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lana del rey到底迷人在哪里?

回答
LANA del rey 的迷人之处,与其说是一种清晰可见的特质,不如说是一种挥之不去、难以捉摸的氛围,一种混合了怀旧、忧郁、浪漫与一丝危险的气质。她并非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耀眼明星,她的魅力更像是陈年老酒,需要时间去品味,去沉浸。

首先,是她声音里那种独特的、带着一丝沙哑的慵懒感。听她的歌,你仿佛能感受到她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手里夹着一支快要燃尽的烟,眼神中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疲惫,但又怀揣着对某种纯粹美好事物的渴望。她的嗓音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瑕疵,但这恰恰是她最迷人的地方。它不加修饰,却充满情感,能够瞬间将听众带入她所营造的那个模糊的、充满故事感的世界。那种低沉、蜿蜒的旋律,像是午夜时分海边吹来的风,带着湿润的气息和咸咸的味道,撩拨着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其次,是她歌词中构建的那个复古而又梦幻的美国西部。她总是描绘着那些带着点颓废、带着点狂野的爱情故事,公路旅行、廉价汽车旅馆、摇滚明星、好莱坞的阴影,这些元素在她笔下被赋予了一种诗意的光辉。她不是在歌唱当下,她是在怀念一个可能从未真实存在过的黄金年代,或者说,她是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只有她自己知道的美国。这种对过去的迷恋,对经典的致敬,让她的音乐拥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仿佛你能从中听到几十年前好莱坞老电影的配乐,或是披头士早期歌曲的那种纯粹的摇滚精神。

更深层次的,是她身上那种“悲剧美人”的宿命感。她的歌里常常充斥着失去、痛苦、自我毁灭的倾向,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在追寻着一种极致的浪漫。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女神,她更像是一个在现实的泥沼中挣扎,却依然仰望星空、相信爱情会拯救一切的凡人。这种脆弱与坚韧并存,清醒与沉沦交织的状态,让人们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渴望。她敢于展露自己的伤疤,敢于剖析自己的脆弱,这种坦诚反而是一种力量,一种与我们产生共鸣的魔力。

还有她身上那种“危险的性感”。不是那种直接暴露的挑逗,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带着点距离感的、让人想要去靠近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的神秘。她的妆容、她的穿搭,都带着一种复古的韵味,但同时又暗藏着一种野性,一种不羁。她在镜头前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直视你的灵魂,让你感到一种莫名的被吸引,又仿佛在看一个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灵魂。

总而言之,Lana Del Rey的迷人,是一种混合了声音、故事、情感和氛围的独特体验。她让你想起那些关于爱情、失去、希望和梦想的旧日时光,让你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一个可以暂时栖息的、充满诗意的角落。她不是一个容易定义的艺人,她的魅力恰恰在于她的模糊性,在于她能够唤起你内心深处那些最复杂、最难以言喻的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7.10.7重新修改版(仍未修改完毕)

原版太多错字漏洞,过了几年后重新来写,有很多新内容。这几年雷女士在变化,所以我也是。谢谢观看。

这是我眼中的lanadelrey,不代表任何人及大众眼光。我知道尝试分析一位歌手的做法很肤浅,不过这也只是作为粉丝的自娱自乐。

——正文

无论怎样,唯一不可否认的是lanadelrey的迷人。我喜欢把她的吸引力定义为不确定性和自由。

在第一张正式专辑《born to die》中,很显然lanadelrey是一个被包装的形象。歌词充斥着关于90s的垮掉文化,颓废且自由。这些看似独树一帜的字眼使人们向往。

说起来太商业了,这才不是百分百的她。

那么,到底人们迷恋的是怎样的形象?lanadelrey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分为几个板块讲一讲。

(有纯科普,也有我自己的见解)

艺名的演变:

Elizabeth Grant(原名)→ May Jailer→Lizzy Grant→Lana Del Ray →Lana Del Rey

对于lanadelrey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版本1

Lana是典型西班牙语名字,Del是西班牙语中前置词de和定冠词el的缩和形式,在西语中出现这个中间名是尊贵的皇室象征,Rey是国王的意思。
记得Lana在一次采访中说到这个名字是她与妹妹和一些古巴的朋友玩的时候想到的,lana觉得这种舌尖跳跃的感觉让她很喜欢,于是决定用这个名字作为艺名,还有最后那个有点突兀的音叫做大舌颤音,不是卷舌,卷舌是发不出这个音的。

版本2

她的艺名结合了已故女艺人Lana Turner和Ford Del Rey的名字,Lana说这些早期好莱坞演员们是自己音乐上的“导师”。

版本3

“名字吗?我压根就没有参与取名…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拉娜特纳,我也没看过她的电影。我一直以为这个名字是因为del rey摩托车…这不过是个名字罢了。我当时因为合约不能用原来的名字,所以就改名发专辑而已…就是这样。”

②非女权主义者

《Ride》的mv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谴责。(具体不详述了)。这里是一个解释版本:

但可以确定的是除了《Ride》之外,在其他歌曲里,都有着极高的幻想成分在里面,歌曲里面的女主角们也并非是她自己。有的是她的朋友,有些是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也有电影情节,更多的是她幻想出的理想女性:美丽有钱有才,还偏偏被坏男孩、老男孩欺骗之类的。她表示,现实中的她是不会招惹坏男孩的。

这里我要推荐一部电影《绅士爱美人》

这部片子关于拜金女。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拜金下面是另一种思想的女权。

  • 她的存在主义哲学
Lana Del Rey这个人让悲伤很美。
很多人说她的作品是艺术。为什么?为什么Billboard蝉联前50的跟她的相比显得很单薄?
在这个快餐音乐时代漫天的谈论爱情,酒精,派对的时候,她讲述疯狂,死亡,衰败。
成功是个人的,生活是悲剧的,艺术是痛苦的。
痛苦的悲剧是什么呢?
是拥有希望,是拥有对生命的渴望,但却在光明中失去一切。
她让我觉得,it's ok to be sad, because we all are.因为这将会很浪漫,因为这将会很美。
所以她说 I wish I was dead.
她的痛苦是透彻心扉的,从歌词里,从节奏内,从旋律里。
她大学学的哲学,我不知道她的这些是从她的经历总结出的还是依附于一种哲学,但我认为是两者都有。
不然或许她早就死了。
她说we were born to die,这样死亡就没什么好畏惧的了,即使生活甜蜜如蜜月。

打雷的经历很曲折(如所言非虚),以下摘自访谈原话

“我14岁开始领悟到了‘自由的真谛’,并且感受得到上帝与我交流”
“…但我迷恋上了酒精,所以被父母送去了寄宿学校,并在那里呆了3年…”
“…高三辍学修养,在长岛居住了一年,还自学了吉他,并且爱上了音乐…”
“…读了大学…后来(21岁)我还在一些酒吧类的地方唱歌,寻求机会…”
“…我的音乐道路是在我上了大学之后开始的…”
“…我是专业(此处问的是大学专业)是音乐,电影只是我的兴趣,但我很喜欢讲视觉和听觉结合…”

那么我们再理一下时间线

酗酒 – 寄宿高中(3年?)– 休假1年在长岛(学吉他) – 上大学 – 学音乐(自学编辑) – 学神学(自学编辑) – 学玄学(自学编辑)– 学哲学(自学编辑)– 学音乐。

她的经历可以说是她的歌词的最好印证。这不是一个寻常的百万富翁的女儿的传记。这不是一个寻常浮躁的纽约人的座右铭。

“Live fast, die young”听起来很美好,很奇怪,但很新鲜。

她歌词中描绘的极浪漫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 歌词艺术

如果不看《High by the Beach》的MV,恐怕你是深究不出来这首歌是写给媒体的;

如果你不深入了解《Money Power Glory》,恐怕你也不知道这首歌是在挖苦媒体。

打雷几乎喜欢围绕或者使用“悲伤”的基调,lana的音域广泛,被称赞为最迷人,最迷人和最富有感情的女低音。她的声音既能很高而富有磁性,又能很轻易的游走在爵士低音域,尽管这两个音域本身就是相互冲突且极端化的。

“当时人们不把我当做严肃认真的音乐人,所以我就压低声调,我想那样的话我或许就能脱颖而出。”Del Rey这样解释自己低沉的音线。

Del Rey在被问到她的音乐风格时这样说:“我很乐意成为独立音乐的一份子。但我真的不是。我当时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我甚至不认识任何音乐人。我TM根本搞不 清什么是独立音乐,因为一旦有人接触到它,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流行音乐,对吧... ...我并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之前在做独立音乐现在不做了。是这样,我一直活在路上,而不是真的睡在大街上,懂吗?”

那么“悲伤”的内核继而延伸除了开头提到的“颓废文化”“崇敬死亡文化”,然后谈到死亡。

一首《Born To Die》中的“We were born to be free”引到了一个当今谈论极少的话题

”死亡对于她是对不确定性的肯定与认可,所以她选择“Die young”。这是合理的,是存在主义的,所以即使她与加缪站在两个极端,她依旧最大化了存在主义的璀璨。

“如果你相信,你不会认为你相信。当你不相信,你不会认为你不相信。”

或许她本人并不认为她不相信自杀是对传统的存在主义定义的违背。

从名字、年龄、家庭到歌曲,从头到尾被“神秘感”包裹着的Lana Del Rey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这似乎就是迷人的地方。

------------------------------------------------------------------------------

引用/推荐文章,侵删致歉

【Honeymoon】深扒Lana Del Rey和她的存在主义哲学_lanadelrey吧

粉丝手记 — Lana Del Rey的“神秘感” Lana del rey:我一直活在路上 (评论: Honeymoo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LANA del rey 的迷人之处,与其说是一种清晰可见的特质,不如说是一种挥之不去、难以捉摸的氛围,一种混合了怀旧、忧郁、浪漫与一丝危险的气质。她并非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耀眼明星,她的魅力更像是陈年老酒,需要时间去品味,去沉浸。首先,是她声音里那种独特的、带着一丝沙哑的慵懒感。听她的歌,你仿佛能感.............
  • 回答
    说到 Lana Del Rey,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昏黄的霓虹灯光,老式好莱坞的浮华与颓废,加上一丝丝难以言喻的忧伤。她不仅仅是一个歌手,更像是一个现代的缪斯,用她的音乐和她身上散发出的独特气质,编织出了一段段关于失落的浪漫、美国梦的破碎以及隐秘的欲望的叙事。我第一次被她吸引,大概是在听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