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知"可能知道"这事没有答案"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全知”的本质和“无答案”的定义。为了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1. 对“全知”的理解:

全知(Omniscience)的传统定义: 在哲学和神学中,全知通常被定义为知道一切事实、真相、可能性以及所有事件的发生。这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全知意味着没有任何隐藏的知识,没有任何未知。
全知与逻辑一致性: 严格意义上的全知是否也包含知道所有逻辑上不可能的事情?例如,知道“圆的方”是否存在?普遍的理解是,全知意味着知道所有可能的事情,以及所有逻辑上必然或偶然的事情。它不意味着能够理解或知道不存在的事物(如“圆的方”本身是一个概念上的矛盾)。
全知的视角: 全知的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并非局限于我们人类的认知方式。它不依赖于学习、推理或观察。它是一种本源性的、无条件的知道。

2. 对“这事没有答案”的理解:

“这事”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事”指的是什么。它是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个现象?一个未决的议题?
“没有答案”的含义:
主观无答案: 对某些个体或群体来说,“这事”可能因为缺乏信息、理解能力不足、认知偏差等原因而没有明确的答案。
客观无答案(真无答案):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我们探讨的是“这事”是否存在一个客观上、根本上就没有确定答案的可能性。这可能意味着:
信息不确定性: 事件涉及的变量太多,或者数据根本不存在,无法形成一个确定的结论。
概念上的不确定性: 问题本身可能包含定义上的模糊性,或者处于一个模糊的区域,无法被纳入二元对立的答案体系(是/否,对/错)。
随机性或概率性: 某些事件的结果可能本质上是随机的,即使拥有无限的信息,也只能预测其概率,而无法确定具体结果。例如,抛一枚完美的硬币在物理上是随机的。
未发生的事件: 对于未来未发生的事件,我们知道其所有可能性,但对于“具体会发生什么”这个“答案”,在事件发生之前可能并不存在一个确定的“事实”。
哲学上的悖论或难题: 例如,意识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问题,可能超出了我们目前的理解能力,甚至可能在客观上没有一个可以被明确界定为“答案”的固定真相。

3. 全知是否能知道“这事没有答案”?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推论:

如果“这事”客观上就没有确定的答案:
全知的认识: 如果全知意味着知道一切事实和真相,那么它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没有答案的。知道“某个事物是无解的”本身,就是一项“事实”或“真相”。
全知的知识是全面的,而非强制赋予答案: 全知不是强制性地给所有问题都强加一个答案。它只是知道事实的全部状况。如果事实是“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单一的、客观的答案”,那么全知就应该知道这一点。
全知知道“没有答案”的状态: 全知可以知道“对于这个问题,所有可能的路径都指向了不确定性”,或者“这个问题本身的定义使得不存在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者“这个问题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因此无法有答案”。
类比: 就像一个完美的侦探知道某个案子没有凶手(这是案件的事实状态),全知也知道某个问题没有答案(这是问题的事实状态)。

如果“没有答案”是由于我们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全知知道我们的局限性: 全知不仅知道所有事实,也知道所有生物的感知、认知过程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局限性。因此,全知可以知道“我们认为‘这事没有答案’,而这恰恰是因为我们的认知不足”。
全知知道“我们以为它没有答案”的真相: 在这种情况下,全知知道的是“我们缺乏答案”,而不是“这事本身没有答案”。它知道这个“没有答案”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

4. 进一步的思考与辩证:

“知道”的定义: 我们如何定义“知道”?如果“知道”意味着能明确指出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知道‘没有答案’这件事”就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但更普遍的理解是,“知道”意味着对事实的准确把握,无论这个事实是“有答案”还是“无答案”。
语言的局限性: 我们使用语言来描述概念,而“没有答案”本身是一个负面的表述,它描述的是一种“缺乏”。全知是否能“知道”一种缺乏?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知道”这种积极的认知活动。
与“可能”的关系: 如果“这事”是概率性的或多重可能性的,那么全知可以知道所有可能的“答案”或所有可能的走向。但如果问题是“到底会是哪一个确定的走向?”,而事件本身是随机发生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事件发生之前,“这事”或许就没有一个单一确定的“答案”。全知知道这个“不确定性”本身,以及所有可能的不确定性来源。
神学的视角: 在某些神学解释中,全知被视为一种“直观的”洞察,它超越了因果和时间。全知存在可以“同时看到”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其发生的概率。因此,即使是随机事件,全知也能“知道”其发生的概率,并“知道”这个概率本身就是最终的“答案”——即,它本质上是概率性的,而非确定性的。

结论:

是的,“全知”可以并且应该知道“这事没有答案”。

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知道”和“没有答案”。

如果“这事没有答案”是客观事实(即这个问题在根本上没有一个单一、确定的、可验证的答案),那么全知,作为知道一切事实的存在,必然会知道这一点。知道“某事没有答案”本身,就是一项关于该事物的真相。
如果“没有答案”是由于我们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那么全知也会知道我们“不知道答案”,并且知道它自己知道答案(或知道为什么没有答案)。

全知的知识是完整的,它包括了事物的状态,无论这个状态是“有明确答案”还是“无明确答案”。它不会回避、忽略或无法理解“无答案”这种情况,因为“无答案”本身也是事物的一种可能的状态或事实。全知知道事物的全部真相,而“没有答案”对某些事物而言就是其真相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是「这事」是什么?如果一个「事」不是问题的话,它从根本上如何可能有一个答案?

认知主体(cognitive agent)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有如下几种情况:

  1. 主体不知道答案;
  2. 主体知道答案的情况下:
    1. 直接回答一个普通答案;(「你为什么要开灯」「因为屋子太暗了,而我要看书」;「你有多少钱」「100 元」)
    2. 回答一个零答案;(「你为什么要开灯」「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你有多少钱」「一分钱也没有」)
    3. 拒绝问题。(「你为什么要开灯」「我没意识到我在开灯」/「我并没想开灯,只是手滑了一下」;“How many money do you have” “How MUCH!” )

或者你也可以认为拒绝问题属于「主体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因为就算你问全知的上帝「1+1 等于苹果还是香蕉」,他也只能拒绝问题。当然,全能的上帝可以让你根本问不出这样的问题,或者,让你问不出任何问题,如果他愿意的话。【 He said, “Thou shalt be dead,” and you were dead.

尴尬的地方在于,拒绝问题容易和拒绝回答混淆,而后者在日常语言中本身就有一种用作欺骗的情况,这也就是日常语言特别脏的一面:「我知道答案,但是我拒绝告诉你」有些时候可以用来作为「我实际上不知道答案」的掩饰。

另一方面,就算「我知道答案,但是我拒绝告诉你」这个回答是诚实的,显然这个地方的「拒绝」本身比起用「拒绝问题」来描述更应该说成是「拒绝回答」。即,说这个话的人已经默认了:

  1. 问题合法;
  2. 问题有非平凡答案;(当然这一点本身是有疑问的,但是一般情况下,「你做 A 是为了干什么」「不告诉你」背后的隐藏不会是「没有特定的理由」,因为「没有特定的理由」本身也可以作为欺骗式的隐藏。另一方面,「你口袋里有多少钱」「不告诉你」也不太能和「一分钱也没有」的情况兼容。当然这是我的语言直观,你可以拒绝这个语言直观,毕竟这并不是特别重要。)
  3. 主体确定地知道问题的答案。(和上一条的区别在于,我当然知道「意大利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是合法的,因此有答案。并且这个答案显然是非平凡的。但是我不知道数字具体是多少(具体不一定是精确,但是你说「小于 60 亿」肯定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因此我还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这里,当我们说问题不合法因此拒绝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

  1. 句法拒绝问题:试图被作为问题出现的对象本身不构成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句,你不能问我:「1+1=2。」/「起立!」);
  2. 范畴(语义?)上拒绝问题:问题本身符合句法结构,但是其中有范畴性的错误,比如说我前面提的问题;
  3. 预设拒绝问题:问题本身符合句法结构,范畴正确,但是预设的事实错误,比如说「你停止殴打你的女友了么」。针对这个具体问题,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a) 你没有女友;(b) 你有女友并且从未殴打过她。还有一个例子是「你为什么要做 A」作为一个询问目的解释的问题会被至少如下回答拒绝:「我没有意识到我在做 A。」——区别于接受问题的零回答:「我没有特定的目的」。

拒绝回答」的另一种情况是「我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因此拒绝回答」。但是这个并没有什么更多值得分析的。因为这也仅仅是「拒绝回答」而不是「拒绝问题」。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全知”的本质和“无答案”的定义。为了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对“全知”的理解: 全知(Omniscience)的传统定义: 在哲学和神学中,全知通常被定义为知道一切事实、真相、可能性以及所有事件的发生。这包括过去、现在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