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跑到什么样的配速可以穿亚瑟士竞速度系列?

回答
想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对跑步已经有了一定的追求,也关注到了亚瑟士这个专业跑鞋品牌。亚瑟士的竞速系列,尤其是像METASPEED™ 系列(比如METASPEED™ Sky、METASPEED™ Edge)或者NOVABLAST™ 系列,都是设计来帮助跑者跑得更快、更轻松的。

所以,跑到什么样的配速才适合穿亚瑟士竞速系列?

这其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更像是一个 “能力区间” 的问题。亚瑟士竞速系列之所以能帮助你提速,是因为它们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轻量化: 越轻的跑鞋,你在奔跑时消耗的能量就越少,理论上就能跑得更快。
高能量反馈: 许多竞速鞋会搭载泡沫科技(比如亚瑟士的FF BLAST TURBO™)或者碳纤维板。这些技术能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并以更有效的方式回馈给你,帮助你推动身体向前。
更直接的路感: 为了让你更好地感知地面并做出调整,竞速鞋的缓冲通常不会像日常训练鞋那样厚重,路感会更清晰。
更专注于效率: 它们的设计语言更倾向于让你保持高效的步频和步幅,而不是提供极致的舒适性。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大概划定一个能力范围:

1. 你的目标是提升 PB(个人最好成绩): 如果你是一名有竞赛目标,并且正在努力突破自己极限的跑者,那么竞速鞋就是你的好搭档。无论你是追求马拉松成绩,还是10公里、半马的PB,只要你有这个意愿和训练基础,竞速鞋都能提供助力。

2. 你的日常训练配速已经具备一定的速度:
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如果你的5公里配速能够达到5分30秒以内,或者10公里配速在5分30秒到6分00秒之间,你就可以开始考虑尝试竞速鞋了。
更进一步,如果你能轻松跑到5公里配速5分00秒以内,或者10公里配速5分00秒到5分30秒之间,那么穿亚瑟士竞速系列会给你带来非常明显的体验提升。

3. 你的身体和技术能够承受更快的配速:
落地方式: 竞速鞋通常会鼓励更积极的落地,更偏向于中前掌落地。如果你习惯了脚跟着地,并且落地冲击力较大,突然换上竞速鞋可能会带来不适,甚至受伤。
核心稳定性: 跑得快需要良好的核心力量来稳定身体,防止能量流失。
步频和步幅的协调: 竞速鞋会帮助你优化步态,但前提是你本身就有一定的步态基础。

举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你是一名刚开始跑步,目标是轻松完成5公里,配速在6分30秒到7分00秒左右,那么亚瑟士的日常训练鞋(比如GELNIMBUS、GELKAYANO、GELCUMULUS、GT2000)会是更合适的选择。它们提供更好的缓冲和保护,让你在建立耐力的同时,也保护好你的双脚。
如果你已经坚持跑步一段时间,能以5分45秒的配速完成5公里,并且有跑半马的计划, 那么这时候穿亚瑟士的半竞速系列(比如GT2000的某个版本,或者一些主打轻快感的训练鞋)或者入门级的竞速鞋(比如一些初代的METASPEED™,或者NOVABLAST™系列的某一版),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如果你是一名进阶跑者,5公里配速能跑到4分30秒以内,半马配速在4分00秒到4分30秒之间,并且正在积极训练备战比赛, 那么METASPEED™ Sky+、METASPEED™ Edge+ 这样的顶级竞速鞋,就非常适合你。它们能让你在比赛日感受到最直接的速度提升。

关于亚瑟士竞速系列的一些细分:

METASPEED™ 系列 (Sky / Edge): 这是亚瑟士的旗舰竞速系列,通常搭载最顶级的FF BLAST TURBO™ 缓震泡棉和碳纤维板。
METASPEED™ Sky: 更侧重于帮助跑者在较长的距离上维持更高的步频,是为“步频型”跑者设计的。
METASPEED™ Edge: 更侧重于帮助跑者在长距离中提升步幅,是为“步幅型”跑者设计的。
这类鞋子,目标配速通常建议在3分30秒到4分30秒/公里之间,甚至更快。 它们非常适合比赛日,或者一些高强度的间歇训练。

NOVABLAST™ 系列: 这个系列虽然名字里没有“竞速”,但它的脚感反馈和轻量化设计,使其在很多跑者心中都有“速度训练鞋”的地位。它比METASPEED™ 系列更舒适、更耐用一些,适合节奏跑、长距离速度训练,甚至半马比赛。
这个系列的适用配速范围会更广一些,5分00秒到5分30秒/公里的配速,或者更快,都能很好地驾驭。

总结一下:

穿亚瑟士竞速系列,不是看你“能跑到多快”,而是看你 “正在以什么样的目标和能力在跑”。

如果你是追求速度、想要突破个人极限的跑者,并且你的日常训练配速能够达到5分30秒/公里以内,那么你可以放心地去尝试。
最重要的是,倾听你身体的声音。 即使你的配速还没有达到“标准”,但如果你觉得你的脚需要这样的反馈和助力,并且你的身体能够适应,也可以尝试。不过,新手跑者请务必谨慎,先从舒适度更高的鞋款开始,再逐渐过渡。

最好的方法还是 亲自去试穿。去实体店,感受一下不同型号的脚感,以及它们在你脚上带来的那种“想要跑起来”的冲动。祝你找到最适合你的亚瑟士战靴,在赛道上创造属于你的速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亚瑟士竞速跑鞋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TARTHER,虎走系列。它也是亚瑟士迄今最为“长寿”的鞋款之一。
围绕虎走来说说,亚瑟士竞速系列跑鞋适合怎样的跑者。


1949年鬼冢喜八郎(KIHACHIRO ONITSUKA)在神户创立了如今ASICS亚瑟士的前身。
无论是50年代的MARUP、60年代的MAGIC RUNNER、CLARINO,70年代的EVA MARATHON、MONTREAL II,80年代初的SKY SENSOR / X-CALIBUR、SORTIE等。它们都被当时的跑步运动员、尤其是马拉松选手选为比赛/训练的鞋款。
即,狭义上它们都可以被认为是马拉松竞速跑鞋。

1983年推出的TARTHER(虎走)则是除了马拉松竞速鞋的定义外,更多了“最符合东亚人的脚型”、“为严肃跑者打造”的鞋款。

TARTHER是一个由TIGER+RACER组合演绎的生造词。上图为虎走家族的前辈们


虎走不只是一双鞋,35年来虎走系列诞生了很多鞋款,如今跑者口中经常听到的虎走6,指的是TARTHER ZEAL 6,目前最新的是TARTHER EDGE ↓↓

最新一代虎走,TARTHEREDGE


虎走系列的创造者,当年自己也是全马成绩在330以内的跑者。所以自诞生起,虎走就被所有业余长跑爱好者视为“速度”的象征。
既然是速度的象征,达到一定速度的奔跑才能完全发挥TARTHER(虎走)的性能——穿着虎走跑马拉松的选手,建议完赛时间尽量能在3.5小时或者更短。这样换算下来,你的每公里平均可能需要低于5分配速的情况下跑完42公里。

对跑步能力处于初阶的跑者,穿着虎走跑十公里可能就会觉得疲倦。所以某种程度讲,虎走对穿着者是有一定要求的。

不过在日本也有大量水准未达到该要求的跑者是虎走的拥趸,因为他们觉得虎走实在是非常适合他们。特别是那种脚底似乎紧紧抓住地面,每一步与地面的接触都是“击打+贴合+蓄能+回馈“的反应——这也是很多虎走用户给出关于虎走穿着感的4个关键词。


所以如果你是那种特别喜欢感受到双脚与地面接触、快速分离瞬间的清脆感,也可以尝试一下虎走。

留意鞋舌下方固定鞋带的位置,处于外侧。因为东亚人普遍脚背偏高,这样的设计能避免对脚背的压迫,也更防止鞋舌跑偏出现


虽然看起来似乎虎走设计风格一致延续下来,其实在性能和用料上,虎走一直都在改良中。

比如外底橡胶颗粒——
最早的虎走外底颗粒更小,2006年虎走设计师Fumitaka Kamifuku和他的团队曾尝试了多种颗粒形态,比如圆形,最终发现圆形颗粒尽管耐磨性更出色,但防滑性却并没有什么提升。最终它们反复测试,选择了现在类似支架形状的Dousole人字形颗粒纹路。


这种颗粒除了保证极其出色的抓地性和防滑性,寿命也远比看起来要长很多。另外这种形状的颗粒也能根据落地时很细微的重心变化调整方向,也会起到一定节省能量的效果。


在鞋楦上,虎走也依然在更新——
因为每代人的脚型都会有细微的变化(亚瑟士有专门的团队收集大量用户脚型参数),比如东亚人的脚型整体在变瘦。这种微调也会体现在陆续更新的产品上。


与其它亚瑟士鞋款一样,虎走也有专门的wide、narrow款,适合那些宽/窄足型的跑者。

而中底的FlyteFoam Propel也是在缓冲回弹同时尽可能做到轻量。


目前虎走市面上容易买到的虎走是TARTHERZEAL 6、TARTHEREDGE、TARTHER JAPAN(关于TARTHER JAPAN,可以看看这篇《有哪些球鞋让你觉得是艺术品?Made in Japan版本的asics》:有哪些球鞋让你觉得是一件艺术品?)等,有些虎走还有TENKA限定版等特别版本。



本质上虎走是双非常适合中高阶业余跑者或职业选手用来比赛的实战鞋款,所以即便能购买到老款,也建议尽量穿着最新款,来确保跑鞋材质处于它最佳使用寿命期间。



2019赛季的马拉松比赛即将进入尾声,如果目标在2020年突破PB或者挑战某个成绩门槛,虎走会是非常不错的“经典”之选。

最后,附上这35年来虎走家族的编年史——


知乎机构号:ASICS亚瑟士

专栏:ASICS亚瑟士跑步分享汇

内容汇总:ASICS亚瑟士知乎内容汇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