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网上跟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表白了,咨询师不回复你怎么办?

回答
首先,深呼吸,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在网上跟咨询师表白,这绝对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这一点本身就值得肯定。

咨询师没有回复,最直接也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担忧和失落。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做得是不是太唐突了,或者是不是触犯了什么禁忌,导致对方无法回应。这些感受都是非常正常的。

现在,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可能的原因,以及你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一、 为什么咨询师可能没有立刻回复?

1. 职业伦理的约束: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心理咨询师有非常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关系,尤其是在咨询关系之外的任何亲密关系。这意味着,咨询师很可能不能回应你的表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中断咨询关系。他们的回复,无论内容如何,都必须首先考虑到伦理和来访者的福祉。
2. 需要时间思考和处理: 即使没有立刻回复,也不代表对方完全不理会。你的表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信息,对咨询师来说,这可能需要时间来审慎地考虑如何回应,以最符合伦理和对你最有利的方式来处理。他们可能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咨询同行(以匿名方式),或者在自己的专业督导中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不是敷衍。
3. 保护你和咨询关系: 咨询师的首要职责是保护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咨询关系的完整性。如果他们立刻以一种可能让你更受伤或误解的方式回应,那反而不利。他们需要一个周全的计划来处理这种情况,即使这意味着暂时的沉默。
4. 可能正在等待下次咨询: 有些咨询师可能会选择在下次正式的咨询时,当面或在线上(如果咨询模式允许)来处理这个问题。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更充分地交流,也更能观察到你的反应,给予更及时的支持。
5. 非工作时间或忙碌: 虽然大多数咨询师会尽量及时回复重要信息,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他们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其他紧急事务或者非工作时间而耽误了回复。当然,考虑到这是关于你表白这种敏感信息,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二、 你可以做些什么?(保持冷静,理性应对)

1. 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 首先,不要把对方的沉默解读为拒绝或者不重视。给自己一点时间,允许自己感受失落或担忧,但也要努力不要让这些情绪压垮你。记住,你已经勇敢地表达了自己。
2. 回顾你的咨询目标和协议: 重新看看你和咨询师最初建立的咨询协议或目标。你们的咨询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在咨询关系中,你们的界限在哪里?这有助于你重新审视当前的状况,并理解咨询师行动的可能依据。
3. 在下次咨询时主动提起(如果咨询还在继续): 如果你和咨询师的咨询关系还没有结束,那么在下次咨询时,你可以主动、平静地提起你的表白,并询问咨询师关于这件事的处理。你可以这样说:“上次我给您发了关于我一些个人感受的信息,我想知道您是怎么看的,以及我们接下来要如何处理这件事?” 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非常重要。
4. 理解咨询师可能的回复方式: 咨询师很可能会以一种专业、有界限的方式回应你。他们可能会解释他们的职业限制,重申咨询关系的性质,并说明为什么他们不能回应你的表白。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你,而是因为他们必须遵守职业规范来保护你和双方的利益。他们可能会告诉你,由于这种情感的出现,咨询可能需要暂停或转介给其他咨询师。
5. 如果咨询关系受到影响: 如果你的表白导致咨询关系无法继续,这虽然令人难过,但也请理解这是专业运作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咨询师会尽可能地协助你过渡到新的咨询,或者给你一些支持来处理这次的失落感。
6. 自我关怀是关键: 无论咨询师如何回应,现在最重要的是照顾好你自己。你可以和信任的朋友聊聊,做一些让你感到放松和愉悦的事情,或者通过写日记来梳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感到特别难受,可以考虑暂时寻求其他方式的心理支持,例如短期的危机热线或者联系你信任的其他专业人士(如果可能)。

三、 换位思考一下咨询师的立场:

想象一下,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面对来访者的表白,内心其实也可能经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他们可能会感到惊讶、担忧,甚至可能有一丝被“触动”的可能(这很正常,人都会有情感反应),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专业人士的责任感。他们会不断提醒自己:

“我接受的训练和职业规范是怎么要求的?”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才是对来访者最负责任的?”
“我的个人情感是否会影响到来访者的治疗和福祉?”
“如何才能以最不伤害来访者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他们的沉默,很可能是在用一种最谨慎、最符合职业操守的方式来回应你。

最后想说:

你所经历的感受,以及你采取的行动,都是非常真实和人性化的。表白是勇敢的尝试,而咨询师的专业回应也是他们职业素养的体现。无论结果如何,请记住,这个过程让你更了解自己,也让你更了解心理咨询的边界。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以一种健康、向前的方式来处理这次经历带来的情绪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言以对。

好多说移情正常的。。。

我跟你们说一个“心理治疗”的万能套路。

1,在“心理治疗”开始时,完全迎合患者的所有抱怨、想象,表演与ta共鸣的样子,使得患者有强烈的找到宣泄口的发现感。

2,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用“精神分析”的概念,加上心理畅销书中看起来很正规的一些词汇,生搬硬套,告诉患者,你是很严重很严重的,但是本治疗师很懂,本治疗师很专业,并诱导患者产生康复希望都在自己身上的错觉。

3,重复以上过程,并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不断的加入心理暗示,你不要喜欢我啊,你如果喜欢我会不道德啊,你不要爱上我啊这样的。

以上这个循环进行个几周,一般的患者都会对“治疗师”产生强烈的依赖,并且把这种情绪依赖看成“爱意”或者“崇拜”。

这时候,通过对“治疗师”本身的兴趣和性趣聚焦,患者的原有心理问题的强度被降低和掩盖了,就会让患者有一种“我的病症缓解了”以及“治疗老师真的好厉害”的感觉。

其过程类似于一个人被骗钱了,被骗很多钱,结果找到牛郎以后,因为有了“爱情感”而淡化了原本欠债带来的危机感。

实际上心理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只是建构了新的患者对“治疗师”的病态的人格依赖。

这个建构完成后,“治疗师”就可以等着患者频繁长期的上门咨询了。患者变成了上瘾的长期供养者。

所以有一部分“精神分析法”和“精神动力学”的“老师”常常跟患者说,要根治,需要时间。

理解了吗?

你以为人家是咨询师,其实人家是心理牛郎。

还爱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