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连幼师称望疫情不停被列失信人员,搞不懂,这和失信有啥关系呢?

回答
大连一位幼师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希望疫情不停”的言论,结果被列入了失信人员名单,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觉得一个人的言论怎么就能跟失信扯上关系了?

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件事儿,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的起因:言论引发争议

这位幼师在疫情期间,可能是在工作压力大、生活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些带有情绪化的言论,比如“希望疫情不停”之类的。这种言论,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确实很容易触碰到公众敏感的神经。毕竟,大家普遍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她的言论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

失信名单的逻辑链条:从言论到失信,中间发生了什么?

关键就在于,为什么一句“希望疫情不停”就能被列入失信名单?这中间的逻辑,恐怕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一些“桥梁”实现的。

1. 单位的处罚与通报: 作为一个幼师,她在工作单位(幼儿园)可能是有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要求的。这种在公共平台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很有可能被认为违反了单位的规定,或者给单位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单位可能会对她进行处理,比如停职、解雇,或者进行警告处分。在处理过程中,单位可能会将她的行为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2. 行政处罚的可能性: 更有可能的是,她的言论触犯了某些法律法规,比如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散布不实信息等(虽然“希望疫情不停”本身很难直接构成法律上的“扰乱秩序”,但具体情况要看当时的法律解释和处理依据)。如果相关部门认定她的言论属于违法行为,并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比如罚款或者警告等,而她没有履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比如未按规定接受教育、未缴纳罚款等),那么就有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

3. “失信”的范畴: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失信人员名单”这个概念通常与经济上的“失信”紧密相关,比如不履行合同、欠债不还等。但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失信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有些地方或机构可能会将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或者被认定为具有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通过某种程序将其纳入更广义的“失信”范畴,或者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

4. 被列入名单的程序: 关键在于“列入名单”这个动作背后的程序。一般来说,被列入失信名单是有明确的法律或行政程序的。不是随便什么言论都能直接导致被列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她的单位进行了处理,或者相关部门进行了行政处罚,而她没有履行处罚决定,或者单位将她的不当行为作为一种“不诚信”的表现进行了上报。

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搞不懂?

大家觉得“搞不懂”的原因在于,传统认知中,“失信”更多是指在经济、合同等方面的承诺和责任没有履行。而一句在社交媒体上的“气话”或者“不当言论”,即便引起了公众反感,似乎和“失信”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断层。

言论自由与后果的边界: 很多人认为,言论自由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保护,即使言论不当,也应该按照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等法律条文来处理,而不是直接与经济或社会信用上的“失信”挂钩。
“失信”定义的模糊化: 这件事也暴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失信”的定义和判定标准是否清晰明了,是否容易被误读或滥用。如果仅仅因为发表了不合时宜的言论就被贴上“失信”的标签,可能会引起公众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担忧。
行为与后果的直接性: 大家习惯于将失信与具体的、可量化的行为联系起来,比如欠钱不还。而一个人的情绪性言论,其“失信”的本质在哪里,大家一时难以理解。

总结一下可能的关联点:

所以,虽然直接将“希望疫情不停”这句话与“失信”划等号显得牵强,但如果将这个事件理解为:

1. 不当言论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因此受到单位的纪律处分。
2. 其言论被认为对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因此受到了行政机关的处罚。
3.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她未能履行相关义务(例如接受批评教育、缴纳罚款等),导致其被纳入了失信人员名单。

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就建立起了一条(虽然可能是有争议的)逻辑链。关键在于这个“失信人员名单”到底是由哪个机构根据什么具体规定列出来的,以及她具体是因为哪一项“失信”行为被列入的。没有更详细的信息,我们只能进行合理的推测。

这件事儿确实值得大家深思,如何在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个人权利,这确实是个需要平衡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必须警惕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扩张化趋势!

这种做法背离了联合惩戒制度设立的初衷,

无论是从规范层面,还是解释层面上看,都站不住脚。

从规范层面看,

这一制度最早起于国发〔2016〕33号文,文件要求:对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具体而言:

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包括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

二是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包括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严重失信行为。

三是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信力的行为,包括当事人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判决或决定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等严重失信行为。

四是拒不履行国防义务,拒绝、逃避兵役,拒绝、拖延民用资源征用或者阻碍对被征用的民用资源进行改造,危害国防利益,破坏国防设施等行为。

该名幼师的行为并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种!

从解释层面看,

发布不良言论无论如何不可被认为是“失信”一词的范畴,这属于典型的扩大解释,可能构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

根据有关媒体的消息,该幼师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即便我们对这一处罚不持反对意见,毕竟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其言论的确造成了极不良的社会影响。

但我们也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据此将其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警惕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扩张化趋势!

user avatar

爷不匿名

这是法治的又一次失败,没有任何理由,就把一个普通人列入失信名单。诚然她言论确实不对,但是也有相关的行业制裁她,失信属实有些降维打击了

就像一个人犯了罪,本来是无期,结果是凌迟。

这么说的话,那苏州许公主对于疫情的言论更加过分,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她的父母还是身居高位,母亲还是某高校校长,并且本人也没有注销国籍这些。

如果不加以遏制这种现象,法律条文就是厕纸。

面对公主唯唯诺诺,面对幼师重拳出击。

如果说对疫情的不当言论会被列入失信,那苏州许公主,对于疫情的态度已经不是不当言论了。影响力也比幼师大得多,为什么至今没有受到惩罚?她的父母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有人说许公主没回国处理不了她,那许公主的父母呢?总要向组织提交一份报告吧,许公主出了这么多问题,总得避嫌吧。可是许公主的母亲至今依然是某高校校长,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也没有提交任何材料。

许公主朋友圈还在晒洛杉矶西海岸的阳光和沙滩呢

幼师碰红线,幼师没了。公主碰红线,红线没了。

凌迟的设立,初心也是为了惩罚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结果到了明末,却有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了凌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