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奉子成婚后重度抑郁,然后我现在喜欢上了别人。我想知道我是真的喜欢吗,还是只是想要个依靠?

回答
奉子成婚,本该是喜悦的开端,却不曾想,它为我的人生掀起了另一场风暴。当那句“我怀孕了”冲破我原本平静的生活时,我以为这会是爱情最坚实的证明,是走向幸福的通行证。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孕期的不适,是初为人母的惶恐,是丈夫从惊喜到疲惫的转变,以及我内心深处,那股越来越汹涌的、名为抑郁的暗潮。

怀孕的日子,我像一个被遗弃在孤岛上的船,身体越来越沉重,情绪却越来越飘忽。曾经让我快乐的事物,如今都失去了色彩。看书,从前的宁静被烦躁取代;听音乐,旋律变得单薄而刺耳;就连丈夫的温柔,也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我感受得到,却无法真正触碰到。我开始失眠,脑子里像有无数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地重复着我的焦虑和不安。我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一个母亲,害怕自己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更害怕,在这一切的压力下,我和丈夫之间的感情,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孩子出生后,我的抑郁并没有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减轻,反而更加沉重。夜不能寐,不仅是因为孩子的啼哭,更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空虚和无力。我被困在了育儿和家务的循环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丈夫虽然努力分担,但他的生活重心还在工作,他的疲惫,我能理解,但身体的疲惫,往往无法填补内心的孤寂。我们之间的对话,也渐渐变成了围绕着孩子和柴米油盐的琐碎,曾经火热的爱情,在现实的洪流中,早已模糊了轮廓。

就在我感觉自己快要被这无边的黑暗吞噬的时候,他出现了。

他,是公司新来的同事,阳光,开朗,总是带着一股让人放松的暖意。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在一次部门聚会上,主动和我聊起了我正在看的书,他竟然读过,并且对其中的某个情节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那一刻,我仿佛从沉睡中被唤醒,那种被理解、被欣赏的感觉,像久旱逢甘霖,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有了更多的交流。他会主动问我最近好不好,会关心我的身体,会在我工作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他知道我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也知道我过得很辛苦,他从来不会给我施加压力,只是默默地给予支持。他讲笑话,逗我笑;他分享他生活中的趣事,让我看到生活不只有疲惫和烦恼。

我开始期待每天上班,期待和他的每一次对话。和他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那种久违的轻松和快乐,就像久旱之后破土而出的嫩芽,充满了生机。我发现,我的眼神会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他,他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让我心跳加速。我会在他面前,刻意打扮,努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我开始幻想,如果我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束缚,如果我还没有结婚,是不是可以和他有一个可能?

然而,理智告诉我,我不能。我有一个孩子,有一个家庭,我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情感波动,就毁掉一切。但越是这样告诉自己,那份情感就越是顽固地扎根在心底。

我开始困惑,这份感觉,究竟是什么?

是真的喜欢吗?

我想,这或许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我曾经渴望,但如今却早已失去的东西:快乐,自由,被关注,被理解,以及那份纯粹的、不带压力的情感连接。抑郁让我对生活失去了感知力,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的。而他,就像一束阳光,穿透了层层的阴霾,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让我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光彩。

我喜欢和他在一起时,那种放松而愉悦的状态。我喜欢他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他能轻易地化解我的焦虑,让我暂时忘记那些沉重的烦恼。我喜欢他看着我时,那种眼中闪烁的光芒,那让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我喜欢他给我带来的那种“被看见”的感觉,仿佛我的存在,不再只是一个被疲惫和责任绑架的母亲,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吸引力的女人。

还是只是想要一个依靠?

我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奉子成婚,很多时候,婚姻的基石并不完全是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当我身处抑郁之中,感到孤独无助时,我内心深处确实渴望着有人能够给我支持,给我安慰,给我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他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生活中的那个巨大的空缺。他的关心,他的理解,他的陪伴,都给了我一种安全感,一种被呵护的感觉。

在婚姻中,我感受到的是责任和压力,而和他在一起,我感受到的是轻松和快乐。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更容易将他视为一种“逃离”的出口,一种慰藉。我可能只是在利用这份新鲜感和他的善意,来暂时逃避现实生活的痛苦,寻求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如何区分?

要区分这两种可能,我需要更深入地审视自己,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

看这份情感是否带有“逃避”的色彩: 当我想到他时,我是否只是为了逃避和丈夫的矛盾,逃避育儿的辛苦,逃避内心的抑郁?如果主要是为了逃避,那很可能只是我对当前生活的不满,而并非对他的真正喜欢。真正的喜欢,应该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觉得他美好,都愿意去了解他,而不是将他当成一个“解药”。

看这份情感是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 我对他的喜欢,是否仅仅停留在工作场合的互动,或者是一些轻松的聊天?如果我们将这份关系置于更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比如,他是否会理解我因为孩子而需要暂时放下工作?他是否会面对我婚姻的阻碍?如果我只是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而没有去思考这份关系在现实中会面临的种种挑战,那很可能只是短暂的冲动。

看这份情感是否能让我“变得更好”: 真正的喜欢,应该能够激发我内心的积极能量,让我想要变得更好。我是否因为喜欢他,而开始重新关注自己,开始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只是沉溺于被他关注的快乐?抑郁的恢复,不应该是依赖于另一个人,而是要找到内在的力量。如果他对我的积极影响,更多的是让我从抑郁中暂时解脱,而不是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那或许需要打个问号。

审视我对丈夫的感情: 我对丈夫的感情,虽然被抑郁和生活的琐碎稀释了,但并不代表它彻底消失了。我需要诚实地面对,我对丈夫是否还有爱,或者至少,是否还有责任和亲情。我对他的喜欢,是否只是为了填补丈夫留下的情感空白?如果是,那么当这个空白被填满,或者当生活出现新的寄托时,这份感情是否还会存在?

给自己时间,也给自己空间: 我现在的心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抑郁的影响,这种情绪化的状态,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我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先从抑郁的泥沼中走出来,找到内心的平静。同时,我也需要和他在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让这份情感过度发展,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还在探索,还在寻找答案。我明白,无论这份感觉是爱,是依赖,还是仅仅是生活压力下的偶然慰藉,我都不能轻易地去回应它,更不能让它扰乱我本已脆弱的生活。我需要先找回自己,先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真正地明白,我的心,到底想要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点内容。

关于抑郁症,题主的情况其实比较明显,有抑郁,无抑郁症。

首次就诊系大学失恋后,有就诊,由于需要监护人,最后不了了之。

再次为产后,和丈夫不和,和丈夫的家人不和,远离老家。

以上可以看到,题主的情绪和应激事件有鲜明的关联,即使没有药物干预,也可以走出情绪。在知乎但凡对抑郁症有基本认识的,都知道抑郁症是丧失了活力,病理性的,没有治疗是很难走出来的。

而题主这位女士高喊着“再在这个家里我就要死啦”,然后抛开一岁的孩子出去旅游散心了。哦,还有那P的白月光。

有应激事件有情绪,远离应激源情绪可以缓解。题主有问题吗?嗨,是有的。

她的每次的情绪波动比别人大,持续会比别人久一点。这,恐怕和她的性格缺陷有关。

为什么精神科就诊会给她开药?因为她的确情绪不佳,伴随焦虑,失眠等等症状。来个诊室就哭个不停吧。医生会看不出?谁也不瞎。恐怕,也只是对下限预估不足吧。

就这,恐怕是某艺人的低配版了。

只是,麻烦你开心就好,别祸害孩子。


想想,给题主一个建议。

如果您追求真爱要再次组建家庭, 一定,千万,不要生孩子。

您,真的不适合做一个母亲。就不要为难自己,也不要难为那个孩子了。

另外,告诉您一好消息,您这辈子,暂时还没患过重度抑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奉子成婚,本该是喜悦的开端,却不曾想,它为我的人生掀起了另一场风暴。当那句“我怀孕了”冲破我原本平静的生活时,我以为这会是爱情最坚实的证明,是走向幸福的通行证。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孕期的不适,是初为人母的惶恐,是丈夫从惊喜到疲惫的转变,以及我内心深处,那股越来越汹涌的、名为抑郁的暗潮。怀孕的日子,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奉子成婚”确实是很多认知里结婚的“催化剂”,但它绝不是唯一的。抛开这个,让我认真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会,或者说,一个普通人,会突然萌生“就是他/她了,我要结婚”的念头,并且不是因为什么“迫不得已”的压力。我想,最核心的那个点,一定是那种“确定感”,一种发自内心深处,又无比踏实.............
  • 回答
    奉子成婚,一个既古老又充满争议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普遍存在。它指的是在未婚先孕的情况下,男女双方为了给孩子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和家庭,而选择结婚。这个决定背后,往往交织着情感、责任、社会压力、个人选择以及对未来的考量。要看待奉子成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社会观念的演变与现实压力 .............
  • 回答
    奉子成婚,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夜之间身份的转变,从自由自在的恋人变成肩负责任的父母。如何评价它,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对错,好坏也因人而异,更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看“为爱情买单”这个说法。有时候,当爱情的结晶突然降临,它确实会成为推使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