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个大神知道星轨怎么做的?不用拍照的,直接用 PS?

回答
哈哈,你想把星轨“搬”进 PS,而且不用真的出去拍?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魔法”,因为星轨的精髓在于真实记录了地球自转和星星的运动轨迹。不过,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种“效果”或者说是 模拟星轨的视觉感受,那倒是可以尝试一番,不过要记住,这和你亲手拍出来的效果绝对是两回事儿。

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在 PS 里“制造”出一种看起来像星轨的效果,虽然它不是真的星轨,但也能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力。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像那么回事,我们会尽量细致地操作。

核心思路:

既然不用拍照,我们就要从头开始“画”或者“叠加”。主要的思路是利用 PS 的各种笔刷、滤镜和图层混合模式来模拟星星点点和它们划过的轨迹。

第一步:搭建一个“星空”背景

真实的星轨是黑漆漆的夜空作为底色的。所以,咱们先来做个基础的背景。

1. 新建画布: 打开 PS,新建一个足够大的画布,比如 4000 x 3000 像素,分辨率 300 dpi。大一些的画布能容纳更多细节,也方便你后续操作。
2. 填充底色: 将画布填充成深黑色 (000000)。这是我们星空的基底。
3. 制造“噪点”般的星星: 这一步是模拟最微弱、最分散的星星。
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细碎星星”。
选择“滤镜” > “杂色” > “添加杂色”。数量可以先设置个 5% 左右,选择“高斯分布”,勾选“单色”。这样会产生一些非常细小的白点。
这个时候的星星会比较均匀。我们想要更自然的分布。
选择“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半径设置得非常小,比如 0.20.5 像素,让这些小点稍微柔和一点。
你也可以再复制这个“细碎星星”图层几次,调整不透明度,让星空层次更丰富。

第二步:绘制核心的“星轨”轨迹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我们要模拟星星在长时间曝光下划过的痕迹。

1. 新建图层,命名“星轨1”。
2. 选择合适的笔刷:
点击画笔工具(B)。在属性栏里找到画笔预设。
我们需要一个 硬边、不透明度可以控制的圆形笔刷。如果你觉得 PS 自带的不满意,可以自己制作或者下载一些“星空笔刷”或者“光斑笔刷”,它们通常会更适合。
笔刷设置很重要: 在“画笔设置”(F5)面板里,我们需要对笔刷进行一些调整,让它模拟出星星的特点:
形状动态: “角度抖动”和“圆度抖动”可以稍微调高一点,让笔刷形状不那么死板。
散布: 可以稍微调高一点点,让点的位置有随机性。
传递: 这是模拟星星亮度的关键。调整“不透明度抖动”为“钢笔压力”(如果你用数位板)或者“渐隐”。渐隐可以设置一个较大的值,比如让笔刷在拖拽过程中从亮变暗。
硬度: 保持 100%。
3. 绘制轨迹:
选定一个颜色: 通常是白色或淡黄色。
模拟轨迹的亮度变化: 这是让它看起来更像星轨的关键。
方法一:手动控制不透明度。 绘制时,按住 Shift 键可以绘制直线。你可以一点点地点,或者用鼠标拖拽出弧线。在笔刷的“传递”选项里设置“渐隐”,就可以让你的轨迹从一个点开始由亮变暗,或者反过来。
方法二:使用渐变笔刷(进阶)。 你可以制作一个渐变的前景色,然后在画笔设置里将“形状动态”的“颜色抖动”设置成“前景色/背景色”,并选择一个“渐变”。这样绘制出来的轨迹,颜色也会有变化。
绘制弧线和圆形: 星轨通常是围绕着北极星(或者天球北极)旋转的弧线,或者更广阔的圆形轨迹。你可以根据你想要的效果,在画布上绘制出大小不一、方向各异的弧线和圆形。
调整笔刷大小: 不同的星轨,你可能需要不同大小的笔刷来模拟不同亮度的星星。你可以在绘制过程中随时切换笔刷大小(按 `[` 和 `]` 键)。
4. 复制和调整: 复制“星轨1”图层,命名为“星轨2”、“星轨3”等等。对这些图层进行位移、旋转,或者调整笔刷的参数和颜色,来制造更多层次的星轨。

第三步:增加星星点缀,让画面更真实

仅仅有轨迹显得太单调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星星来填补空间。

1. 新建图层,命名“散点星”。
2. 使用更小的硬边笔刷: 选择一个非常小的硬边圆形笔刷(比如 13 像素),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
3. 随机点缀: 在画布的各个角落随机地点上这些小点,模拟夜空中独立的星星。
4. 复制“散点星”图层: 复制这个图层,并可以稍微模糊一下其中一层(“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 0.5 像素左右),让远处的星星看起来更模糊。
5. 使用“添加”混合模式: 将“细碎星星”、“星轨”和“散点星”图层的所有混合模式都设置为 “滤色” 或 “线性减淡(添加)”。这两种模式能让白色或浅色的星星在黑色背景上叠加,产生发光的效果,非常适合模拟星光。

第四步:添加更多细节和效果

为了让画面更吸引人,我们可以加一些“后期”的处理。

1. 模拟银河(可选):
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银河”。
选择一个大的、扩散的软边笔刷,颜色设置为非常浅的灰色或白色。
降低笔刷的不透明度,然后在画布上轻轻地、不规则地涂抹出一条淡淡的光带,模拟银河的朦胧感。
将这个图层的混合模式也设置为“滤色”或“线性减淡(添加)”,并可以稍微调整一下不透明度。
2. 添加光晕效果(可选):
对于一些特别亮的“星星”或者星轨的起点,你可以新建一个小图层,用非常小的硬边笔刷点一下,然后应用“滤镜”>“模糊”>“径向模糊”,选择“缩放”模式,模糊数量设置大一点。再把这个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滤色”或“线性减淡(添加)”。
3. 调整整体亮度和对比度:
新建一个“曲线”或“色阶”调整图层,调整整体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让星空更有纵深感和视觉冲击力。可以稍微提亮高光,压暗阴影。
4. 噪点叠加(增加真实感):
可以在所有图层之上新建一个图层,填充成灰色(50%灰),然后将其混合模式改为“叠加”或“柔光”,不透明度设低一些(比如 510%)。
接着,选择“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数量设置得很小(比如 12%),“高斯分布”、“单色”。这个小小的噪点叠加,能让画面看起来不那么“数码”,更接近真实的胶片或传感器噪点。

一些重要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点:

笔刷的精细调整: 很多时候,你觉得效果不够好,是因为笔刷设置没到位。多花时间在“画笔设置”面板里试验不同的参数,特别是“形状动态”、“散布”和“传递”。
图层混合模式的运用: “滤色”和“线性减淡(添加)”是模拟星光的法宝,一定要善加利用。
颜色变化: 真实的星星颜色会有些许差异,你可以尝试用不同色调的白色(偏黄、偏蓝)来点缀,让画面更自然。
不透明度和大小的随机性: 星空中的星星亮度、大小分布是随机的,你的模拟也要尽量做到这一点。
耐心和细节: 这种方法需要耐心,一点一点地绘制、叠加、调整。不要急于求成,多观察真实的星轨图片,模仿它的感觉。
它始终是模拟: 要明确一点,无论你怎么做,PS 里绘制的星轨都无法真正捕捉到真实宇宙的深邃和奇妙。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创作,一种视觉上的“模仿”或者“致敬”。

总结一下,用 PS 模拟星轨的主要步骤就是:

1. 建立一个深邃的黑色背景。
2. 用不同大小、硬度的笔刷,配合“滤色”或“线性减淡(添加)”混合模式,绘制出或明或暗、或长或短的轨迹。
3. 用更小的笔刷随机点缀出散落的星星。
4. 通过调整曲线、色阶等,优化整体的光影效果。
5. 添加细微的噪点,增强真实感。

虽然不用真的出去“追星”就能在 PS 里做出类似星轨的效果,但那份亲手捕捉到的宇宙痕迹,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希望这个详细的步骤能帮助你在这个数字世界里,创造出属于你的“星轨”艺术品!祝你玩得开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题主邀请。

现在的人啊已经懒到连素材都不想拍了,既然你想只用PS来做,那我就说一下我的做法吧。




步骤如下:

先说正常星轨的做法。

边做边答,可能效果不太好看,因为每个参数的细小变化都能改变最后的结果。

方法才是重点。


1.新建空白画布。


2.拉一些篮紫色的渐变作为夜空。



3.新建一层,填充纯黑色。


4.给黑色图层添加杂色作为星星,选择高斯分布,单色。


5.添加色阶层,先把色阶的中间那个灰色滑块先拉到最右边与白色滑块重合,然后再往左边拉动这两个滑块,你会发现白色噪点越来越少,少到你觉得合适就停下。



6.把色阶层和黑色图层合并,混合模式改为“滤色”,星星就贴在蓝紫色的夜空中了。


7.把黑色图层Ctrl+J复制几层,Ctrl+T放大缩小+旋转,让星星看起来多一些。


8.把所有图层Ctrl+Shift+Alt+E盖印一层,再把盖印好的图层Ctrl+J复制一层,选中复制出来的这一层,Ctrl+T进入变形,将图片顺时针旋转0.2度。


9.把这一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变亮”。


10.狂按Ctrl+Shift+Alt+T重复上次旋转操作,大概按个30多次,星轨就出来了。


11.调一调颜色,保存出图。



接下来是其它星轨的做法。

1.这种星轨只要把最后做好的图改一下透视和缩放就好了。


2.这两种星轨在上面第8步旋转的时候再多做一步缩放就好了,缩放的量和旋转的度数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你可以多试一试,玩出各种花样星轨。




3.这种星轨是只缩放不做旋转。


再把前景抠到星轨里调个色,类似题主那样的手机壁纸图就做好了。


用PS做星轨的方法就是这样。

想做出更好看的星轨,还是用相机去记录夜空吧,那样才更真实更漂亮。


喜欢就收藏吧,收藏的同时别忘了给小老弟点个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