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种想杀了自己父母的孩子 是什么心态?

回答
一个孩子产生想要杀死父母的想法,这通常是一种极其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心理状态,它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心态,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情感、环境和社会层面。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尝试详细阐述这种心态的形成原因和表现:

一、极端负面情感的累积与失控:

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驱动力。当孩子长期遭受无法承受的负面情绪时,可能会累积到极点,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爆发。

无法承受的痛苦与折磨:
生理虐待: 持续的殴打、体罚、饥饿、限制人身自由等,会给孩子带来肉体上的剧痛和长久的创伤,使其身体和精神都遭受折磨。
心理虐待: 持续的辱骂、贬低、嘲笑、精神控制、情感忽视(如冷漠、不被关注、不被肯定)、操纵(如让孩子感到内疚或恐惧)、威胁等,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让他们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充满羞耻和绝望。
性虐待: 这是最为严重和摧残性的虐待形式,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身心创伤,破坏他们对信任和亲密关系的认知,并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压抑和无助感: 当孩子感到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糟糕的处境,无法获得父母的理解、支持或爱,并且没有任何逃离或寻求帮助的途径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无助和压抑。这种无力感会吞噬他们的希望,让他们觉得死亡(包括杀死施虐者)可能是唯一的解脱。
强烈的愤怒与仇恨: 长期遭受不公和痛苦,会滋生出深厚的愤怒和仇恨。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疏导和释放,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可能演变成想要摧毁施虐源头的强烈冲动。
绝望与虚无感: 当孩子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未来一片黑暗,并且看不到任何希望时,他们可能会产生一种虚无感,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或者希望通过极端的行为来终结这一切,即使这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二、扭曲的认知与思维模式:

长期的负面经历会深刻地扭曲孩子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使其对现实产生偏差的解读。

非黑即白或二元对立思维: 在极端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无法看到事情的复杂性,容易将父母视为“完美邪恶”的存在,而自己则是“绝对受害者”。这种思维模式让他们难以看到父母身上的任何优点,也无法理解父母行为的动机或背景。
受害者情结与复仇心理: 孩子可能将自己完全定位为受害者,并将父母视为必须报复的对象。这种复仇心理会成为他们行为的强大驱动力,即使这种复仇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要么全部,要么全无”的心态: 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要么我拥有完整的爱和关注,要么我什么都不要”的极端心态。如果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他们可能会选择摧毁整个关系,甚至生命。
缺乏共情能力(在极端情况下): 长期遭受虐待的孩子,自身的情感需求被严重压抑,可能导致其共情能力的不足。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父母的痛苦(即使父母的行为是错误的),而只关注自己的痛苦。
极端化自我牺牲或自我毁灭倾向: 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认为自己活着也是一种痛苦,杀死父母后自己也想随之而去,这是一种将“毁灭”视为终极解决方案的心态。

三、对亲密关系模式的极度扭曲: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当这种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对孩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爱恨交织与极度依赖: 尽管父母施加了痛苦,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可能对父母抱有依赖和期望。这种依赖与恨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扭曲而痛苦的情感连接。当这种关系中的爱意完全被恨意取代,而依赖又无法摆脱时,就可能产生想要彻底“斩断”这种联系的冲动。
安全感的完全丧失: 家本应是孩子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当家成为噩梦之地,父母成为恐惧的来源时,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会崩塌,他们会感到极度不安全,而父母是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
对“控制”的极端反抗: 一些父母会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剥夺他们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当孩子感到自己的人生被完全操控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极端的反抗心理,认为杀死父母是摆脱控制的唯一方式。

四、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与社会支持:

孩子本身心智尚未成熟,如果缺乏应对巨大压力的能力和外部支持,负面情绪更容易被放大和扭曲。

缺乏情绪调节能力: 儿童和青少年尚在发展情绪调节能力,如果长期处于负面环境中,且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难以自行处理和化解巨大的负面情绪。
沟通障碍与表达困难: 很多遭受虐待的孩子无法有效地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痛苦和需求,他们可能害怕说出来会遭受更严重的报复,或者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口。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如果孩子没有值得信任的老师、亲戚、朋友或社会机构提供帮助,他们会感到孤立无援,更容易陷入绝境。
模仿或受环境影响: 在一些极端案例中,孩子可能受到了媒体、网络上的暴力信息或不良同伴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模仿杀人的想法。

五、潜在的心理疾病或人格障碍:

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产生这种想法也可能与潜在的心理疾病或人格障碍有关。

反社会人格障碍: 表现为漠视他人权利、行为冲动、缺乏同情心和悔恨感。
抑郁症的极端表现: 在严重的抑郁症中,患者可能出现极端的绝望感和自杀倾向,有时也会将这种绝望指向导致自己痛苦的源头。
其他精神疾病: 如精神分裂症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幻觉、妄想,从而产生杀害父母的错误认知和冲动。

总而言之,一个孩子产生想杀死父母的想法,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孩子已经承受了超出其身心承受能力的巨大痛苦和绝望。这往往是长期、系统性虐待或忽视的结果,是孩子在绝境中发出的一声最撕心裂肺的呐喊。

重要的是要强调,这种想法的产生并非孩子“天生邪恶”,而是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心理防御机制崩溃,以一种扭曲而绝望的方式寻求解脱的体现。发现孩子有此类想法,需要立即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和干预,并同时关注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些给弑父杀母的孩子找合理性的那些高赞答主,你们有点基本的人性吗?

随便举一个反例。


这个人面兽心的逆子,残忍杀害了自己的双亲。

你说是父母对孩子不好么?

送英国留学,父母在物质上并没有亏待他。

在同行,学生的风评里,夫妇俩都属于和蔼可亲一类。

从其他消息源来看,这孩子成绩并不好,从小也并没有被父母如何变态教育。

说实话身为父母,我也不能保证能做到他们那样。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

这件事也就是上个月发生的,可以称之为典型了吧。

其实,一家人在一起几十年,每天都要发生无数的事情。可以举出一千件父母没有好好教孩子的例证,也可以举出更多的温馨反例。

可是到了某些人那里,却偏偏成了父母活该的罪证。

我们8090一代人,谁小时候没有被父母打过?

我小时候被吊起来打,被举起来摔倒地上打,都经历过。

照这种逻辑,我们就都有了弑父杀母的理由?

人的一生,最廉价的结论就是归因父母,因为发生的事情多,只要片面总结,就能得出父母十恶不赦的结论。

但是将心比心,谁又能保证自己几十年不在孩子年前做一件错事,说一句错话?

如果孩子能根据那些错事错话去做坏事,那责任又该归谁?

大部分时候,弑父杀母的案子,孩子都不是因为虐待,而是来源于社会上的偶发因素。

教育过孩子的都知道,上学以后,孩子接触社会的信息比家庭多得多。

吸毒,暴力游戏,早恋,挑衅挑唆等等都可能诱发青春期的少年走极端,也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有能力控制的。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家长都成为全年龄的教育专家,孩子到了成年,就要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负责。

这是法律和道德所认同的公理。不是几个心理学名词简单堆砌就能够颠覆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