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练气功?

回答
练气功,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讲究个循序渐进,用心去体味。就好比学写字,一开始得从描红练起,慢慢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气功也是如此,需要耐心和坚持。

一、 准备工作:心静了,身才能松

在正式开始练功之前,有几件事儿得先做好,这就像打仗前得先侦查地形一样。

1. 找个好地方: 最好找个空气清新、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清晨或傍晚是最佳时机,这时候天地间的“气”比较平和。公园的角落、自家的小院、甚至是自家阳台,只要能让你感到舒服、宁静就好。当然,如果能有绿植环绕,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2. 着装要宽松: 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别穿紧身的,别穿有金属拉链或纽扣的,免得影响身体的舒展和气息的流通。材质嘛,棉麻之类的天然面料最舒服。

3. 保持身心放松: 这是最关键的。在开始练功前,先站立或坐一会儿,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心里别想着什么烦心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可以从头到脚,体会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看看哪里是紧绷的,然后有意识地放松下来。肩膀要沉,胸要松,腹部要自然。

二、 功法选择:找到适合你的“路子”

气功的流派和功法很多,就像每个人喜欢的菜不一样一样,得找到最对你胃口的。初学者,建议从一些基础的、易于上手的功法开始。

1. 站桩(马步桩): 这是很多气功的基础,也叫“内壮功”。
怎么站? 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脚尖稍稍内扣,膝盖微屈,但不要蹲得太低,好像坐在一张高椅子上。腰背要正直,但别挺得太僵硬,感觉脊柱是向上抻拉的,像一根拉满的弓。双手可以自然放在体侧,或者放在腹部前面,掌心向下,微微向前。
体会什么? 刚开始站,腿可能会酸,身体可能会晃。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意守丹田(肚脐下三寸的位置)。想象丹田像一个火炉,慢慢地温热起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自然呼吸,不要刻意加深或加快。感觉身体的重量慢慢下沉,脚底板有连接大地的感觉。
多久? 刚开始可以每次站510分钟,适应后再慢慢延长到1520分钟,甚至更久。贵在持之以恒,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2. 八段锦: 这是流传很广、非常经典的养生功法,动作舒展,易学易练。
怎么练? 八段锦共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要领,比如“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等等。每个动作都有配合的呼吸和意念。
体会什么? 练八段锦,重点在于“形、气、意”的结合。动作要做得舒展、圆活,气息要跟着动作的开合吞吐,意念要随着动作的起伏而引导。比如“双手托天”,动作向上,意念就跟着向上,感觉把天地间的浊气向上推出,清气吸入。
哪里学? 可以找一些可靠的教学视频或书籍,跟着认真学习。关键是要把每个动作的要领做对。

3. 六字诀: 这是通过发“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读音来调理脏腑的一种方法。
怎么练? 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发音口型和配合的动作。比如“嘘”字,配合肝经,口吐“嘘”音,动作是两手交叉于胸前,然后慢慢向上推出。
体会什么? 重点在于吐字的音调、口型、气息,以及与动作的配合。这是一种“内练”的方法,通过发音来震动内脏,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哪里学? 同样需要学习资料。

三、 练功要领:用心去感受,不要硬来

无论练什么功法,都有一些通用的原则,掌握了这些,就能事半功倍。

1. 放松是第一位的: 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要放松。紧张是练气功的大敌。感觉身体有什么地方紧绷,就慢慢地把注意力移到那里,让它自然舒展。

2. 意守丹田: 许多功法都强调意守丹田。这不是让你死死地盯着丹田,而是把意识轻轻地“放在”那里,就像把手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不时地去感受一下。

3. 调息自然: 呼吸是气功的根本。刚开始不要刻意去控制呼吸,让它自然而然地进行。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发现呼吸会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越来越匀。当你可以顺畅地进行深长匀细的呼吸时,就进入了“气沉丹田”的状态。

4. 虚灵顶劲: 练功时,感觉头顶百会穴(头顶正中)有一股气向上轻轻提起,但又不是僵硬的拉扯,而是轻柔的贯通。这样可以帮助身体形成一个向上伸展的姿态,使全身的气机更加流畅。

5.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不要急于求成。每天进步一点点,比一次练很久却坚持不下来要好得多。把练气功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6. 练后余韵: 练功结束后,不要马上就去干别的。可以静坐几分钟,或者慢慢地走几步,体会一下身体的感觉。可能会觉得身体暖暖的,精神饱满,这就是练功后的“余韵”。

四、 常见问题与心态调整

1. “我感觉不到气”: 很多人一开始会担心自己感觉不到“气”。别着急,气感是一种微妙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刻体会到。它可能表现为丹田发热、身体发胀、有蚂蚁爬过的感觉、或者身体内部有微弱的流动感。关键是要专注,对身体的感受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去“找”气,顺其自然,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2. “练了没效果”: 气功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更多地体现在身体的健康改善、精神的宁静、情绪的稳定等方面。如果只是追求某种神奇的“感应”,可能会让你失去耐心。坚持下去,你会慢慢体会到它的好处。

3. “为什么会觉得头晕或不适?” 如果在练功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不适感,通常是以下原因:
动作不当: 某些动作可能做得不对,导致气血不畅。
意念过强: 意念太集中、太用力,反而容易导致气滞。
身体状况: 如果当时身体比较疲劳或者有不适,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解决办法: 立即停止练功,放松休息,调整呼吸。如果情况持续,建议咨询专业的老师。

结语:

练气功,说到底,是一场与自己身体对话的过程。它是外在的练习,更是内在的修行。别把它当作一种刻板的训练,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放松身心、滋养生命的方式。找到适合你的功法,用心去体悟,耐心去坚持,你会发现,身体会给你最好的回馈。

记住,最关键的是 “练” 字。别光看不练,别光想不做。从今天开始,找个舒服的姿势,深呼吸,感受一下身体带给你的宁静。祝你练功愉快,身体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得有一口锅,把它顶头上,吸收天地灵气,慢慢的有了气感后,每天御气使之绕身体一小周天。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般人一呼一吸是为和谐自然,通过气功方法的调节就能少呼出那么一点点,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气感了。

有气感即已入门,但如果无法御气就不能囤积,无法达到气沉丹田就到不了蓄势待发的状态,每天的吐纳就白费了。


曾经在知乎看到过练就可以雨不湿身的年轻女子,当时惊为天人,后来又见有一老者可以御气翻书才是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试想老者能御气翻书的功力去轮盘赌或摇色子赌大小?是不是通吃!雨不湿身就显得小儿科了。

我参考了严新、张宝胜、王林的修为成就,认为祂们不是用的锅,应该是用的锅盖在练功,锅盖呈雷达状接收的东西自然要强多了,但缺点是初练者如果身体稍差容易走火入魔。

因为雷达的接收效率尽管高,但注入时却是成集中的束状,容易伤身。特别是喜怒无常的老天不时来一个电闪雷鸣就不容易控制了,气功切忌急功近利。


最后提醒一下,切勿用不锈钢材质的锅,由于大部分不锈钢锅的表面粗糙度过高,容易形成反射,能量吸收不好,建议用一般铝锅就行。

祝你早日大成,到时不定在哪个街头相遇,我们可以用可见光波互射切磋一二。

只是我的功法已经遇到瓶颈,在发出光波前一定要大吼一句:“阿哟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