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圈圈请自动填词。
泻药!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我国古代用纸糊窗的历史并不长。即使到唐宋时代,用皮纸糊窗虽然“常见”,但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负担的。因为古代的纸其实产量不高,很贵。
其实,国人对中国古人用纸糊窗的概念,大概来源于“影视剧”。但这是不对的。
中国古代穷人的窗户,都是敞口的……对,敞开的。冬季冷了,就用东西封死。比如用稻草、瓦片、木板等等。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纸张开始满足大众需求,于是百姓才开始流行用纸糊窗。但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通常是桐油纸,能防水防风,透光性一般,但不易损坏。(所以手指蘸口水捅破窗户是不易实现的,笑~)
而中国古代的富人,会使用布料糊窗,同时还会使用“明瓦”。布料一般是各种轻薄的绸缎纱,可参考红楼梦中的描述。明瓦则是使用蚌壳磨砺之后的一种半透明材料,是镶嵌窗户的高级材料,观感类似于带珠光的毛玻璃。这些材料都十分昂贵,等闲用不起。而玻璃作为窗用材料,在我国启用更是要到清朝,普及则到了民国。
(为有些朋友扩展一下,我国古代使用的窗纱有窗縠、窗纟肖等。故宫就有“碧纱窗”,这是目前最直观的古代布糊窗了,最直接的证据。有兴趣的人去参观故宫可以关注一下。古代人糊窗的布料比较喜欢绿色和红色的,白色的布料可不兴挖~~)
和一般人认为的不一样,玻璃在欧洲普及使用的时间比中国早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
公元前30世纪,两河流域的人就发现了玻璃。在古埃及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已经有玻璃器皿、玻璃饰品和彩色玻璃出现。公元4世纪,古罗马人就开始用玻璃镶嵌门窗了。但是这些玻璃都还是太贵,并且,因生产技术限制,玻璃尺寸做不大,所以普通场所/普通人还用不起玻璃窗。
一直到12世纪,商品玻璃出现,不多久之后,玻璃窗成为欧洲常见的“建筑必需品”。主要用于富人的房屋和各类公共建筑。彩色玻璃镶嵌门窗开始出现。(一门工艺逐渐成型)
但欧洲中西亚地区总有穷人用不起玻璃的怎么办啊。那好办,最常见的是用木板!
真的,就用木板。这是一个有点违反中国人常识的事。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他们很多时候不太考虑采光和通风问题。这两个功能是窗户的主要功能。
他们的私人空间一般都比较逼仄,通俗点讲就是房间都很小,很矮,功能单一。比如卧室,他们就认为不需要采光,就睡个觉,不用窗,有个门,木板钉起的都不少。所以,你看…………至于公共区域……要窗干嘛?!都公共了,敞开敞开!下雨了怎么办?木板钉起嘛……其实用帘子的也很多。(大型公共建筑请看前面)
这套逻辑也是沿用至今的。虽然现在大家都有玻璃窗了,房间也大了,但冬天/晚上/大中午暴晒,木板窗关好!当然了,不少是百叶窗,不至于屋里完全黑漆漆,但百叶窗也是木板条钉的不是吗?(不是我们现代的那种百叶窗帘)
就这种窗户敞开的那两块木板,就是典型的欧式木百叶窗。
其实和我国的木格栅窗是一样的,当然了,是不糊纸的。不过也有讲究的,是加道油布帘子……此时的窗帘是硬件不是软装(木头框子撑块布)。这套系统看起来和中国有些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到了16世纪以后,在欧洲玻璃窗基本普及了,所以敞口窗户和没有窗户的房子就少了,有条件的人家还是以装玻璃窗为主,有钱人当然没限制。但穷人住宅因为开的窗子少,木板窗和布帘窗采光依旧拉垮,大家最常用的还是木百叶窗+帘子。玻璃量产这个问题一直到工业化之后才逐渐解决。
至于玻璃幕墙的诞生,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心累更新:
最后,我加一段儿吧,省得有些人为了证明欧洲中世纪没有玻璃而找补用石英石磨玻璃的了。毕竟有些人可能连天然石英石和石英石晶体(水晶)都搞不清楚,还鼻子插葱。呵呵~
左边是天然石英石,右侧是石英石晶体。您们给我用这俩磨个红黄蓝绿透明玻璃窗呗,大佬~~
还有啥中世纪只有威尼斯产玻璃的……得嘞,您们是不知道,到了中世纪,玻璃都有流派了。我愿称之为东南西北四大流派~~(不要信)
所以,麻烦对建筑材料一无所知的大佬们,请不要随便乱秀。当心砸脚。
还有中国的古法琉璃和现代琉璃以及玻璃不是一个东西。这里只讨论玻璃。诶,心累。
油布或皮革窗:
角质窗:
木板窗:
玻璃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