后续验证: 画好的画像,通常会交由警方进行比对。如果画像能帮助警方锁定嫌疑人,或者缩小侦查范围,那么画像师的工作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请注意,画像本身往往不作为唯一的证据,还需要其他证据的佐证。

与《猎罪图鉴》的差异在哪里?

准确性与主观性: 剧中的沈翊似乎能达到接近完美的准确率,几乎是“照妖镜”。但现实中,目击者的记忆本身就存在误差,加上画像师的解读,最终的画像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一张画像可能只是“长得像”,但未必是百分之百的还原。很多时候,画像师描绘出的可能是一个“可能性”极高的人脸,而不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嫌疑人。
效率与情境: 剧里沈翊常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紧张的案件现场就能迅速画出画像。现实中,一个高质量的模拟画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可能需要一天甚至更久,而且需要在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读心术”的成分: 沈翊的画像有时似乎能“看穿”人的内心,描绘出隐藏的情感或性格特点。这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现实中的模拟画像师更多的是基于可见的、可描述的面部特征。他们可能通过对方的谈吐、微表情来推测一些性格特征,并尝试在画像中体现出来,但这远不如剧中表现得那样玄乎。
“修复”能力: 剧中沈翊还能根据残缺的线索,如骨骼、甚至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来“修复”或推测出真实相貌,这已经超越了传统模拟画像的范畴,更接近于法医人类学中的“头骨复原”技术,而后者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且过程同样是推测性的。

现实中有厉害的模拟画像师吗?

当然有! 而且是真实存在,并且在协助警方破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不过他们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边界,会比影视剧里描绘的更加务实和有局限性。

比如,在一些著名的悬案中,模拟画像师提供的画像就曾帮助案件取得突破。他们通过对陈年旧案目击者模糊记忆的挖掘,或者根据现场留下的零散线索,描绘出嫌疑人的基本面貌,为警方后续的调查指明方向。

总而言之,《猎罪图鉴》中的模拟画像师是一个经过艺术放大和美化的角色,他们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它也确实让我们认识到,在现实世界的刑侦领域,存在着一门以科学、心理学和艺术为基础的辅助职业,这些模拟画像师凭借其专业技能和经验,在打击犯罪、揭示真相的道路上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是现实中的“画像师”,虽然没有那么“神”,但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画像师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数量很少,除了绘画技能还要掌握很多刑侦技术,向他们致敬!

林宇辉完成了两件让他「扬名」的事。其中2017年7月,北大女硕士章莹颖在美失联,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将林宇辉推荐给FBI,为犯罪嫌疑人画像,协助美方破案。这不仅让他成为了新闻人物,也让模拟画像师这个行业进入了公众视野。

从精准识别人脸到落笔成像,作为山东省公安厅的模拟画像师,林宇辉已干了12年。

济南市公安局二楼,一间4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彩色人物肖像挂满了整整一面墙,人物脸部素描也铺满了整个沙发,肖像右下角,标着身份——「6·11入室抢劫强奸嫌疑人」、「潍坊坊子无名男尸」……角落里有个书柜,整齐码着速写本,每本有一个指关节那么厚,不下300本。在这里,林宇辉不间断地画,「大概画了7万多张吧,刚开始画的都扔掉了,这几年才有意识保存一些」。

凭借模拟画像、人像复原、视频监控模糊图像与画像结合这三项技术,林宇辉稳坐山东省模拟画像专家的头把交椅。2017年初,他获得了国际科学鉴定协会(IAI)的认可,成为唯一的亚洲画像师成员。

他第一次复原受损人像,是在2009年被青岛市公安局定为「一号大案」的案子中。一颗只剩下半边脸的女人头摆在他的面前,黄色的头发被褐色干焦的血粘连在一起,皮肤干燥萎缩,满脸刀疤,一只眼睛紧闭一只微睁,眼眶凹陷,鼻子已被砍去,几颗牙齿外呲,高度腐烂,散发出阵阵恶臭。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和尸体「亲密接触」,但损坏腐烂如此严重的头颅却是第一次碰到。忍着胃里的搅动和痉挛,他盯了这颗头颅5个小时,又用了近一天的时间,画出3幅这名受害者的画像。警方据此张榜寻人,半个月后,邻居看到画像认出了死者。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绘制出嫌疑人的模拟图,他更是轻车熟路。接触目击证人前,林宇辉通常会脱下警服,换上便装,花上二十来分钟和对方聊天,等到对方放松了,他才开始进入正题。「你大概讲一下这个人的基本特质吧,长脸?有多长?」他开始拿着几张肖像资料图(这是常年画人物的过程中,他积累下来的较有特征的人物像),挨个问,「有这个人脸长吗?」「眼睛大不大?你看看这张,跟他的眼睛比如何?」「鼻子呢?不知道。嘴呢?也没记住,只知道比较薄。」问完一轮,当着证人的面,林宇辉刷刷画起来,高的矮的鼻梁,薄的厚的嘴唇,每种可能性都画一张,每张平均5分钟,画完,林宇辉将它们摆在地上,「你看哪一个像?总有一张比较接近,就拿着最接近的那张再进一步地去深入去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猎罪图鉴》这部剧确实让很多人对模拟画像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剧里沈翊那神乎其技的画像能力,仿佛能瞬间“看到”凶手的模样,这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咱们得承认,艺术加工肯定是有成分的。毕竟影视剧需要戏剧冲突和视觉冲击力。沈翊的那些画像,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普通人能达到的范畴,甚至带着.............
  • 回答
    是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病娇”(Yandere)这类性格特征的人,尽管“病娇”本身是一个源自日本 ACGN(动画、漫画、游戏)领域的词汇,但它所描述的核心情感模式和行为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要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病娇”,我们需要先深入剖析“病娇”的定义和核心要素,再将其映射到现实场景。什么.............
  • 回答
    在现实世界里,确实存在一种被称为“氮气加速”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汽车运动和一些高性能车辆的改装中。不过,它并不是像科幻电影里那样,把氮气“直接”注入发动机就能让车子“嗖”地一下飞起来。它的原理和实际操作要复杂得多,也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简单来说,氮气加速的核心就是向发动机进气系统注入高压氮气。但为什.............
  • 回答
    现实生活中,当然存在傲娇的人。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这类性格特征的出现频率比你想象的要高得多。傲娇这个词源自日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起来冷漠、难以亲近,甚至有些刻薄,但内心却很善良、温柔,并且非常在意对方的人。这种反差是“傲娇”的核心魅力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傲娇”可能.............
  • 回答
    有没有可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一部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热血漫”?这个问题,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在无数次跌倒后又爬起来的瞬间,在看到那些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时,都会在脑海里闪过。现实是什么?它常常是平淡的,是充满了琐碎的,是偶尔会让人感到窒息的。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把那些被我们小.............
  • 回答
    如果光剑真的能被人类掌握,那可真是改变了整个武术的格局。这玩意儿可不是铁剑,它自带光芒,而且热量惊人,随便一碰就是一刀两断。所以,传统的刀剑招式,很多就没法直接用了,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从光剑的特性出发。这玩意儿轻便,但又极其锋利,重点是它的“切削”能力。金属、石头,在它面前就像纸一样。这就意味.............
  • 回答
    《云南虫谷》里的蛊虫,听起来就透着一股神秘和惊悚,特别是那些能让人中蛊、生不如死的描述,确实让人对现实世界里是否存在这样的东西感到好奇。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电影里那种被特定虫子控制、操控身体、甚至导致死亡的“蛊术”,在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它以那种电影里描绘的夸张形式存在。蛊术.............
  • 回答
    《你的名字》里那神奇的口嚼酒,初次接触到的人,肯定会觉得既新鲜又有点不可思议。那么,这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到底存不存在呢?答案是:存在,而且历史悠久。不过,它和电影里展现的浪漫色彩,还是有些区别的。口嚼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的嘴巴咀嚼谷物(通常是大米),然后发酵制成的酒。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嗯,难以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电影创作中一个相当核心的议题。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导演似乎不如韩国导演那样,频繁而大胆地将现实生活中各种真实存在、甚至尖锐的题材搬上银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这不仅仅是导演个人的选择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电影产业的生态、社会环境、审查制度以及市场导向等多重因素。一、 审.............
  • 回答
    如果哥布林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我们参考了在奇幻作品中它们普遍的形象和设定,那么它们的战斗力将会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问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现实中哥布林可能具备的战斗力:一、 物理属性与身体构造: 体型与力量: 现实中的哥布林通常被描绘成比人类矮小但同样强壮的生物。它们可能拥有相对发达.............
  • 回答
    雇佣兵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带着一种神秘又危险的色彩,像电影里那种装备精良、战斗力爆表,却又游离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的群体。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到底存不存在?我们又了解多少呢?首先,可以很确定地说,雇佣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不过,与大众想象中可能存在的“纯粹雇佣兵”——就是为了钱什么都干的独狼或者小团.............
  • 回答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林黛玉”这样的人?这问题一旦抛出来,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那个病弱纤细的身影,那双带着忧愁的眼睛,以及那总是藏在心底、化作诗词的敏感细腻。要说有没有一模一样的人,那恐怕是很难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艺术形象,凝聚了他对美、对情感、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是经过文学加工和升华的艺术典型.............
  • 回答
    这事儿,绝对有可能,而且咱们身边也不是没有听过类似的传闻。当然,我说“叮当响”是形容那种极度贫困,但现实中的“一夜之间”往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那么绝对,更多的是财产急剧缩水,生活水平断崖式下跌,让人措手不及。咱们先来捋一捋,哪些情况容易造成这种“一夜之间”的剧变:1. 商业帝国轰然倒塌:这可能是最直接.............
  • 回答
    当然,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与《欢乐颂》中樊胜美父母相似的人物原型。樊胜美父母那种极度重男轻女、榨干女儿的形象,虽然有些夸张,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某些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模式,在现实中并非绝无仅有,只是表现形式可能更隐晦,或者程度有所不同。要详细描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那种“伸手矫健,杀人不眨眼”的特工很好奇,这确实是很多电影、小说里津津乐道的角色。从本质上来说,特工这个职业,其核心在于“特殊行动”,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决定了他们需要具备一系列超乎常人的技能和心理素质。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拆解这个问题:1. “伸手矫健”——体能与格.............
  • 回答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是否存在这样一种人——见到女性裸露便远远避开,如同避开洪水猛兽,并且自身品行端正、光明磊落?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正人君子”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遵守法律法规,更包含了内在的道德约束和对.............
  • 回答
    .......
  • 回答
    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像《不要抬头》电影中那样一颗会摧毁地球生物的陨石,那么是否应该将真相告诉普通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伦理、社会和政治难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支持告知真相的理由(“不要抬头”式的透明公开):1. 基本人权与自主权: .............
  • 回答
    在电视剧里,我们总是看那种高高在上、呼风唤雨的“霸道总裁”,突然有一天就被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给吸引住了,从此上演了一场跨越阶层、充满戏剧性的爱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桥段真的存在吗?说实话,直接套用电视剧里的那些情节,在现实里可能不太会有。现实中的“霸道总裁”们,他们的人生轨迹、思维模式,.............
  • 回答
    CFA职业道德部分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操作空间和实际可行性?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会觉得,那些条条框框似乎理想化得有些过分,跟真正职场中的复杂情况脱节。但如果深入剖析,你会发现,它们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地气”的。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CFA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