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Windows的电脑,我也推荐Apple Magic Trackpad 2作为鼠标来工作。
以前用Mac的时候,一直都是用Magic Trackpad 2来当鼠标用,从来没有「鼠标手」的困扰,结果换成了windows之后,没有触摸板用了,用某品牌带侧滑轮的「顶级办公旗舰鼠标」用了俩月,感觉食指、中指和手腕都有不同程度的酸痛。
倒不是因为鼠标本身不够人体工学,而是因为握持鼠标的方法。很多时候为了灵敏度,握持鼠标的时候手心并不能做到紧贴鼠标背,而是似接非接的悬空状态,这种状态下整个手掌其实是处在紧张的状态下的。保持这个状态时间长了,结束工作之后就会感觉到手指关节的酸胀感。
所以我又想找大触摸板来代替鼠标。Windows下可选的不多,罗技出过一款T650但是现在已经停产了,还正在生产的就是和Surface 配套的 Brydge W-touch。
我几乎就要下单了,但是发现这块板是没有Tapic Engine的,用的还是传统的Windows『跳水板』触摸板的设计——也就是触摸板上边缘是固定的,然后触摸板其他地方以上边缘为支点,模拟出按压的弹性。这就导致位置距离上边缘越近,按压所需要的力度就越大。但是Magic Trackpad用的是苹果的Force Touch Sensor + Tapic Engine,因为是模拟的按压感,所以在整块板上的按压感觉都会非常的均匀。
并且这块板比Magic Trackpad 要明显的小好几圈。用和Magic Trackpad差不多的价钱,购买一个技术上不如Magic TrackPad的东西,还是觉得有点亏。
不过作为原生的为windows设计的触控板的唯一选择,如果有人想试的话,上面是链接——我估计好物推荐都像我这么写,这生意是做不下去了-_-bb
然后我就找啊找啊,最终发现了两个办法,可以比较完美的在windows上使用Apple的Magic Trackpad 2。
一个方法是有一个驱动Magic Utility。安装之后可以在windows模拟出绝大部分的Mac下的功能,连强度和灵敏度都是可调的:
主要的问题,就是贵——能想象一个触摸板的驱动程序居然是订阅制么?按照年收费,一年150块钱。
不得不说苹果的产品真是吸金利器——一个专门为了苹果设计的触控板,为了自己能默默在windows下用,还需要一年支付150块钱给一个第三方厂家,这么强大的品牌忠诚度也是没准了。可以免费试用14天:
Magic Trackpad Windows driver scroll and navigation features (magicutilities.net)
于是又找到了第二个方案,第二个方案倒是免费的,驱动程序在Github上可以直接下载:
作者根本不屑于恰饭,有人问他为什么把捐款的链接给移除了,作者说:
My current financial situation doesn't require me to accept donation for the budget of future development. If you are considering donation, please consider other meaningful projects and foundations, such as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并且作者本人也不用苹果,也不用触摸板。他开发这个项目,完全是出于爱情。因为他女朋友抱怨自己的windows笔记本不好,于是他就写了这个项目,能让她使用苹果的触摸板来工作。不过作者在Github里面提到,自己的女朋友现在买了一个M1 Macbook,触控板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不知道这个驱动的未来前途如何。
这个驱动很简单,装上就好,各种手势已经内嵌了,没有付费的那个自定义的设置面板,不过使用起来和在苹果机上使用的感觉差不多——要说有区别,就是相比在苹果下使用的感觉,有的时候有点对多指触控过于灵敏了。
无论如何,有了驱动,又可以愉快的在windows下面用苹果的触控板来工作了,手指和手腕再也不酸了,很推荐用大触控板来取代鼠标:
当然,最后说一句,工作的时候可以用大触控板,但是打游戏还是要把鼠标换回来的。
今年618照例各款热门鼠标,特别是电竞鼠标都有不错的折扣。但究竟哪款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对我们来说性价比最高的呢?还真是因人而异。不过言归正传,其实鼠标的选购并不算很复杂。一来是鼠标这个产品其实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对比键盘来说,机械键盘只需要选合适的轴体,外壳设计到位,电路板别翻车,最后再组装一下,200-300元就能买到非常成熟稳定的机械键盘,很多还是Cherry轴体。但鼠标就不一样了,以上这些步骤全都走一遍,最终的使用体验仍然可能会有“飘”、“卡”、“手感不对”的情况。
所以一般来说,我都建议大家选择各价位的大牌产品,其实价格差不了多少,但是无论是产品整体的设计思路,还是保修售后等等,都会更为稳健。
具体来说,比较推荐的产品如下:
如果有朋友问我买个便宜的鼠标随便用用,我一般会推荐英菲克,应该说是20元内的大牌了,而且知乎上用的朋友也不少,整体评价都不错。
不过就像刚才说的,还是建议大家加点预算入手这款入门百搭之选的G102。一代和二代我都有,实际用起来差别不大。二代升级了流光RGB效果,价格不变而且涂层也升级了,可能用的时间长了老化慢一些。
这款鼠标相对属于比较小巧的,各种手型都合适。除了日常办公,玩游戏什么的也基本够用。
接下来,则是雷蛇的经典款蝰蛇标准版,618预计会至少降到89元,而且还有白色可选,感觉还是不错的。也是我之前用了很多年的经典鼠标,这款应该是2004年左右推出,一直是雷蛇的代表作,不过如果对品质有比较高的要求的话,这款其实并不算玩游戏的好选择,包括雷蛇自家都有很多不错的中高端产品性能和体验更好。
比如主打手感和快速炼狱蝰蛇V2 mini版,预计618价格应该到手价为99元。
非常轻巧,特别适合我这种喜欢抓握甩枪的打法。看到对手一闪而过,直接根据运动轨迹甩过去就好了。
相对比较小,适合小手用户和喜欢抓握操作的玩家们。
这款鼠标很可能是整个榜单中最适合主流玩家或者主流消费者的一款。鼠标的外观还是延续了影刃2普通版的造型,我感觉有点跑车的味道,整体属于比较紧凑的对称设计。底部有4个脚贴,可以提供不错的阻尼感。
按键采用ROG招牌的按键直触结构,就是按下就直接触发了,理论上比传统鼠标会更加快那么一点点。玩游戏的时候,大家肯定都希望按键延迟越低越好啦,所以这个设计还是挺不错的。在实际手感上,我18cm的手握起来感觉还是比较贴手的,侧面的防滑设计也比较舒服。
另外鼠标的开关、DPI调节按键,以及USB接收器也都安装在底部。这个接收器收纳的设计还挺不错的,出门的时候就直接放回来,倾斜的角度和卡扣式的设计,接收器插进去很牢固,再也不怕弄丢啦。
滚轮上也采用了斜纹设计,摩擦力更大,操作起来手感不错。如果大家是用滚轮在游戏里换枪的话,应该会喜欢这种扎实的转动感。实测无线模式下延迟也非常非常小,和我的另外几只有线鼠标比没什么区别。
而这个经典的中门对枪的部分,这是互相小身位Peek,在对面露出一点的时候直接甩狙,依然稳。可以看得出这款鼠标在使用AWP的时候完全没问题,40G的加速度上限确实可以应对游戏中的各种情况了。而像是这样在烟雾弹中压枪扫射的情况,这款鼠标按键直触结构的优势似乎也让我更有掌控感了,直接就“泼水式”压枪,强势完成这把1V3的翻盘。
综合来说,ROG这款影刃2无线版鼠标还是挺让人满意的。整体比较小巧轻便,操作起来手感很灵巧。并且自带充电电池的情况下重量依然控制得不错,再加上按键直触结构,以及察觉不到的无线延迟,无愧于无线电竞鼠标的定位。另外像是即插式更换微动,自定义编程按键等等功能,以及RGB灯效,则让这款鼠标的可玩性和可维护性也都不错。如果大家近期准备入手一款适合办公、学习、电竞的全场景无线鼠标的话,还是挺推荐这款影刃2无线版的。预计618到手价349元,纵观整个鼠标市场也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款。
作为主打轻巧的无线游戏鼠标,雷蛇的八岐大蛇最近也终于迎来了升级,也就是V2版。不仅搭载了雷蛇招牌的HyperSpeed无线连接技术,还有蓝牙模式可选适用范围更广了。鼠标有黑色和白色可选,我个人比较喜欢相对耐脏的黑色款,机身重量不到60g,确实非常小巧。当然白色的也很好看。
可以看到这次八岐大蛇 V2的传感器位置是比较靠前的。这样在同样手腕移动距离的前提下,鼠标移动的轨迹更长,操作比较轻巧。而且传感器的位置也比较靠近指尖,符合我们日常的操控习惯,稍加适应之后就可以精准定位啦。模式选择键在偏底部的位置,中间“OFF”档位是关闭鼠标,左边是2.4GHz无线连接,右边则是蓝牙连接。
简单适应之后,我发现八岐大蛇 V2游戏中的操作手感还是非常可以的。小巧又足够轻量的设计的确可以在游戏中操作更加迅速。而且八岐大蛇 V2的滚轮也加上了凸点设计,可以增加摩擦手感。
总体来说,八岐大蛇 V2整体非常轻巧,不占地方方便携带;同时性能又非常不错,定位精准,最大支持40G的加速度,还有原生18000 DPI的光学传感器,再加上感觉不到延迟的雷蛇HyperSpeed无线技术,确实是一款玩游戏和日常使用都很不错的无线鼠标。续航方面,7号电池可以用大约425小时,5号电池可以用大约950小时,也是非常省心的。618预计到手价349元,如果大家正在寻找一款小巧的高端无线游戏鼠标的话,对于雷蛇产品来说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游戏电竞鼠标最近几年的一大趋势就是无线化。原因主要就是随着电竞无线鼠标的信号越来越稳定,的确现在主流大牌的无线鼠标,基本都能做到零延迟的。而即使有那么几个ms的延迟,大多数玩家日常使用中也无法感知。但如果把眼光放到职业赛场,我们不难发现有线鼠标依然是主流。原因无他,就是方便、稳定,而且重量和价格控制也会更为容易。比如ROG的月刃游戏鼠标,就包括非常不错的PMW3389传感器,PBT按键,ROG伞线,ROG机械微动这些很有特色的配置。
因为月刃有线版采用了即插式微动设计,所以根据不同的手感需求自己更换也是很方便的,随鼠标也自带了2个可替换的微动开关。。这里多提一下,ROG这个机械微动的触发非常迅速,大家第一次上手这款微动的鼠标时,建议先热身几局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否则在实战中可能会因为太紧张造成不必要的误触。
但也正是这种清脆的触发手感,能让我们在游戏中的点射、压枪、意识枪、提前枪都更为顺畅,配合鼠标精准的传感器和很轻的自重,瞄准速度非常快。在按键和滚轮部分,这个鼠标采用的是分离式的PBT按键。熟悉机械键盘的小伙伴们应该对PBT比较熟悉。对比传统的ABS工艺,PBT在抗汗、防打油、耐用性上都更胜一筹。
唯一需要注意的可能是这款鼠标的滚轮手感偏硬,需要稍加适应。如果大家618期间准备入手一款轻量好用、设计精巧、颜值还不错的电竞游戏鼠标的话,ROG的这款月刃有线版鼠标还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CSGO,或者说FPS游戏里的最受欢迎的鼠标品牌,Zowie一直是各路高手的常规选择。比如FK2-B,不仅更换了3360传感器,并且取消了右侧按键,对于我这样右手操作,并且主狙的选手来说,这些提升都还是比较有用的。
因为打竞技局的时候,也比较容易紧张的出汗,所以颜色方便也是继续选择Divina蓝。常规的还有黑色可选,性能配置方面是完全一样的。
总体来说,光看外观和价格,很多小伙伴会觉得卓威的鼠标偏贵,但是其实用起来确实比较扎实,也难怪那么多职业选手不用自己战队赞助商的鼠标,而是坚持用卓威,也算经历了实战的反复考验。喜欢玩游戏,希望鼠标一步到位的,非常推荐。
鼠标垫也可以考虑一起配上哈。
作为一款千元级电竞鼠标(日常价999元),到手价只需要599元的雷蛇毒蝰终极版今年618非常值得考虑入手。
首先在配置上,对称设计+74g的重量非常适合玩游戏和日常使用,对左手操作的玩家们也非常友好。
2.4GHz的无线连接配合雷蛇招牌的HYPERSPEED无线传输技术完全感觉不到延迟,玩游戏的操作感和有线鼠标一样,还没有线材的束缚。
PTFE脚垫不仅手感不错,而且也非常耐用,再加上最高20000 DPI的FOCUS+(PAW3399)c传感器,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更为稳定的定位感。7000万次使用寿命的光学微动开关不仅超级耐用,而且点按的回馈感更加直接,没有机械回弹也让延迟更低,确实是指哪打哪。
再加上大约70小时的续航,配合充电底座日常放着就能回充,使用体验非常不错。如果喜欢玩游戏,又想兼顾日常使用的话,这款折扣很不错的无线游戏鼠标非常值得考虑。
如果不需要充电底座的话,还能再减100元,到手价499元。适合更追求性价比的小伙伴们。不过我个人推荐还是买带底座的,日常充电方便很多不说,看着也很高级。
作为一款600元价位的有线鼠标,毒蝰8KHz版本最大的亮点自然也是这个超级高的回报率了。对比起市场上主流的1KHz产品,理论上可以更为精准的捕捉到玩家的操作,在游戏中快人一步。而且这次根据Hardware Canucks显示的输入延迟(Latency)测试,也证明了雷蛇的这款8KHz版的毒蝰真不只是放个8KHz的传感器就完事了,在鼠标的其他各方面也做了对应优化。所以即使和雷蛇自家的普通USB有线鼠标,以及采用HyperSpeed无线技术的电竞鼠标比,延迟也低不少,并且表现更为稳定。
光鼠标快是不够的,还得电脑快,还得显示器刷新率高(144Hz入门,240Hz还行,360Hz不嫌多)。所以我们这次为了测试这款8KHz的顶配鼠标,果断选择了与之匹配的顶配游戏电脑。首先在显示器上选择的是ALIENWARE 外星人 AW2521H,360Hz的刷新率+1ms的低延迟是目前电竞显示器中的佼佼者。同时在CPU和显卡的选择上,AMD RYZEN 9 3950X + RTX 3080显卡也算日常游戏中比较胜任的配置了。
而实测下来的感觉就是:8KHz的提升感知不强,但是不管用不用得到,得有。实际游戏中,雷蛇这款鼠标的瞄准确实非常灵敏。一方面硬件参数确实到位,传感器反应极快;另一方面,RTX 3080配合360Hz的电竞显示器,再加上AMD 3950X这样顶级的CPU也足以保证整个游戏的流畅体验是非常连贯的。有一说一,这套配置硬件层面已经超过不少顶级的CSGO国际比赛现场的指定机型了。心理上也就更敢打了,反正我鼠标反应肯定不弱于对面任何人,只要自己判断到位,枪法意识不拖后腿,即使队友偶尔拉跨,还是一样可以一人打全队来个1v5的逆天手枪局大翻盘的嘛:
这可能也真是毒蝰8KHz版本的意义所在。目前最高的刷新率,不意味着着理论上最快的鼠标响应速度,也代表着未来几年超过1KHz鼠标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款鼠标依旧是领先者。对于已经拥有了顶配主机,高刷新率显示器,或者万元级起步游戏本的硬核玩家来说,有8KHz的电竞鼠标可选,为啥不要呢?
在高端价位上,冰豹最近新出的魔幻豹无线职业版也是一款不错的电竞鼠标,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并且做到了仅仅75g的重量,魔幻豹并没有选择“洞洞鼠”的设计,而是继续坚持“全包”的造型。这样长期使用之后,清理起来会比较方便。
基于PMW3370引擎的冰豹Owl-Eye 19K光学传感器可以提供最高19K的分辨率(DPI),非常强悍,不过日常推荐大家最高开到6400应该就足够用了。同时冰豹的Titan Switch Optical光学微动轴也很强悍,采用光学触发的方式不仅可以达到一亿次点击的使用寿命,还能比传统机械轴体的微动更快触发,在游戏中的手感也很好。再加上冰豹这个泰坦滚轮Pro也是合金材质的,并且比大多数鼠标的滚轮更宽那么一点点,无论是日常浏览网页、文档,还是游戏中操作“滚轮跳”,旋转跳之类的复杂操作,都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操作反馈。
在具体的操作上,出色人体工学外形确实让鼠标很跟手,同时75g的轻量+不错的光学轴微动在操作上确实很舒服,定位快,压枪稳,滚轮跳的连接也颇为自然。同时无线鼠标的优势在操作AWP这样的狙击枪时会更加明显,整个操作过程没有线材的干扰可以更加自如,闪身Peek和开镜一起合成,然后在迅速甩到对手身上的同时扣下扳机,一气呵成几乎是不给对面机会。
总体来说,冰豹的Kone PRO AIR确实达到了我们对它的预期,在传感器、微动轴体、线材、重量都做得很不错的前提下,经由大量真实玩家们的手型数据和需求反馈做出来的最终成品确实够贴手,操作够顺滑。此外,大面积的纯PTFE脚垫和不错的RGB灯效也让这款鼠标无愧于冰豹的旗舰款。如果大家想找一款千元内的高端优质无线游戏鼠标的话,这款是挺不错的选择。
作为经典GPW的升级款,GPW二代在不打孔的情况下,仅凭设计和材质的改进就完成了“减重”目标,重量不到63g。同时作为职业级鼠标,看得出设计师也是想到了在激烈的比赛中选手肯定容易出手汗,所以这款鼠标的外壳涂层很不错,即使出汗了也不会黏黏的,而且按键的手感也比较适中。
电源开关的手感不错,我日常都是开着状态(露出蓝色底色),鼠标一段时间不用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不过充电口依旧是microUSB接口,希望下一代能升级到Type-C接口。
整个鼠标的质感依旧是顶尖水准(毕竟都这个价了),连接方式还是罗技招牌的LIGHTSPEED技术,有几乎零延迟的表现,在激烈的游戏比赛中也不用担心丢帧卡顿的问题。而且接收器上会有“PRO X”的标示,这样如果大家有很多无线设备,也不怕接收器弄混了。而且白色的颜值确实比黑色好不少,日常使用看着也很养眼。实际玩下来,而对于AWP大狙这种需要大幅度瞄准的武器来说,无线的优势会更为明显。而且我原本还有些担心不到63g的重量会不会手感变飘,但实际用下来发现罗技这套模具+引擎确实不错,手感好,定位准。轻量化的优势不仅是游戏里的瞄准更自如,连着玩1-2个小时手腕也没那么酸了,确实合适。
总体来说,GPW二代确实属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加上差不多70小时的续航和对POWERPLAY无线充电的支持,虽贵但值,为高端玩家和职业选手而来,应该是对罗技 G PRO X SUPERLIGHT较为准确的定位。如果大家想入手一款旗舰游戏鼠标,“买新不买旧”的确是合理的选择。对于GPW一代用户来说,是否升级还是得看这个轻量化+更长续航是否很刚需。当然了,如果是喜欢白色款的话,也是非二代莫属。
好了,以上就是个人觉得今年618值得重点关注和择机入手的几款用下来很不错,性价比也颇高的鼠标产品啦。也预祝大家上分如切菜砍瓜,ACE+“暴走”拿到手软。我是沈少,我们下次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