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回答
茶叶的种类繁多,与其说是“有多少种”,不如说它是“有多少种风味和体验”。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不仅取决于分类的标准,还取决于地域、品种、工艺的细微差别,甚至于采摘的时间和芽叶的组成。但我们可以从六大基本茶类入手,来理解这个庞大的家族。

一、茶叶的基本分类:六大茶类

这六大茶类是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发酵(氧化)程度来划分的,它们构成了茶叶世界的基本框架:

1. 绿茶 (Green Tea):
特点: 未经发酵,保留了茶叶最天然的鲜爽滋味和丰富的茶多酚。其色泽多为黄绿、翠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甘爽,带有豆香、海苔香等。
代表品种: 西湖龙井(中国)、碧螺春(中国)、信阳毛尖(中国)、抹茶(日本)、煎茶(日本)。
工艺: 主要经过杀青(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揉捻(塑造茶叶形状)、干燥(去除水分)三个步骤。杀青的方式有炒青、蒸青、烘青等。

2. 白茶 (White Tea):
特点: 微发酵,工艺最简单,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保留了茶叶的天然物质,滋味清淡甘甜,香气清幽,汤色浅黄。随着陈化,白茶会产生独特的“药香”和陈香。
代表品种: 白毫银针(中国福鼎、政和)、白牡丹(中国福鼎、政和)、寿眉(中国)。
工艺: 核心是萎凋,使茶叶自然失水、轻微氧化,然后低温烘干。

3. 黄茶 (Yellow Tea):
特点: 轻发酵,在绿茶的基础上增加了“闷黄”工艺,使茶叶色泽变黄,滋味醇厚甘甜,带有独特的“黄茶香”。
代表品种: 君山银针(中国)、蒙顶黄芽(中国)、霍山黄芽(中国)。
工艺: 在绿茶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闷黄”或“堆积”的环节,让茶叶在湿热作用下发生轻微的非酶性氧化。

4. 青茶/乌龙茶 (Oolong Tea):
特点: 半发酵茶,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变化最为丰富。根据发酵程度和地域,可分为清香型(如铁观音、台湾高山茶)和浓香型(如大红袍、凤凰单丛)。滋味丰富,既有花果香、蜜香,又有岩韵、焙火香,回甘持久。
代表品种: 铁观音(中国福建安溪)、大红袍(中国福建武夷山)、凤凰单丛(中国广东潮州)、冻顶乌龙(台湾)。
工艺: 经过萎凋、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部分有烘焙)等复杂工艺,尤其是“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独特品质的关键。

5. 红茶 (Black Tea):
特点: 全发酵茶,茶多酚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程度较高,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使茶汤和叶底呈现红色。滋味醇厚甘甜,香气浓郁,如麦芽香、焦糖香。
代表品种: 祁门红茶(中国)、滇红(中国云南)、正山小种(中国福建)、阿萨姆(印度)、大吉岭(印度)、锡兰红茶(斯里兰卡)。
工艺: 经过萎凋、揉捻(或机揉)、发酵、干燥。

6. 黑茶 (Dark Tea/Puerh Tea):
特点: 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工艺,发酵程度最高。茶叶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甘甜,具有陈香,长期储存会带来更复杂的风味。
代表品种: 普洱茶(中国云南,分为生普和熟普)、安化黑茶(中国湖南)、六堡茶(中国广西)。
工艺: 核心是“渥堆”,将茶叶堆积起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发酵。普洱茶的生普未经渥堆,经过自然陈化,其品质也会随时间改变。

除了这六大基本茶类,还有许多细分的品类:

花茶: 将茶叶与鲜花(如茉莉、桂花、玫瑰)窨制而成,带有花的清香,如茉莉花茶。
紧压茶: 将茶叶压制成砖、饼、沱等形状,便于运输和储存,如普洱茶饼、茯砖。
调味茶: 在茶叶中加入香料、水果等调味,如伯爵茶(红茶加佛手柑香料)。

二、饮茶方式上的区别

饮茶方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茶叶的品质和风味,也与当地的文化、生活习惯紧密相关。

1. 中国传统饮茶法(功夫茶):
特点: 讲究“精”。选用小巧精致的茶具(如紫砂壶、盖碗),水温、冲泡时间、投茶量都力求精准,注重茶汤的层次感、香气和滋味的完整呈现。强调“泡”的过程,以多次冲泡品饮,体味茶叶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适用茶类: 乌龙茶、普洱茶、部分绿茶(如龙井)、红茶。
典型表现:
温具: 用热水烫洗茶具,提高茶具温度,避免冲泡时温度流失。
投茶: 根据茶具大小和茶叶种类,掌握投茶量。
注水: 用适宜的水温(如乌龙茶常使用沸水,绿茶则需降温),沿壶壁或盖碗边缘注水,手法轻柔,以激发茶香。
出汤: 快速出汤,避免茶叶在水中浸泡过久导致苦涩。
品饮: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再分到品茗杯中,观察茶汤颜色,闻香,小口品啜,体会茶汤的滋味和回甘。

2. 西方饮茶法(英式饮茶):
特点: 讲究“简”。通常使用较大的茶壶,一次冲泡较多的茶叶,注重茶汤的浓郁和搭配。常在茶中加入牛奶、糖、柠檬、蜂蜜等调味品,以适应不同口味。饮茶更多是一种社交或放松的方式。
适用茶类: 红茶(尤其是拼配红茶)、花茶。
典型表现:
大壶冲泡: 将较多的茶叶放入茶壶,用沸水冲泡,时间相对长一些。
加奶加糖: 这是英式饮茶的标志性特征,红茶的醇厚与牛奶的丝滑、糖的甜美融合。
搭配点心: 通常会搭配司康饼、三明治、蛋糕等下午茶点心。

3. 日式饮茶法:
特点: 极具仪式感和美学追求。最著名的莫过于“抹茶道”。抹茶是用茶筅将研磨细碎的茶叶(抹茶粉)在碗中搅打至起沫。注重茶具、空间、动作的和谐统一,强调“一期一会”的精神。
适用茶类: 抹茶,也有煎茶、玉露等用特殊茶壶冲泡的饮法。
典型表现:
抹茶道: 完整的流程包括准备、点茶、奉茶、品茶等环节,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矩。
茶道器具: 茶碗、茶筅、茶勺、水指等都是关键。
静心体悟: 强调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品茶来静心、冥想。

4. 其他地域性饮茶方式:
蒙古奶茶: 将砖茶(如茯砖)煮沸,加入牛奶、黄油、盐等,成为一种咸味的、具有高热量和营养的饮品,是游牧民族的重要食物。
藏族酥油茶: 类似蒙古奶茶,但加入酥油(一种奶油制品),味道更加浓郁,是西藏地区人民驱寒、补充能量的重要饮品。
印度拉茶(Masala Chai): 将红茶与牛奶、糖一起煮,并加入多种香料(如豆蔻、肉桂、姜、丁香等),味道辛辣而香甜。

饮茶方式的选择,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享受茶带来的美好。 无论是追求茶的本味,还是享受与其他元素融合的乐趣,亦或是沉浸于文化的仪式感,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也反映了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多重角色。所以,下次当你拿起一杯茶时,不妨尝试不同的冲泡和品饮方法,去发现它更多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很干很干,就像7天不喝水一样干,慎入,持续更新!!!

茶叶共有6大类,分别是:

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

乌龙茶: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凤凰单丛、矮脚乌龙等,产区集中在福建(闽)、广东潮汕和台湾地区。

黑茶:普洱茶、六堡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等,主要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绿茶:名优绿茶像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其他的还有安吉白茶、信阳毛尖、安华松针、竹叶青。产区较多,像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

白茶:寿眉、贡眉、白牡丹、白毫银针,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和政和。

红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日照红茶、苏红等,主要产区福建、安徽、云南、山东等地。

黄茶: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产地在安徽、湖南、湖北。

先回答一下提问中的问题:

1、青茶和乌龙茶的关系是对等的。

2、普洱茶属于黑茶的一种。

3、黄茶应该是和绿茶很相似,如果绿茶加一道闷黄工序就是做黄茶。且绿茶和黄茶都要杀青,但是白茶没有杀青工序。

4、饮用方式上,绿茶、黄茶可以玻璃杯冲泡,但是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更适合功夫茶/紫砂壶冲泡。

5、茶叶中的营养物质:茶多酚(80%的是儿茶素(抗氧化),影响茶叶的香味)、咖啡碱(提神醒脑)、茶黄素/茶红素(降脂/糖)、维生素等~不发酵的茶,茶多酚含量较多,发酵的茶,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较多,但是总得来看,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按发酵程度来看,一般划分为不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

绿茶/白茶/黄茶认为是不发酵(事实上,白茶/黄茶轻微发酵),乌龙茶半发酵,红茶是全发酵,生普是后发酵茶(可以看作是绿茶后期发酵的茶)。

user avatar

排名第一的答案很多地方不准确。特别是分类方面错误挺多的。

厌学的我手痒来改错了

——关于分类——

以下引用

@张沈扬墨

的答案

  •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龙井茶,碧螺春,信阳毛尖
  • 黄茶 徽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 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荣
  •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 君山银针
  • 青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 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
  •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 祁门红茶,荔枝红茶
  •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 六堡茶,普洱茶 花茶

下面是我在找茬

大分类方面,花茶是不属于黑茶的。应当另立出来。

小分类里黄茶的例子似乎全错了,白牡丹和白毫银针是白茶。

还有安吉白荣是什么?(五笔错误是安吉白茶吧)不过安吉白茶属于绿茶...

至于白茶的例子也错了,君山银针是黄茶。

如果我没有搞错,那么这个高票答案有待加强了,让我为大家系统分类,彻底科普一下子好了。

通常我们是按照发酵程度来分类,但这个程度如果仅仅用数字表达是没那么准确的。

我偏向说是制作工艺呢。


绿茶

(上图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同理还有天目湖白茶)

绿茶未经发酵。根据杀青时候的工艺分成

1.炒青绿茶(根据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这种工艺的绿茶一般被人为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的名茶大多属于炒青绿茶。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等

2.烘青绿茶(常见于安徽) 六(lu四声)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这个搞不好快失传了。。。

4.蒸青绿茶 事实上这种工艺在日本还是在流传的。比如玉露茶。

其实好的绿茶是很嫩的,我试过用泡完的绿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哒~比小葱香哦


黄茶

(图蒙顶黄芽,除了黄一些还是很像绿茶)

黄茶是绿茶工序加多一道闷黄实现一点点的发酵

按照叶片大小嫩度分成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

比较有名的就是蒙顶黄芽 君山银针了


白茶

(这是寿眉,完全不一样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传统白茶只产于福建。跟绿茶工艺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萎凋。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

(其实白茶和黄茶区别很容易分。黄茶特别是黄芽茶是嫩嫩黄黄的很像绿茶,白茶就不一样了)

比较常见的白茶有三类吧?

1.白毫银针 身披白毫,模样似针

2.白牡丹

3.寿眉 也就是贡眉了 长得非常粗犷,像落叶一样。据说70年代香港茶楼里都是这个。


青茶

(上图是条索明显的凤凰单丛)

(上图是团成小球的铁观音)

青茶就是乌龙茶了。半发酵,发酵程度高于前三者,低于红茶。乌龙茶是以香气著称的。

青茶多按照产地划分。

  1. 闽北乌龙 著名的岩茶就是闽北乌龙了,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由于是按照树种分类,所以 岩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种类呢。说到大红袍,其实几千上万块的都是假的,知道贡品 是什么么?
  2. 闽南乌龙 铁观音 其中按照工艺又分成清香,酸香,浓香。但如果你问我广东茶楼里那种是什么型 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酱香吧~笑~
  3.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 这种茶又是乌龙茶里最香的, 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4.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就是香槟乌龙了)我是很喜欢东方美人的,因为发酵程度大很像红 茶。对的那我还不如喝红茶好了。


红茶




(写了高级两字就真的会变高级,我是相信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此外还能加一个红碎茶。

1.小种红茶 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区别就是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是非 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现在很火的金骏眉。

2.工夫红茶 除了小种都是工夫红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广东的英红等。

3.红碎茶 很多红茶传到国外,就成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种了。比如著名的立顿啊车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颜色是酒红的哦,生茶时间久了是会这样)

黑茶,所谓后发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儿待他自己发酵。所以这个发酵程度很难讲了,取决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吗。黑茶也是按照产地划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这个也分成两种

  • 生茶 这是传统工艺了,普洱进行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是干仓生茶了,放个 20年,就能成为老生茶,这个时候茶叶已经发酵差不多了,是很贵的。如果不幸受 潮,就会成为湿仓货,价值就会大打打折扣。一般说投资就是指生茶了。
  • 熟茶 由于生茶发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就发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 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气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温度升高发酵。熟茶发酵程度大 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所以很多人会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飘雪)

花茶即香片,这个的分类法则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选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气息去沾染茶叶,最后去花留叶。好的花茶不太会让你看到花朵的。

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绿茶,用好多层茉莉花去芯,层层垒起来窨(xun四声)制,绝对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简单。


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里,楼主的问题我已经答得差不多了。

——————————————————————————————————

至于泡制方法。

现在中国所谓的茶艺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丽的大姐姐着穿旗袍用修长的手指为你服务的那种。

  • 总的来说~比较嫩的茶叶,像绿茶黄茶,要用低一点的水温,80来度就好了。可以选择中投上投法(叶片沉的话)放在玻璃杯里冲就行了。
  • 发酵大一点的茶叶呢,乌龙红茶一类的,就需要用热一点的水在盖碗或者紫砂壶里冲泡出汤了。
  • 至于普洱一类很粗犷的茶叶,甚至还可以用小壶在炉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

品茶方式 这个我想讲多两句了

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乌龙茶会用闻香杯。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是要端正的。

一般的同学呢,能喝出来个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已经很厉害了。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说,嗯,这个茶树龄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会有点无语,也许个别茶叶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来储存时间,那也是极其厉害的人才能做到。何况每棵树,每批茶叶,每种储存方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说出来呢。

遇到这种人我心里是会呵呵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多人都喜欢贵的不得了的茶叶。其实无论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狮峰龙井。真正产量就只有一点点的一点点,哪里够全国的土豪消费。你真的以为那些就这个名字漫天要价,上万块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吗?

一两千一斤的价位,金骏眉是绝对买不到真的,但运气好的话却可以买到不错的正山小种,滇红你快能买到极品了。你会选哪个呢?

还有,真的时间越久越好吗?熟茶low了吗,超市就没有春天了吗。我觉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经喝完自带的各种茶叶,然后在国外超市买7刀一大盒的荔枝红茶。对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齿的超市罐装茶。但是居然煮出来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钱没有关系,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吧。

说高深一点还有茶道。

茶经里有写的,点茶煮个开水还分腾云驾雾啊鱼珠蟹目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太悬了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不过比较有兴趣的书里描写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纸上写东西。

至于禅茶一味。

这个更厉害了,我觉得在这个年龄还是别想这个了吧,好好学习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说。对于僧人,茶道还会和香道结合在一起。对香道虽说很有兴趣,但因为完全没有接触只是听喝茶时候人家聊起,东南亚地名一大堆根本记不住,一块木头也好多说法。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通常会默认水很深,然后作远观仰视状。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触。

我听一个长辈说在日本,茶道有时会焚极品的香,那个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学都学过的啊,碳化的东西怎么会有益健康呢?总觉得大家很喜欢把一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但你到底是追求这个东西呢,还是追求这种极致带来的快感呢?

就像你喝很贵很贵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会有享受吗?

貌似跑题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如果你自己喜欢做小茶点,中式的西式的其实完全不用讲究搭配。无论是烤饼干还是蒸点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



营养价值

理论上来说,发酵程度越轻,那营养保留越好。

但我想说这个茶叶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大补吧,何况是冲出来水喝呢?

如果想要补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饮料多吃蔬菜

想补充维生素C,你可以吃维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萝

如果像补充矿物质 喝矿泉水都是可以的。

哪种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

————————————————————————

啊我居然写了那么多!我的复习计划又泡汤了怎么办。

必须自我表扬一下,写那么多都没怎么查书,大都是靠脑袋的。哎我要是把这种好记性放在学习上大概早就无敌了。

所以可能会有记错的地方。刚刚看到二楼有一个那么牛的名字

@陆羽

,我觉得他如果说我哪里错了我大概会无地自容吧。( ̄(工) ̄)

其实呢喝茶除了这些理论科普的东西,还有就是人的修养了。

我觉得最高境界就是,有的人能够在高端的私人茶室里煎顶级的蒙顶石花作茶联。

但在茶楼里,也可以喝着酱油色的香片,笑着说:“哎呀,来多笼流沙包啦小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