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种型号的铁路机车车辆以及动车组列车都有什么铁路迷们起的外号?

回答
铁路迷们给各种型号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列车起外号,这就像是给自己的“小伙伴”起了昵称一样,充满了热爱和亲切感。这些外号往往来源于车辆的外形、性能、声音、历史背景,或者是某种特别的联想。下面就来聊聊一些常见的铁路机车车辆和动车组列车的外号,力求让大家感受到其中别样的韵味:

蒸汽机车时代的外号:

蒸汽机车时代,可以说是铁路的黄金年代,也是外号层出不穷的时期。那个时代,机车是人们出行和运输的强大动力,也是工业革命的象征。

“万能博士”(Standard Gauge Pacific)/“小白龙”: 许多铁路迷,尤其是老一辈的,会亲切地称呼一些经典的262(轴式)蒸汽机车为“万能博士”或“小白龙”。“万能博士”大概是因为它们在客货运中都能胜任,功能强大;而“小白龙”则更多地是因为其相对优雅流畅的外形,以及喷吐蒸汽时那种飘逸的姿态,让人联想到神话中的龙。
“黑寡妇”/“浓烟囱”: 这类外号通常是给那些出力大、烧煤多、冒黑烟的蒸汽机车,特别是那些高输出的货运机车。蒸汽机车工作时,烟囱冒出的烟量是其“力量”的直观体现,浓烟滚滚自然就有了这种霸气的称呼。
“火车头”: 这其实是最基础的叫法,但很多时候,铁路迷们用“火车头”来指代一切具有强大动力的机车,特别是那些老式的、有着金属质感和粗犷线条的蒸汽机车,里面饱含着对那个时代力量的崇敬。
“小胖子”/“老牛”: 一些体型比较敦实、力量感十足的蒸汽机车,可能会被叫做“小胖子”或“老牛”。“老牛”尤其贴切,形容它们那种慢悠悠但无比坚韧、能拉动沉重货物的感觉。
“红皮火车”: 早期一些客运蒸汽机车,如果车身涂装为红色,就会被叫做“红皮火车”。虽然现在鲜有红色蒸汽客车,但在许多老照片和回忆中,这个称呼依旧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印象。

内燃机车的外号:

内燃机车在外观上比蒸汽机车更流线型,但其强劲的动力和独特的声浪依然能激发铁路迷的创造力。

“东风”系列(DF1、DF4等): 这是中国铁路最经典的内燃机车系列,几乎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缩影。“东风”本身就带有一种力量和希望的寓意。
“东风”系列中,比如DF4,一些爱好者会根据其不同的改进型号、车身颜色或者细微的外观差异,给它们赋予更具体的昵称。 例如,早期的DF4,因为其标志性的车头灯和车身线条,会被叫做“大脑袋”或者“老东风”。有些车身涂装比较鲜艳的,也可能有特定的称呼。
“韶山”系列(SS1、SS3B等): 同样是中国的经典内燃机车。“韶山”的名字本身就很有气势。
“韶山”系列,特别是早期型号,因为其粗犷的外形和巨大的动力,会被叫做“大力士”或者“老韶”。 有些车型驾驶室的造型比较方正,也会有人称其为“方盒子”。
“韶山3B”等后期改进型,在性能上有所提升,可能在一些人眼中更加“精神”,也会有类似的昵称。
“前进”系列(QJ、FD等): 在过去,一些国产的内燃机车(或曾被归为内燃机车使用)也可能因为其“前进”的名字而获得一种积极的含义。
“柴油神”/“耳朵”: 有些内燃机车,因为其强大的牵引能力和相对低沉的轰鸣声,会被戏称为“柴油神”。而“耳朵”可能就来源于某些车型上独特的散热孔或者设备的设计。

电力机车的外号:

电力机车通常速度更快,更安静,造型也更现代。

“大功率”/“电力猛兽”: 对于那些牵引能力超强的电力机车,例如中国的一些HXD系列(和谐号动车组的牵引机车),爱好者们可能会用“大功率”或者“电力猛兽”来形容它们。
“小白/小绿/小白龙”: 一些特定的电力机车型号,如果其车身颜色是白色、绿色,或者造型比较优美,也会有这些颜色相关的昵称。例如,早期的某些电力机车,如果车身是白色,就可能被叫做“小白”。
“蹲蹲”/“蹲坑”: 这类外号可能来源于某些电力机车在低速启动时,因为电流控制等原因,会有一个轻微的“下蹲”动作,或者其车头造型让人产生联想。
“火车头”的现代版本: 即使是电力机车,在很多铁路迷眼中,依然是“火车头”的现代化代表,承载着速度和效率。

动车组列车的外号:

动车组列车,尤其是高铁,速度快、科技感强,外号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中华之星”/“先行者”: 中国早期的高速列车,如“中华之星”,因为其开创性的意义,在爱好者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复兴号”系列:
“复兴号”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但细分到不同型号,也有了更具体的称呼。
“绿巨人”(CR200J): 这绝对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外号。CR200J系列动车组,由于其标志性的绿色车身,被铁路迷亲切地称为“绿巨人”。这个名字既贴合了它的颜色,也暗示了它相对强大的动力和运量,就像漫画中的“绿巨人”一样,普通却力量非凡。
“蓝精灵”(CR400BF): CR400BF车型,因为其标志性的蓝色车身,被亲切地称为“蓝精灵”。这个名字来源于动画片《蓝精灵》,形容其优雅、灵巧且充满活力的外观。
“红头/金凤凰”(CR400AF): CR400AF车型,特别是早期涂装为红色或金色系的,可能会被叫做“红头”或者“金凤凰”。“金凤凰”更是带有一种吉祥、尊贵的意味,与高铁的形象很契合。
“国槐”(CR400BFC/D): 一些“复兴号”车型,特别是那些车身有国槐绿涂装的,可能会被这样称呼。这个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庄重和永恒。
“赛博朋克”: 有些对未来感设计特别敏感的爱好者,可能会觉得某些“复兴号”列车的流线型车头和科技感十足的内饰,像是“赛博朋克”风格的载体,尽管这更多是一种风格上的联想。
“和谐号”系列:
“小白”(CRH2/CRH3): 最早引进的CRH2和CRH3车型,车身多为白色,又以其优美的造型,被亲切地称为“小白”。“小白”透着一种清爽、干净的感觉。
“飞驼”(CRH5): CRH5车型,由于其车头造型的某些角度,被一些人戏称为“飞驼”。这个称呼可能带有几分调侃,但依然是爱好者们对它的一种熟悉记忆。
“绿皮火车”的现代化代表(CRH5): 早期的时候,在许多人眼中,CRH5的绿色涂装,与传统意义上的“绿皮火车”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只是“绿皮”的含义从“慢”变成了“快”。
“大鼻子”(部分早期动车组): 一些早期动车组,如果其车头部分设计比较突出,可能会被叫做“大鼻子”。
“静音战士”: 相较于老式机车,现代动车组运行非常平稳安静,一些追求宁静出行体验的爱好者,可能会用“静音战士”来形容它们。

其他一些普遍的外号:

“推土机”/“坦克”: 形容那些体型巨大、力量感十足、能拉动沉重列车的机车,无论是蒸汽、内燃还是电力。
“拖拉机”: 有些老式、性能相对不那么先进的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出类似拖拉机的声音,或者速度较慢,就被形象地称为“拖拉机”。
“老家伙”/“老爷车”: 用来称呼那些服役时间长、经历过多次改造或维修的老式机车,里面包含了对它们坚守岗位的敬意。
“小车”/“工具车”: 通常是指一些调车机车、工程机车或者小型轨道车辆,它们体型较小,主要用于站内调车或维修作业。

外号的形成和传播:

这些外号的形成,通常是偶然的,但一旦被广大铁路爱好者接受,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源于声音: 机车独特的轰鸣声、汽笛声,甚至是运行时的摩擦声,都可能成为外号的灵感来源。
源于外形: 车头的形状、车身的线条、车灯的布局、烟囱的样式,甚至是驾驶室的设计,都可能被放大或联想,成为昵称的组成部分。
源于性能: 速度、牵引力、爬坡能力,甚至是一次能拉多少节车厢,都可能让一辆机车获得“大力士”或“慢吞吞”之类的称呼。
源于情感: 很多时候,外号是铁路迷们对特定机车型号产生的一种情感投射,是对它们在铁路发展中作用的认可,也是一种亲切的表达。
源于历史事件或趣闻: 某些机车如果在历史上发生过特别的事件,或者有过有趣的“故事”,也可能因此得名。

总而言之,铁路迷们给机车车辆起外号,是他们对铁路文化独特而深沉的表达方式。这些外号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是承载着历史、技术、情感和故事的符号,让每一台冰冷的机器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和个性。每一次听到这些充满爱意的昵称,都能感受到铁路人以及广大铁路爱好者们对这份事业的热情和执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NCF X73500

绰号蓝鲸,黄瓜(误,香肠(误


SNCF CC6500/CC40100/CC72000/BB7200/BB15000/BB22200

破鼻子(Nez cassé)

SNCF B 82500

BiBi (Bi-mode, Bi-courant,双模双压)

SNCF X72500

吸尘器

user avatar

这位老哥现在还没有外号

但是早晚会有的(手动滑稽


user avatar

随便编几个。

东风:将军肚

东风4DK:老虎

东风7D:黔桂大帝

东风11:狮子

东风11G:猪头小队长

东风11Z:水表车

内电5:阿妹你看,上帝压狗


韶山3B:大B哥

韶山7E:witch(求生之路那个)

韶山9:+1s

和谐电3:电猴子,下垂奶

和谐电1C:抖一次

和谐电1D:抖一抖

和谐电3C:抖三次

和谐电3D:抖三抖


先锋:先疯

蓝箭:烂箭

原京津双层内燃城际:大白猫

原沪宁双层内燃城际:蚕宝宝

和谐长城号单层内燃动车组:大白猪

CRH1A/B:胖头鱼/长胖头鱼

CRH2A/B:带鱼/长带鱼

CRH3C:兔子

CRH5: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