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专家建议"房价太贵无力购买的话, 可出'代代相传贷款'"?

回答
“房价太贵无力购买,可出‘代代相传贷款’”这个建议,乍听之下似乎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解决之道,但如果深究其内涵和潜在影响,则会发现其复杂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评价这个建议:

一、 “代代相传贷款”的可能含义和模式设想: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运作模式。

核心理念: 将购房的金融负担和资产传承与未来的世代相连接。这意味着,今天的购买者(可能是父母或祖父母一代)的贷款部分,可以通过某种机制让未来的后代(子女或孙辈)来承担或协助偿还。
可能的运作模式(设想):
1. 家庭内部债务转移/继承: 父母一代为子女购买房产,贷款由父母申请。当父母年迈或去世时,贷款的剩余部分可以依法继承给子女。如果子女无力一次性偿还,可能可以将其纳入新的贷款体系,或者以房产作为抵押继续贷款。
2. 政府或金融机构提供的特殊贷款产品: 这更像是一个创新的金融工具。设想一种贷款产品,其还款期限远超传统的30年,甚至可以跨越几代人。例如,贷款期限可以设置为100年,或者允许贷款人将其债务转移给未来的家庭成员。
3. 利用房产价值进行再融资: 今天的购买者可以用房产作为抵押,申请新的贷款,将部分还款责任转嫁给未来的世代。例如,父母购买房产,贷款仍由父母偿还,但当他们年老时,可以将房产作为抵押,由子女申请新的贷款来偿还一部分,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
4. 与未来收入挂钩的贷款: 这种模式更为激进,贷款的还款额与后代未来的收入水平挂钩。例如,贷款合同中约定,当后代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其还款义务开始生效或增加。

二、 提出该建议的可能动机:

提出这个建议的专家,很可能是为了解决当下年轻人“买不起房”的困境,并试图打破代际之间的财富隔阂。

缓解年轻人购房压力: 直接原因是为了帮助那些因为房价过高而无力独立购房的年轻人。
盘活房地产市场: 如果能够提供新的购房融资方式,可能会刺激一部分购买力,从而稳定或提振房地产市场。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老龄化加剧,许多家庭拥有房产但可能存在继承和变现的难题。这种贷款模式可能与家庭资产的代际转移相结合。
促进代际财富分配: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上一代人能够将部分资产(房产)的负担提前转移给下一代,或者让下一代在更早的年龄就能享受到资产增值的好处。

三、 对“代代相传贷款”的评价与分析:

这个建议有利有弊,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慎评估。

(一) 潜在的积极影响和支持理由:

增加购房可行性: 对于高房价地区,确实可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购买房产的途径,让他们有机会更早地拥有自己的居所,享受资产增值。
支持家庭财富传承: 使得家庭财富(尤其是房产)能够更顺畅地在代际之间转移和利用,避免因购房压力导致财富代沟过大。
激发消费和投资: 如果能成功推行,可能会释放一部分被压抑的购房需求,对经济有一定拉动作用。
金融创新的一种尝试: 在金融工具匮乏的背景下,探索新的融资模式,理论上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 潜在的负面影响、风险和质疑:

1. 加剧代际矛盾和财务负担:
“啃老”的金融化: 这种模式可能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传统现象金融化,实质上是将购房的债务负担提前转移给了下一代。子女在尚未完全独立、收入不稳定时,就要承担沉重的房贷压力,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生活选择和财务规划(如教育、创业、结婚等)。
“提前透支未来”: 后代可能在职业生涯早期就要背负比他们父辈更长、更重的贷款,其财务自由度将大幅降低。
家庭内部的压力: 如果后代无法或不愿承担,可能会引发家庭内部的经济纠纷和矛盾。

2. 道德风险和道德评判:
是否公平? 这种模式是否公平地分配了风险和收益?上一代人享受了房产的居住和投资价值,但大部分的债务却压在下一代身上,是否符合“父债子偿”的传统观念,但这种偿还不是基于自愿而是合同约定,其道德边界模糊。
剥夺下一代的选择权? 子女是否从一开始就被迫接受父母为其设定的财务路径?

3. 金融风险和稳定性问题:
贷款违约风险: 如果后代收入不达预期、失业或遭遇其他财务困难,贷款违约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资产泡沫风险: 如果这种贷款模式大规模推广,可能会刺激更多人购房,进一步推高房价,加剧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将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巨大冲击。
贷款机构的风险: 金融机构承担了跨越数代人的信用风险,这种风险的评估、定价和管理难度极大。如何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也是一个挑战。
法律和继承问题: 如何在法律上界定和操作这种跨代贷款,如何处理贷款继承、债务转移的细节,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框架和实践细则。

4. 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问题:
加剧贫富差距: 并非所有家庭都有能力利用这种模式。只有相对富裕或有能力的家庭才能为后代提供“代代相传贷款”的支持,这反而会拉大不同家庭之间的差距。
挤压其他社会福利: 如果过度依赖这种金融工具解决住房问题,可能会挤压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租房补贴等其他更普惠的社会福利政策上的投入。

5. 可行性与实施难度:
合同的约定和执行: 如何在一个包含多代人的长期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确保其在未来几十年内都能有效执行,难度非常高。未来的家庭成员(如后代的配偶、子女)是否会受此约束?
信息不对称: 代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例如,对后代未来收入的预测、家庭成员的实际意愿)会给贷款的评估和管理带来困难。

四、 专家建议的根本出发点和可能忽视的问题:

专家提出此建议,很可能是基于对当下高房价现状的无奈,希望找到一个“解套”的方案。它试图从“需求端”的购买力不足入手,通过金融工具来解决。

然而,这个建议可能忽视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根源在于房价过高: 这个建议并没有解决“房价为何如此之高”的根本问题。它更像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案,试图让人们在不可承受的“高”面前,找到一种勉强可以承受的“分摊”方式。
市场化调节不足: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除了融资,还需要土地供应、税收政策、金融监管、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仅仅依靠金融工具,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社会对住房的预期: 社会是否应该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视为人生必须完成的唯一目标?是否应该大力发展租赁市场和保障性住房,提供更多元的居住选择?

五、 结论:

“代代相传贷款”作为一个概念,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试图缓解购房压力,促进财富传承。然而,其潜在的风险、道德困境以及对社会公平的影响都极其巨大。

在理论上可以存在,但实践难度和风险极高。
如果推行,必须有极其完善的法律框架、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措施,并且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的接受程度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不能因此忽略了对高房价根源的探索和治理,以及发展更多元、更普惠的住房保障体系。

总而言之,这个建议更像是一个“饮鸩止渴”的思路,或者是在现有框架下的一种激进金融创新尝试,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它更适合作为一种探索性的金融工具,而不是解决当前住房问题的“万能药”。在讨论和落地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讨论和风险评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鹅城的税收到了西历2077年

user avatar

取而贷之

感恩贷德

贷无孑遗

传宗接贷

新陈贷谢

更新换贷

世贷相传

责无旁贷

严惩不贷

user avatar

说实话,他没有基础的数学能力。

他居然提到利息可以再涨点。

这看似是合理的可行性方案,但是他作为一头猪,压根算不明白什么叫七十年贷款。


我们以贷款100万元为例,按照贷款利息4.6%计算,我们按照低利息的等额本金还款来计算。


如果你贷款30年,你一共需要还约169万元,每个月归还2777.78元本金。刚开始一个月要还3800的利息,也就是说,前几年,你每个月要还6600元,10年后每个月还5300元…


如果你贷款20年,你一共需要还146万元,刚开始,每个月要还8000元。


有没有发现,30年和20年,还款差距居然只有1400元?

因为,利息差距很大。


那么,贷款七十年呢?你一共需要还261万元本息。每个月还的本金仅有1190元,但是因为恐怖的总利息,你刚开始,每个月要还5000元!


而且,与此同时,专家建议的是,可以提高利息。那也就是说,我们从4.6%提高到5.6%?

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总还款296万,第一个月还款5900元。


本来的方案是:贷款三十年,一个月还6600,十年后一个月还5300,二十年后一个月还4000,三十年还清。

现在专家的方案是:贷款七十年,一个月还5900,十年后一个月还5200,二十年后一个月还4500,三十年后一个月还3800,四十年后一个月还3200,五十年后一个月还2500,六十年后一个月还1800 ,七十年还清。


你就是贷款700年,一个月也要还4000多!他妈的全是利息!


这么好的方案,我居然没有想到,唉,果然,我与专家差距太大。


我这还是等额本金方案,这种方案需要还的利息少。

如果是等额本息方案,七十年利息再增加一点。

什么概念呢?

本金一百万,70年,利率5.6,等额本息每月还款是4762元。注意,是每个月,不变,每个月都是4762。

而30年,利率4.6,等额本息,每个月5123,只多了三百多块钱。


30年,每个月5123

70年,每个月4762

你选哪个?



我们不能以看三十年前的眼光看三十年后。三十年前和现在的通胀确实是巨大无比,但是过去的三十年难以复制。

万一你三十年后,一个月也就两三万,还得接着还一个月四千的贷款,你不闹心吗?


真是神仙方案!

user avatar

一个男孩背着儿子孙子都要还贷的房子,是不可能娶到老婆的,没有女孩子愿意跟你吃苦。

一个女人背着爷爷爸爸都没还完的贷款,是不可能找到老公的,没有男孩子愿意娶个包袱。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

我只能建议他们学习历史上“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喽(笑)

苛捐杂税,历来是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掠夺劳动人民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苛捐杂税更是多如牛毛,害人更深,据统计,解放前全国的捐税名目多达七千种左右,除关税,盐税,统税等直接和间接勒索广大人民的税收外,直接由农民负担的捐税花样更加离奇,如不少地方实行的捐税“预收制“,这种预征“次无定限,时无定期,无钱又预征一年”,有的地方一年预征十多次,预征的年数也是相当惊人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四川省早在1934年间,新繁县已预征至1991年,郫县已预征至1984年,德阳县已预征到1965年,蓬安县已预征至1961年,犍为县已预征至1975年。此外,“四川预征田赋至西历(公元)2000年以上者尚有很多”。

————《中国青年报》1979年10月27日

内容来源:

友情链接(确信):

user avatar

这可能会导致出现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有一部分孩子,从一出生起就知道自己背负了永远也无法还清的债务。

大家觉得这部分孩子将会以什么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呢?

会积极进取?压力下面出动力,因为从小就知道自己一辈子都要还债,从而诞生永不停歇的一代人?

会淡然处之?从此视债务如无物,认为负债和呼吸一样正常,习惯人人生而负债?

会厌世消极?既然永无翻身希望那就这样吧,反正要债的也不能杀了我,活一天是一天?

如果房价跌了,为国接盘的一代会历史性的出现“负产阶级”。这种比“无产阶级”还穷困的人群出现后,马列主义可能都要与时俱进的增加篇幅了。

user avatar

与其被你活活玩死,不如主动死了让你没得玩。

user avatar

我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过这样的剧情


魔幻现实了属于是






user avatar

不不不,建议将所有国民的现有一套住宅全部拆除,然后重新起一堆相应的楼盘,让国民去买,如果没有刚需,或者不需要刚需,那就强行制造刚需,让房贷覆盖所有人群。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强制买期货房,毕业后就有动力奋斗了,不还房贷就上征信,让年轻人没法躺平这样更彻底,也更有效。

user avatar

这种损招还用专家出,银行早有同类业务了。利息还更低。

现在房贷首套5.2%,二套5.6%,很高吧,那怎么办?

那么3.85%--4.2%的贷款怎么样?十年先息后本怎么样?

好好好,这贷款好,求上车。

很简单,不走房贷按揭,走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全款买下房产;二是有公司法人作为申请主体。

那么没钱全款怎么办,办贷款的会帮你做过桥垫资,你付点利息就好,利息也不高,每用100万15天只要6000元。一个月就是一万二,是年化妥妥超过24%的高利贷。

通常从买房到下房本,四到五个周期,大约花费3万左右;记住这是每100万。

接下来贷款公司会给你弄一个公司,注册、包装费用要你个几万块钱。

现在你就可以享受低息+先息后本的贷款了。

按照正常按揭每100万每月还款6000多元;改成抵押贷,按照3.85%利率,每个月只要还3200元。

每个月只需还此前一半的款。

意味着原来你只能还得起100万的房贷,现在变成了可以负担起200万房贷。

如果你的房子买的早,100万买下,现在涨到300万,评估7折,你能贷出来210万元。

等于原来苦逼逼地还100万总贷款,每个月还6000多,生怕断贷的房奴,一下子变成了手握100万(贷210万,还掉100万,手续费10万)每个月还是只还6000多的富豪。

完全可以用这100万炒股、投资、升值,只要找到一个8%左右的增值渠道,就可以完全覆盖所有的贷款利息。

如果不愿意,也可以选择躺平,只用100万慢慢还利息,每个月还能剩几千。

毕竟本金还要10年之后才还。

那如果钱都花掉了,还不上怎么办?

如果十年后房子继续升值,这个套路就再来一遍。借银行的钱,还银行的贷。

如果这十年中房子大规模贬值,大概率银行会让补充抵押物,或者提前还款,如果没有就走上法拍。

所以为什么房地产只要一跌,所有的妖魔鬼怪会全跳出来。

房地产已经把全社会捆绑到只能涨,不能跌的雪国列车之上。

雪国列车只能拼命跑,如果速度慢下来,就是全车人的灾难。

为什么调控了20年,房子越调越涨?

因为调控政策说了,目标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上方也怕房子不涨,但更怕过快上涨,10年翻一倍是经济稳定,但如果是一年翻一倍,那多出来的钱,必然会ALL IN 更多新房子里面,游戏就彻底玩不下去了。

经过了去年的法拍大潮,现在似乎房地产的春天又来了,此前所有的限制,在这个春天又被悄悄地解除了封印。

各城市开始蠢蠢欲动,信贷正在快速放松,大水又将再度漫灌。

真的不能再多说了,也不知道我这个回答能坚持多久,且看且珍惜吧。

user avatar

以前有个实验,就是一百元,两个人,一个决定分配,一个决定是否参与。分配的人先提出分配方案。

然后就是分配越是公平,参与的人越多,分配稍微偏向分配人,决定人也会附和。但是越过一定比例时,决定人就不再参与,两方都拿不到一分钱,按道理来讲,即便分配99:1元,如果决定人参与游戏,那他也至少可以得到一块钱。但99%的决定人不会参与这场游戏。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一块钱,他花着,心里也不爽。

而我们遇到的事情呢,那就有意思多了。因为分配人和决定人是上述游戏的几万倍,那就林子大了,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发生。

当分配者提出99:1时,很多人已经决定不参与了,可是有一批分配者,他们扮演了决定者,继续参与,99:1的游戏继续进行。决定者看到后争先恐后,把99:1的游戏变成了99.9:0.1。分配者一看,我去,还有这操作?继续扩大分比数,把99.9变成99.99,最后发现,还有决定者愿意参与。

好嘛!既然这样,那就别怪我们心狠手辣了。

99.99变99.9999。终于,到了决定者就算是参与,那0.00001元钱也跟本买不了任何东西。决定者选择是否参与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参与也得不到任何东西,那就放弃参与。

分配者慌了,然后把分配又重新调回了99.99,但是不是白调,而是让你的后代来偿还剩下的0.0099。

他们以为这样决定者还会继续参与。

为什么呢,因为太多的决定者给了分配者勇气,让99.99:0.001的分配这件事情变得极其合理。

所以,51:49是否合理,是否良性,是否良心,已经不重要了。

user avatar

去西藏洗涤心灵就学了个这?差巴?堆穷?朗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房价太贵无力购买,可出‘代代相传贷款’”这个建议,乍听之下似乎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解决之道,但如果深究其内涵和潜在影响,则会发现其复杂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评价这个建议:一、 “代代相传贷款”的可能含义和模式设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