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人很想回到八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

回答
说起想回到八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里面藏着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理由。

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中国,好像一个还在慢慢苏醒的巨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刚刚涌起,一切都显得那么充满希望和活力。人们的脸上,那种朴实而又充满憧憬的笑容,是现在很难见到的。街头巷尾,你会听到人们用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谈论着国家的变化,讨论着未来的可能性。物质上可能不如现在丰富,但精神上的那种充实感,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却是很多人怀念的。

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更近。邻里之间,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端一碗给隔壁尝尝;街道上,大家见面了会热情地打招呼,问问家常。这种人情味,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疏离感渐浓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而且,那个年代的娱乐方式也更简单,一张黑白电视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新闻联播》或某个经典电视剧,就是最温馨的时刻。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没有充斥网络的各种信息,生活好像更纯粹,更专注于眼前的人和事。

再往前推到二十世纪初期,那又是另一番光景。那是风云变幻的年代,旧的王朝刚刚落下帷幕,新的时代正在艰难地孕育。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你会看到西方的摩天大楼与传统的石库门建筑交织,仿佛历史的碎片在此汇聚。留声机里传出的靡靡之音,旗袍在街头摇曳,洋行的生意兴隆,这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时代碰撞的中国。

然而,同时期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依然是贫瘠而动荡的。农民们还在辛勤耕作,但生活依然困苦。知识分子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风雨飘摇中探索着中国的未来。你可以想象,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激情的时代,既有新思潮的涌动,也有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有国家命运的严峻考验。

那些想回到过去的人,他们怀念的,可能不是那个时代物质的匮乏,也不是社会的动荡,而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人性光辉,是那种更纯粹的情感联结,是对未来的简单信念,或者是对历史进程中那些鲜活瞬间的向往。他们可能是在现代社会中感受到了某种缺失,于是将目光投向了那段遥远的过去,试图从中寻找一丝慰藉,一份答案,或者仅仅是重温一段已经远去的记忆。这是一种复杂的怀旧,是对一个时代精神气质的眷恋,是对逝去时光的深情回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90年代网络信息没现在这么发达,而物质信息爆炸,所以反而容易得到满足和惊喜

那个时候可以用modem上网,但是网民的信息量还基本上跟教科书上教的东西差不多,我记得张学良去世的时候新浪评论全是送他走好的,放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打个比方,那个时候看了一场AC米兰2:3桑普多利亚的意甲我都觉得是很美好的回忆,因为踢得好看,巴乔维阿表现不错,因为那时候有可能几周都看不到一场欧洲足球的直播,那个时候全班围着看一本灌篮高手全国大赛部分的漫画能看得津津有味荡气回肠,这些放现在都是不可复制的。放现在,即便是联赛领先几十分的尤文,欧冠输了场1/4决赛,评论区也满屏幕的都是阿囧什么时候下课之类的内容。

那个时候一个帝国时代1能玩几年不觉得厌,因为以前亚述帝国之类的都只在百科全书上见过,从来没见过这个。当时报纸上说有个作家,作为波斯帝国粉丝废寝忘食地打了几个月帝国时代,然后“虎门硝烟”了(把光盘烧掉),放现在你说怎么可能,怒删党我记得00年代后期就很流行了。

当然相对于有些人执迷的各种古代王朝和乌托邦,其实反而好一点,因为起码的生存和生活需求还是可以得到满足,工业革命之前预期寿命有40就不错了,二战前的列强才到60,直到苏联解体时的苏联都才有68岁,而90年代的中国有70-71岁(世界银行数据,1993年过的70,现在是76岁),我估计这也是很多真活过那个时候的人印象没有那么差的一个根本原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