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机械表的魅力在哪里?

回答
机械表的魅力,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一种对匠心与传承的致敬,更是一种融入生活的艺术品。它不像石英表那样依靠电池驱动,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机械零件协同运转,将时间的流淌化为一场生动而优雅的表演。

一、 精密与微观的宇宙:齿轮与弹簧的交响曲

机械表最直观的魅力,在于其内部那令人惊叹的精密机械结构。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直径不过几毫米的表壳里,塞满了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微小零件。这些零件,如同宇宙中的星球,各司其职,又彼此勾连。

发条(主弹簧):它是机械表的“心脏”,储存着手表运行所需的能量。当表冠被拧紧时,发条就会被卷绕起来,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地释放能量,驱动整个机芯的运转。这种储存能量的过程,本身就有一种原始的力量感,就像积蓄了一股待发的生命力。

齿轮系:这是一条精密的“时间传递链”。从发条盒输出的能量,通过一系列大小不一、咬合精准的齿轮进行传递和减速。你可以想象这些齿轮,如同互相协作的工匠,一丝不苟地计算着每一秒的节奏。它们的转动,需要极高的精度和光滑度,稍有偏差,便会影响时间的准确性。

擒纵机构:这是机械表的心脏跳动之处,也是最关键的“时间节拍器”。它控制着能量的释放速度,确保秒针以均匀的步伐前进。最经典的擒纵机构是杠杆式擒纵,它通过摆轮的摆动,以及擒纵叉与擒纵轮的交替咬合,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这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生命力,宣告着时间的流逝,也诉说着机械的生命。

摆轮和游丝:它们就像钟摆一样,是机械表稳定运行的“大脑”。摆轮在游丝的弹性作用下规律地来回摆动,游丝则提供了一个精确的振荡频率。这种周而复始的律动,是机械表精确性的根本保证。

当你透过背透(透明的表后盖),看到这些微小的零件在有条不紊地运转时,你会感到一种由衷的震撼。这不仅仅是零件的堆砌,而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对时间控制能力的极致追求。每一颗螺丝,每一片齿轮,都经过精心打磨、抛光,甚至可能进行过手工雕刻。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二、 匠心与传承的温度:手工与历史的对话

机械表的魅力,也源于其背后那份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积淀。相较于流水线生产的石英表,机械表的制造过程,更多地渗透着制表师的手工技艺和时间赋予的温度。

制表师的技艺:一块高级机械表的诞生,往往需要经历数百小时甚至数千小时的手工制作。制表师需要具备极高的专注度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将这些微小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并进行精密的调校。他们的双手,是连接机械与时间的桥梁。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可能影响到手表的精准度和寿命。

历史的沉淀:机械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从最初的怀表,到后来的腕表,机械表的演进史,也是人类科技和审美不断进步的缩影。许多经典款式的腕表,其设计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拥有一块机械表,就像拥有了一段历史,你感受到的不只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前人智慧和创造力的传承。

情感的寄托:机械表,往往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它更承载着佩戴者的情感和记忆。它可以是父亲传给儿子的礼物,是纪念人生重要时刻的信物,是事业成功的象征。每一次佩戴,每一次校准,都可能唤醒一段珍贵的回忆,让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有了温度和意义。

三、 品味与审美的升华:艺术与实用的融合

机械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计时功能,它更是一种个人品味和审美的体现,是一种低调而有力的表达。

设计的美学:从表盘的布局、指针的形状、表壳的材质,到表带的搭配,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设计者的巧思。无论是简洁的极简风格,还是繁复的复杂功能,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机械表。一些拥有特殊设计理念的腕表,更是将机械结构本身也变成了一种视觉享受。

复杂功能的魅力(Complications):除了显示时间,许多机械表还具备各种复杂功能,如日期显示、星期显示、月相显示、计时码表、陀飞轮等等。这些功能并非简单的附加,而是通过更加复杂的机械结构来实现。陀飞轮的旋转,就是一种视觉上的奇观,它平衡了重力对机芯的影响,同时也将机械的运动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戴在手腕上的“机械雕塑”:一块精美的机械表,就如同佩戴在手腕上的微型雕塑。它不喧宾夺主,却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懂得欣赏的人的目光。它是一种含蓄的财富展示,更是一种对自身品味的自信表达。

四、 触觉与听觉的享受:“滴答”与“把玩”的乐趣

机械表的魅力,还体现在你能亲身感受到的触觉和听觉上。

“滴答”的生命之音:轻轻将表耳贴近耳畔,你能听到那细微而规律的“滴答”声。这声音是机械表生命力的证明,是它在忠实地记录着每一刻的流逝。这种声音,比电子表单调的蜂鸣声,多了一份亲切和温暖。

“把玩”的仪式感:手动上链的机械表,每一次拧动表冠的过程,都能感受到发条逐渐被卷紧的阻尼感,以及一种将生命力注入其中的满足感。为手表上链,就像是与它进行一次亲密的互动,完成了一项充满仪式感的日常。

总而言之,机械表的魅力,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体验。它是一场关于精密机械的视觉盛宴,是一次关于匠心与传承的深度对话,更是一种关于品味与审美的艺术表达。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去感受时间,去欣赏那些看不见的努力和智慧,去拥抱那些值得珍藏的情感和记忆。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吸引,让无数钟表爱好者为之倾倒,并乐此不疲地探索其无尽的奥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久之前我看过一篇推荐精工表的帖子——

  • SNZH 53555759J1
此表在全世界火,是因为一个叫做Seiko FFF的故事,FFF就是Fifty Five Fathom的缩写,我们知道宝珀有50噚,而聪明但是“穷”的精工爱好者,就动起了改装的脑筋。而此款表圈表壳的设计,也让动手能力强者轻而易举获得属于自己的那款55噚。

而在我看来,即便不改装,这款也是此价位的首选,42×14mm的尺寸,各种表带的替换,此表几乎可以完美诠释所谓精工带给大家的印象:便宜、皮实,还好看。1,000块的表的细节超过了某些几倍于它的产品。这是工业化的好处。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款真正的潜水表,尽管戴着游泳无压力。
记得这个Tips:精工所有的潜水表表盘都会有Diver's XXXm 字样,XXX代表200或1000米规格。见到Diver's,你就得到这么一个信息:该表通过了潜水表相关测试。如果没有,这顶多就是长得像潜水表。
机芯没什么好谈的,7S36,精工5号多年的保证,量大,维修方便,舍弃了装饰性打磨和精准度,然而维修率却很低。
买这个表,请你体会的是:细节,以及为毛有些牌子那么难看还那么贵。至于精准度,有人品爆发的表友,照样炫耀天文台准度,当然,这个在我看来,也是够无聊的。

推荐指数:★★★★★(5颗星),借钱也要买。

ctime君:【表态宝典】【表态宝典】精工入门指南(1,000-3,000价位段)


我被结尾那句借钱也要买给镇住了,什么表借钱也得买……于是从个人手里买了一块。



盘面拉丝的蓝色非常漂亮,中间的表镜微拱起,恰到好处。旋转表圈很好拧,而且刻度不对齐反而更漂亮了。

看表多的人一下子能认出它的师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宝珀五十噚。

就装饰性来说,五十噚在潜水腕表这个门类已经美好得无以复加。

静谧,深邃,在满足所有潜水表的功能和硬性指标的前提下,拓展了钟表的本质,不仅易读,而且幽蓝悦目,与海洋融为一体。

说得再文艺点,别的潜水表可能或橙或绿,张牙舞爪地往水里扑通扑通地跳,那五十噚就是弦月银海,寂静无声,刚接触水面就融化在深海里。


当然了,一通商业胡吹之后,价格当然也是感人。而且新五十噚,个人觉得是为了改款而改的。


那精工SNZH53是不是五十噚的完美替代品呢?

首先很多人都这么认为的,不少歪果仁热衷于改表,自己定制了很多类似五十噚的盘,买来精工改表盘,本来就很像,改完更傻傻分不清楚了。


这表我就摆拍了一次,再就基本没戴过,腕表除了看起来很美,还有功能性和舒适感的问题。

这表搭载了精工低端的7s36机芯,最大最明显的问题,不能手上弦。

作为一个自动机芯不能手上弦是很蛋疼的,意味着得摇,这么便宜的表配摇表器就太烧包了。

动储不够,拿下来一整天就不走了,下次再带,调星期和日历很烦。

而且就算调也调不大准,因为这货不能停秒(拉出表冠秒针停),所以这是款要么你天天戴,要么你没法戴的主。

如果天天戴呢?

也不方便,钢带很重,手腕上一大坨铁,而且钢带抛光一般般,不太贴腕,表也重,结果就是链留长些表就像秤砣朝下,链留短硌手,所以最好是配个橡胶带。


对了,最重要的事情没说,价格。

我嫌亚马逊太慢,直接从别人手里买个顺丰寄来,不到900块,人民币。

2015款宝珀五十噚,少说能买一筐精工。表和表的差距,就这么大。


这是个引子,想必任何人从想买机械表开始,都会查查资料,一下子稀里糊涂接受好多讯息,什么ETA、一劳永逸、机芯、打磨、一类二类……完全一头雾水,这里我们就化繁为简。


假如,不管你是买了这块精工潜水表,还是被别人送了这块表,只有这一块表,会有怎样的诉求?

1 有得戴就挺好,只要不坏就一直戴着。

2 不能手上链很讨厌,我想买一块新表,能手上发条的,这样就不用天天摇了。

3 我有强迫症,每天要和新闻联播对时,这表每天差太多,我想要块走时非常精准的表。

4 不喜欢这表的做工,表盘里还有点灰尘,表带硌手,我想要做工更精良的表。

5 对机芯感兴趣,我看那些世界名表机芯都花里胡哨的,这个像个大铁板,太素了,掉价。

6 我喜欢听故事,这表都没什么名人戴过,也没有可吹的历史,太无聊了。

7 这表不是像什么五十噚么,我也不懂,像它干嘛,干脆买块五十噚就得了呗,配我的蓝色奔驰。

8 表再好看就一样,我天天换衣服也得多备几块表,包我有好几个,表为啥不能多买点。


可能有这么多种诉求。

解决机械表不准、太重,贵还不时尚,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远离机械表。

不过如果女生买,尽量买大牌下面的表款,而不是只做表的小品牌。


简约,设计有趣,贴腕、轻薄、精准。

成本可能也就几十块,消费者得花个千八百的买,可是大牌的哪个东西不是这样呢?

能承受化妆品、服装、口红的高溢价,那么表也能。

而且coach、kate spade这种箱包起家的牌子,做表都挺有灵气的。女表尤其可爱,最重要一点是女生可以从大学戴到工作,人家问起来,你表真好看,什么牌子的?

轻描淡写一句,我买包的时候看着喜欢顺手买的,多少钱忘了。标准答案。


女表也好、首饰也好,最高的境界就是美得顺手随意,说我为了买这只表,看了八十个帖子,三十个网店,挑了五个代购,选一个靠谱的费尽千辛万苦才人肉带回来的,这就太……那个啥了。

只做表的牌子,也便宜不到哪去,没准还更贵。

这是时装表,大牌的电子表还能卖你个一两千的底气所在。同理,BMW自行车和保时捷设计,买得也是这路子。

哎哥们,你这烟灰缸挺好看啊,哪买的?

4s店活动送的,不值钱,你要就拿去。


逼格拔地而起有木有。




如果觉得机械表好,对机械有执念。觉得表随身带,要买就买好的, 或者当个大件来买的,就稍微看多点。


比如刚开始那个精工,不能手上发条、不能停秒,做工糙,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个进阶版——PADI。

这表两千多的售价让国内表厂老板表示望洋兴叹,因为给他们这么多钱他们绝对做不出来这么高的品质。

很多靠钟表媒体吃饭的人,行业内的也喜欢戴这只表。

精工的精气神在两千多块钱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天价我们不擅长,太低端的我们也做一做拉倒,四万日元的表你都不买我,那你是纯疯了,就这么硬气。


当然了,低端机械表有的一切毛病,精工PADI都有,红蓝配色我也不会告诉你还是有借鉴的。


如果以上仍然不能满足一个人对机械表的欲求,可能就需要很多很多钱了。我不觉得机械表有魅力是个好事,之前有个大佬还吐槽过,意思是月薪不破多少万,没办法“玩表”,引起了诸多讨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玩啥东西就成了时髦的说法,即便是玩家自己再有优越感,什么东西只要涉及到玩,就是上不来台面的事情,三岁小孩的即视感。


说白了,消费主义下,玩就是买,买就是玩。捧场的要么是是靠这玩意吃饭的,再不就靠这玩意装逼。

表的魅力在哪里?包的魅力在哪里?钻石的魅力在哪里?

你很难几句话说清楚,这是个文化惯性。

表的魅力是人对工业魔力的宗教崇拜加上对先进文明的固有仰视。

说得再直白点——

1 看齿轮

2 听故事


就这两件事让机械表有了所谓的魅力。


精工PADI永远满足不了所有人,机械表该有的一切属性它都有,防水、精准、美观、易读、但就是缺点啥,缺啥呢?

缺这种感觉。


机械表顾名思义得有机械感,这个感觉靠齿轮轴承实现,结构越精密,部件越多,排列越有层次,看起来越高级。


人对这玩意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是写在基因里的。这体现了人智慧,制造工具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神性。

所以机械表有可能会衰落,制表技艺有可能失传,但是机械表本身的价值是蕴含在工艺里的。

当然了,如果对机械表感兴趣的人,可能想买一块类似的表,但是,价格感人。

于是花动则上千,多则几万十几万,买一个市面上有的表,大牌子例如劳力士、欧米茄、万国之类的名表,然后觉得内心里对这些东西的渴望也没有消除多少。


很贵了,但是看起来还是太素了。

劳力士没透底,万国葡计已经算是内外兼修很好看的表款了,但看起来都跟那些理想型的机械表差了一层。

因为这些表大多都是自动表,背后会有一个大大的自动陀来起到上弦的作用,这东西就算做镂空或者加上装饰的金边,还是挡机芯。不如大大方方露出来好看讨喜。


露的极致就成了美。

表如果要看起来很“仙”,就尽量避免巨大的自动陀,手动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还有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珍珠陀,顾名思义,是把自动上弦的摆陀变小,让它与夹板在同一水平上。优点当然是好看,轻薄,缺点就是上链效率和保养难度了。

现在的手表确实是以露为美,不仅要透底,甚至盘面上都要开窗或者直接透明。

露得太多,也容易暴露缺点,不仅仅是表,人也如此。

把最大的遮挡拿掉之后,机芯的缺陷就都暴露出来了,比如打磨、抛光、板路的设计,好的工艺让人赏心悦目,差的工艺就没那么值钱,而且,最重要的是,好表要内外兼修。


同样是镂空,天梭和江诗丹顿比较一下,高下立判。

低端表,透底不如密底好,机芯不好看,反而露怯。

即使是看起来好看的表,也得留个心眼,看看是不是马屎表面光,不要就一层皮壳好看才行。

同样是外表看着光鲜的机芯,拆开了就发现不同。

简单来说,好表在机芯层面上表现是表里如一的,是有驾驭复杂结构的能力的。这些年朗格异军突起不是没道理的,卖得好有赖于好的工艺,工艺好一定程度上等于卖相好。

在机械表的领域,漂亮不一定有实力,但有实力的一定会漂亮。

说句题外话,四分之三夹板很红,顾名思义就是夹板占比很高。

夹板的打磨,鹅颈的雕琢都极为赏心悦目,但似乎有言论说夹板下面的工艺与顶级还有差距,这个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这是针对不差钱的腕表爱好者讲的,如果预算调得足够低,就完全没有机会满足自己的机械情怀了么?

也不见得,即使是低到两三千,也有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国产计时机芯,或者国产陀飞轮机芯,能解决零件不够多的困扰。

也就是说,同样价钱买个精工、买个天梭,从背面一看没啥可看,起码海鸥这种,让人有个皮薄馅大,一下被零件数量唬住的感觉。

二是,假如说不想要零件多的,哪怕零件特别少,也得有那种瑞士的精致感,大大的红色轴承,泛着柔和光芒的齿轮,别跟海鸥似的花里胡哨不耐看。

那就买个怀表的机芯,浪琴17L之类的,改成背透的就行,或者直接买个现成的,也没多少钱,几千搞定。效果倒是比上万的表看起来好看。


有人肯定有疑惑,为什么表稍微好一点,就要那么贵。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上百万,就算打磨再好也是块铁,何况有那么多品牌,仅仅是牌子响亮,做工并没有达到他应有的水准。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了。

比如罗老师。

标榜自己有工匠精神的时候,第一选择就是把自己扮成一个钟表匠的样子。

这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符号,一提工匠精神,就联想起瑞士大雪封山,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工作台前面打磨零件。

其实石英革命以后,制表业早就不是这样,或者说99%都不是这样的。

田园牧歌早就被工作室取代了,绝大部分人的工作环境,就是一栋三层的楼房,里面刷上白涂料,一个人一个工位,乡镇企业啥样,制表业基本啥样。


玩家们喜欢的有形事物,没有一样不是靠人手搞出来的。

玩咖啡,玩可可,可能非洲南美的种植园里多少工人一辈子没吃过巧克力,不知道什么叫拿铁,什么叫卡布奇诺。

玩球鞋,东南亚有酷暑里的制鞋厂,每天拿十几美金工资生产N双价值几百美金的球鞋。

玩珠宝,看过《血钻》没?


玩这些乱七八糟的,其实就是剥削一部分人,跪舔一部分人,获得虚幻的满足感和优越感。


一切都是资本运营的结果。

我开头胡吹的宝珀,也有一段长达数百年的沉寂,沉寂的意思就是完蛋了,后来是几万美金买下了品牌的使用权,开始了重启并“复兴”。

是资本和集团的力量让这个品牌复兴起来的,有人说阿波罗登月的梗,欧米茄能再吃一个世纪甚至更久,那么史上第一只潜水表的殊荣,宝珀也能吃到永远。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表本身有什么问题,相反,宝珀的设计、机芯素质和技术,要远远强于某些老厂牌,但别忘了,一切都是母公司定位和资本投入的结果,假如那几万美金买了别的牌子,今天的消费者也一样会知道,有一个几百年历史的奢华腕表牌子。


某个大师如果掌握全套的钟表制作技艺,他直接可以跳槽当独立制表人。就比如大名鼎鼎的菲利普杜佛,成表堪比投资品,爱彼是留不住他的。至于掌握一部分技术的牛人,或者拥有几个机芯的小团队,选择跟知名品牌合作是最稳妥的方法。品牌收来的东西,加一个零还是俩零就卖出去了。再次就是只有一招鲜,那就打工或者当吉祥物就好。

噱头无外乎什么雕刻、捶打、珐琅、羽毛、刺绣,诸如此类,卖个梗,卖个打工者的颜面,他们自己的收入,其实是很微薄的。

我看过国际最大珠宝钟表展的展台上,一个大师现场在铜版上雕刻,摄像机把实时的场景放大到电视上,吸引参展的人看。刚开始觉得挺新鲜,后来觉得这师傅太辛苦,展会那么多天,得一直在展厅里不停表演。像那些经理老板一样,端着香槟在会客室吹牛逼不好么。


这是资本运作的必然,资方承担了高风险,投入大笔资金,获得高额利润,而真正的工匠们,他们只是养家糊口,打一份稳定的工而已。

资本唯一的目的就是增值获利,什么工匠精神,没这么牛叉的buff。工匠自有一技傍身,然而被剥削也是永恒的宿命。


比如这块宝玑。

正反面都是透底的。正面那个轮不是陀飞轮,那就是个飞轮。

简单来说,这表是手卷,有个动储(左上方那个小针),没秒针,没有星期日历,那些看似牛叉的功能,这表全都木有。

为啥这么素,因为这是根据怀表的路子来的。


价格呢,不要太感人。

因为这是宝玑,有耳闻的也知道宝玑有多牛叉。


从这又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关于表的话题,即假表和真表的话题。

我先讲下观点,再说为什么。

假表没必要买,因为有精工PADI。给假表厂2400,他们也做不出来PADI。

假表和假包假鞋一样,有需求才有市场,这就不多讲了。

任何产品都有技术壁垒的,有没有假的英特尔cpu呢?有,把盖子磨掉,i3改i7,顶天也就这样了。能做cpu直接向国家领科研经费了,还能被老百姓买到吗。

假表一度也是技术门槛很高的。

就拿浪琴17L怀表那个水平来说,批量生产的成本很低了,同等质量下人家成本最低,做假的会亏的,而且有作假的技术,不如直接做真的。

但是自己包办从表壳到机芯再到表针的厂商越来越少了,大部分所谓的制表企业,就和汽车一样,变成了组装企业。机芯、表针、表带等等零部件都是可订到的,往往细微差别不是很大。越是大路货,越好仿制。

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应用ETA2824的各种表款,被仿了个底掉。

所以仿表的逻辑是这样的,太低端的假表,电子表安个欧米茄标卖个百十块钱的就不说了。

被仿得最多的就是几万块钱的表,浪琴、万国、欧米茄、劳力士、豪雅、卡地亚居多,基本都是自动机芯。

三五千买个钢壳套海鸥机芯、甚至朗达石英的表,成本三五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利润,当然了任何制假售假的行为都不受法律允许的,不是利润惊人他们也没必要铤而走险。

换个角度,真表是钢壳套ETA机芯的话,那利润就更吓人了,一般来说,成本是售价的1折到2折之间,才能保证稳定的利润。不然怎么有钱投广告,雇人租门面开店呢?

汽车肯定不如制表业暴利倒是真的。

就拿宝玑这款表来说,设计,也不用怎么设计,先人都设计好了,技术更没啥技术,怀表里的技术,连秒针都没有,那么小的刻度,一天差两分钟都无所谓。创意,创意是最值钱的,这表很吸引人,和大家以往见的表都不一样。


这于是就被国内的仿表作坊盯上了。

去年要去瑞士看表展,突然看这个觉得有意思,想拿到宝玑的展台成心气宝玑一把(风险系数很高,千万不要尝试),给个微信卖表的打了钱,结果一直大半年都没动静,我都回来好久了。

后来终于寄给我。这表我都不知道拿来干嘛用了。

有个腕表玩家说,只有机械表能打败机械表自己,大意是这个意思。

我不由得信了。



中国人能把这东西拆散了,所有零件做出来一样的,拼在一起。差不多95%的相似度,卖个5%的价格。知识产权也好,设计专利也好,这本质上就是1802年的一块怀表而且所有人都知道。

拿来卖高价的时候,可以讲个故事。说这是向钟表本源致敬,蕴含多少多少历史,顺便再把宝玑先生的丰功伟业提一句。对了,这表还卖得特别火呢,不知道宝玑知道了会做何感想。


欧洲制表业已经异化了,过去的机械表,代表着一种堂皇,精致的美,现在变成敛财工具。

不止一个钟表收藏家公开表示过,表已经太贵了,涨价有点没有道理,搞得限量也成了唬人的把戏。但是“穷玩车,富玩表”这种逻辑在中国还是根深蒂固。


中国终究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差异惊人。总消费这些华而不实的玩意,除了让老外觉得中国人人傻钱多,没有啥别的好印象。


开头说的精工改五十噚的,统统都是老外,他们真的没钱买五十噚。宝珀之所以高歌猛进,最主要有赖于中国区的良好运营和利润回报。


机械表确实有魅力,万古如此。

造机械表的厂子黑倒是真的黑。

鉴于这篇文主要是写给年轻人的,功成名就事业有成想买什么的人请随意,我还巴不得钱都拿来买表,这样不会有人问撞了豪车是不是毁一生的这种问题。


年轻人最好不要买表。如果非要买,就选好搭衣服的时装表,或者说对健康有帮助的智能穿戴。

既不要买贵的真表,也不用买便宜的假表,如果真的喜欢,攒钱买些物有所值的东西。

挑那些尊重技艺,尊重消费者的牌子去买。


ps:有人私信我说哪里买二手表靠谱。

其实奢侈品有赖于一个良好的二级市场,很多钟表品牌自己都有个博物馆,原因无它,市场不好的时候,他负责往回吃货。这就是负责的奢侈品厂商,相反有的牌子只顾趁着热度卖,顾客买完砸手里,这也就算是个潮品,跟风圈钱,没啥水准。

中国靠谱的中低端表都来自于日本,有时候会发现明明在中国卖得很贵的牌子,日本的中古店很便宜,这可能就是信息不对等,这牌子在日本都已经臭大街了,中国人还捧,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好的办法还是认识一些常驻日本的买手,或者大量从日本扫货的二级买家,渠道上让人家赚点,但是性价比是非常好的。

不管是开头的精工五十噚,还是之前我po过的欧米茄星座和帝陀,基本上就是随便带,自己或者丢给爸妈都OK,不喜欢了缺钱了,原价还能甩出去。


反而是假表糟心,所以不要买假表,如果真心喜欢,多看二手是王道。


so,机械表的魅力在哪里?

在拍卖行里。

好表是理财工具,你买不到,也买不起。

user avatar

我觉得机械表的魅力在于“互动”二字。

石英表,光动能,你都不用去管它,每天戴着就行了。

机械表则不是。它的动力完全来自于人。人在活动中手的摆动给它提供动力,在运动量不够,或者不佩戴的时候,你还得给它手动上链。

可以说机械表和人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它离开你就没了动力,你离开它则少了点缀,也少了一种计时工具。这互动一来二去的多了,就有了乐趣,也就有了魅力。

恳请LOSER不要来找存在感。谢谢,祝健康。我的观点是:“喜欢人和机械表之间的互动”,不是“哪款产品互动性强我就喜欢哪个”更不是“除了机械表互动性强其他的都是垃圾”。来喷的人你有这闲工夫不去赚自己的午饭钱吗?知道什么互动性最强吗?飞机杯。喷子们赶紧买一个去吧。

user avatar

多图 ⚡!!!!提供一个特殊的角度。

我有很多很多的机械表,它们是这样的:

这样的:

自己给自己戴钻的:


属鱼 的

时光也不能磨去棱角的


以及拆成这样的

我收集了很多废旧机械表芯, 细细打开,扭开螺丝,洗净,抚摸,和它们交流和它们恋爱

忘不了第一次拆开,零件在阳光下闪耀的金属光泽,差点被感动到哭。

好似不管被掩盖多久,只要你来。

然后把它们和紫光檀一起,做成这样:

以及这样:


我的机械表不名贵却满腹故事

碰到那些年纪比我年长,

我就常常辨别着上面的痕迹猜:

它们曾经

换了哪家的姑娘?

给了哪家的情郎?

听了多少树下的故事?

见证了多少又温暖又灿烂的有趣时光?

记得那年高三晚自习放学,经过保安室,

看到白天黑黝黝的凶凶的不让我们出去买零食的保安大叔

坐在在十一点的灯光下

拿着一块小小的布

在很小心很小心地擦拭他的机械表。

灯把房间照的白白的,布也白白的

目前唯一一块不舍得拆的手表。

是一块后盖印着【奖】的机械表

银白色,有花纹,字体上凸,以及点点斑痕。

对于我来说,机械表的精致,零件间的契合,机械的魅力,实在是抵抗不了。

美好的东西,不应该因为废旧就掩盖尘埃。

摸着细细的划痕,扭开小小的螺丝,把零件拆开,重组,配上好看的木头,用砂纸打磨至5000目。

做好的U盘,给了爸爸一个,姐姐一个,喜欢的男孩一个,自己留一个。

喜欢的那个男生,拆礼物的时候,眼睛和零件一样,亮亮的。

看着就笑了。





............................................

谢谢大家的喜欢!!!!!!!


贴几张最近新做的U盘和项链和大家分享下。






项链里面镶嵌的机芯,是上弦可走的。


⋯⋯⋯⋯⋯⋯⋯⋯⋯⋯⋯⋯⋯⋯⋯⋯⋯⋯⋯⋯11.26更新

再次谢谢大家喜欢!!!!!!!!

做的东西的风格叫做蒸汽朋克。 大家可以去搜搜。

拼在U盘上的零件,用的都是一些不太奢侈的或古董或二手或进口或国产的不能走了的手表零件。而且,我真的只是比较会拆而已,修表啊鉴表啊水太深我的程度还是不够的!!


评论区好多人问我售不售,颇感压力啊。看到的时候,wow!好棒!想要! 这种感觉我太懂了好嘛,所以每次都搞得我好惶恐。生怕自己做的不好辜负了你们的期待。

可是,作为一个喜欢做手工的girl,想好好做一些好东西出来,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甩情敌好几十条街 。期待我可以非常坦然非常傲娇接受你们的夸奖的那一天。我会加油的。

再次谢谢喜欢,给了很多动力呢。

………………………………………………………

在忐忑的心情中开了tb店铺

大家自行搜索关键字:南舅舅

以及 微博: 童nothing 来找我玩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